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通过比较分析界定,认为纳西族文化的本体实质是通俗文化。因为,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媒介文化全球化,纳西族社会文化有部分呈高雅文化变化的倾向,在与大众文化的交汇中,纳西族高雅文化无力应对其侵袭。为了保持纳西族文化的持续发展,提出应当要创造出纳西族大众文化,与汉民族大众文化和西方大众文化进行同质谈判协商,最后达到对本民族文化的保护。而要创造纳西族大众文化就必须回归本民族通俗文化内核,同时借鉴先进大众文化的形式和传播渠道建设,从而创造出有本民族特色的纳西族大众文化。  相似文献   

2.
纳西族传统民歌是纳西族人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它贯穿于纳西族人生的各个阶段,除了表达情感、满足娱乐与审美的作用外,还具有很多实际的文化与社会功能.在新的文化背景下,纳西族传统民歌的文化功能与社会功能正发生着重大变迁,这些变迁不仅体现在传统民歌的音乐特征方面,对传统民歌的传承模式也有动态的影响,两者之间的这种互动关系对于纳西传统民歌的传承与保护既有一定的优势,但也存在一定的劣势.  相似文献   

3.
谈论东巴,大都从宗教方面着手,也有许多论及东巴与纳西族文化的文章,惟多侧重于文化的某个方面。对创造,传承纳西族传统文化做出突出贡献的东巴经师的全面研究则多少有些忽视。从纳西族文化的发展来看大体经历了如下几个阶段:七世纪以前为原生文化,从七世纪到十三世纪初(唐宋)为形成纳西族传统文化——东巴文化时代;元明两代为双轨文化——东巴文化和接受汉族文化并行,从清初丽江改土归流到公元1949年,东巴文化与汉文化逐渐交融,形成新的纳西族文化。本文试图将东巴放在纳西族文化总体发展中加以考察。  相似文献   

4.
本文从纳西文化与消费经济的相关研究方面,略述几点意见。 一、对纳西族文化发展现状的基本评估 源于氐羌之属的纳西族,今天能够在全省各民族中,以36。76%的文盲率、6‰的大专生比例、171.4‰的中小学生比例,在文化发展上,成为我省文盲率最低的一个民族,这并不是历史的偶然现象。  相似文献   

5.
纳西族传统文化功能的转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云南省丽江县是纳西族的聚居区 ,近年来随着旅游业的兴旺 ,纳西族的传统文化也在发生着巨大的变化 ,传统信仰正在发展成为文化产业 ,纳西族世代栖居的古城的价值已经超越了纳西族文化本身的价值 ,人们的生活面临着前所未有的选择。人们在追求现代生活方式的同时 ,其实是不可能彻底摆脱过去生活的影响的  相似文献   

6.
在纳两族传统文化中,巫文化在重要的空间、时间上占有一定的位置.而其中的占卜文化.更占有其重要的地位.在纳两族民间活跃着一批占卜者——"桑尼",他们与纳西族原始宗教东巴教中记载的占卜者"扒"和祭师"毕"有继承和发展的关系.这一转变和发展的过程,包含着纳西文化不断发展的历程,反映出人类的认知记忆与社会发展的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7.
纳西族地处横断山脉地区,是连接滇藏的重要交通要塞,自古以来就是藏族、纳西族、白族等民族交流的中心地带。作为氐羌民族后裔的纳西族,在藏彝走廊文化区中吸收各个民族的优秀文化,凭借地理位置优势,在不同历史阶段与周边民族展开经济、政治和文化交流,形成多元文化共生的民族文化传统。  相似文献   

8.
从20世纪50年代末以来,发展传播学作为一种旨在把现代传播技术和理念纳入传统地区发展的理论范式,进入后发地区学者和施政者的视野.其中所突出强调的传统与现代化结合的思路框架,对考察少数民族地区文化发展与经济建设具有现实的借鉴意义.发展传播学可以很好地解释近年来云南省丽江市东巴文化的传播现象,借助网络等现代化的传播渠道,古老的纳西族东巴文化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关注,纳西传统文化也因此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复兴,有针对性地提出了"数字丽江""数字纳西"等新媒介传播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9.
[摘要]丽江纳西族园林植物文化在城乡绿化中的应用,可以提升城乡的生态品位。运用民族植物学的原理和方法,调查纳西族利用植物美化环境的经验,结合丽江民族文化的研究文献,挖掘出山玉兰、黄背栎等具有东巴文化内涵的植物,棒棒会与园林植物文化息息相关的纳西族传统节日,对这些民族植物在丽江城乡绿化中的作用和意义进行了探讨。丽江纳西族园林植物文化,能够体现地方生态特色和文化特色,在生态文明建设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杨福泉研究员的《纳西族文化史论》一书最近已由云南大学出版社出版。这本洋洋45万余字的学术新著,是作者30年来致力于纳西历史文化研究之集大成者。该书由8个部分组成:1·纳西族社会与历史概述;2·纳西东巴教文化发展史论;3·纳西社会的佛教、道教文化史论;4·纳西族哲学史论;5·纳西族艺术史论;6·清代“改土归流”与纳西族的文化变迁;7·纳西族哲学史个案研究;8·从丽江古城看历史上的纳汉文化交融。书前专设“导论”,附录有“主要参考书目”,洋洋洒洒蔚成大观。我认为该书在以下几个方面都强烈地表现了所独有的特色。一、总体把握纳西族…  相似文献   

11.
民族文化与民族审美文化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认为,民族审美文化建设的根本任务是对存在于少数民族生活过程中的审美文化进行发掘,提炼和阐释、并对其价值给予认定.目的是探讨其社会价值,寻找与现代社会经济的结合点,找到其为社会经济发展的特殊方式.  相似文献   

12.
马克思恩格斯认为世界文化是在世界历史中形成的,它通过相互交流、相互学习、相互吸纳来展现。马克思恩格斯在探讨落后的东方国家如中国、俄国的文化发展问题时,是将其放置在"世界文化"视阈下考察的,他们认为,东方国家的社会与文化发展离不开世界历史与文化的促进,而东方国家的革命是推动世界历史与文化发展的条件。  相似文献   

13.
文章从经济人类学的视角审视了民族文化与民族发展的关系。对民族文化资本化的社会背景 ,现实基础以及社会结构与文化权利、人力资本与地方性知识、文化变迁与发展空间、制度融合与社会发展等一些问题的相互关系展开了探讨。认为民族文化资本化的实践活动是民族发展可资利用的一种方式。通过民族文化资本化去获得经济利益是可能的也是必要的 ,而更为重要的意义还在于这些实践活动还有可能是对规范经济运行的规则的修改与制订 ,从而具有了争夺生存空间的意义。并且认为民族文化资本化的意义还在于对人类多种可能的生活方式的寻求。  相似文献   

14.
特色文化的开发研究,不能只注重应用性的研究,而应该同时注重基础性的研究。要从认识论和方法论的视角对特色文化的开发研究作些思考,探讨什么是特色文化,为什么要开发研究特色文化,以及如何从辩证联系的文化整体观上深化特色文化的开发研究。  相似文献   

15.
民俗文化的选择是人类群体在社会生活需要的推动下产生的一种价值思维判断。最初的一些民俗文化选择缘起于人类的本能选择,是由原始基本生活需求推动,从自然走向文化的选择。作为民俗文化核心观念的群体功利观念影响着民俗文化的选择。“仿效”具有文化选择的意义。前民俗行为经群体选择而成为民俗行为。一般情况下,民俗文化的群体选择由众多成员的选择逐渐集合而成。移风易俗要从俗民个体的自由选择开始,让更多的人具有相应的科学精神和文化觉悟,让众多理智的个体选择集合成我们时代群体的民俗文化选择。  相似文献   

16.
民营企业文化的重塑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中国民营企业近几年如雨后春笋般地出现在中国、甚至世界市场 ,在中国经济的发展中逐渐担当着重要的角色。但中国民营企业如要进一步发展 ,在世界市场上占有稳固的地位 ,不仅要在产品的竞争性上赶超世界水平 ,更要在企业管理文化上下工夫。可以肯定 ,企业文化将成为 2 1世纪中国企业尤其是中国民营企业进一步发展的法宝。本文试图通过对中国民营企业文化现状的分析 ,提出重塑中国民营企业文化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论民族文化传承的本质   总被引:28,自引:0,他引:28  
文化是人的社会成果,其表现具有民族性,而文化传承正是文化民族性的内在机制。从一个民族人们共同体的生存和发展来说,文化传承实质上是一种文化的再生产,是民族群体的自我完善,是社会中权利和义务的传递,是民族意识的深层次积累,是纵向的“文化基因”复制。对民族文化传承作这种定义的研究,将有且于我们更深刻地认识传统,把握文化。  相似文献   

18.
社会和谐是社会文明程度的集中体现,构建和谐社会要注重先进文化的建设.作为公益性文化事业的图书馆在先进文化建设中具有重要地位和作用.图书馆欲在先进文化建设中发挥应有的作用,就必须适应形势的需要,顺应文化发展潮流,从服务上着手,创新图书馆服务.  相似文献   

19.
经济全球化与中国民族文化的多元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认为 :在 2 1世纪的经济全球化过程中 ,民族文化多元发展既面临机遇 ,更面临挑战。因此 ,在这一背景下 ,制定中国民族文化多元发展的对策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20.
文化是民族的重要特征,是民族繁荣发展的动力和源泉.近几十多来,少数民族文化的传承与保护取得了明显成效,但也面临系列问题.文章结合我国西部民族地区民族文化的发展现状,就少数民族文化保护与发展的意义、问题、原因及解决途径等谈一些粗浅看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