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讀了“‘山大’古史分期問題討論会發言稿”中張維華先生的發言稿后,我觉得他的發言很有道理,对中國古史的分期問題,他既不同意西周派又不同意战國派和魏晉派,而提出了一个新的論点,指出了从战國之初到三國魏晉时代是一个过渡时期,是一个由奴隸制过渡到封建制的过渡时期。在这一个过渡时期中有着兩条紅綫貫串着。一条是封建制以產生、發展的形态出现,一条是奴隸制以上升到衰落的形态出現。照張先生的論点,封建制的逐步形成是开始于战国之初,好象和战國派說法相同,其实并不,因为: “他們否認了或说是忽視了战國、秦及西汉前期奴隸制还在向前發展的那种征象。”不同意魏晉时代开始封建社会,其理由是什么呢? 因为:  相似文献   

2.
苏联东方学雜志一九五六年第六期,刊載了謝尔金娜的一篇文章,作者在文中,全面評述了我國学者在中國古史分期問題上的爭論。就文章所涉及到的中國書刊以及中國学者的爭論意見的廣泛性來看,表明苏联歷史学界对中國人民的歷史和东方各國人民的歷史十分关心。謝尔金娜把中國学者們的爭論,归納为以下几方面的問題: 1.中國学者在中國古史分期問題上的观点; 2.中國学者关于中國階級社会的發生的意見; 3.殷商时代奴隸制特征的定义; 4.中國学者关于西周社会分期的观点; 5.說明古代中國生產力水平的爭論材料; 6.春秋、战國、秦、漢时代末期社会的分期問  相似文献   

3.
六言必以节奏的整合才成为稳定的句式,这是确定六言句式与六言体诗起源的依据,所以不能追溯为《诗》中六言散语,也与《骚》语六言不侔。六言句式出于汉乐府,建安时始有文人创制,以五句而每句押韵的组诗形式为常。六言与五、七言在齐梁同时接受声律规范,始有隔句用韵相对,从而形成六言格律的雏形。但六言以三个双音节奏不能导致五、七言律体各联的粘连,因而不具严格的格律规范,按其平仄交替之理可推四式。由于六言不具单音节以为著力锻炼,所以造语必以"自在"为尚,这是衡量六言体诗高下最为重要的标准。  相似文献   

4.
“西亞、印度及克來特古史”是捷克斯洛伐克的一本史学名著,1953年出版。著者赫罗茲尼(Bed(?)ichHrozn(?))博士是布拉格查理士大学(Charlos’Uni-versity)东方語文歷史教授。英譯者是布罗查茲卡(Jind(?)ich Procházka)博士。全書共二十章,二百三十七面,精美的插圖一百四十四幅,圖片九張,末附地圖兩幅。全書用語言文字的証据及考古發掘的材料,叙述西亞、印度及克來特远古文化史,并証明西亞与印度的密切关系,西亞与克來特的密切关系,乃至克來特与印度的密切关系。我們講西亞古史的时候,总是从幼發拉底斯河与底格里斯河下游的苏末人講起。苏末人的來歷怎样,向來的說法都很模糊。赫罗茲尼教授从語言文字方面  相似文献   

5.
一、引言一九五六年十二月六日人民日报第七版,會刊有郭沫若先生的“汉代政权严重打击奴隶主”一文。郭先生在这文中會提出兩个問題,叫主張兩汉是奴隶制社会的中外学者答复。第一个問題于人民日报刊載的这文无关,容我另文来請教,我这里先請教这篇文中新提出的問題。这問題就是: “兩漢的工商業者的確還在使用奴隸從事生產,而且有時還相當大量使用。假使根據這些資料而斷定兩漢是奴隸制,那末兩漢政權應該是保護奴隸主的。然而恰恰相反,兩漢政權從一開始就打擊工商業者一直沒有間斷;而且有時打擊得十分沉重,可以說是致命的打擊。這應該怎樣的理解呢?”  相似文献   

6.
序言“诗言志”,作为中国古典诗学“开山的纲领”,光被千载,影响深远。这个“纲领”何以有如此巨大的魅力呢?固然与儒家崇古的文学史观和尚用的文艺社会思想的导向不无关系;但是,长期以来,研究者们忽视了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诗言志”的魅力正在它自身。“志”是创作主体的一种心态,一种情绪,一种意向,一种灵感,或者是一种在内心世界里酝酿完成的潜在的诗;“言”,无论四言、五言、六言、七言,还是短言、长言、杂言、自由言,都是“志”  相似文献   

7.
秦文字远绍两周文字,这已是古文字学界公认的事实,春秋后期,东方诸国的文字发生了急剧的变化,形成所谓“六国文字”,秦国久据宗周旧地,文化深受其影响,因此秦文字远不如六国文字那么奇谲难识。然而秦文字之中也有少数形体殊异者,辩析其与标准秦篆的异同,对研究周秦系统的文字也许不无小补。本文试举五例,以供读者参考。  相似文献   

8.
李何林同志的“关于中國現代文学”,虽然是几篇关于中國現代文学史的論文和三篇講演記錄編集起來的小册子,伹我們却可以把它当作中國現代文学史簡諭來看。在这小册子里面,作者的主要目的,是环繞着中國現代文学史这个中心,展开討論,他不但对中國現代文学的史的發展,作了一个簡單明确的叙述,而且还提出有关中國現代文学史上一些主要的問題,試圖加以解决,这都是非常可喜的事。在这本集子里面,第四、第五、第六三篇,是一个具有連貫性系統性的  相似文献   

9.
管子学商斠     
笫三篇心术心之在体君之位也。九窍之有藏。官之分也。心为天君体从命其位正中精气之所自出人者谓之窍九窍眼耳鼻各二口一阴阳窍各一窍气所自藏曰肝曰脾曰肺曰肾与心而为五藏各有府曰(?)曰胃曰心包络曰大肠小肠曰膀胱是为六府府藏精气开窍于上曰五官一目二耳三鼻四口五舌分司视聴(?)觉及言食故曰官之分也心外其道九窍循理。心主血而为种之所舍神经血系各有其脉理而心以摄之肝脾肺肾皆臣职也嗜欲充盈目不见色耳不闻声。嗜欲者迷离物所感目欲色耳欲声鼻欲香口欲味五色为外则使人目肓五声嘈杂则使人耳聋  相似文献   

10.
《辩易九六论》是中唐时期著名诗人刘禹锡言易的论文。作者对“乾之交皆九而坤六”,“孔颖达云:阳尊得兼乎阴,阴不得兼乎阳”提出质疑,并与一位叫作董生的儒者进行探讨,这位董生从其师毕中和学易,而毕中和本其师,师之学本一行,一行,姓张氏,光名遂,曾撰《大衍论》三卷。孔颖达疏“初九潜龙勿用”时云:“然阳交称九,阴爻称六。其说有二:一者乾体有三画,坤体有六画,阳得兼阴,故其数九,阴不得兼阳,故其数六;二者老阳数九,老阴数六,老阴老阳皆变,周易以变者为占。故杜元凯襄九年传,遇艮之八,及郑康成注易,皆林周易以变…  相似文献   

11.
唐代文学人才的地理分布及成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莫立民 《中州学刊》2006,(5):242-245
唐代文学人才的地理分布及成因,是治唐诗者长期未加注意或未显言之的论题。唐代文学人才的地理分布呈地域集中、北重南轻的不平衡状态,尤其集中在黄河中下游渭河关中平原、晋南汾河平原、华北豫冀大平原诸区。由此可见,唐代文学是以黄河流域文化圈为基调,以豫、冀、秦、晋地区为核心,以北方文学人才为主流的文学。造成如此的分布状态,是唐代及唐前北方文化、经济、政治、人口、交通优于南方以及文学人才的迁移、文学传统的传承等多力合成的结果。  相似文献   

12.
介绍名著     
例︷ 先傲本礼同人已刻未刻之著作或泽迹︸‘次搜耀湖南全省先肾遣著· 次本省政鬃各界名人顺嫩著述托焉介韶者 次全回人士顺以著述托痣介貂者 次通行名著本社忽焉朴富代教育政监军事育巢最有裨益者例目一 一规举家言﹂ 一一史争家言一 三道家者言一 四墨家者言 五法家者言.︸七 八 ,﹄ 夕 闷 汁l一十二l三十四十五名家者言 翰政鬃家言针举家言教育家言佛李家言文李家言提擎家言工商家言兵事家言誓衍家言介绍名著~~  相似文献   

13.
陝南老根据地的紅色歌謠是研究党史、研究当时人民生活斗爭和心理状态、研究苏区文艺运动与創作、研究民間文学的可貴材料。同时就今天对广大群众进行革命传統教育来說,就诗歌创作的發展来說,也是有值得吸取的东西的。本文企圖以已出版書刊中的有关作品和西安师范学院中文系57—61年級陝南民間文学工作队收集的歌謠为基础,对陝南紅色歌謠作一初步探索,以引起大家对这方面問題的注意。  相似文献   

14.
诗和画是两种不同的艺术 ,画能观而不能言 ,诗能言而不能观。造成这一差异的最直接的因素是两者使用的符号不同 ,表达的方式也不一样。诗以语言文字符号表情达意 ,画则以线条、颜色来表现。中外理论家又指出 :在这两种不同的艺术中还存在着相通之处。“画是一种无声的诗 ,诗是一种有声的画”① 这是十七世纪希腊诗人西摩尼德所言。中国宋代诗人苏轼也指出王维的画是“诗中有画 ,画中有诗”。可见诗、画都在某种程度上冲破了符号局限 ,拓展了表现天地。本文试图从诗画互通的客观条件、主体意识和文本表现三个方面加以探讨。一、客观条件1、毛…  相似文献   

15.
天子文学侍从是西汉文学家的主体类型之一。西汉统治集团要"润色鸿业",众多文士希冀以文求显,双方意趣相契合,因而形成特殊的文学群体。天子文学侍从既有共同的群体身份特征,也有各异的个体身份特征。他们得到的官职不同,出身、经历、升迁途径各异,掌握的知识体系也各有不同。有的善经学,有的喜纵横家言,有的"不根持论",彼此的人生追求、审美取向都存在差异。在留下的传世文学文本中,既表现出西汉天子文学侍从"应命承制""润色鸿业"的群体话语特征,又充分彰显不同创作主体"依违谲谏"的个性特征,不同的文学文本也显示出各异的艺术风格。  相似文献   

16.
三门峡与古代漕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关东西漕运的樞紐黄河中游的三門峽为古代东西漕粮轉輸必經的要道(圖一)。从秦始皇統一六国时起,这条运道即已發揮了作用。①其后虽也有若干次中止的时期,但作为主要的运輸力量,却一直維持到唐朝的末年。就是在北宋时对于这方面也还有所致力。②北宋以后,这里就漠漠无聞,不为人們所重視。所謂漕运,主要是指由关东各地轉輸粟米接济关中的需要。当然,也有一些时期关中的粮食曾經沿河而下,运到中原,不过那究竞是无关大旨,不居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17.
书法论(上)     
引言吾國自來法書與名畫並稱,千百年來,人無異議,法書是藝術中的一種,已有定評,予文不更論列。至於書法應該或者不應該提倡,這件事情,我以為本來不是憑幾個人愛惜的企圖,也不是靠政府一紙當廢或者當興的命令,所能勉強做到的。書法一直到現在還完整地存在着,但是,要有人去鑽研它,去利用它,去發展它。你不去好好地研究它,發展它,空口提倡,又有何用處,所以本文也不擬涉及。本文必當論述的只有三端:一、筆法,二、筆勢,三、筆意。一向無論是書家的法書,或者是一般流俗所寫的字,都是使用毛筆的。自從近代輸入了  相似文献   

18.
百家爭鳴的方針宣布以后,科学研究工作,呈現了活躍的姿态。在自然科学方面,例如生物学家展开了摩尔根——魏斯曼派和米丘林派学說的論战,参与討論者都抱着坚持真理的态度,就使这次討論的双方都得了啟發。在社会科学方面也有若干学術問題的論爭,例如:中國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組織了关于“当前工人階級和資產階級的矛盾”問題的爭論,在学習“八大”文件中,“解放日报”和“長江日报”展开关于“我國國內当前主要矛盾”問題的爭論,除此而外,在經济、歷史、語言、文学、教育各个方面都有若干問題的爭論和批評。应当說,百家爭鳴的主流是在正常的發展着,如果能够健康的發展下去,对于提高学術研究將有难以估計的巨大成就。  相似文献   

19.
一声调是指全字音的高低升降,主要是音的尖鈍关系,长短强弱是次要的因素。以声调区別詞义是汉藏語系語言的共同特征,汉語声调的产生和發展是有它的长期历史过程的內在趋势和規律,从現代汉藏語系諸語言的迹象来看,原始汉語沒有声調,声調的产生和發展是紧松元音遞减消失和声母清濁影响分記的結果。上古汉語有沒有四声,历代語言学家意見不一,聚訟莫决。明代陈第“毛詩古音考”提出古无四声的说法以后,清初顧炎武“音論”便說古人之詩,四声可以并用;后来江永“古韵标准”又同意顧說。上古汉語沒有四声的說法,几为学者所公认。及至段玉裁“六書音韵表”則謂周秦汉初之文,有平上入而无去;孔广森“詩音类”繼之又說入声創自江左,古  相似文献   

20.
章大炎说:“审名实一也,重佐证二也,戒妄牵三也,守凡例四也,断感情五也,汰华词六也,六者不具而能经师天下者无有。”三十年来,主要是“文革”冲击下,人们对太平天国人物和重大事件评价反复无常,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