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人社部发[2012]103号为深入贯彻落实就业促进法和国家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十二五"规划、"十二五"促进就业规划,进一步加强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建设,完善公共就业服务机构管理体制,健全公共就业服务经费保障机制,面向社会更好地提供公共就业服务,现就有关问题通知如下:一、公共就业服务基本原则(一)保基本。把握基本公共就业服务的公益性质,明确政府的主体责任。以促进社会就业更加充分和优化社会人力资源配置为主要目的,承担基本公共就业服务。(二)可持续。完善财政保障、管理运行和监督问责机制,形成保障基本公共就业服务体系有效运行的长效机制。创新服务供给模式,引入竞争机制,不断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率,实  相似文献   

2.
为全面贯彻十八大提出的"促进更高质量就业"的目标,今年以来,新津县人社局坚持劳动者自主就业、市场调节就业、政府促进就业和鼓励创业方针,以"一个载体、两个基础、三个重点"为就业工作主线(即以人力资源市场建设为载体:以县级六本台账和企业需求为基础;以就业困难群体、天府新区人才服务和扶持大学生创业为重点),把完善就业服务体系,促进劳动力高质量就业作为全县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工作的主打任务,抓好抓实.  相似文献   

3.
新津县金华镇现有人口1.9万余人,劳动力1.1万人.近年来,金华镇党委、政府紧紧围绕天府新区西翼中心建设,创新就业“三四五”工作法(“三倾斜”:就业岗位向集中居住区群众倾斜、就业培训向“4050”人员倾斜、就业扶持向困难群众倾斜;“四保障”:组织保障、经费保障、队伍保障、制度保障;“五心”服务:爱心、诚心、倾心、细心、耐心),着力完善就业服务体系,千方百计促进镇域群众就业,有效解决企业用工需求,满足天府新区新津分区人力资源供给.截至目前,全镇拆迁群众7578人,劳动力4815人,实现就业、创业4357人,转移就业率达90.5%.拆迁群众实现工资性人均年收入近2万元.  相似文献   

4.
资讯     
<正>就业创业成都市武侯区:特色服务品牌赋能就业今年以来,成都市武侯区深入贯彻成都市“蓉易就业”基层服务机制建设有关工作要求,以就业服务站建设为抓手,统筹建设“一线多元全覆盖”三级就业服务体系,着力探索基层服务力量不够有力、人力资源服务不够精准等问题的破解之道。截至目前,“女红钩针培训”“服务站互动招聘”“党建+人力资源服务”等就业服务品牌陆续涌现,就业服务体系建设氛围持续升温。(供稿单位/成都市武侯区人社局)  相似文献   

5.
美国在大学生就业服务体系建设方面有着较多成功经验值得借鉴,本文通过中美大学生就业服务体系建设在主体要素、就业指导服务、创业指导服务和就业信息服务等四个方面的比较分析,获得了以下五点启示:树立可持续发展的就业服务理念、以就业为导向进行教育教学改革、实行"全程化+跟踪式"就业指导服务、搭建立体化的就业信息服务平台、构建"三结合"创新创业教育模式,希望为中国大学生就业服务体系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今年以来,成都市温江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紧紧围绕"两个率先"战略目标和生态田园型现代化新区定位,以深化城乡统筹、整体推进现代田园城市建设为统揽,以"民生为本、人才优先"为主线,着力突出完善均等化公共服务体系、优化创业就业服务体系、建立人才开发服务体系"三大要务",开创了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工作服务于"生态田园型现代化新区"建设新局面,为建成城乡居民最具幸福感的"金温江"提供了强有力保障。  相似文献   

7.
正近年来,成都市温江区人社局紧紧围绕"民生为本、人才优先"的工作主线,坚持稳中求进、改革创新、统筹发展,深入推进就业创业服务、人力资源服务的改革,深化与产业发展相适应的人力资源服务体系建设,为区域产业发展提供人力资源支撑。一段时期以来,温江区就业形势总体稳定,但结构性矛盾仍较突出,不能满足产业项目发展对人力资源的需求,同时,人力资源服务产业的专业化、信息化水平不高,人力资  相似文献   

8.
党的十七大明确提出的实施积极的充分就业发展战略,给提供公共就业服务的人力资源大市场的建设提出了新的课题。本文从社会转型对人力资源市场的要求及吉林市现行人力资源市场职能结构和服务的不适应来论述人力资源大市场和公共就业服务体系的重建。  相似文献   

9.
<正>近年来,江苏省苏州市坚持创新发展、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努力为广大劳动者提供多层次、全方位的公共就业服务,在构建层级分明、管理有序、功能完备、服务优质的公共就业服务体系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就业服务体系现状苏州市公共就业服务体系的层级管理。从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层级设置来看,苏州市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兼具管理职能,按"市——县市(区)——街道(镇)——社区(村)"四级机构建制,层级分明、管理规范。各县市、  相似文献   

10.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人力资源市场建设取得了长足发展,并在带动就业和促进经济发展方面取得了巨大成绩.随着经济形势变化和改革的深入,人力资源市场的改革发展应该在转换政府职能的前提下,转变观念,加强基础性服务;完善统一的就业政策体系完善就业管理机制;完善统一的就业服务体系;多渠道扩大人力资源市场的影响力.  相似文献   

11.
<正>人力资源公共就业服务在政府引领与一系列政策护航下,致力于解决劳动力就业问题,促进就业,也是连接求职者与用人单位的纽带与桥梁,在促进劳动力就业中发挥重要作用。《“十四五”就业促进规划》指出,持续加强统一规范的人力资源市场体系建设,打造覆盖全民、贯穿全程、辐射全域、便捷高效的全方位公共就业服务体系,  相似文献   

12.
正川人社办发〔2014〕269号各市州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为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以创新带动创业、以创业带动就业的决策部署,加强全省创业公共服务工作,健全服务体系,规范服务行为,提高服务质效,进一步提升服务水平,现提出以下意见:一、工作目标深化创业领域改革,不断完善创业体制机制,健全创业公共服务体系,落实创业扶持政策,为大学生、退役军人、返乡农民工等城乡劳动者提供均等的创业公共服务,提高创业比  相似文献   

13.
巴中市通江县紧紧围绕“稳就业、保就业”工作要求,创新开发“四直五全两精准”即“452”智慧就业平台,为帮助求职者寻找工作岗位、缓解企业招用工难题、持续扩大转移就业规模、推动实现更充分更高质量就业增添了新动能,带来了新发展。突出“四直”特色,搭建助企利民平台智慧就业平台建设适应互联网发展大趋势,以“便民、助企、高效”为原则,以二维码应用为创新点,利用图像识别技术,建立人力资源转移的线上新媒介,搭建求职者与用工单位之间的稳定互动桥梁,促进人力资源高效匹配。  相似文献   

14.
解决民生问题,出路在就业,关键在创业。党的十七大明确提出,实施扩大就业的发展战略,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如何推进全民创业,以创业带动就业,已成为当前摆在各级各有关部门面前的一项重大而紧迫的任务。作为河南省第一人口大市,南阳市人力资源丰富,全市16岁至60岁的人力资源总量达640万人左右,其中农村富余劳动力人数达60万人左右。南阳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就业工作,认真落实以创业带动就业的  相似文献   

15.
2012年,我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事业在省委、省政府领导下,紧紧围绕"稳定增势、高位求进、加快发展"工作基调,创新举措合力攻坚,取得了新的成绩。一、劳动就业"就业促进"民生工程深入实施,就业局势保持总体稳定。到2012年末,全省城乡劳动力资源总数达到6387.0万人,比上年末增加44.0万人。年末城乡就业人员4798.3万  相似文献   

16.
近日,记者从吉林省政府新闻办、吉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联合举办的新闻发布会上获悉,截至今年3月末,吉林省城镇新增就业12.46万人,完成年计划的29.7%。今年一季度吉林省各级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主动应对金融危机,全力稳定就业形势,坚持以增长带动就业,以创业促进  相似文献   

17.
高校毕业生是宝贵的人力资源,是社会建设的生力军,党中央、国务院,吉林省委、省政府历来高度重视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工作.据统计,"十二五"期间,吉林省每年毕业生17万左右(2012年15.4万, 2012年16.4万,2013年16.8万、2014年17.2万、2015年17.4万、2016年18.6万左右),初次就业率80%左右,这与总体失业率在4%左右相比,就业压力非常大.近年来,为了使高校毕业生能早就业、稳就业、就好业,吉林省不断推出一系列创新举措,取得了明显效果.  相似文献   

18.
<正>今年以来,江苏省各级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克难奋进,多措并举,各项工作实现良好开局。一、就业形势总体稳定以落实新一轮积极就业政策为主线,全力稳就业促创业,主要就业指标完成序时进度,就业形势总体平稳。一季度,全省城镇新增就业31.38万人,同比增长6.5%;城镇失业人员再就业17.09万人,同比增长7.28%;帮扶就业困难人员就业3.15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3.02%,持续  相似文献   

19.
部委传真     
二季度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工作情况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7月25日召开2011年第二季度新闻发布会,通报2011年第二季度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工作进展情况。就业局势保持总体稳定。1至6月,全国城镇新增就业655万人,完成全年900万人目标的73%;城镇失业人员再就业290万人,完成全年500万人目标的58%;就业困难人员实现  相似文献   

20.
<正>近年来,江苏省盐城市大丰区全面落实完善就业创业政策,优化面向全体劳动者的就业培训机制,构建便民利民的公共就业服务网络,努力构建城乡一体、普惠共享、功能完善、服务规范、管理高效的就业创业服务体系,有效推动实现更高质量的就业,创业带动就业倍增效应明显。一是加强服务,促进高质量就业。建成了四星级人力资源市场,建立就业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