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正>近日,浙江省批准《杭州市企业工资集体协商条例》和《宁波市企业工资集体协商条例》,率先将工资集体协商制度纳入法制轨道。据了解,这两部地方性法规都明确界定了企业工资集体协商的代表、程序、内容等。其中在协商内容方面,杭  相似文献   

2.
工资集体协商制度是有效解决劳资矛盾、维护职工权益、体现社会公平的工资决定机制。我国工资集体协商制度的立法存在体系不健全、工会缺乏代表性和独立性、行政色彩过浓、救济机制不完善等问题,导致工资集体协商流于形式,难以发挥其功能。因此,我国应该尽快出台工资集体协商法,政府由直接管制向服务转型,保证工会的经济独立性,完善争议解决机制。  相似文献   

3.
《中国劳动》2012,(1):34
近日,湖南省通过了《湖南省企业工资集体协商条例》,该《条例》包括总则、协商代表、协商内容、协商程序、行业性和区域性工资集体协商等内容,将于2012年5月1日起正式施行。《条例》规定,职工方和企业方均可提出工资集体协商要约。受约方没有正当理由一般不得拒绝,并应当自收到要约书之日起20日内给予答复。工资集体协商一般采取协商会议的形式,协商会议由协商双方首  相似文献   

4.
《四川省企业工资集体协商办法》将于今年2月1日起正式实施。据了解,近3年来全省已签订工资专项集体合同8.46万份,覆盖企业22.46万家,覆盖职工约949.6万人。在近日召开的宣传贯彻《四川省企业工资集体协商办法》座谈会上,省委常委、省总工会主席李登菊强调,要加大《办法》宣传力度,宣传其立法的宗旨、重要内容和具体规定;要加大培训力度,培训工资集体协商骨干;要整合各方力量,协同推进《办法》有效实施。省法制办等部门要强化督促检查,查找、解决贯彻实施《办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  相似文献   

5.
工资集体协商直接关系到劳动者切身利益和企业的持续发展,深刻影响着经济社会稳定,在经济新常态下的重要性尤为凸显。本文梳理了我国工资集体协商制度与西方国家的集体谈判制度的发展历程和主要特点,总结了我省工会积累的成功经验,也指出了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和制约因素。经济社会转型、形势任务发展和广大职工的期盼,对工资集体协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工作重点正在从"扩大覆盖面"转向"提质增效"。因此,在当前要推动工资集体协商提质增效,就应该牢牢把握好工会组织的角色定位,着重从抓住良好政策机遇、明确工作思路、推动完善有效的工作格局和工作机制、加快推进立法进程、建立工资集体协商专职指导员队伍、突出抓好行业性工资集体协商、深入做好基础性工作、加强履约监督、建立科学易行的工作评价体系、注重发挥产业工会的作用等十个方面做好文章。  相似文献   

6.
当前,职工方和企业对工资集体协商动因、本质、程序和实体都缺乏基本的了解。因此,在推进工资集体协商工作时,应明确八个问题,即协商的主体、动因、程序,以及工资集体合同的文本内容、效力、报送程序、履行、争议处理机制。  相似文献   

7.
工资集体协商制度源于西方工资集体谈判制度,是在社会分配不均衡的背景下,协调企业和员工利益的一种手段。本文就工资集体协商的开展情况和员工的组织认同感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提出了有关于企业开展工资协商情况与员工组织认同感之间,以及工会在工资集体协商过程发挥作用对组织认同感影响的三个假设,以齐齐哈尔市的工资集体协商开展情况为例来验证假设,并且结合假设的验证结果从政府、行业和企业层面提出积极开展工资集体协商来提高员工组织认同感的策略。  相似文献   

8.
经过10多年的发展,我国工资集体协商制度的建制率、覆盖面大幅提高,初步形成了区域、产业和企业多元化工资集体协商格局,在提高劳动者工资、缓和劳资矛盾方面发挥了一定作用。但是我们看到,集体协商模式的选择不清、政府角色定位不准、工会独立性和代表性的缺失,制约了我国工资集体协商制度的发展。为此,应分别确立政府主导的发展模式,充分发挥政府在工资集体协商过程中制定规则、协调劳资纠纷与监督等职能,改革基层工会的资金来源与组织结构,以此推动我国工资集体协商制度的实质性发展。  相似文献   

9.
工资集体协商是提升劳动者收入水平、协调劳动关系的重要措施。近年来山东省通过多种举措提升工资集体协商的工作效果,但是依然存在实施效果参差不齐、协商代表水平不高等问题。工资集体协商工作宣传不到位、集体协商工作理念理解有偏差、专业人才不足等是导致问题的原因。在全社会范围加大集体协商理念的宣传力度,协调推进企业工会各项工作,不断培养专业人才,政府各部门协调合作,才能更好地提升工资集体协商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
当前我国的工资集体协商工作进展顺利,成果显著,但是笔者发现,当前我国工资集体协商工作中主要存在着四个方面的偏差:(1)简单地认为进行"工资集体协商就是涨工资";(2)简单地认为工资集体协商就是"劳资博弈";(3)简单地认为推行工资集体协商制度就是签订工资专项集体合同;(4)简单地认为工资集体协商仅仅为实现经济目标。四种观念偏差的成因主要是对当前我国集体协商制度所处的发展阶段认识不清,对我国集体协商制度的特点认识不清,新任工会干部比重太高,工会干部人数太少,任务繁重。对于观念偏差的纠正,本文提出了三点建议:(1)积极开展各种形式的宣传;(2)创新各级工会培训工作;(3)运用唯物辩证法来认识当前的集体协商工作。  相似文献   

11.
工资集体协商作为一种工资决定机制,在保护劳动者权益、平衡劳资双方利益以及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软法治理作为一种新的治理方式,与工资集体协商在制度表现、治理方式、价值导向等方面具有较高的契合度,是弥补硬法治理模式下工资集体协商缺陷的有效制度安排。构建以软法治理为核心的工资集体协商制度,在强化工会职能、培育协商公共空间以及构建合理的工资增长机制等方面,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2.
工资集体协商是广大工薪阶层的劳动者共享改革发展成果的现实体现,也是建立新型劳资关系、实现劳资双赢的需要,但这项制度在推进过程中却阻碍重重,甚至流于形式。工资集体协商是帮助提高全体劳动者劳动报酬"水涨船高"的有效手段之一。近年来,各地推动工资集体协商工作的努力一直没有停止,并且在维护劳动者劳动经济权益上作出了很大的贡献,但在部分地区和企业中,依然存在着企业不愿意协商工资的问题,工资集体协商流于形式。  相似文献   

13.
眼下,工资集体协商、签订专项集体合同已成为热门话题,诸如"某企业通过谈薪工资涨了××"等话题也常见报端。人们关注的焦点往往集中在协商合同的实体内容上,即双方当事人关于权利义务的协商结果,而忽略了协商签订合同的程序是否合法。程序合法是保  相似文献   

14.
为进一步推进企业工资集体协商工作,加快建立企业工资共决机制,指导和帮助企业开展工资集体协商,省劳动保障厅、省总工会、省企业联合会/企业家协会最近联合制定印发了新的《企业工资集体协议》(样本)。2002年印发的原《企业工资集体协议》样本同时废止。  相似文献   

15.
今年以来.达州市积极推进企业工资集体协商制度建设.通过建立要约、协商、职代会、监督检查、争议渊处、激励、约谈企业负责人等制度.不断完善落实企业工资集体协商制度的长效机制。一是建立和完善工资共决机制。  相似文献   

16.
企业是要素所有者通过契约关系所形成的经济组织,也是搭建劳动关系的重要平台。会计信息作为反映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的综合财务资料,不仅能够运用于工资集体协商的过程,更有助于提升工资集体协商谈判质量。相对权威的会计信息能够合理诠释企业收益的真实状况,可以为参与工资集体协商谈判的利益各方提供一个比较清晰的谈判思路,因此对企业会计信息进行分析、判断和评价可以提升工资集体协商质量。工会组织在工资集体协商中运用会计信息时,必须遵循合法性、持续经营和保密性前提,主要考虑人工成本、劳动生产率与经济效益和企业赢利能力等因素。  相似文献   

17.
简晓培 《中国劳动》2007,(12):22-23
工资集体协商是指企业职工代表与经营者就企业工资分配制度、工资分配形式、工资支付办法、工资标准等事项进行平等协商,在协商一致的基础上签订工资协议的行为。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如何推行工资集体协商,发展和谐劳动关系,实现企业与职工双赢,推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劳动关系双方及有关各方面临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8.
10月18日,省委、省政府在蓉召开全省工资集体协商工作电视电话会议,贯彻落实《四川省集体合同条例》,总结我省丁资集体协商工作,就进一步推动企业建立工资集体协商制度进行部署。这次会议是省委、省政府高度关注民生、关心企业发展、关爱职工的重大举措.  相似文献   

19.
高广亮 《新劳动》2002,(24):19-20
工资集体协商制度在西方国家的实施已经比较成熟。所谓工资集体协商制度,又称集体谈判工资制度,是指在国家法律的保护和约束下,通过企业(雇主)与工会(工人)之间的谈判来决定工人工资的一种工资决定方式。工资集体协商制度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规范劳动力市场运行,促进社会保障制度、住房和福利分配制度改革,促进劳动力合理流动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20.
要闻     
全省工资集体协商工作经验交流会召开全省工资集体协商工作经验交流会近日在泸州市召开,省委常委、省总工会主席李登菊出席会议并作重要讲话。李登菊在讲话中强调,全省各级劳动保障部门要建立以最低工资保障制度、工资指导制度,劳动力市场指导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