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系统方法不仅是科学研究的重要方法,也是哲学和哲学史研究的重要方法。在西方哲学史上,黑格尔是全面地运用系统方法研究哲学和哲学史的第一个哲学家。在《哲学史讲演录》的“导言”中,黑格尔明确宣称:“哲学是在发展中的系统,哲学史也是在发展中的系统;这就是哲学史的研究所须阐明的主要之点或基本概念。”列宁虽然反对黑格尔的唯心主义立场,但充分肯定了他的系统思想。正是这样,我们主张运用系统方法来研究现代西方哲学。陶济同志在《现代西方哲学研究的几个方法论问题》一文中,主张运用历史与逻辑一致的方法探求现代西方哲学发展的内在规律。但由于他夸大了哲学这一具体的意识形式的相对独立性,把历史与逻辑的一致单纯地理解为思想史或哲学史和逻辑范畴发展之间的一致,从而既忽视了现代西方哲学和社会现实、和其它意识形式之间的相互关系,也忽视了对现代西方哲学中各层次关系的具体分析,得出了一系列片面的、难以令人信服的结论。下面,我们试从马克思主义的唯物主义立场出发,运用系统方法的基本原则,对现代西方哲学作一些具体的分析。不确之处,诚望陶济同志和其他同志赐教。  相似文献   

2.
1.普列汉诺夫在考察十九世纪空想社会主义的历史哲学时,首先追溯了它同十八世纪法国唯物主义历史哲学的关系。普列汉诺夫认为,十九世纪空想社会主义的杰出代表圣西门、傅立叶、欧文等人在历史哲学方面总的说来继承了法国唯物主义者关于“意见支配世界”的原则。他们对社会生活和人类历史的研究是站在唯心主义立场上的,“在这一点上他们和十八世纪的唯物主义者没有  相似文献   

3.
除了马恩和列宁,普列汉诺夫恐怕要算最杰出的马克思主义的哲学史家了。他在开拓和发展科学的哲学史这一事业中作出了伟大的贡献,认真研究他的哲学史论著至今仍然是我们哲学工作者、特别是哲学史工作者一项亟待解决的任务。十九世纪八十年代以后,由于个人爱好和种种历史原因,普列汉诺夫对西欧和俄国哲学史(包括社会思想史)进行了将近四十年辛勤的研究,写出了大量很有价值的哲学史著作。他关于法国唯物主义者、关于黑格尔、关于空想社会主义者以及俄国革命民主主义者的一系列鸿篇巨著,是哲学史研究的历史上重要的里程碑。至于他对唯物史观的历史发展所作的内容渊博、形式新颖、而且脉络分明的剖析,更是马克思主义的哲学史的坚实成果。不仅  相似文献   

4.
从事实出发,是唯物主义的认识方法和研究方法;这个方法的实质就是确认事实是第一性的,而理论原则是第二性的,只能从事实中引出原则,不能用原则去套事实。恩格斯在《反杜林论》中的一句名言是大家都熟悉的:“原则不是研究的出发点,而是它的终了的结果;这些原则不是被应用于自然界和人类历史,而是从自然界和人类历史中抽象出来的;并不是自然界和人类要适合于原则,而是相反地,原则只有在其适合于自然界和历史之时才是正确的。”①这是对于辩证唯物主义方法论的科学说明。一般来说,公开否认从事实出发这一方法的人是不多的,但不能真正彻底地把这一方法贯彻于理  相似文献   

5.
高秀昌 《中州学刊》2007,(3):164-167
冯友兰在其中国哲学史方法论思想的提出、确立、深化、拓展和综合的发展进程中,始终保持着高度的方法论自觉;由他所提出的研究中国哲学史的方法所形成的方法论系统,是20世纪中国哲学史研究领域所取得的重要成果,为实现中国哲学史研究方法的近现代转化作出了积极贡献;他试图从方法论上将中国传统哲学的直觉主义方法、西方哲学的逻辑分析方法和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主义方法和辩证法打通,实现中国哲学史研究方法的融会贯通,为中国哲学史研究开启了一个明确的方向;冯友兰把历史学的方法、哲学的方法和其他学科的方法相结合,为中国哲学史研究和中国哲学史学科建设奠定了方法论基础。  相似文献   

6.
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与方法的确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在 184 5年所发生的历史观的变化必须从立场和方法这两个方面来加以确认。从立场上来说 ,发生了从历史的整体立场到发生学立场的转变 ;而从与此相关的逻辑上来讲 ,人类历史发展中人的发展的主体逻辑也彻底地被人们物质生活的关系逻辑所代替。同时 ,马克思的历史理论虽是一种历史决定论 ,但这种历史决定论并不是历史目的论。为了研究与表达历史 ,马克思发展了一种唯物主义的历史方法 ,即抽象与综合的具体统一、区分历史差别以及历史与逻辑的统一这三种方法  相似文献   

7.
怀着喜悦的心情,读完何梓焜《普列汉诺夫哲学思想述评》书稿。读后,颇多感触。感触之一。无论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上,还是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史中,普列汉诺夫都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历史人物。尤其是他的哲学著作曾被列宁誉为“整个国际马克思主义文献中的优秀著作”。但是,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中,对普列汉诺夫一生功过的评价,往往是不公正的,他被作为反面人物来看待;对普列汉诺夫的哲学思想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史中的地位和作用,往往被贬低了;普列汉诺夫的一些哲学思想如“象形文字论”、“地理环境论”、“五项因素论”、“社会意识的两种基本形态”等,常常遭到非难,被斥为唯心主义、违反历史唯物主义的异端。七十年代以  相似文献   

8.
哲学史研究中的“两军对战”说,来源于日丹诺夫在1947年苏联哲学界召开的关于亚历山大洛夫所著《西欧哲学史》一书讨论会上的发言。嗣后,日丹诺夫在发言中提出的“哲学史就是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斗争的历史”的定义,即流行于我国。我们认为,尽管哲学史上存在以至贯串着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斗争,但把复杂的作为人类认识史高度概括的一部哲学史,仅仅归结为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斗争史”(人们简称为“两军对战”史),显然是片面的,不完全符合哲学思维发展的历史实际的。 诚然,从理论上讲,“斗争史”和“认识史”并不互相矛盾。因为,人类的认识史就是思维领域里矛盾发展的历史,而认识领域里最根本的矛盾就是物质和意识、思维和存在的矛盾。哲学家在回答这一矛盾的两个方面的问题时,归  相似文献   

9.
哲学上通常流行的一个观点认为:一个哲学家对哲学基本问题的回答决定了对其它哲学问题的回答。文章对此提出了不同看法。文章从哲学史的事实说明,对哲学基本问题的回答不一定决定对其他哲学问题的回答。一个哲学家在本体论上是唯物主义或唯心主义,并不一定决定他在认识论上相应地也是唯物主义或唯心主义。例如墨子,在本体论上承认天是能对人赏善罚恶的最高主宰,有明显的唯心主义倾向,而在认识论上却坚持了朴素的唯物主义观点。对哲学基本问题的回答也不一定决定哲学家的方法论。柏拉图、莱布尼茨在本体论上都是唯心主义者,但在方法论上都立张辩证法。在黑格尔那里,  相似文献   

10.
<正> 读《哲学史讲演录》,既可窥见黑格尔的哲学史观,又能发现黑格尔研究哲学史的方法论思想。哲学史研究之所以从黑格尔开始,由搜集材料阶段转入整理材料阶段,是同黑格尔哲学史方法论紧密相关的。《文史哲》1990年第4期发表的《论黑格尔哲学史研究方法》一文,将黑格尔哲学史方法概括为四点:系统的研究方法、圆圈的研究方法、扬弃的研究方法和生平事迹研究方法。我认为作者对前三点的概括是正确的,但关于生平事迹研究方法似嫌不足,他忽视了黑格尔哲学史方法论的一个重要方面,即时代方法。时代方法是黑格尔研究哲学史一以贯之的东西,因此,只有从时代内容与生平事迹相结合的角度,才能较完整地概括黑格尔哲学史方法论。黑格尔前的哲学史著  相似文献   

11.
唯物主义历史观是我们观察当代现实问题的立场、观点、方法,也是我们研究历史的基本理论和方法论。历史唯物主义既包括对历史过程的本质的认识,即我们通常说的历史本体论问题;也包括我们如何认识历史,即历史认识论、历史方法论和历史价值论问题。二者在历史唯物主义中是统一的,不存在对立的问题。根据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可以概括地说,历史事实具有一次性、历史现象具有相似性、历史规律具有重复性。不能正确理解历史事实、历史现象和历史规律各自的特点及其内在关联性,就不能确立正确的史学理论。  相似文献   

12.
俄国著名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家普列汉诺夫在对人类社会历史的研究中体现着某些系统的原财和方法,尽管在他那里系统的概念还未被当作一个严格的科学概念提出来。普列汉诺夫对系统原则和方法的运用,主要体现在他的社会有机体学说之中。本文想就这个问题谈一点粗浅之见。  相似文献   

13.
马克思哲学范式革命中始终贯穿着一个根本的"逻辑转换",那就是从主观逻辑的立足点转到一切从客观逻辑出发。马克思使哲学的研究对象从虚无缥缈的观念世界转向人们的现实生活世界,他的哲学立场转换大体经历了从唯心主义的理想主义转向费尔巴哈人本主义的唯物主义,然后又从人本主义的唯物主义转向现实主义的唯物史观和科学社会主义,从旧哲学那种超人、超自然、超历史、超阶级的"无立场"哲学转向现实的人的立场、立足于工人阶级认识改造世界的需要来实现哲学革命。坚持从个别到一般、从具体到抽象的唯物主义思想认识路线和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研究方法,是马克思合乎逻辑的哲学变革的基础或根本逻辑。现代西方哲学和后现代哲学完全没有把握生活的根本逻辑或生活本质,导致历史虚无主义是它们的必然逻辑归宿。  相似文献   

14.
考察普列汉诺夫的文学史观,不能不先简单地提及他的思想来源。我认为来源主要是三个方面。最主要的是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主义。普列汉诺夫坚信存在决定意识的基本原理,声称“我对于艺术,就象对于一切社会现象一样,是从唯物史观的观点来观察的”①。他指出唯心史观(以黑格尔为代表)认为逻辑的规律、思维的发展进程决定社会关系和整个人类历史的发展进程;而唯物主义则正好与之相反,是从社会经济关系来研究思维的进程。其次是泰纳文学史观的影响,尤其是泰纳的社会环境决定时代精神进而  相似文献   

15.
<正> 哲学史就是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斗争的历史,这是日丹诺夫给哲学史所下的一个著名的定义。多年来,我们都是沿用这一定义来研究哲学史的。它正确的地方是指出了哲学发展中的两军对战这一客观事实,但是却把它看成哲学史中唯一的绝对的东西,从而割裂了作为认识史的哲学史的统一性,这样就容易导致简单地否定唯心主义,不把它看成是人类哲学认识  相似文献   

16.
普列汉诺夫的史学方法论坚持了唯物史观从社会存在说明社会意识,从经济状况寻找决定历史发展的根本原因,从经济、政治、文化、宗教、道德等历史因素的相互作用阐述历史过程等基本原理.特别是提倡将哲学方法作为历史研究的基本方法看待,把促进唯物史观理论发展作为历史研究的任务加以强调,为发展唯物史观史学方法论做出了贡献.但将相互作用理解为折衷主义则体现了其局限性.  相似文献   

17.
关于张载哲学的基本性质及其历史地位的争论,恐怕除了对少量思想资料的理解不同外,主要属于哲学史方法论的运用问题。本文试图将张载哲学放在中国古代哲学史的总链条中加以分析,研究他在前人哲学思维成果的基础上增加了哪些新内容,作了哪些新探索,在理论思维上有哪些经验教训;并在上述分析中,论证张载哲学的唯物主义基本性质及其在中国古代哲学史上的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18.
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马克思“科学思想中的最大成果”。历史唯物主义的创立不仅捣毁了唯心主义的最后一个避难所——历史观上的唯心主义,使唯物主义得到了彻底贯彻,从而为哲学的发展开辟出一条崭新的发展道路,更重要的是从此给人们提供了一种新的看待社会历史现象的哲学思维方法——历史唯物主义方法。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普列汉诺夫才宣称“唯物史观首先具有方法论的意义”,列宁也说历史唯物主义“从来没有企求说明一切,而只企求指出‘唯一科学的’(马克思《资本论》中的话)说明历史的方法”。但是对于历史唯物主义方法,长期以来人们虽然常常讲到,但专门的研究和论述却不多,以致对什么是历史唯物主义方法,历史唯物主义方法究竟包含一些什么内容等,人们理解得并不深刻,这不能不说是一种遗憾。本文试图就历史唯物主义方法的特征及其体系作一初步探讨,以求专家指教。  相似文献   

19.
冯友兰于 30年代提出的“钻研西洋哲学”、“搜集哲学史料”、“详密规划迹团”、“探索时代背景”、“审查哲人身世”、“评述哲人哲学”等方法 ,建构了比较系统的中国哲学史方法论。从哲学史的历史性和哲学性的统一看 ,冯友兰的中国哲学史方法论是语文—历史的方法与批判—哲学的方法的有机统一 ;从与当时的主要哲学思潮的关系看 ,他的中国哲学史方法论是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主义方法、实证主义的科学方法和人文主义的直觉方法的综合。  相似文献   

20.
<正>人类社会自我认识的问题,是长期以来使众多思想家深为困惑的问题.这部分原因是由于缺乏认识社会的有效方法.本世纪初兴起的系统论为科学地认识社会开辟了新的道路.然而,在系统研究的过程中,因有两个密切相联系的理论问题未得到解决,使系统论从创立至今仍未出现突破性的发展:第一,对系统研究的哲学基础未做出明确说明;第二,未制定系统研究的方法论.新近发展起来的混沌理论、耗散结构理论和协同学都从不同的角度对系统进行了探讨.并取得了一定的成就.笔者汲取现代系统研究的成就,试图提出认识人类社会的“四面体”假说.刘放桐教授在《现代西方哲学史》中认为:“人们所认识的社会现象是杂乱的,没有秩序,要达到有秩序的认识就要掌握现象的结构.但是,认识现象的结构又不能通过经验的概括达到,只能通过理论模式去认识.当我们面临一个对象时,我们可以先提出一个假定的结构或者从别的学科借用一个模式看它能否说明所研究的对象,如果可以说明,则通过这个模式就说明了现象的结构.”罗素在《西方哲学史》中认为:“纵使没有一种假说可以完全证实,但是如果发现使每种假说都能自圆其说并且能符合已知事实所包含的内容,这里面也就有着一种真正的知识.”“四面体”假说在理论上基于两点假设:(1)在本体论上设定人类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