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朱彝尊(1629——1709),字锡鬯,号竹垞,浙江秀水(今嘉兴)人。清康熙十八年以布衣举博学鸿词科,授翰林院检讨,参与篡修《明史》。不久罢归。后终老于家。是著名学者,大文学家。主要著述《经义考》、《日下旧闻》、《词综》、《明诗综》、《曝书亭集》等。他擅长诗词古文,相比之下,古文较为逊色,但仍有必要予以研究和探讨。  相似文献   

2.
朱彝尊是清代诗词大家,浙西词派的初祖。他的词,据《曝书亭集》(康熙四十七年刊本)所收,共一百九十七调,五百一十五首。本文拟就是《蕃锦集》与唐诗的渊源谈谈自己的心得,以就教于方家。 《蕃锦集》共收词一百零九首,全部是采融唐人诗句的集句词。一般都具有“脱口而出,运用自如,无凑泊之痕,有生动之趣”(邹祗谟《远志斋词衷》引)的特色。尽管采融词句入词的写作方法,宋、明以来已有王安石、苏轼以及刘基等人为之,而数量多达百余首  相似文献   

3.
马洪词补目     
马洪字浩澜,号鹤窗,是明代正德、嘉靖年间的著名词人,创作态度非常严谨,自称“四十馀年,仅得百篇”(转引自杨慎《词品》卷六)。明人对其评价很高,如杨慎《词品》卷六评其:“善吟咏,而词调尤工。”可是,自从清代朱彝尊加以批评以来,马洪的地位一落千丈,甚至连其词集《花影集》也  相似文献   

4.
清代的词论,比了词的创作,成就要更大一些。而在浙派词人占统治的清初词坛,徐釚的《词苑丛谈》,可说是在“家白石(姜夔)而户玉田(张炎)”(《静志居诗话》)的一片卑弱的词风之中,透露了一点要求补偏救弊的呼声;对后来兴起的常州词派,在思想和理论上产生过一定的影响。徐釚(公元1636—1708年),字电发,号虹亭,江苏吴江人。据朱彝尊《徐电发南州集序》及《清史稿·朱彝尊传》载:釚于康熙十八年与朱彝尊等同试博学鸿词,并同授翰林院检讨,纂修《明史》。徐釚与朱彝尊不仅同入史馆,而且“又僦舍同居”,在  相似文献   

5.
吴晗在《明史小评》(《吴晗史学论著选集》第一卷)一文中指出,王廉曾参与《元史》续修,依据是朱彝尊的《曝书亭集·王廉传》:“王廉字希阳,青田人,侨居上虞。洪武二年用学士危素荐授翰林编修,明年与修《元史》。”但对于王廉参与修史之事,《明通鉴》、《明史》、《国榷》、《明纪》等诸多史书均不记载之。原因,吴昭并无解释、至今仍鲜有人对此作出说明。关于王廉参与修史之事,来深的《元史目录后记》(《宋学士文集》卷一)早已提到:”凡前书有所未备,颇补完之。其时与编纂者则臣赵场、·臣王廉、臣王彝、……而总其事者仍臣(…  相似文献   

6.
论草窗词     
<正> 周密,号草窗,宋末元初词人。词集有《蘋洲渔笛谱》二卷,《集外词》一卷;诗集有《草窗韵语》六卷。草窗生前盛负词名。著名词人吴文英把他比作张先,洞晓律吕的杨缵称赞他的乐府妙天下。可是到了清代以后,词人和词论家对他的作品却褒贬不一,甚至大相径庭。因此,对草窗的词如何全面而公允地加以评价,就是一个必须探讨的问题了。一对于草窗词的评价,大致有以下三种情况:全盘肯定;毁誉参半;全盘否定。浙派词人的观点属于第一类。朱彝尊、汪森所辑的《词综》,选录草窗词达五十七首之多,  相似文献   

7.
十七世纪中叶,明清朝代更迭带来社会的动荡和文化氛围的变迁,新的学术方法和观念随之产生。以金石、考据为特色的实学运动风起云涌,在此背景下产生的"访碑"活动令文人士大夫趋之若鹜。清初的著名学者朱彝尊便是这一运动的倡导者之一,对于访碑所得碑板的研究是其金石学工作的重要内容。《曝书亭集》中关于访碑、读碑的文字是研究朱彝尊学术活动的重要材料,其中包含了许多关于读碑、考据的心得体会,如实反映了一个学者、士大夫的活动和感受。从这些材料中,我们可以了解到以朱彝尊为代表的清初学者对于新的学术方法的尝试,及在此过程中形成的一些新观念,对于研究十七世纪文化史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陈雪军 《兰州学刊》2007,(12):123-125
明末清初的梅里词人有很多,和朱彝尊年岁相近有缪永谋、李良年和李符等.《浙西六家词》刻成于康熙十八年(1679),浙西六家中,梅里居其半.除朱彝尊之外,李良年、李符也同是梅里人.素与朱彝尊为文字交的缪永谋却没有入选,缪永谋其人其词也因此鲜为人知.《全清词·顺康卷》也失收其《南枝词》.文章粗略地勾勒缪永谋的生平、与朱彝尊等梅里词人的交游以及其词创作的风貌.通过考察缪永谋的词,可以了解梅里一地词坛创作的情况,亦可以明白早期浙西词派形成过程以及由云间词派向浙西词派演进的轨迹.  相似文献   

9.
朱彝尊不但是清词大家,还是南宋雅词的推尊者和词脉的接续者,词史上的分量非同小可。本文通过揭示朱彝尊《静志居琴趣》自传性叙事结构的存在,以及这一结构给阅读所造成的正反两方面的作用,提出了清词阅读和评论中出现的新问题。  相似文献   

10.
清初词人朱彝尊辑《词综》二十六卷,汪森增补十卷,合共三十六卷。收录唐、五代、宋、金、元词2253首,作者659人。为一部著名词选。该书卷二十“周密”名下注云: “有《草窗词》二卷,一名《蘋洲渔笛谱》,”此说一出,相沿成习,讹误传承,无人细究,几成定论,贻误非浅。 修订本《辞源》四册“蘋洲渔笛谱”条云;“元·周密撰。二卷。密,南宋末人,号草窗,故其词集又名《草窗词》。” 1989年版《辞海》再订本上册草部“蘋洲渔笛谱”条释文云:“又名《草窗词》。词集名。宋末周密(号草窗)作。二卷。朱孝臧《疆村丛书》本,于二卷外,收有清·江昱所辑《集外词》一卷及考证,附朱氏所撰校记一卷。”而“草窗词”条更直注为:“即《蘋洲渔笛谱》”。 以上三书同执一词,皆以《蘋洲渔笛谱》与《草窗词》为异名同书。而考校实际则不然。看来,颇有考辨以正视听之必要了。 两书皆收入《丛书集成》初编,《草窗词》编号  相似文献   

11.
纳兰词评价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康熙十二年,年仅十九的纳兰性德投书客居潞河的朱彝尊。这时,朱彝尊主持编选的《词综》已在上一年着手,他与陈维崧合刻的《朱陈村词》更是早就蜚声朝野,而纳兰的《饮水词》要过四年后才正式刊行。名动天下的竹垞与陈髯恐伯不曾想到,就是这位少年公子,日后在清初词苑会成为与他俩鼎足而三的又一名家。纳兰性德曾被推许为“国初第一词人”,这未免过誉。不过,当朱彝尊与陈维崧双峰并峙,从康熙直至嘉庆年间的词坛风尚,不是追慕姜(夔)张(炎)就是学步苏(轼)辛(弃疾)的时候,唯独纳兰能以自然深挚的情致和婉丽凄清的风格别开生面,另辟蹊径。至少应该说,他是清初在朱、陈而外独树一帜的词人。纳兰词生前就享有盛誉。“内家争播管弦声”,这是姜宸英在纳兰三十寿辰时的赠句;“家家争唱饮水词”,这是纳兰病逝十年后曹寅追怀的诗句,都说明纳兰词脍炙人口的盛况。纳兰身后以迄清末,评价纳兰词者不乏其人,虽立论或有轩轾,都不能不承认纳兰在清初词坛的特殊地位。无疑他是清词中兴运动中具有影响的作家。这里,我们想就纳兰词评价的几个有关问题,谈点个人看法。  相似文献   

12.
《全唐诗》卷八九。录白居易《长相思》两首,其二云:“深画眉,浅画眉,蝉鬓鬅鬙云满衣,阳台云雨回。巫山高,巫山低,暮雨潇潇郎不归,空房独守时。”林大椿辑《唐五代词》录此词,题白居易撰。黄昇《唐宋诸贤绝妙词选》、张宗橚《词林纪事》、朱彝尊《词综》亦以《长相思》“深画眉”为白居易作。  相似文献   

13.
<正> 一部《曝书亭词》,可以说是用爱欲酿出的一杯浓烈的酒浆。朱彝尊,这位浙西词派的当然领袖,清代词坛的一代宗师,在穿越青春的河流时,无可避免地被它那翻涌的波浪所鼓动,为它那波心中秀靥和蛾眉的迷人幻影所诱惑,从而深深地沉醉了。那真实而酣畅的爱情本身,虽因岁月流逝而泛白,但那郁结于心的感受,却使他用了半生的时间来发为歌吟。当他描绘那些过去的笑靥愁眉、倩情曼欲时,他不仅使浙派词人找到了风从的入口,也使词论家陈廷焯、况蕙风等人将他的“艳词”惊为天人。况氏对他的词有断章零句的评价,陈氏却一再将自己的感受完整地表达。其一云:“艳词至竹垞,仙骨珊珊,正如姑射神人,无一点人间烟火气。”又云:“艳词至竹垞空诸古人,独抒妙蕴……自有绮语以来,更不得不推为绝唱也。”既然前人已从艳  相似文献   

14.
诗坛巨擘词林宿望——明代蒙阴诗人公鼐李芳元一公鼐(1558—1626),字孝与,号周庭,谥文介,蒙阴(今山东蒙阴县)人,是明代万历年间一位颇具影响的诗人。朱彝尊在《明诗综》中对他作了高度的评价:“诗于万历,则三齐之彦,吾必以公文介为巨擘焉。”王士礻真...  相似文献   

15.
顾贞观是清初的重要词人,与陈维崧、朱彝尊有“三绝”之称。光绪四年(1878),秦赓彤在《重刻弹指词序》中指出,“唐宋以来,词格凡几变矣,先生之词,穷其变而会其通,而极其至,神明变化,开前人未开之境,洵乎为一代之词宗”①,对顾氏之评价不可谓不高。但总的来说,经过近三百年的历史积淀,顾氏在词史上的地位和影响实远逊于陈维崧、朱彝尊。顾贞观曾无限感慨地说:“古今名迹,显晦有数存焉。”(《水龙吟》词序)由其生前自视己词“可信必传”的信念与身后己词颇受冷落的现实之间的反差,我们完全可以顺着他的话说:古今名人…  相似文献   

16.
曹秀兰 《晋阳学刊》2008,(4):121-122
曹溶(1613—1685),字洁躬,一字鉴躬,号秋岳,一号倦圃,浙江秀水(今嘉兴)人。清初著名词人,有《静惕堂词》一卷。清人谢章铤在《赌棋山庄词话》续编三中说:“国初……长短句……倦圃领袖一时”,评价甚高。邓之诚说:“溶填词最负盛名。”朱彝尊认为“数十年来,浙西填词者,家白石而户玉田,舂容大雅,风气之变,实由先生”,把曹溶作为浙西词派的“先河”。曹溶以其创作成就,对清词的中兴起到了极为重要的提倡和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7.
《经义考》综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 朱彝尊(1629—1709年),字锡鬯,号竹坨,浙江秀水人,是清初著名的经学家、文学家、史学家、藏书家、目录学家。《经义考》是朱彝尊归田以后编撰的一部大型经学文献工具书。它著录了自先秦以迄清初八千四百多种经学著作,并博及人物,著作流传等方面,实为二千年间经学的总汇,从文献的角度,总结并反映了历代经学发展的状况。  相似文献   

18.
明代是词学衰微的时代。明人王世贞、陈霆即持此说,如陈霆《渚山堂词话》云:“我朝文人才士,鲜工南词者。间有作者,病其赋情遣思,殊乏圆妙。”清人朱彝尊《水村琴趣序》则迳谓“词自宋元以后,明三百年无擅场者。”究其原因,一是《花间》《草堂》广为流行,导致词格...  相似文献   

19.
清初词坛在对<花间集><草堂诗馀>不同的文学批评中,建立了不同的词学理论,形成不同的审美情趣.而浙西词派的创建者朱彝尊,在继承前人的词学理论同时有所摒弃,有所发展,他对<草堂诗馀>进行了体无完肤的批判,彻底否认明词的审美情趣,推举雅正之词,同时温和地赞美<花间集>,恪守词"别是一家"的思想.  相似文献   

20.
南北宋词异同平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南北宋词发展演变的轨迹显著.北宋词多风花雪月之吟唱,无寄托可供寻觅,多即席配乐而作,多自然感发、率情之作;南宋词多黍离芰麦之悲苦,多用比兴寄托手法,以费心构思、巧妙安排为主,逐渐演变成为文人案头的雅致文学.清人在朱彝尊之前大都喜爱北宋词,朱彝尊之后南宋词备受推崇.事实上,北宋、南宋之词,各有所长,不可偏废.北宋词处于词的兴起期,南宋词处于词的高峰期,这是词史发展的必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