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马克思的“自然之生死”特指人化自然之生死。当人化自然表现和确证人的本质的时候,则是“自然之生”,否则就是“自然之死”。马克思“复活”自然的呐喊本质上也是呼唤人的“复活”。造成“自然之死”的根源在于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只有用“自由人的联合体”来取代资本主义的“虚假”的生产组织,才能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美;遵从物质变换的规律,合理调节和控制物质变换过程,在拯救劳动者的同时“复活”自然,才能实现社会的生态化发展,达到自由的生态化王国。 相似文献
2.
古希腊哲学家把辩证法理解为对谈技术。黑格尔借康德二律背反思想的冲击力,一改古希腊式的理解传统,把辩证法理解为客观事物和思想观念中的内在矛盾。马克思在批判性地继承黑格尔辩证法的前提下,创造性地提出人化自然辩证法,其主要内容有三:一、人化自然本体论层面的辩证法;二、人化自然界限扩张与非人化自然界限退缩的辩证法;三、人化自然界限扩张与"自然必然性"界限扩张的辩证法。人化自然辩证法以人的认识和实践为存在范围,用马克思的话表述是"人再生产整个自然界","非对象性的存在物是非存在物"。这种思想逻辑的必然性结论可想而知,人化自然辩证法是人类社会历史的客观基础。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哲学因坚持"自在自然"存在的客观性、第一性,而与一切哲学唯物主义相联系(同时也与一切唯心主义相区别),这是马克思哲学不可动摇的唯物主义前提;马克思哲学因发展出以实践为中介的"人化自然"概念而超越旧唯物主义,从而是人类对自然界认识的重大飞跃;马克思哲学因提出并阐述了"历史自然"的概念,而超越了近代人类中心论和整个资产阶级的自然主义意识形态,因此具有重要的当代性意义。 相似文献
4.
青年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的人化自然命题,在人本学劳动异化史观与走向客观经济现实的复调语境下,不得不带有合理性与非现实性的双重属性.就价值评判意义和异化劳动逻辑的要求,人化自然命题表现出合理性;而异化劳动逻辑前提本身的思辨性则造就人化自然命题的非现实性.文章力图从《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人本主义异化劳动逻辑与描述经济现实的复调语境中对人化自然命题作出解读,并以此探求人化自然命题于当代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随着技术与人的关系愈来愈密切,以及对马克思和海德格尔比较研究的加强,在技术的视域下对二者关于人本质的理论进行比较研究十分必要.在技术活动与人的生成关系层面,马克思的工具理论具有实践性特点,而海德格尔的用具理论则具有使用性的特点,这一差异导致其对人本质形成作用的不同;在生产的社会性和形而上学的生产层面,马克思关注的是处于物质资料生产中的具体的人,海德格尔尽管分析阐述了“上手状态”,却没有为人找到一个坚实的物质基础;在技术对人的异化层面,马克思将技术的异化与资本主义社会的技术运用联系起来,而海德格尔则仅从形而上学的角度对技术进行了批判.马克思立足于人的实践劳动和物质生产,从社会角度批判了资本主义社会的技术运用以及由此造成的人的异化,从而与海德格尔“此在”理论中人的本质理论和技术异化的形而上学分析有重大的区别. 相似文献
6.
张晓玉 《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22,(4):15-17
随着时代的发展科学技术已成为人类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也由此引发了哲学家们对科学技术的深思。本文主要以马克思与海德格尔技术观比较为线索,分别阐述了二者技术观产生的背景基础和技术的本质作用,并在二者技术观思想的探讨中揭示出一个共同的目标,即研究如何面对技术对人类社会产生的巨大影响,实现人的自由和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7.
"人化自然"是马克思自然观体系中的重要命题,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动态关系,而这一论断又深谙其实践哲学的基本范式,强调人的主体性对自然的客体性的一种自觉主动的对象化和非对象化。而"人化自然"命题又成为现代中国构建生态意识的哲学基础。 相似文献
8.
9.
本文通过对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关于“人化自然”思想的梳理,挖掘出这一思想的深刻内涵;阐明马克思这一思想的理论价值在于它从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相统一的高度,全面、科学地揭示了人与自然的内在本质.为唯物史观的确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并进一步指出这一思想对今天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在当代马克思哲学的研究中,有这样一种倾向,即把马克思海德格尔化。不可否认。马克思和海德格尔都以自己的方式颠覆了传统的形而上学,但其理论相似性的背后存在思想的巨大差异。马克思从现实的历史和人的存在出发,通过对资本主义社会的批判、改造,最终实现无产阶级乃至全人类的解放;海德格尔则通过其“思想的移居”,即从“意识”的逻辑演绎转向对“此在”的生存状态和生命体验的分析来领会存在的意义。只有深入二者的思想,才会看到他们对“存在”问题的不同诠释,才不会简单地以海德格尔解释马克恩。马克思不是谁,马克思就是马克思,这是我们实现马克思哲学与西方哲学的当代对话并由此推进马克思哲学的研究所必须清醒意识到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伯恩斯坦是以存在与应当之间的分裂为特征,从伦理必要性来解释马克思主义.海德格尔之同情马克思,在于其对伦理思考的本体论化,并最终走向消解"自我意识自主域的观念"及其道德理想主义.海德格尔意识到马克思与黑格尔的某种联系,但却不明白黑格尔将伦理学的思考转化为历史--社会哲学的思考,这种理论兴趣一脉相传于马克思并得到了革命性的体现. 相似文献
12.
海德格尔与道家既不从作为现成存在者的主体之人,也不是从作为现成存在者组成的整体去解释自然,而是从“自然对现实事物的贯通方式”去体悟自然。自然作为心物相融相契所形成的境域,让现实存在着的事物相遇照面,以其包囊万物含括阴阳的空间状态贯通万物,如此这般存在着的东西才能作为本身显现出来,才能从被掩蔽状态走入在场而得到揭蔽。 相似文献
13.
本文通过对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关于"人化自然"思想的梳理,挖掘出这一思想的深刻内涵;阐明马克思这一思想的理论价值在于它从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相统一的高度,全面、科学地揭示了人与自然的内在本质,为唯物史观的确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并进一步指出这一思想对今天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与传统的自然哲学设想的纯粹自然界相反,我们今天已生活在一个人化的世界中。赫伯特·A·西蒙说:“我们如今生活的世界,与其说是自然界,这不如说是人造界或人工界。环境中的几乎每一事物都留下了人工的痕迹”。即使空气和水这样“最自然的”东西也在某种程度上被人化了。空调设备把某些空间的气温控制在我们所需要的范围内;工业废气正在不断地改变着大气的成份;水也不再是纯洁的了,远在南极的企鹅的肝脏中竟然也发现了DDT。看来,自然的人化不只是给人类带来了福利,也带来了灾难。正是这种双刃性,促使我们积极地研究人化自然的有… 相似文献
15.
这是本刊苏明编辑对南京大学张一兵教授进行的学术访谈。张教授认为,在马克思哲学的文本学研究中,不仅要对关键概念的德文原文作出准确的理解,而且还应当运用文献计量学的词频统计方法,来对马克思哲学中相关概念的运用过程进行认真的解读。在对列宁哲学的研究中,要充分注意将隐含在深层历史解读的文本学方法之中的主体视角上的自反思和自批判维度清晰地揭示出来。在对海德格尔哲学的研究中,要注意把海德格尔自己的本真思想与专为不同构境层面上的他性观看所制作的学术逻辑建构区分开来。 相似文献
16.
李海峰 《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19(3):81-85
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性的理论,在方法论上暗含着后来由胡塞尔阐发的“意向性”思想;海德格尔由“意向性”到“超越性”,实现了从先验现象学到解释学现象学的发展,其真理观也达到了胡塞尔真理观不曾到达的高度;马克思的“实践”是海德格尔的“此在”实现“超越”的坚实基础,而海德格尔的“超越性”思想则客观上进一步深化、推进了马克思的“对象性”观点。 相似文献
17.
金维明 《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6,24(3):6-7
德国哲学家海德格尔在他的代表作《存在与时间》出版以后,尤其是1930年以后,他的文风和语言表达方式有了很大的变化,思索重点也有了一定变化。本文认为海德格尔后期的哲学思想(以1930年为界)与前期相比并没有发生剧烈的“转向”,准确地说是对前期思想的拓展与升华,“此在”、“存在”、“存在者”始终是海德格尔思想体系的核心概念,“存在”与“存在者”的差异问题也始终是海德格尔坚持的哲学的最根本问题。 相似文献
18.
海德格尔在人道主义的哲学向度上批评了马克思形而上的哲学意蕴,在迈进历史性维度思考中,又赞叹马克思思想形而下的科学意蕴。循着这一悖论性思考,重新考证马克思的思想脉络存在"以哲学批判哲学"到"以科学否定哲学"的进路。以此辨析与实证科学"拒斥形而上学"的区别,并提出"实践-生存论"新解释模式。 相似文献
19.
马克思自然概念具有社会--历史性质,马克思赋予自然以自在自然和人化自然两种内涵,并找到了统一于二者的自然与历史的辩证法. 相似文献
20.
最近读了易健先生撰写的《人的诗化与自然人化》(南方出版社 )一书 ,感到欣慰的是作者紧紧把握住了美与人的这种密切关系 ,把自己的全部论述都立足在人自身的需要 ,人自身的优化、完善、人的自我实现这样一种原发性本体上展开 ,从而充分地发掘了美学、美育学所蕴涵的深厚的人文精神与深刻的人道主义的内涵。正如作者所指出的 ,从人类学的观点看 ,动物是以“完成品”的面貌来到世界的 ,而人来到世界只是一个“半成品”。用兰德曼的话讲 ,“自然只使人走完了一半 ,另外一半尚待人自己去完成。”尼采说 :“人是尚未决定的动物”。柏格森说 :人…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