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意愿生育性别偏好虽然只是人们的一种主观生育意愿,但会对生育行为产生一定的影响。当生育数量不受限制时,人们通过多育来满足性别偏好。当生育数量受到生育政策的约束和限制时,人们往往通过各种技术手段来满足性别偏好。生产力、文化、社会、经济、政策领域等方面因素是城乡居民意愿生育性别偏好差异的形成原因.应从文化、经济、社会、政策层面削弱城乡性别偏好差异。  相似文献   

2.
禁止权利滥用原则向人们昭示了一种价值趋向:在利益面前保持克制,当个人权利同社会公共利益和他人利益发生冲突时,限制自己的权利.因此,社会民众的普遍限制权利是社会和谐的前提,因为大家都是平等的,一个人不限制权利,那么其他人也同样有滥用权利的权利,最后必然导致社会秩序的混乱,甚至社会结构的瓦解.社会的和谐有序也就无从谈起.从这个意义上讲,限制权利,禁止权利滥用不仅是人们的一种行为准则,还应当成为人们的一种信仰.而这种信仰,正是法治社会中维系社会和谐所必需的精神要素.因此,禁止权利滥用是和谐社会的法治精神.  相似文献   

3.
犯罪在实质上是对法益的侵害,在规范层面上是对法律关系的破坏。行为对法律关系的破坏主要体现为行为对权利或权力的侵犯。其中,针对个人利益的犯罪在规范上表现为行为对权利的侵害;针对国家利益的犯罪在规范上表现为行为对权力的侵害;针对社会利益的犯罪,基本上具有侵害国家权力的规范属性,不过,当行为形式上针对个人但根本上侵害社会利益的时候,也不能完全无视权利侵害的一面。  相似文献   

4.
人类社会的历史是一部对身体管控的历史,女性身体的物质化过程是建构异性恋男权社会制度的基础,从而制造了女性被压迫、被宰制的痛苦历史。异性恋男权社会确立了二元对立的性别观,规制了人类的性取向,通过物化女性的生育功能,贬损女性的身体,来限制和囚禁女性的性自由。美国当代黑人女作家托尼·莫里森的小说《秀拉》,描绘了祖孙三代黑人女性对黑人传统社会两性认识的否定,追求性的自由权利,抵制生育功能,通过这一系列身体抗争来诉求和抵御黑人社会对女性的压制,表达了对强制异性恋机制的不满和希望松动异性恋机制对黑人女性压迫的强烈愿望。  相似文献   

5.
民主更多作为一种制度安排实现多数人的统治 ,权力在此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但是权力如剑之双刃 ,因而要保障民主真正实现必须对权力进行限制 :其一 ,是对政治精英权力的限制 ,前人提供了两条路径 ,第一以权力制约权力 ,第二 ,以社会制约权力。其二 ,对多数人权力的限制。首先是防止代议机构的多数人权力或社会中相对固定多数人的权力 ,其次是防止人民的权力滥用而侵犯到个人权利。  相似文献   

6.
对生育权的法理阐释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从法理上解释 ,生育权是自然人一项基本的民事权利。非婚生育、未婚生育和违法生育是生育行为的无效 ,与生育权的享有和取得无关。非婚人工生育是享有生育权的权利主体实现其权利的一种方式 ,只要不违法 ,不损害社会公共利益 ,权利人就有选择的权利或自由 ,无需他人的同意或许可。对生育权的保护是民法的一个重要方面  相似文献   

7.
高惠娟 《殷都学刊》2012,(3):109-112
《三国演义》中曹操犯了军法,按律当斩,但作为统帅不能自戕,便"割发权代首"。这是因为在古代头发已经不仅仅是一种自然单纯的身体器官,而被赋予了丰富的社会政治价值。一个国家的刑罚总是针对这个国家所推崇的价值观念而设立,因此人们头发的完整性就被法律严格加以保护,而当人们犯罪的时候,头发也相应成了刑罚的重要对象。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马克思主义文本的分析,可以清晰地看出,马克思从辨证唯物史观出发,批判地继承了先前权力文明思想中的合理因素,科学考察了权力文明的基本性质和特征.建立了自己的权力学说,从而使权力文明思想发生了革命性的变革.马克思主义的权力文明思想主要可概括为如下四个方面:一、公共权力起源于维护社会公共利益和社会公共生活的需要,就本质而言是社会公共意志的体现.二、权力的价值追求是为人民服务,权力为人民而存在,掌权的人是社会的公仆而不是社会的主人.三、权力文明运行的保障是民主与公开.而坚持民主集中制的组织原则是马克思国家理论中权力文明的价值取向的重要表现.四、必须消除权力垄断.实施权力与责任相统一.要保障公民的权利.吸引绝大多数人民参与监督权力,努力实现权利与权力的平衡,而权力的制衡必须落脚在以权利限制权力.  相似文献   

9.
以社会制约政府有着深厚的理论基础。首先 ,个人权利是人与人之间的认可和许诺 ,是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基础。也就是说一个人的世界无所谓权利 ,权利的实现是人与人之间的一种权利让渡。而国家权力的实施归根到底是一种公共选择的结果 ,在具体的操作中完全可以不顾个人的意愿而进行。通过确定一个稳定的秩序 ,国家权力是保护个人权利的最有效工具 ,但同时又是个人权利的最大最危险的侵害者。因为在政府权力面前 ,个人显得太渺小 ,以致于对政府权力的侵害无能为力。而市民社会本身就是政府产生之前个人权利交易的场所 ,代表了个人权利的复杂集合…  相似文献   

10.
沙金 《东南学术》2012,(2):182-187
国家权力来源于社会个体权利,社会个体权利是国家权力获得正当性的依据。当国家权力具有相对独立性之后,其行使应遵守一定的规则和界限。在社会契约理论下,稳定的社会治理结构应当既能够给予国家权力必要的权限,又要对国家权力加以必要的限制,以避免国家权力对公民自治权的不当干预;既能够维护公民的自治权,又要防止公民自治权的滥用,破坏社会秩序。从一定意义上说,稳定的社会治理结构应当是一个公民自治权与国家权力保持平衡的结构。卢梭社会契约论的理论内涵,对处理我国公民自治权与国家权力的平衡关系具有深远意义。  相似文献   

11.
休息权初探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程思良 《云梦学刊》2007,28(2):78-81
休息是指人们具有某种直接目的的工作和学习等活动的停止状态或人们恢复体力与脑力的行为。作为一种法定权利.休息权是居民和劳动者享有的使自己的体力和脑力得到恢复,以及得到闲暇以享受生活和获得充实与发展且不受非法干涉和骚扰的权利。休息权的内容包括休整权、休假权、休闲权和安宁权四个基本方面。作为一项基本人权,它具有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理念;作为劳动权的有机组成部分和必要补充,它是劳动力再生产的基本前提和经济与社会发展的重要源泉;作为自然人的一项重要人格权,它是树立人本观念和建立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休息权应当得到宪法、劳动法、民法和刑法多种法律制度的保障。  相似文献   

12.
在当今人类面临的各种生态环境问题中,最大的挑战来自人类本身种群数量的增长。人口的增长不能同社会生产和生态环境相适应,就会威胁人类改善生活条件,从而影响到人类的繁衍生息。人口问题是当代最基本的生态环境问题。用道德的调节手段,对人类种群数量进行自己调控,控制人口数量增长,实行优生优育的原则,提高人口素质,才能使环境保护的实践有一个坚实的基础和内在动力,确保“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我们树立正确的人口环境伦理观,旨在自觉追求人类在自然中的持续生存和发展。  相似文献   

13.
在国有企业劳动关系转型过程中,劳动者的地位、所拥有的资源以及自由流动的空间,与管理者相比较,存在较大反差。在劳动关系合作与冲突所必须凭借的权力与资源利用上,劳动者阶层处于弱势地位,其行动包含自尊与忍耐的双重矛盾。国有企业劳动关系格局中的劳动者阶层具有深刻的双重性。在貌似矛盾与具有浓厚意识形态色彩的“主人翁”与“劳动者”之间,存在许多理解误区。面对国有企业内部阶层分化与社会阶层定型化的客观现实,国有企业的劳动者个体有着自己独特的主观感受。国有企业改制中产权先行、劳权虚置的改革逻辑引发了劳动关系中的结构性问题。劳动者作为个体面对这些结构性问题时有心态异化之虞。欲实现国有企业劳动关系格局中产权与劳权的和谐共生,政府需要对国有企业产权运行做出创造性的制度安排。  相似文献   

14.
试论警察权力与公民权利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权力与权利 ,警察权力与公民权利 ,是警察法学中非常重要的问题。权力是指在政治、管理等多方面起控制、支配作用的强制性力量 ,权利是要求他人作为或不作为的一种资格 ,权力与权利相互依存、相互渗透 ,又相互对立、相互制衡 ;警察权力是警察机关及其人民警察在国家法律规定的职权范围内依法可以行使的权威性行为 ,是一种特殊的国家权力 ,包括许多若干具体权力 ,行使警察权力必须做到合法、准确、及时、适度 ;公民权利是国家宪法和法律确定、赋予并加以保护、支持和鼓励的各种法律关系主体所享有的一种安全、自由和物质好处的权能和利益。公民权利的保护程度体现着一个国家的文明程度和法治水平 ,公民应享有充分的权利。  相似文献   

15.
以我国13个网络字幕组为研究对象,对青年亚文化社群的运行机制与权力关系进行探究.研究发现,在网络字幕组创设的亚文化空间中,个体群内权威的建立以及不同字幕组在亚文化生产场域优势地位的确立与文化资本发生着密切勾连,但权力体系的建构与权力等级的确认并不是现实权力体系在网络亚文化空间中的一种简单复制,能者居上、实力为先——对知识权力的认可,成为网络字幕组群体认可并遵循的隐秘权力逻辑.  相似文献   

16.
从权利观念变迁的视角出发,当代中国法律体系的形成过程可以划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是工具性权利观阶段,第二个是个体化权利观阶段,而个体化权利观阶段又可以被划分为意志论的权利观阶段和利益论的权利观阶段。不同的权利观反映了其所属阶段的社会生活状态,并将这种状态通过权利话语表达在法律体系中。权利观变迁的背后是在形塑主体性过程中自我与他者的关系变化,而权利冲突、权利滥用现象的普遍化所表征的利益论权利观的失灵恰恰源自主体在追求利益时对自身的遗忘。发展一种适合我国国情和法治实践的共同体权利观是解决权利冲突、权利滥用问题,完善我国法律体系的可行路径。  相似文献   

17.
我国业主物权与物业管理的立法有缺漏,管理观念取代了私权保护意识,《物权法》不能彻底解决业主物权与物业管理的冲突与调适问题。《物权法》的实施,需要有其他法的整体配套,新修改的《物业管理条例》仍须进一步完善。各地亟须对有关业主物权与物业管理的冲突与调适规范进行清理和修订。在有关业主物权与物业管理的冲突与调适的法律法规中,要体现尊重业主物权、加强服务意识、增强法治观念等。应按照下位法服从上位法、旧法服从新法的原则,梳理和处理国家和地方有关业主物权与物业管理的冲突与调适方面的法律法规与规范性文件,借鉴海内外立法经验,完善有关规范。  相似文献   

18.
重新理解权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传统上,权力被认为具有类似于实体的性质,是人们用来达到自己目的的手段,是以各种权力资源为基础的暴力。在这种暴力面前,无权的人就成为被控制的对象。而在现代社会中权力被理解为一种关系,一种以潜在威胁为后盾的承认关系。权力关系中的人都是主体,权力不等于暴力,权力的再生产所依赖的不仅仅是经济、军事等权力资源,而是人的理性认同。在现代民主社会,权力更多地是在理性认同中被再生产出来的。  相似文献   

19.
城市治理:空间、正义与权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姚尚建 《学术界》2012,(4):42-48,283,284
在世界范围,城市的扩张、更新与改造带来了空间的再生产。城市治理本身就建立在空间的再生产之上。马克思主义政治学批判了资本与权力对于城市居民既有权利的剥夺,也批判了城市对于农村的掠夺,再一次从现代性的层面批判了资本主导下的城市权力。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以来,城市政府开始获得了相对农村政府的凌越地位,并主导着城市乃至区域性的治理,城市治理必须直面空间理论的批判与反思,并致力于重建社会空间、完善区域性正义供给、减少社会排斥之重任。  相似文献   

20.
理学在南宋宁宗朝的境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理学的兴起 ,直接关系到当时士大夫阶层的权力再分配 ,拥护者将其推崇为圣贤之学 ,反对者称其矫揉造作 ,沽名钓誉 ,纯属“伪学” ,士林中主理学与反理学两种势力在宁宗时的争斗已臻于白热化的程度 ,韩胄利用取得的政治权力为消弥理学在朝野的政治地位和社会影响 ,积极支持自己的亲信及对理学不满的臣僚对理学家大加政治报复 ,酿成两宋历史上第二次政治文化大清剿。其原因不外二端 ,一是理学的那种绝对不宽容性 ,容易遭受对手的打压 ,二是最高统治者对统治思想的抉择是相当慎重的 ,他们对思想领域中的新东西 ,往往有一种不信任感和恐惧感。因此在发生以争权夺利为实质的人事纠纷时 ,就自然出现统治者和在野思想家之间的对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