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对湖南省10个地市的社会办养老机构问卷调查以及7家社会办养老机构深度访谈,发现社会办养老机构在数量规模方面发展迅速,但是多数社会办养老机构服务类型、入住率、经营管理、服务人员等整体状况并不乐观.如何破解社会办养老机构运营困境,政府应完善促进社会办养老机构发展的政策,行业协会应推动社会化办养老机构发展的多元主体支持,养老机构提升自我发展的治理能力.  相似文献   

2.
民办养老机构是提供养老服务的一支重要力量,上海市民办养老机构在不断发展的同时遇到了困难。本文利用SWOT分析方法,对民办养老机构的内部环境和外部环境进行考察,分析民办养老机构自身的优势、劣势和外部的机会、威胁,进而提出适合上海市民办养老机构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3.
实施养老机构责任保险制度,旨在降低养老机构的运营风险,分担养老机构的责任风险,促使养老机构不断提高服务质量,维护老年人的合法权益.通过对数据的整理与总结,本文发现沈阳市养老机构中存在对老年人的逆向选择现象,进而从老年人身体状况、意外赔偿及责任保险三方面分析其原因,提出实施养老机构责任保险等级费率制度的建议.  相似文献   

4.
在中国人口老龄化大潮中,山东省人口老龄化程度日益加重.如何有效提供高质量的机构养老服务供给已成为当务之急.文章基于2010—2013年山东省17地市养老服务发展监测数据,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和多元回归分析方法对影响山东省十七地市公办养老机构服务供给的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六十周岁及以上户籍老年人数量、八十岁及以上户籍老年人数量、山东省十七地市各地市生产总值、山东省十七地市各地市公共财政预算支出、民办养老机构新建、改扩建投入额对公办养老机构床位数的供给成正相关关系,而农村居民纯收入、城市居民可支配收入、民办养老机构床位数、具有国家职业资格证书护理员数量、民办养老机构资助总额对公办养老机构床位数的供给成负相关关系.根据分析结果提出以下建议:提高养老服务资源利用率;积极推进公办养老机构服务的专业化、标准化、规范化和职业化建设;优化财政补贴结构;切实加强养老机构专业人才和服务队伍建设.  相似文献   

5.
目前,居家养老、机构养老和社区养老服务模式存在诸多缺陷,"旗舰连锁式"模式创新的内核,就是由企业将养老机构建到各个社区,由机构建立起全方位的覆盖网络,有效地整合和利用养老市场资源,为居家老年人提供社会化、标准化、高质量、全方位的养老服务。  相似文献   

6.
公办养老机构转制是人口老龄化下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加快公办养老机构转制,对于提升当前养老服务服务水平,刺激老年人消费市场,发展养老产业经济,增加社会就业岗位有重要影响.本文通过总结当前山东省公办养老机构中转制的现状,分析转制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为构建主体多元化、服务多层次、形式多样化的养老服务体系,改革养老机构的管理机制和运作机制,提高公办养老机构运作效率,实现养老社会资源的优化配置的政策制定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随着我国老龄化趋势的加快,居家养老服务体系已越来越被政府和社会各界关注。纵观我国几个大城市的养老服务规划,虽然机构养老基本都只占4%左右的比重,但却是居家养老服务中不可或缺的。国内多数专家和学者的研究结果表明,目前机构养老中普遍存在护理人员专业化服务水平低、服务内容单一等问题。为了对城市养老机构进行深入全面的了解,笔者对北京市养老机构进行调研,分别从养老机构中的医疗条件、护理人员、入住情况、老年人生活及院方角度等几个方面展开调查分析,由此提出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8.
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问题,提高养老服务的水平,国家相继颁布了医养结合的政策,医养结合的养老服务模式也在各地得到了实践.本文就实践中出现的三种模式,即以养老机构为主的医养结合模式、以医疗机构为主的医养结合模式、医疗机构与养老机构联合的机构养老模式,在利用"持续性""可及性""负责性"社会服务递送标准比较分析的基础上,得出大型养老机构应该整合内置医疗机构,中小型养老机构应该联合医疗服务机构,基层医疗服务机构应该及时转型到细分市场,尤其是加强老年人医疗服务供给的结论.  相似文献   

9.
高岩  李玲 《劳动世界》2011,(7):47-49
本文从机构养老服务的内涵、必要性、需求分析、供给分析等4个方面对机构养老服务研究的现有成果进行了梳理,为进一步深化机构养老服务研究提供了方向。  相似文献   

10.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日益加深,养老需求日益增大,越来越多的老人群体开始选择并接纳机构养老,机构养老逐渐成为我国老人养老的重要载体,并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入住养老机构的老人大部分以同房关系为主,不同的个体因素和群体及制度因素,导致同房关系紧张、僵硬甚至影响身心健康,机构养老对陌生老人同房之间的彼此沟通和适应提出了新的挑战。本文依托个案案例,试图以个案工作专业方法介入养老机构同房关系调适,并提出相应解决策略,为养老机构同房关系的和谐及老人幸福的晚年生活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11.
北京市老年人口增速快,失能、半失能老年人的数量持续增长,照料和护理问题日益突出.传统的由公办养老机构和民办养老机构组成的机构养老服务体系,无法适应现实的需要.公建民营的养老院能够实现两者的优势互补,是未来的发展方向.本文从供给与需求两方面给出了建立公建民营养老机构的背景,梳理了与养老机构公建民营有关的政策,最后给出了养老机构公建民营发展中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人口老龄化背景下,养老问题的解决刻不容缓.机构养老已成为重要的社会养老模式选择.本文基于实证调研,阐明了中小型养老机构发展必要性,描述了民营养老机构数量与质量的供需现状,揭示了存在的供需矛盾,以及分析了造成矛盾的原因,并提出了缓解中小型民营养老机构供需矛盾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冯禹 《劳动世界》2013,(11):4-4
摘耍:养老机构开展社区延伸服务有利于发挥养老机构的专业优势,使专业化养老服务资源得到充分利用,有利于提升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水平,满足居家老人的养老需求,有利于减轻居家养老老人子女的养老负担。  相似文献   

14.
县域乡镇养老机构是当前我国社会养老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促进县域乡镇养老机构的发展是提高乡镇及农村老年人口养老服务水平重要保障.本文通过对龙口市8家乡镇养老院进行调研,总结了当前乡镇养老机构的经营状况,分析了其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主要困境,探析了县域乡镇养老机构未来的发展趋势,为民间资本进入农村养老产业提供信息和策略建议.  相似文献   

15.
随着我国的老龄化发展,机构养老需求不断增大,不少老年人进入养老机构来获得专业的照料.为使老年人能享受有品质的养老服务,对老年人在养老机构中的生活质量研究就显得尤为重要.生理机能的变化、社会地位的下降以及机构的环境和服务质量等因素会影响到生活质量,因而从优势视角下对机构养老老年人进行赋权,通过自我赋权、能力培育等方式增强老年人对生活的掌控感,建立积极的自我形象,从而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6.
中国农村人口结构老龄化,家庭结构一再缩小,通过调查仙姑村老年人入住养老机构的意愿,以此为基础建立回归模型,结合个案研究法研究农村老年人入住养老机构的影响因素.研究表明老年人对居家养老的满意度、老年人的身体健康状况、年龄与经济收入情况等是影响老年人入住养老机构的因素.针对这些影响因素,本文提出相关建议,应该整合农村留守人群,形成为老年人服务的社区,发展养老机构是建立在了解基础需求上,逐步发展不同层次的养老机构,扩大自身优势,重视老年人健康并且提升自身医疗服务优势.  相似文献   

17.
我国人口结构趋于老龄化,家庭结构变化导致传统家庭养老面临困境。社区作为连接家庭与养老机构的纽带,在推进社区养老服务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通过加强社工、义工和护工之间联动性,实施家庭内自助、老人间互助、养老机构辅助是推进社区养老服务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政策问答     
特别提示:《就业促进法》规定,设立职业中介机构,应当经县级以上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行政部门批准,依法取得行政许可后,到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登记。未经依法许可和登记的机构,不得从事职业中介活动。职业中介机构不得有下列行为:提供虚假就业信息;为无合法证照的用人  相似文献   

19.
社区医养结合模式是基于现阶段我国的老年人基本情况,为减缓老龄化的速度和解决城市中社区老年人的养老而设立的两方面相结合的机构。运用PEST-SWOT方法分别从政治、经济、社会、技术四个方面与其中的内外部的优势劣势相连接,探讨社区医养结合现阶段的发展模式是否可行,从哪方面的突破口进行改进,对我国社区中的养老需求进行探索,在社会调研的基础上,对社区医养结合现状的不足和未来发展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正>随着人口老龄化趋势的发展,养老服务需求快速增长,社会养老服务问题日益凸显。现行的机构养老和家庭养老服务在满足老年人养老需求方面存在供需匹配度不佳、功能不足等一系列困境。在传统养老服务供给能力不足的背景下,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成效突显,逐渐成为一种新的可行的养老服务模式。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能够克服家庭养老服务能力弱化的困境,也能弥补机构养老家庭隔离、成本高昂、覆盖面窄的缺陷,是家庭和机构养老的有效替代和补充。在多元供给主体背景下,如何重新明确政府在养老服务中的角色定位,充分发挥政府、社会组织、市场、社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