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周亚娟  木小燕 《社科纵横》2007,22(6):169-170
由于例证在双语学习词典中显得尤为重要,笔者认为词典编纂者在选配例句的过程中要注意不同语言功能层次的例证配置,即语法层次、搭配层次、语义层次、语用层次和文化层次。同时也对配例提出了一些具体要求,以期能对双语词典的编纂提供一定的帮助。  相似文献   

2.
《社科纵横》2017,(7):157-159
语用模糊是文学作品的重要创作手段,从原作者的角度说,采用各种修辞手法可以传达模糊美感;从作品中人物的塑造来看,人物在言辞方面会采取一些语用模糊方式传达意义。而语用模糊的翻译更涉及两种模糊语言体系和各种不确定文化因素的转换。本文通过对文学作品中各种语用模糊现象的定义、区分和翻译过程中发生的变化、所采用的翻译方法进行讨论,旨在探讨文学作品中语用模糊翻译的难题及提出作者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3.
法律语篇中模糊限制语的人际意义——以中文判决书为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模糊限制语作为评价系统的次系统"介入"和"级差"系统的语言手段,被话语使用者用来显性地或隐性地表达对其所说话语的"态度",建立与听话人或读者的关系,具有人际意义.一向要求精准的法律语篇判决书中也存在一定数量的模糊限制语,而且发挥着重要的人际功能.其人际意义主要表现在法官做出判决的严谨、客观的态度以及对诉讼参与人的人权和诉讼权的尊重,从而树立公正中立的形象,建立仲裁者与争端者之间的良性关系.但相对于学术科技语篇,判决书中模糊限制语在减轻或推卸责任,加强礼貌性,构建协商性等方面的策略意义相对弱化.  相似文献   

4.
随着模糊语言学的发展,语言的模糊性已经被大多数语言学家承认为人类语言的重要属性之一。但是,模糊语言学是以静态的角度研究语言的模糊现象(吴亚欣,2006)。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所以我们还要从语用学的角度进行分析。本文探讨了现代汉语中的语用含糊现象,主要分析了语用含糊在现代汉语中的表现层面以及它的语用功能。  相似文献   

5.
张宏丽 《学术交流》2012,(5):153-155
模糊语言学是一门新兴学科,在其存在的几十年间,我国学者从哲学、逻辑学、语义学、语用学的角度对语言的模糊性进行了多角度、多学科的研究,充实和完善了这一学科体系,模糊理论成果被用于各个领域。模糊性是语言的一种基本属性,俄语委婉语作为俄语语言体系的一个组成部分,从语义(语义外延、内涵意义)到构成(外来语、否定式和限定词)都显示出极强的模糊性。深入开展俄语委婉语模糊性的研究,对于发现其使用规律、减少语用失误、保障交际成功都具有非常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英语公示语是我国对外宣传的一个窗口,在我国与世界接轨的今天,汉英公示语翻译日益显示出其重要性.语用失误是语用学在发展中不容忽视的现象.尽管文化差异导致的语用失误是隐性的,却比语言错误要严重得多.文化差异是产生语用失误的根源,而加强文化间的相互理解与渗透,遵循所使用语言的语用规范和文化规范,是解决公示语翻译中语用失误最有效的途径.  相似文献   

7.
模糊限制语的语言学研究回顾与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曾文雄 《社科纵横》2005,20(2):153-155
模糊限制语在语言学领域的研究取得了长足的发展,我们分析模糊限制语的定义、功能,归纳国内外学者对模糊限制语在语义学、话语分析、语用学、语篇、翻译、二语习得等领域研究的成就,提出模糊限制语的研究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8.
朱桂兰  刘茜 《社科纵横》2013,(9):136-139
本文以Edith Wharton的小说文本为研究对象,对文本中的一些描写和人物会话进行实例分析,探讨她在其小说文本中频繁使用的模糊限制语,以及运用模糊限制语对于刻画人物形象、突显人物个性、铺设情节背景等方面呈现出的独特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9.
胡云飞 《唐都学刊》2002,18(1):122-123
语义作为翻译的核心 ,要依托具体的语用环境来得以重塑和再生 ;语境作为一个语义整体 ,其具体形态、对象、时机、场合等因素是语义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借用关联理论加以分析 ,语符换改的动态流程就是寻找和发掘宏观、微观语境中语言内部或语际间的最佳关联性。在英语中 ,任何表意的语言成果 ,无论语词、语句、语段、语篇 ,甚而层次、内含、语势、照应上都时常展现出一定的关联特征和语义思维脉络。语符移译时 ,有心存留一些语言语境的关联意识 ,如实把握一些语言表象的关联特征 ,对语符的改换 ,不仅能更恰切地传述语义和更本质地还原语境 ,也能开阔认知的视界  相似文献   

10.
语义作为翻译的核心,要依托具体的语用环境来得以重塑和再生;语境作为一个语义整体,其具体形态、对象、时机、场合等因素是语义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借用关联理论加以分析,语符换改的动态流程就是寻找和发掘宏观、微观语境中语言内部或语际间的最佳关联性.在英语中,任何表意的语言成果,无论语词、语句、语段、语篇,甚而层次、内含、语势、照应上都时常展现出一定的关联特征和语义思维脉络.语符移译时,有心存留一些语言语境的关联意识,如实把握一些语言表象的关联特征,对语符的改换,不仅能更恰切地传述语义和更本质地还原语境,也能开阔认知的视界.  相似文献   

11.
刘敏贤  杨跃  周正履 《唐都学刊》2011,27(2):115-119
经过标注的语料库可用于语言学研究、语言教学、语言测试、词典编撰等诸多理论研究和实践应用领域。语篇研究的是比句子更大的语言单位,衔接(cohesion)和连贯(coherence)是语篇的基本要素和重要特征。语篇接受者对其理解的透彻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对语篇连贯性的感知度。研究语篇中句子排列与衔接和连贯,是一种超句法分析。  相似文献   

12.
徐艳 《社科纵横》2006,21(6):158-159
词典是语言学习者必不可少的工具。本文分析总结了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内外有关词典的使用和语言学习的关系的主要研究,归纳了学者们的研究成果及存在的不足,并提出了这些研究对语言教师和学习者的启示。  相似文献   

13.
王金霞  韩松 《社科纵横》2012,(8):172-173
委婉语是语言实现其交际功能的重要途径。在言语交际中,委婉语信息的传递和解读离不开特定的语境。语境包括语言语境和非语言语境。本文从委婉语的典型特征、分类和语境与语义的关系入手,分三个方面详细阐述委婉语对语境的依赖。  相似文献   

14.
文化差异和跨文化交际能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苏跃 《学术交流》2004,(1):133-135
文化差异可以影响跨文化交际中信息的获得,或误导信息的获得,或阻碍交际的进行。文化差异对交际能力的影响很大。为了减少文化差异对跨文化交际的影响,我们可以用“语域”理论,从行为能力、语言能力、语用能力三个方面下功夫,并以“话语场”为中心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  相似文献   

15.
史文霞 《唐都学刊》2008,24(2):51-55
将经济学研究中的一般均衡理论及其分析方法引入言语信息经济性的语用研究中,对言语信息经济性的基本概念、内涵进行重新界定和认识,提出言语信息经济性是在语量均衡和信息量均衡两个局部均衡基础上的系统均衡.它是一个具有延展性的语用学概念,将随着语言自身的发展、时代的发展而不断更新其内在质的规定性.同时,影响言语信息经济性的因素是多方面、多维度的,深入研究言语信息经济性及其影响因素将对语言教学、提高交际效率等方面产生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汉英数词的模糊性对比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肖鹏 《社科纵横》2009,(9):176-178
数词在实际的语言运用当中主要表现其精确性的功能,但由于受到民族、文化、风俗等的影响,使得它们在语用中也具有模糊性和不确定性的特点。通过对比汉、英两种语言的特点及其所支撑的文化影响因素,研究了数词在两种语言中表现出的语义和语用模糊性以及汉英常用的模糊数字的异同,探讨了模糊性在两种语言中的共性与差异性以及其中蕴含的文化差异。  相似文献   

17.
李进喜 《浙江学刊》2007,(5):206-209
幽默作为语言的一种特殊的表现形式,蕴喻特定的文化内涵。本文就英语幽默的语用及跨文化特征进行分析,以使人们能更好的理解幽默语言的语用特点,掌握其文化内涵,正确理解英语幽默语言,顺利实现跨文化交际。  相似文献   

18.
蒲斌 《社科纵横》2005,20(5):235-237
本文首先通过对二语学习中母语屏蔽和母语抑制的现象及其成因分别加以说明、分析,指出了二语学习成败的诸多因素和瓶颈所在;提出了革新传统教材和教学,构建虚拟英语语言环境,集约化地解决母语和英语语言异性的问题,以提高英语学习效果的具体方法。  相似文献   

19.
语用得体的跨文化透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礼貌是人类文明的共同标志,语用得体是语言交际的根本原则。本文拟就跨文化交际中经常出现的语用差异进行分析和对比,并探讨语言运用得体的途径  相似文献   

20.
李悦 《浙江学刊》2004,(6):176-178
本文运用语用学理论,分析隐喻语语用意义及其在翻译中的转换,试图从新的视角解决隐喻翻译实践中的问题,发掘、把握、理解和再现源语语用意义的全部内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