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84 毫秒
1.
田野调查是人类学学科的标志性研究方法.田野调查要求研究者通过长时段、深入性地观察与访谈,呈现研究对象的真实状况,揭示研究对象的内在机制,在此基础上为抽象新概念和建构新理论做准备.在公安学相关领域中,公安学相关研究者可以采用田野调查方法以揭示真实世界中的公安工作实践,从多个维度考察公安机关运作逻辑及公安行为主体之间关系的内在机制,尽量完整地呈现公安工作实践的真实过程.公安学相关研究主题借鉴人类学研究方法既有助于激活公安学相关领域研究者的方法论意识,又有利于提升公安学相关研究的理论建构能力.我们提出并讨论了人类学与公安学进行学科交叉、可能性及重要意义.公安学与人类学进行学科交叉是一个有待公安学学界同仁开发与拓展的新学科交叉领域.未来的研究议题需着重关注公安人类学研究的基本范畴和研究主题.  相似文献   

2.
巫达教授在访谈中从他个人成长历程出发,谈到他在西南地区对彝族和藏族的研究以及对西南地区研究的看法,并进一步阐述了他对族群研究、语言人类学的研究方法和研究心得,探讨人类学和其他学科互动的实际意义以及人类学实践性操作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企业人类学与人类学的一些分支学科(如医学人类学、教育人类学等)有所不同.这些分支学科以人类学的理论和方法来探讨其他领域的问题或议题(如医学、教育等),成为探究这些领域的辅助知识,却没有改变人类学的研究范式.企业人类学已经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新研究范式,在当今全球人类学中是一门世界性的前沿学科.企业人类学引入“社会结构转型”理论,作为其新的基础理论,实现了研究范式的转变:突破人类学传统的小社会、小社区视野,学会从整个宏观社会结构的角度看经济社会现象;突破了僵化的“传统—现代”二分法,正在使用“连续谱”的视角;突破了人类学草根的学术传统,深入探索将“自下而上”和“自上而下”两个分析角度有机地结合起来,进一步增强提升本学科解析当代经济社会转型的能力.因此,企业人类学的兴起标志着人类学第四次革命:新的研究范式形成了,其研究范畴扩展和深化了,其学科名称得以整合和统一了,其学术活动和学术成果的国际化程度很高,已创新地形成了一套比较完整的学科知识体系.企业人类学不但打通了中国与西方的学术通道,而且实现了中国和国际人类学的局部突破和学科转型.近些年来,中国和亚洲一些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崛起和社会转型,使之成为国际人类学新兴的研究园地.  相似文献   

4.
对现实问题的关注和研究是现代人类学的内容之一.作者运用人类学、社会学的研究方法,对现实的民族政策、民族关系、公共卫生问题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和探讨.人类学之路辛苦而寂寞,但同时也是风景无限.做学问、看风景,一路前行.  相似文献   

5.
族群源流史研究的综合性与复杂性,对解决问题所需要的材料和方法提出了极高的要求.除了传统的文献材料,出土文献、考古发现、人类学材料、语言学材料等均提供了重要的线索,而自然科学的介入则揭示了更为广阔的研究空间.分子人类学在体质人类学的基础上将研究触角深入到基因层面,从而为解码族群源流提供了新钥匙.《岭南民族源流史》一书是分子人类学真正走入人文科学领域的系统性论著,标志着传统人类学与分子人类学开始进入系统结合的阶段.《越文化发展论》一书同样重视分子人类学的研究成果,其对於越族源的讨论在材料运用上的综合性以及看待问题的全面性,都堪称族群源流史研究的典范.这两本专著为我们重新看待秦人源流问题提供了新的线索与启示.  相似文献   

6.
人类学研究的许多分支学科都与生命科学的研究存在交叉和融合。本文通过综述人类学与生命科学领域的人体解剖学、人体生理学、生物化学、生态学、分子生物学等形成的交叉学科的研究内容和发展现状 ,认为多学科交叉代表了现代人类学研究发展的总体趋势 ,与生命科学的密切结合将推动新交叉学科尤其是基因人类学的不断发展。同时 ,本文就学科交叉中存在的问题和解决的方法阐述了看法  相似文献   

7.
对现代人类学创始以来的理论和方法潮流进行了简要整理,探讨了中国宗教民族志研究的现状及可能性.认为人类学宗教研究的学科基础是宗教民族志的开发和创新.人类学有关宗教信仰的综合性定义和分类决定了该学科的整体性研究视角,同时也决定了宗教民族志研究中个人与集体、观念与行为并重的立体型理论范式.  相似文献   

8.
审美人类学是美学与人类学跨学科整合的一门新型的复合性交叉学科.它对美学与人类学各自的发展是极有价值的.虽然它是现代性学科分化的结果,带有现代学科的特征,但是在20世纪70年代以来的审美人类学研究逐步形成了解构西方现代美学传统的另一种美学形态.审美人类学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在中国发展,取得明显的成就,同时还应当在理论建构、资源整合、研究意识与研究方式等方面加强研究,以期推进中国审美人类学的建设.  相似文献   

9.
中国人类学应该具备多元的研究方向,可以有非常古典的题目,也可以有非常现代的题目,古典与现代是相对,它们之间有内在的结合点,在学科建设上,完整的人类学应该包括考古学、语言学、体质人类学、文化人类学等四个分支.中国人类学应该朝着这个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0.
本文在对迪尔凯姆和韦伯的比较社会论进行研究的基础上 ,认为比较社会学的研究 ,并没有随着迪尔凯姆和韦伯的研究在社会学领域中被引向深入 ,其发展很大程度上受到了人类学对简单社会与文明社会比较研究的刺激 ;现代的比较社会学 ,正是在社会学与人类学的互动下而得以发展起来的 ;其研究的维度为社会、文化、民族与国家 ,研究的中心为社会结构的比较研究  相似文献   

11.
权力研究是政治人类学最重要的内容之一,政治人类学探讨权力的产生、运作以及权力与利益、话语之间的关系,本文梳理了西方社会有关权力研究的流派,政治人类学理论与方法,对人类学权力研究有重要启发.  相似文献   

12.
音乐人类学在当代西方音乐思潮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并对西方音乐研究产生了重大影响.20世纪80年代以来,音乐人类学成为最引人注目的领域之一,人们对音乐人类学的研究方兴未艾.近年来,音乐人类学的观点与方法论的更新已是十分明显,不论是学科结构还是具体论述,都是新颖与鲜活的,音乐人类学的方法论探讨已成为一种不可忽视的趋势.本文从方法论的角度,对音乐人类学进行全面、深入的探讨与思考,同时对音乐人类学方法论的基本观念进行了评析,最后重点对音乐人类学方法论的可行性和局限性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3.
工商人类学是近年来兴起的一门新兴学科,它是横跨人类学、社会学、工商管理学的一门交叉学科.人类社会的工商管理行为,在许多情况下是无法量化分析研究的.为此,工商人类学通过应用自己的一套规范研究方法,把工商领域难以量化的人类行为,通过实地观察等方法进行研究.工商人类学这门学科在中国的发展,必将对我国管理学本土化研究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4.
20世纪中期以来,文化人类学表现出强劲的学科发展势头,社会文化体系中各个子系统的调查与研究也越发精细和深入,文学人类学、政治人类学、教育人类学、艺术人类学、医学人类学、科技人类学等分支学科的研究视野和内涵都有了较大拓展和进一步深化。在传统意义上,作为社会文化体系核心内容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从一次田野调查的反思总结中提出了人类学研究中的“门环误区”,发现此种误区普遍存在于人类学的研究之中.造成“门环误区”的直接原因是人类学者常陷域于一种理论、狭小的地域或具体的研究问题,而漠视与其相关的其他理论、地域和问题.规避“门环误区”的途径只能是对这种陷域的脱域:多元宽广的理论视野和扎实细致有效的田野.  相似文献   

16.
田野工作与艺术人类学、审美人类学学科建设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讨论艺术人类学和审美人类学的学科特点,特别是在研究方法和方法论上的特征,强调艺术人类学和审美人类学必须从田野工作出发,搜集丰富的个案,积累文化事件的大量细节,以求对特定场景中的艺术作品的意义有所认识,对艺术文本进行不同方面的阐释.此外,还根据人类学研究方法的一般思路,结合艺术和审美研究的特点,提出进行艺术人类学和审美人类学阐释的切入角度.应该努力阐释来自田野的文化现象,用细节来说明当地人在艺术活动或者审美观建构中是如何思考、如何感觉或体现,以及如何行动的.在艺术人类学和审美人类学研究中,掌握阐释工具和手段与把握阐释理论同样重要.  相似文献   

17.
在访谈中,纳日碧力戈教授以人生经历为主,谈到他在人类学历程中不断学习、不断思索的过程,也谈到了他多年来不断游走、研究人类学的很多成果和近期的新思考,还特别对于国内的人类学研究进行了反思,为人类学的初学者们提出了很多宝贵的建议。  相似文献   

18.
文化人类学以自己独特的研究方法--田野调查对科学研究做出贡献.黄淑娉教授身体力行堪称表率.文章综合评述了与会学者在文化人类学理论、方法、应用等方面的新探索、新体会.  相似文献   

19.
人类学家的足迹遍及千山万水,"依山依水"的人类学研究拓展了人类学的新领域.覃德清博士回顾了自己进入人类学研究领域的过程,并就人类学与美学的交叉、诗性思维与人文资源开发、壮学人类学研究等问题,阐述了自己的见解.  相似文献   

20.
人类学与美学具有渊源关系,美学的很多内容是从人类学中流变而来.研究美学与人类学的关系,必须把美学还原到人类学的历史语境中.人类学的发展会带来美学的变更,使美学研究有了新的生长点.人类学中很多原生态的生活直接构成了美学的内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