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X都X了”是现代汉语中常用的一个表达形式,同时也是一个典型的“构式”。基于语料库对“X都X了”这一构式的句法特点、意义及其前身进行研究,研究显示:“X都X了”中变项“X”多为单音节的动作动词、心理活动动词、趋向动词以及表示存在、变化、消失的动词。受构式中固定项“都”和“了”的影响,该构式具有“完成义”,同时根据具体语境还具有“劝勉”“强调”“感慨”“无所谓”等意义。与其前身构式“都X了”相比,两者之间在理性意义、色彩意义、变项“X”的选择方面存在较大不同。  相似文献   

2.
诗歌是史上诞生最早的文学样式,古今中外诸多文学理论,都涉及诗歌形式、符号探讨。如修辞、话语规则、句法结构搭建了诗歌的表层结构,象征和比喻又构成了其情感深层表达的“有意味”的空间。研究诗歌的艺术性、审美性,文本形式和符号学意义分析方法是基石。从三个方面解读余光中诗歌:(1)形式表层:韵律、句法、词汇主题;(2)“符号”示意:比喻、组合与联想、直陈或曲现“虚幻的生活”;(3)“合式”原则。  相似文献   

3.
本文从构式角度分析“X就是X”这一结构。它表示说话者对谈论对象强调性的确认与肯定,但说话者的个人情感和主观倾向则需要结合具体语境去体会。但是,所有这些意思不能单单通过构成“X就是X”这一结构的成分的形式或意义体现出来,因此具有不可预测性和整体性特征。此外,对构成“X就是X”结构中的“X”的组成成分进行分析,并对“就是”的分解与其表达的意义展开讨论。  相似文献   

4.
现代汉语里存在着“错叠”和“套叠”现象。由实词和实词性词语组合而成的句法结构,如主谓结构、偏正结构、述宾结构和述补结构,这些结构一般说来分两个部分,姑且称前一部分为“甲”,后一部分为“乙”。当一个句法结构A(包括“甲”、“乙”两部分)其中一个成分(“甲”或“乙”)是由该类型(与“A”同类型)的句法结构充任(这个句法结构的两部分相应用“甲”、“乙”表示),这就形成了“错叠”和“套叠”现象。“错叠”和“套叠”总是相伴而产生的  相似文献   

5.
汉语口语存在一个典型构式“好(你/一)个X”。在结构语义上该构式可以分化为三个小类:好(你)个+消极性词语NP;好(你)个+表人名词或短语NP;好(一)个+NP/VP。构式“好(你/一)个X”的构式义是“结构赋义”的结果,三个小类在语境适切性、定指与不定指、焦点结构及主观性等方面各有其独特的语用特点。基于真实文本语料分析了构式的外部结构关系,“好(你)个X”通常前置,而“好一个X”倾向于陈述维度,可前置也可后置。最后分析讨论了构式形成的几个可能动因,如类推、非常规语序、反向认知、叠加强化和去范畴化等。  相似文献   

6.
不同于“中国的现代化”的“中国式现代化”之“式”,可以说是某种逻辑的“式”。事物之“式”使此事物不同于他事物,具有某类事物质的规定性,即事物的某种典型性。中国的现代化经历了长期、曲折和迅速的发展,我们现在正处于中国现代化历史发展中渐趋成熟的具有某种典型性的发展点上。在这样的发展点上,普遍意义上的“中国的现代化”,正在向特殊意义上的“中国式现代化”转型。中国式现代化之“式”,从历史与逻辑统一的关系中加以考察,就其基本涵义而言,大致有六个层面应该加以思考和讨论:(1)中国现代化的形态即形式之“式”;(2)中国现代化的活动即方式之“式”;(3)中国现代化的样态即模式之“式”;(4)中国现代化的结构即构式之“式”;(5)中国现代化的程序即程式之“式”;(6)中国现代化的规则即法式之“式”。贯穿所有这些层面的“式”之中的,是作为主体即人的目的、价值和取向。由此就形成了纵横贯通于其中的历史和逻辑的关系,需要各门科学,包括哲学的研究来揭示和把握,从而有助于引导中国式现代化主体人的认识和实践。  相似文献   

7.
基于“X什么X”构式的多义性,构拟该构式语义类型的层级网络,即“宏观—中观—微观—构例”的图式层级。主要通过历时条件变化等历史证据、频率、语义—语用功能、稳固性四个方面进行原型解释。  相似文献   

8.
文章以言者态度为基础,考察其对“还NP呢”构式话语模式的塑造。“还NP呢”是日常会话中的一种常见构式,表达了言者的丰富态度:鄙夷不满、欣赏赞美、惊异无奈等。无论何种态度,其核心可以概括为“反事理”的评价态度,且背后有一定的认知动因和语用因素。此外,考察语料发现,“还NP呢”构式与其共现的话语模式存在一定规律,即“还NP呢”构式与后续语段的表述存在事理上的关联。在现实语境的刺激(这种刺激与言者态度密切相关)下,这种关联被激活,并对情景中的刺激作出反应,从而产生与“还NP呢”构式具有一定相关度的话语模式,包括与“还NP呢”构式共现的话语成分以及“还NP呢”构式出现的语境。   相似文献   

9.
本文以理想化认知模型为理论基础,采用统计学习的方法探索分析“微X”构式的认知模型。语料分析发现:(1)“微X”构式的概念结构受到“微”ICM和社会性固有文化模式[+以微成多,+集微成义]多重概念变量的共同驱动,形成合成性认知模型,表征为[+形态细小、少、轻]、[+与微博相关的]、[+凭借微博方式的]、[+数量超少的]、[+空间超小的]、[+时间超短的]以及[+集微成多,+以微成义];(2)该合成性认知模型以形态模为原型中心,其他中间和边缘CM为非典型,以及微多、微义文化变量为调节变量。其中,原型中心形态模、非典型CM与调节变量微多微义,三者联动:一方面,三者各司其职,分别负责不同模式的凸显,另一方面,三者相互协作,相互重合,对应于不同模式凸显的连续变动,最终导致“微X”构式的动态意义分布。  相似文献   

10.
英语让步构式“Just Because X Doesn’t Mean Y”(简称JBX-DMY)的研究一直未能解决认知识解的问题。文章一方面将识解操作视为认知基础,通过COCA语料观察,描述了JBX-DMY的识解方式、识解视点和识解方向,并提出在识解过程中存在“隐喻-转喻”的认知机制。研究发现:(1)该构式的认知识解方式主要为顺序识解和同时识解;(2)该构式允准各种识解视点,但对识解方向有所限制,体现出部分能产性;(3)该构式的认知识解涉及“隐喻-转喻”机制。另一方面还将JBX-DMY与汉语让步构式“即使X,也Y”进行对比,发现它们具有类似的识解方式,但识解特点存在差异①。   相似文献   

11.
“等于”作述语的句法结构的语义合成和提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等于”表示语言所表示数、量或客观事物之间的相等关系。从句法结构上看,“等于”作述语的句法结构都是主谓结构,但是用于不同语域中的“等于”作述语的句法结构的状语有差别,这表明:用于叙事语域中的“等于1”作述语的句法结构和用于科学语域中的“等于2”作述语的句法结构在认知层面和图式上有差别,“等于1”和“等于2”作述语的句法结构所表示的语义合成和语义提取也是不同的。  相似文献   

12.
北方官话方言词"玍古"不是来源于满语,而是来源于"各"。在方言的共时词汇系统中,"玍古"和"葛"嘎"音近义通,是一组来源于"各"的同源词。"玍古"和"葛"嘎"的本字都是"各"。  相似文献   

13.
对外汉语语法教学往往偏重于其表层结构,这种教学方式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主要在于留学生无法正确理解其深层含义,而是机械地模仿和套用,因而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错误。事实上,语法结构和语义结构一个是表层一个是深层,两者是形式和内容的关系,要想掌握正确的表达方式,就必须了解其深层的含义。本文以对外汉语教学中“动+补+宾”这一复杂的结构为例,阐述了在教学中引入语义分析法的必要性和方式。  相似文献   

14.
汉语的同形组合结构说明形式相同、意义有联系但功能不同的几个单位不具有同一性,不宜看作一个词,它们是同一个词族里的不同成员。汉语词族里边的不同成员在形式上没有区别,因而,词族是同形词族。“汉语词类是多功能的”、“汉语词类不与句法成分相对应”这些结论是用单纯的意义标准鉴定词的同一性的必然结果。  相似文献   

15.
"孤"和"寡人"二词历来被释为王侯自称的谦词,但学术界对此争论不断。文章结合二词的本义,对《左传》中二词的全部102条用例进行了穷尽性的分析、比较,认为春秋时期诸侯有凶事时自称曰"孤",其余一般情况下自称为"寡人",即"有凶称孤,无凶则称寡人"。  相似文献   

16.
新疆汉族方言的持续体有两个并行的形式标记"底"和"底呢"。它们分布在不同的句子类型中和不同的句法位置上,具有不同的语法功能和意义。本文通过对"底"和"底呢"的句法条件的考察,就它们的功能和意义进行了探讨,同时对"底呢"的结构作了进一步分析。  相似文献   

17.
英语“花园路径”现象的触发性因素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花园路径”效应是一种局部的语言歧义现象,涉及语义、句法和语用等多方面的因素。听话者的理解过程如同在花园中寻路,经过重新分析不同的歧义结果选择合理的解释。研究“花园路径句”的理解过程,不仅有助于揭示语言歧义的触发性因素,而且能够深化人们对语言认知规律的认识。  相似文献   

18.
句干是句子的主干,是句子除去表达交际用途的语气的那个部分.句干主要用来表达思维结构或信息内容.句干(特指句干的句式)指由一定的语法形式(包括词类序列、特定词、固定格式等)显示的包含句法结构、语义结构以及句式义的抽象结构体.句式具有“三维性”(句法、语义、语用三个平面),是句型、句模和句式义的综合体.句式义指句式自身整体的语用表达功能意义,主要由三部分组成:一是反映基本信息的部分,二是反映附加信息的部分,三是反映说话者表达意图的部分.  相似文献   

19.
通过自建中国古代典籍《道德经》的多译本平行语料库,利用Wordsmith进行多层面、多角度的定量分析,以期发现不同译者在类符/形符比、词汇密度、高频词和平均句长所体现的译者风格。通过定量和定性研究发现:国人Lin Yutang译本比国外Lau译本和Waley译本在词的层面上体现出类符/形符比高、词汇密度大的特点,因而能够比较充分地传递古文中所蕴含的意义;而国外译者Lau译本和Waley译本中,功能词使用频率偏高,在句子层面上体现出"明晰化"特点。  相似文献   

20.
"热"风"作为类词缀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都可以加在名词、动词或词组之后,表示某种社会事件成为一种"热潮"或"风气",在意义和用法上有一定的相似性,但两者在语义语用上的差别也是明显的,从意义虚化的程度上看,"热"的虚化程度比"风"高;从感情色彩上看,"热"多表褒义,"风"多表贬义;从音节的组合能力上看,"风"的组合能力比"热"强,"风"既可以双音节组合也可以和单音节组合,"热"不能和单音节组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