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人的道德生命活动存在于人与自我、人与他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全部类关系中,个体在这四大类关系中所具有的心理和行为倾向性特质,可简称为人格的类关系特质,它们构成人格的四大道德生命因子。个体在各个类关系中所具有的心理价值行为、向善行为的外显,即人格的道德生命态度。概括地说,人格的道德生命态度应该是:善待自己,使自己成为人;关爱他人,把他人当作人;扎根大地,与自然同呼吸;心系社会,与祖国共命运。  相似文献   

2.
和谐人格表现为个体内部心理各因素健康积极、完整平衡,并能组织好个体与他人、社会及自然等外在关系的稳定的行为倾向。和谐的人格要靠和谐的教育来培养,和谐的教育表现为感性、理性与非理性的协调平衡、“知、情、意、行”的和谐发展以及“真、善、美”的协调统一。  相似文献   

3.
本文的主旨在于说明:金融市场的不确定性决定投资者选择行为的不确定性。文章在梗概分析理性选择和非理性选择的基础上,指出金融市场中的主体选择行为是理性选择与非理性选择的杂然并存;继之,文章分别对个体和集群的选择行为进行了探讨,认为随着人们对信息和环境等不确定因素的认知变化,个体选择行为的理性和非理性选择会发生相应的变化,而金融市场中的集群行为在这种变化的影响下会经常表现为非理性选择;最后,文章概要地分析了个体选择行为由理性向非理性的转变情形。  相似文献   

4.
论人生价值     
人的价值与人生价值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流行的人生价值概念内含着逻辑矛盾.人生价值包括人生的自我价值和人生的社会价值,二者统一的基础是实践,由此就使人生价值的本质在于使人得到全面而自由的发展.个体对自我人生价值的肯定具有必然性,然而有盲目和自觉之区分.自觉的人生价值肯定使个体能自觉地对待人生中的痛苦和逆境.人生价值的自我否定总与盲目性联系在一起,其极端体现就是自杀.自杀是一个悖论.珍惜生命,没有任何理由把自杀上升到精神崇拜的高度.人总是由自己来选择自己的行为,决定了人总处在自我塑造之中.人生自我塑造既发生于社会又影响于社会.人生的审美境界来自人生艺术化的自我塑造.  相似文献   

5.
论思想政治教育中非理性因素的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市场经济的发展全面激活了人的非理性因素,非理性因素作为一种精神性的力量直接渗透到个体的价值选择中.人的非理性因素诸如欲望、情感、意志等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并影响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效性.应注重加强对个人非理性因素的培养.  相似文献   

6.
班杜拉社会认知观的自我调节理论研究及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自我调节研究成为心理学研究领域中的热点课题之一,因为自我调节是一个复杂的、整合的过程,其中涉及到了关键性的动机变量与自我过程.根据班杜拉社会认知观的自我调节理论的研究,自我调节是个体、行为和环境三种因素的交互作用;自我调节过程及其伴随的信念可分为三个循环的阶段:预测、操作或意志控制、自我反省;社会和自然环境影响个体的自我调节;自我调节机能的失调主要应归因于无效的预测和操作控制技术;自我调节技能呈现出多水平的层次发展.同时,自我调节技能的多水平层次还需要在几个方面作进一步的证实.  相似文献   

7.
神经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情绪、意志、信念、人格、行为都与内分泌系统有直接或间接的联系,内分泌系统是人的非理性认识的生物化学基础.这一研究结果使人类认识和调节自身的情绪、情感和意志等精神活动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8.
所谓人格,是指人的性格、气质、能力等特征的总和,包括人的各种态度、行为、价值观念、道德伦理、生活方式等.因此,大学生的人格研究,是方方面面研究的综合体,旨在找出大学校园中各种反常现象的症结、病源,培养理想人格,促进人才成长.  相似文献   

9.
从“古典”向“现代”的转换──中国现代知识分子作家的人格建构龙泉明(武汉大学中文系)人格是人在一定社会中的行为意向和态度的统一,是个体做人的尊严、价值和品格的总和。知识分子的独立人格,不是抽象的,不是超阶级、超社会、超历史的,不是没有任何制约的自我需...  相似文献   

10.
网络沉迷行为的形成主要取决于网络个体的自身因素,是人的虚拟性的扩大化和人的精神心理需求的膨胀化表现。预防和缓解网络沉迷行为,应从调节网络个体的自我内心世界做起。  相似文献   

11.
青少年人格教育是现代学校发展的方向和必备的教育内容.人格并不完全是与生俱来,有些内容是可以通过教育手段来改变的.分析我国目前青少年人格状况,阐述人格教育的必要性和深远意义,同时探讨学校通过教育手段改善青少年人格现状的方式与方法.  相似文献   

12.
张载在批判前人"人性论"的同时,以"太虚即气"的宇宙观为基础,建立了"天地之性"和"气质之性"的"人性二重说"。他认为"天地之性"是纯善的,只有圣人才具备;大多数人由于秉气的厚薄、清浊不同,在他们身上具有的只能是善恶混合的"气质之性"。张载为了实现他成仁成圣的理想人格,给我们开的处方是"变化气质",具体的途径是:"知礼诚心"、"虚心集义"和"克己寡欲"。  相似文献   

13.
人格是指能够导致情感和动机水平上一致的个体差异的相对稳定的内部因素,这里借用精神分析理论中的本我、自我、超我的概念,从横向的宝玉和袭人的关系--本我层面、宝玉和宝钗的关系--自我层面、宝玉和黛玉的关系--超我层面,以及宝玉的人格的每一层面在与三人关系中的不同转化,从纵向的宝玉和晴雯的关系--由本我、自我到超我层面的逐步深化,即从这种纵横交错的动态的立体网状的人际关系中,可以看出贾宝玉的人格结构.  相似文献   

14.
李贽与李梦阳文学思想鲜明对立,但对其豪杰人格却十分推崇。此矛盾现象产生的根源在于,二人看似相同的人格理想,实有不同的哲学内涵:李梦阳之豪杰人格以传统儒学之伦理道德为基础;李贽之豪杰人格却以自然人性之“真”为基础。这恰是二人文学思想走向复古与性灵之对立的根源。  相似文献   

15.
儒家的理想人格是圣人,即道德充实、人格伟大、情操完美的人。而孔子却是一个具有真率性情的人。这看上去并非完全符合他或者儒家的理性标准,或者说,孔子的人格并非"完美"。他常常于恭谨、温和、慈爱之外,流露出其率真的秉性和生动的表情。但这丝毫不影响孔子的君子仁德,反而更让我们感觉到孔子的真实和可爱。孔子的这种率直人格是其率真个性的具体表现,也是其君子人格的自然流露,它至今仍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袁晓松 《阴山学刊》2005,18(6):37-42
从心理学的人格生成理论出发,牛虻抑郁质气质的形成来自于家族遗传和早期教养方式;他少年期生活的突然变故和艰辛的流亡生涯是促使其性格结构发生重大变化和重组的决定性因素;而他内心情感的强烈冲突和矛盾,则是其人格多面性、异组性和内在同一性等动态特征的具体表现形式。  相似文献   

17.
潘立勇 《文史哲》2001,(2):43-50
朱熹的人格美学在其理学美学中具有核心的地位和指归的意义 ,而其人格美学自身又有内在的逻辑结构。就人格美构成的本体、实体和象体而言 ,有“性—情—行”三个层次 ;就人格境界的高低而言 ,则有外在的为功的才人境界、内在的为善的贤人境界、德才兼备内外交融的君子境界和天人合一自然浑成的圣人境界 ,后者又称天地境界 ,是朱子人格美学和朱子理学追求的最高境界。  相似文献   

18.
行为遗传学在它的第一个一百年里证明了基因对人类的人格、性情、认知方式和精神障碍的各方面都有影响。但在第二个一百年里,由于忽略了大脑、环境以及基因表达网络在人类行为上的重要性,进展一开始并不尽如人意。人类的行为以及主导行为的大脑网络毫无疑问是由许多基因经由发育和环境错综复杂的巧妙结合而形成产生的,而该领域的进一步深入研究尚有待于未来科技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人格问题是公共行政研究的中心议题之一。从公共行政思想史及国内外研究现状看,行政人及其人格即行政人格是公共行政研究的重要主题;从公共行政实践看,行政人格在公共行政及其理论研究中起着基础性作用,如果公共行政研究将官僚制作为中层的分析单位,那么官僚就是官僚制及其理论的微观基础或微观分析单位;从行政人格的性质来看,行政人格对于公共行政具有方法论意义,是公共行政研究的重要方法。  相似文献   

20.
优化教育环境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个性是指一个人经常地稳定地表现出来的不同于他人的心理特点的总和。为在日常学生管理工作中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 ,应本着“一个认识、一个重视、三个培养”的工作思路 ,探索可具参考价值的工作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