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江汉平原是国家重要的商品粮棉油基地及城市化快速扩张的典型地区,研究其耕地资源生态安全状况及空间集聚格局可为保障区域粮食安全及促进耕地资源的合理利用提供参考。运用“隐患―状态―免疫”模型,构建耕地资源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采用改进型全排列多边形综合图示法和空间自相关法对江汉平原耕地资源生态安全的时空差异特征及空间集聚格局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江汉平原耕地资源生态安全整体水平较低,耕地资源生态安全综合指数为0.228,处于不安全状态,历年耕地资源生态安全综合指数呈波动趋势,耕地生态系统呈不稳定状态;江汉平原各市县耕地资源生态安全空间集聚现象不显著,呈从集聚向离散化扩展的变化趋势,尚未形成较为稳定的空间格局;城市化进程加速和非农用地扩张引起的耕地资源大量流失,是导致目前江汉平原耕地生态安全水平较低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2.
利用全国2000年后备耕地资源调查、历年土地利用变更调查和国土资源统计年鉴数据,分析2005年各省后备耕地资源分布与使用年限差异、开发利用的区域生态风险和开发成本差异。研究表明,全国省域的耕地占补平衡可能出现4种情况:(1)耕地补充远大于占用,可为其他地区提供补充耕地来源的省份;(2)耕地占补平衡已难实现,需要异地补充耕的省份;(3)未来很可能出现耕地异地补充需求的省份;(4)耕地占补平衡保障能力较好的省份。在此基础上提出构建阶段性、对象性的耕地异地占补政策,作为耕地占补平衡政策的有益补充。  相似文献   

3.
人口多、耕地少、耕地后备资源严重不足、土地利用粗放、农田污染严重、自然灾害频发,是安徽省土地的基本省情,而城市化的迅速发展、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又在客观上造成了对土地的巨大需求,加上管理不严,致使土地被乱占滥用,耕地锐减的状况日趋严峻,经济发展与耕地保护的矛盾更为突出。因此,必须以土地可持续利用的思想为指导,采取行之有效的具体措施:科学合理开发土地后备资源;加强土地资源监管力度;严格管理土地;集约经营土地,提高土地利用效率;保护土地生态环境。以实现人地和谐的用地关系。  相似文献   

4.
我国耕地资源面临着量少、质差、后备不足等问题。保护耕地数量,提高耕地质量,走耕地可持续利用之路已成为我国社会和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通过对耕地资源的现状及问题的分析,探讨我国耕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途径。  相似文献   

5.
论我国耕地资源的保护与利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作为发展中的大国,我国的耕地资源数量不足,而总体质量状况也较差。后备资源短缺及开发的难度大、耕地的高利用程度与闲置浪费现象并存,也对我国耕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造成了极大的影响。为此,实践中应采取如下对策措施:切实改善耕地的生态环境条件、充分发挥现有耕地资源的生产潜力、有效地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加快农业和农村的基础设施建设、科学地组织耕地资源的整理和开发复垦工作。  相似文献   

6.
安身键 《南都学坛》2009,29(2):132-134
耕地资源安全包括数量安全、质量安全和生态安全三方面。我国耕地资源安全面临的主要挑战有粮食安全、"三农"问题、农业结构调整、城市化和工业化以及生态建设等等。中国耕地资源安全保障体系包括保障内容、保障目标、保障主体、保障模式、保障理论和保障支撑体系、保障预警等几个方面,这些方面是实现耕地资源安全的必备条件和基本保证。  相似文献   

7.
根据老河口市1996~2005年的统计资料,分析了十年间老河口市耕地资源变化特点;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对影响老河口市耕地变化的10个因子进行了分析进而研究耕地演变的机制。通过建立多元线性回归模型,预测出2012、2015和2020年的耕地数量,为老河口市合理地对耕地资源进行预测制定耕地保护政策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8.
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共同开展互利共赢的更大范围、更高水平、更深层次农业合作,特别是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主要粮食出口国经贸关系,对中国更好地充实耕地资源占有量和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战略实施有重要现实意义。以稻米、小麦、玉米和大豆为例,分析了1995—2016年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粮食贸易演变趋势,并估算了双方粮食贸易的虚拟耕地资源流量。结果表明: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粮食贸易量持续波动变化,2008年以来中国一直处于净进口地位且净进口量不断增长,2013年“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增速更快且中国主要出口稻米、主要进口稻米和玉米;“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前后的2008—2012年和2013—2016年,中国通过粮食贸易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分别累计净进口虚拟耕地83.60万公顷和403.53万公顷,其中通过稻米贸易分别累计净进口虚拟耕地73.84万公顷和239.74万公顷。  相似文献   

9.
耕地总量动态平衡研究--以滨州市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实现耕地总量动态平衡是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客观要求,是土地利用的战略目标.本文陈述了耕地总量动态平衡的含义,分析了黄河三角洲地区滨州市耕地变化的原因,并且在土地整理、开发后备土地资源及非农业用地的控制和挖潜方面,对实现全市耕地总量动态平衡的可能性进行了研究,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措施.  相似文献   

10.
城镇化对我国耕地资源变化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我国城镇化对耕地的需求量,指出城镇化致使耕地数量逐年减少、耕地质量下降、退化严重.同时指出国家粮食安全、生态安全、制度、规划、资金等因素也约束城镇化建设对耕地资源变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发展农村土地银行已成为推动农村土地资本化的重要方式。宁夏平罗模式、四川彭州模式、陕西杨凌模式等典型模式证明,农村土地银行实现了农村土地资源的合理配置,推动了农村土地的规模化经营,增加了集体经济收入,对转移农村劳动力、提高农民劳务收入也有重要作用,但其法律地位不明确、设立制度不健全、运营业务面临法规制约而单一,限制了自身发展,阻碍了农村土地资本化。为此,必须明确农村土地银行的法律性质,健全农村土地银行设立制度,开放农村土地使用权抵押限禁,拓宽农村土地银行的业务内容,才能促进农村土地银行健康、有序和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2.
我国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模式的探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农村土地制度的改革是深化农村改革、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内容。本文通过对农村各种土地制度改革模式的分析,认为土地股份合作制创新了农村土地产权制度,形成了灵活的土地流转机制,促进了土地流转和土地规模经营,是目前我国土地制度改革的较好模式。此外,本文还就如何促进土地流转和规模经营等问题进行系统、全面的分析  相似文献   

13.
塌陷及复垦土地产权关系与市场机制构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导致煤矿塌陷土地低效利用的主要原因是塌陷及复垦土地产权关系不清。要改变这一状况,必须理顺塌陷及复垦土地产权关系,建立塌陷及复垦土地的多向流动机制,培育和发展塌陷及复垦土地市场体系。  相似文献   

14.
进行土地产权和抵押制度改革是否能使农地成为贷款抵押物,从而缓解农户面临的信贷约束?为了回答这一问题,我们调查了农村信贷员对接受农地作为贷款抵押物的看法,及接受条件。研究发现,由于目前农户规模小、农业用地的价值低、农地的生存保障功能强,即使改革土地产权和抵押制度,金融机构也不愿意接受农业用地作为贷款抵押物;当农地价值大于某个阈值后,信贷员开始愿意接受农地作为贷款抵押物;只要农户拥有规定的30年土地使用权,土地是私有还是公有对土地成为抵押物的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15.
土地开发以其高强度和剧变性对土地生态经济系统产生深刻的影响 ,因而要慎重对待 ,尽可能把它置于人类理性的控制之下。土地经营是在特定用途下土地与其它生产要素相互配比的过程 ,其未来方向是对单位土地资源投入较多的劳动、资本和技术 ,实施集约经营。土地整治是为了克服土地退化或土地固有缺陷而进行的治理和改造活动 ,其目标是着力解决影响当前土地利用持续性的重大问题。土地保护最能反映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精神实质 ,它看似柔弱 ,实则强硬 ,看似消极 ,实则积极 ,应该予以大力推崇。  相似文献   

16.
我国土地储备制度偏离设立时的初衷,收储范围严重扩大化,是国家垄断建设用地一级市场的制度安排、宪法条文本身的模糊性以及征收制度中的法定低价补偿造成的恶果。改革土地储备制度,并不是要取消这一制度,而是要对土地收储范围进行限制和收缩,打破建设用地一级市场上国家的独家垄断地位,对《土地管理法》从立法理念到具体条文进行全面革新。待将来时机成熟时,还应制定统一的《征收征用法》,全面规制政府征收征用权力的启动前提、补偿标准及程序。  相似文献   

17.
土地具有经济属性和社会属性,农村耕地转变用途后能获取超额增值收益,市场的局限性在于发挥土地经济属性的同时抑制社会属性。市场失灵为政府管制定位,政府通过严格的用途管制弥补市场不足。土地发展权是由人与土地关系而引起的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权利行使的社会化要求土地发展权主体承担社会性义务。由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及年度计划配置土地发展权,政府通过矿业市场准入制度审查矿业用地的合法性。强制性用途管制依赖法制的约束力和执行力。  相似文献   

18.
理论界对我国土地制度进行了长期的讨论,并产生了一系列的新理论,但这些理论过多注意了学理层面的考量,实际应用价值则极其有限。为此,我们必须转变思维战略,确立新的理论,以充分保护农民的农地权为核心、从“三农”问题整体解决的思路出发,推进土地制度变革。  相似文献   

19.
马克思运用从抽象到具体的科学方法,揭示了土地、地租的经济性质和经济意义。本文在深入分析和理解马克思地租理论的基础上,探究我国土地出让金的性质,并对其进行量化分析,进而提出建立土地保证金制度的构想。  相似文献   

20.
西方土地信托制度在促进土地资源保护和土地流转方面贡献突出,从推动我国农村地区土地健康、有序流转的视角出发,构建符合我国国情的土地流转新制度——农村土地信托制度符合当前社会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能够在制度层面有效解决目前我国农村土地流转不畅、流转不规范等现实问题,从根本上保护农村土地承包权人的合法利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