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本文根据相关理论及中国现实情况构建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机理系统动力学模型,其中包括制造业及物流业增加值、制造业物流外包率和我国物流费用占 GDP 比重等变量,在完成模型的强壮性和一致性检验后应用 Vensim PLE 软件进行系统仿真政策模拟,结果发现我国物流业信息化对物流费用占 GDP 比重及制造业增加值有显著影响,而物流业增加值对制造业物流外包率的增加较为敏感。同时,国家对物流业信息化资金扶持可使制造业外包和物流业信息化的效果更加突出,使系统各参与方都得到更良好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物流业与制造业联动发展策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全球市场竞争的激烈化,物流业已成为制造业运行与发展的重要环节,而制造业的发展需要物流业的支撑,物流业与制造业具有互相促进与互相制约的互动关系。如何推动物流业与制造业联动发展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通过对物流业与制造业联动发展的现状进行分析,可知物流业与制造业联动发展的重要意义以及两业联动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有针对性的推动两业联动发展的策略。  相似文献   

3.
宝鸡市作为我国西北地区的工业重镇,装备制造业和军工产业实力雄厚,联接西南和西北的交通枢纽地位突出,处在亚欧大陆桥和我国八纵八横铁路网体系中兰昆线和陇海线的交汇点.目前,宝鸡物流业与装备制造业联动发展初具规模,第三方物流整合明显,外包物流发展势头正劲.然而,宝鸡市的装备制造业增速仍快于物流业发展,装备制造业生产和自营物流分离缓慢,物流业与装备制造业联动发展的环境不良.宝鸡市物流业与装备制造业联动发展的路径在于凸现政府在两联动过程中的指导地位,发挥陈仓物流园区整合作用,加快产业集群区域MRO建设.  相似文献   

4.
5.
针对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问题,采用比较分析的方法,对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关联因素进行了分析,对两业联动发展的合作模式进行了分类,并对每种模式做了具体的分析说明。提出以最终客户需求为导向、物流标准化和信息化建设等构建新型合作关系的策略。研究结果为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采用货运周转量作为因变量,经济社会发展、流通贸易、产业结构、交通基础设施及固定投资五大类共13个指标作为自变量,运用灰色关联理论对区域制造业与物流业的情况进行了定量分析。在此基础上,从政府和物流企业两个层面出发,提出了促进区域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的对策建议。政府应完善两业联动发展市场机制,打造制造业与物流业的信息共享平台,以制造业、商贸业集群为依托建设物流产业集群;而物流企业则应不断培育企业核心竞争力,进行资源共享,从竞争走向竞合。  相似文献   

7.
本文从当今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热点问题出发,全面分析了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背后的经济学、管理学以及生态学动因。具体包括专业化分工、交易费用理论、博弈论、产业集群理论、价值链理论、战略协同理论、模块化理论以及共生理论等,并揭示这些动因之间的内在本质联系及对未来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的启示。  相似文献   

8.
运用协同理论构建制造业与物流业复合系统协调度模型,基于产业理论从产业投入、产出、规模、结构和成长五个维度建立了两业协调发展指标体系,以重庆2000-2013年的两业发展数据为样本进行实证研究。分析表明,复合系统协调度模型不仅可以衡量两业协调发展的程度,而且可以反映两业协调发展的演化趋势;从产业理论出发建立指标体系,则较为全面的反映了两业发展的深刻内涵和内在逻辑关系。结果显示,样本期间内重庆两业总体呈现从失调到逐步协调的演化发展趋势,但仍处于低水平协调阶段。  相似文献   

9.
10.
应用灰色关联模型,以福建省为例,对制造业与物流业的关联度和协调度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福建省制造业与物流业之间关系密切.福建省应扩大制造业主营业务规模,推动企业物流外包;促进物流企业升级转型,大力开发增值型服务和创新型业务;提高市场集中度和占有率,提升物流产业整体发展水平,跟上制造业的发展步伐,与制造业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1.
在中国制造2025及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背景下,通过对东北三省投入产出表的测算分析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之间的发展现状与嵌入关系。研究表明,东北三省产业发展具有一定的共通性:产业结构一致,制造业为支柱性产业,增值能力最强但内置化问题突出;生产性服务业增值能力相对较弱,但发展空间大,具备“高附加值”特征;东北三省均处于制造业驱动阶段,制造业的拉动作用强于生产性服务业的拉动作用。同时,东北三省在产业发展及嵌入融合程度上存在差异:辽宁省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发展平稳,嵌入关系相对较强且较为稳定,制造业有初步受生产性服务业推动趋势;吉林省制造业发展较迅速,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有下降趋势,两产业间互动发展较为迅速;黑龙江省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近年来实现了一定程度的增长,但相比于吉林省、辽宁省实力较差,其产业间关联最弱并略有减弱的趋势。  相似文献   

12.
随着技术和经济环境的变化,传统的工业化形式已经不适应现代制造业的发展,“产品+服务”的新型服务型制造成为装备制造业的发展方向。以价值共创理论为基础,通过分析市场变化环境下生产系统和消费系统中生产者和消费者关系的转化,构建融合生产性服务与服务型生产的价值共创模式的服务型制造系统,并结合辽宁装备制造业的实际情况,提出装备制造业构建这一系统可以采用的策略和方法。旨在对装备制造业的成功转型与发展进行有益的探索,为辽宁老工业基地的发展提供理论借鉴。  相似文献   

13.
辽宁是我国的装备制造业基地,装备制造业的发展直接影响到辽宁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的战略目标的实现,在金融危机的冲击下,辽宁装备制造业很难独善其身。通过对辽宁装备制造业企业、工业与信息产业厅、发展改革委员会等的实地调研与考察,从微观和宏观层面上充分了解金融危机对辽宁装备制造业的影响,并运用产业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分析辽宁装备制造业存在的深层次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辽宁装备制造业应对金融危机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在消费者需求快速变化、个性化要求日益增加的时代背景下,随着消费联盟的逐渐形成,供应商和零售商在工业品供应链中的博弈地位正在发生变化,而呼之欲出的战略伙伴关系的建立是使双方保持竞争优势的有效途径,是促进双赢的最佳选择。从这一关系形成的本质出发进行研究,可揭示出形成这种关系的三个主要原因,和其形成的主要条件,针对上述研究结果提出了保证其成功实施应注意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辽宁装备制造业发展的战略定位与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装备制造业在国民经济和区域经济发展中占有重要的战略地位。在分析辽宁装备制造业优势和不足的基础上,明确辽宁装备制造业发展的战略定位——升级与协调,从技术与产品、制造系统与企业、装备制造业基地、产业链高端化、发展潜力等方面指出辽宁装备制造业升级的途径,从生产性服务业、资源与环境、管理体制与政策支持等方面提出辽宁装备制造业协调发展的方案。  相似文献   

16.
物流业与制造业的联动融合有利于物流企业的发展和制造业企业的产业链升级,但这种融合离不开政府的引导促进和规范限制。在分析物流产业融合对制造业产业链升级的作用及政府影响的基础上,建立政府、物流企业、制造业企业的三方博弈模型,分析政府、物流企业、制造业企业的混合策略纳什均衡解,从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和抑制机制、降低信息的不对称程度两个方面提出政府的策略,以期为政府及相关部门制定政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服务化是全球一体化经济的特色和着眼点。云计算是IT产业自身服务化转型的成果,不仅为装备制造业提供了先进技术支撑,其形成思想和历史变革过程对装备制造业服务化转型也极具借鉴意义。深入剖析云计算的形成和发展过程,探讨装备制造业服务化转型的模式、方式和方法,结合东北老工业基地装备制造业发展归纳总结我国制造业服务化面临的挑战,提出服务化转型的路径,并从政府引导、企业自身生存和产业群协调3个层面给出具体对策。  相似文献   

18.
伴随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西方轨道交通装备制造强国纷纷推动本国信息化与工业化的融合,中国也在"十七大"上明确提出两化融合的发展理念。从界定信息化与先进轨道交通装备制造业融合入手,追溯国内外信息化与先进轨道交通装备制造业融合的实践背景与发展历程。从内部驱动力、外部推动力和政府引导力3个方面剖析信息化与先进轨道交通装备制造业融合的动力机制,并以此为基础提出融合的强化机制。  相似文献   

19.
装备制造业是辽宁的基础性、支柱性、战略性产业。科技创新是推动辽宁装备制造业技术升级的关键,它既可以催生新兴行业,为其提供科学有效的生产方法,又能通过技术创新的渗透来提高劳动者素质,进而促进辽宁装备制造业的结构升级。针对辽宁装备制造业现存的问题,对其进行SWOT分析,构建装备制造业技术升级与科技创新纽合模型和拟波士顿矩阵,提出依靠科技创新促进辽宁装备制造业向“制造基地”转型是亟待研究和解决的重大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