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我国藏族人口的实际规模,特别是50年代初以来的历史变动乃是国内外藏学研究者较为关注的论题。本文以全国藏族聚居省区的历次人口普查资料和户口统计数据为依据,对近40年间全国藏族人口数量进行评估与订正,并对藏族聚居省区的人口数量变动和差异作系统的考察。笔者希望这一结果将有助于全面、客观地研究藏族人口与经济社会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西藏自治区人口结构与变迁——2000年人口普查数据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人口普查是世界各国对本国人口结构、人口素质及其变化进行综合调查以掌握人口动态最主要的手段,普查所形成的数据是我们分析一个国家、地区人口基本情况和动态变化的基础信息.本文是对西藏自治区2000年人口普查数据的一个宏观分析,根据普查结果提供的数据对西藏自治区的人口增减、年龄与性别结构、生育死亡统计、行业结构、职业结构、教育结构等进行了系统介绍.在讨论过程中把2000年普查数据与1990年普查和以前的普查数据进行了比较,同时也把西藏自治区人口与其他藏区的人口变迁进行了对比,试图在宏观上把握西藏人口变迁的主要走向和基本特点. 数据分析表明从1982年到2000年期间西藏自治区总人口持续增长,但藏族人口增长速度呈减缓趋势,汉族人口规模波动明显.在生育率和死亡率这两个方面,抽样调查和户籍登记的结果存在明显的差距.在中央政府"援藏项目"和"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中,西藏城镇的暂住流动人口明显增加,将对西藏和其他藏区的社会经济发展带来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3.
本文基于1982—2010年四次全国人口普查的数据,以人口变迁和结构差异为视角,对我国壮族、回族、满族、维吾尔族、藏族和蒙古族这六个人口较多少数民族进行描述和分析,主要关注人口数量和结构特征以及30年来人口变迁的特点。研究发现,六民族中,除满族出现人口负增长外,其他五个民族都处于人口缓慢增长阶段。无论是人口的自然结构,还是社会结构,这六个民族都存在较大的差异。在人口的地域分布方面,维吾尔族和藏族城镇化水平较低,人口以聚居为主,集中分布在农村地区,并倾向于在省内迁移,而其他民族则具有较高的城镇化水平,人口较为分散。以上六个民族在人口发展上具有较大的差异性。对少数民族人口发展的关注有助于促进各民族的和谐稳定和均衡发展。  相似文献   

4.
青海藏族主要分布在地域辽阔的海北、海南、黄南、玉树、果洛五个藏族自治州和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的天峻县、都兰县、格尔木市的唐古拉山.在海东地区的农业八县和西宁市也有部分藏族居住。藏族是全省少数民族中人口最多、分布最广的民族。第四次人口普查资料表明,全省有藏族人口911860人,占全省总人口的20.46%。同1982年相比,八年间藏族人口增加了157606人,增长20.95%.比全国藏族人口平均增长速度高2.33个百分点,且分别比四川、西藏高3.12和2.15个百分点。青海藏族人口占全国藏族总人口的19.85%,是全国第三大藏族聚居地。  相似文献   

5.
西藏人口死亡率水平及其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0年的人口普查,是西藏首次对全区人口,包括人口的死亡情况作直接调查。可以说,第四次人口普查在提供全区人口死亡资料方面填补了空白,亦为人口死亡研究提供了依据。在这以前,关于西藏的人口死亡资料,只有户籍管理的人口死亡申报、西藏疾病监测点的统计以及一些人口抽样调查资料。但由于西藏地域辽阔、人口稀少,户籍管理制度不健全,群众亦无及时申报出生、死亡的习惯,所以人口死亡登记的遗漏是很严重的;西藏疾病监测点的资料不能覆盖全区,所以它只能提供西藏局部情况。另外,由于人口死亡的发生是个小概率事件,为了确定达到一定精度的死亡指标,需要调查足够多  相似文献   

6.
郑洲 《民族学刊》2012,3(4):21-32,92
目前,学术界对西藏自治区来自内地的外来流动人口这一现象比较关注,但对西藏自治区自身的藏族人口向内地流动这一现象尚未引起应有重视。本文以此为研究切入点,首先分析了西藏人口东向流动具有内在合理性与历史必然性,在此基础上初步分析了西藏人口东向流动的特征与类型,然后重点分析了西藏人口东向流动的实际效应。西藏人口东向流动具有明显的积极效应,对构建和谐民族关系发挥了重要作用,基于此,中央政府和西藏自治区地方各级政府应该为西藏人口东向流动积极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7.
论西藏自治区人口增长与社会经济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人类对人口问题的关注,从根本上说,是对人口与发展关系的关注。西藏自治区地处我国西南边陲,是青藏高原的主体部分。其独特的高寒气候,复杂多变的地形制约着西藏人口变动。西藏自治区是藏族人口最主要最集中的分布区,过去长期处于封建农奴制社会,政教合一的僧侣、贵族统治达数百年之久。特殊的高原自然环境及社会人文与经济环境制约着西藏人口变动。根据西藏自治区区情特征,本文在论述西藏人口总量增  相似文献   

8.
我国藏族人口自50年代初以来数量的变动乃是国内外藏学研究者较为关注的论题。在全国几个主要藏族聚居区内人口迁移量(即机械变动量)极少的状况下,由人口出生和死亡引致的人口自然变动往往决定人口总的规模及其变动。为此,本文试以四川、西藏、青海等三个主要藏族聚居省区(1990年这三省区藏族人口占全国藏族人口的89.2%)50年代以来不同时期人口出生、死亡的户口统计或曾耷资料为依据,对藏族人口近40年来自然变动特点·地区差异及相关的人口学或社会经济原因作一分析、比较。笔者希望本文将有助于对藏族人口发展状况的系统研讨。尽…  相似文献   

9.
近几年来,“西藏学”在我国蓬蓬勃勃地开展起来了,在研究西藏学中一个重要问题是“西藏佛教与人口。”许多学者发表了各自的观点,大部分学者认为藏族进入封建社会后,人口呈剧烈减少的趋势,其根本原因在于封建农奴制度,同时喇嘛教的发展壮大也是重要原因;也有人不承认藏族人口的剧烈减少,认为喇嘛教没有起破坏作用,而是起了控制人口的作用。各执一端,莫衷一是,对此我不能苟同,也动笔略抒己见,以求教于专家和广大读者。  相似文献   

10.
《民族论坛》2007,(7):I0007-I0007
<正>藏族,约有人口5416021人(2000年人口普查数据),主要分布在西藏自治区以及青海、甘肃、四川、云南等临近省。藏族是汉语的称谓。西藏在藏语中称为"博",生活在这里  相似文献   

11.
抗战期间四川藏学研究概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世纪30—40年代,四川宗教界、学术界兴起了一股了解西藏、研究藏文化的热潮。因其“沟通汉藏文化、联络汉藏感情、增加汉藏团结、不为外人所用”的鲜明目标,紧扣时代主题,从而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支持,取得令人瞩目的成绩,为我国传统的藏学研究拓展了思路,推动了我国藏学研究这个古老学科和现代人文科学的接轨,意义深远。 众所周知,四川毗邻西藏,处于汉藏文化交汇带,境内藏族人口在百万以上,是仅次于西藏的全国第二大藏族聚居区。这独特的文化背景、地理位置和汉藏关系的丰  相似文献   

12.
根植于本土特性的现代化建设,才会孕育人们期待的结果。西藏人口状况直观地体现了西藏区域的本土特性,而人口的健康与教育素质,是西藏现代化进程中滋长内生生产力的源泉。以往对西藏人口素质的相关研究,大多强调了人口文化素质在西藏现代化进程中的作用,而忽略了健康因素。第五次和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以内蒙、广西、新疆、宁夏四大自治区及全国平均水平为参照,再对西藏人口的健康与教育素质现状进行纵横双向比较的同时,对人口的健康和教育素质在年龄结构和城乡结构上的分布进行分析,可以使我们对西藏的现代化进程中人口素质现实状况进行分析和思考。  相似文献   

13.
中国的城镇人口已经超过总人口的50%,标志着中国的城镇化已经进入一个新的历史发展阶段。与此同时,全国流动人口规模不断扩大,其中相当比例的人口跨越了省、自治区这级行政边界。其中有三个迁移潮流与我们所关注的国内族际交流密切相关:一个是汉族劳动力从我国东部沿海和中部省市向西部少数民族地区的流动,一个是少数民族农村劳动力在西部地区内部从农村牧区向当地各级城镇的流动,一个是西部的少数民族人口向我国东部沿海和中部省市的流动。在人口迁移研究中,人口普查数据提供了各普查年份我国各民族人口中城镇人口的规模和比例,是本文研究人口城镇化水平和分析我国人口跨省区流动演变态势的重要数据来源。本文考察了我国藏族、维吾尔族、蒙古族这三个主要少数民族的跨地域流动情况,最后对新形势下我国城市民族工作的新任务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4.
李志农  高云松 《民族学刊》2019,10(4):37-46, 109-111
“西藏问题”,尤其是中国海外藏人问题,是我国党和政府始终关切的重要问题。自1959年西藏叛乱以后,中国海外藏人问题在一些西方国家备受关注,也成为欧美学者们竞相展开调查研究的重要领域,关于这一主题的研究涉及了国际关系、人口迁移、国际援助、难民政策、身份政治、文化传播等诸多领域。本文将在对大量欧美学者的相关专著与论文进行整体把握的基础上,厘清欧美学界海外藏人研究的基本特点,对欧美学界的相关研究状况进行分析,并重点分析了欧美学者对中国海外藏人社区的实地研究,指出许多研究过分服务于政治目的,或研究中情绪色彩过重,或关注点过于集中于中国海外藏人的处境状况。因此,国内的相关研究应发挥本土优势,关注中国海外藏人生活境遇,将海外藏人研究与国内藏族研究相结合,构建起更加完整的藏族研究体系。  相似文献   

15.
民族干部的迅速成长,是实现党的民族政策的基本保证,是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重要内容,是关系到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事业能否在少数民族地区获得胜利的重大问题,也是我国解决民族问题的一条重要历史经验。西藏是一个以藏族为主体的边疆少数民族地区,藏族人口占全区总人口的百分之九十以上。自从和平解放西藏以来,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各级党委和政府极为重视培养  相似文献   

16.
藏族是我国具有悠久历史的民族之一,远古时就创造了丰富灿烂的文化。西藏历史的研究,一向为历史学者所重视,日本史学家也曾不断地进行这方面的研究。日本《世界历史事典》《中亚史(?)》的西藏部分,就是这一研究文献的简述。它是世界一些国家对西藏的研究信息的反映。为对我国西藏研究提供参考之便,作为信息的传递,现将其中有关中国(包括汉文和藏文)及日本方面研究文献资料摘要加以编译,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7.
论民主改革前藏族人口增长缓慢的诸原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吐番王朝后的一千余年间,整个藏族长期以来种族凋零、生齿不繁,人口自然增长率十分低下。在西藏实行民改以前的1100余年中,整个藏族人口的年平均增长速度,仅约0.45%。从1952年到1958年间,西藏的藏族人口年平均增长速度,也只在0.7%。而西藏民改以后短短22年中,全国的藏族人口都开始明显增长。我国的藏族人口总数,已  相似文献   

18.
西藏和平解放具有伟大历史意义。它宣告旧西藏历史的结束,新西藏的诞生。从此西藏民族永远摆脱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和羁绊,与中华各民族团结一致,根据协议精神建设和发展新西藏,并取得辉煌成就。 对于西藏和平解放,广大藏族人民是衷心拥护的。这包括占藏族绝大多数的农牧民和其他劳动人民,也包括许多中上层藏族爱国开明人士,其中有世俗贵族和地方政府官员,也包括参政的爱国僧人和以三大寺为代表的许多爱国僧侣上层。他们之所以热烈拥护西藏和  相似文献   

19.
一.引言 甘南藏族自治州位于甘肃省西南部。全州地形起伏和缓,多洼地、草滩,部分地区有沼泽。因地势高寒,这里气候寒冷湿润,无霜期短,农耕受限制,但牧草丰茂,畜牧业发达。甘南地区古代居民复杂,藏族大约在唐朝及以后陆续迁入,逐渐使整个地区接受西藏文化。甘南州现为多民族聚居区,除主体民族藏族外,还有汉、回、蒙、东乡、保安等族。据第三次人口普查,有人口五十一万五千四百三十人,其中藏族二十三万零五百三十六人,占全州人口的百分之四十七点七。  相似文献   

20.
三、藏传佛教对西藏及其“一江两河”流域人口的影响1、对人口分布的影响研究一个民族的人口分布,首先要弄清该民族的一个固定的地理范围。对于藏民族来说,在历届赞普统辖下的吐着王朝的版图内不仅包括西藏自治区,而且还包括现在的四川甘孜藏族自治州和阿坝藏族自治州、凉山彝族自治州和雅安地区以及青海省的西南部。这些地区传统上分为上中下三部。即上部为阿里“三围”、中部为卫藏“四如”、下部为朵康“六岗”。在这个基础上逐渐形成了藏族聚居的三大藏区,即:西藏(今西藏自治区之前后藏和阿里地区)、康区(今四川甘孜藏族自治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