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海外投资已成为家乐福利润的主要来源。1996年家乐福投资4亿港元进入香港,短时间内连开杏花村、奎湾、屯门、元朗4家大型超市,营业面积达1.9万平方米。家乐福进军香港初期,成功地实现了规模扩张,使众多的中小型零售店相继关门。1997年包括中侨百货、八佰伴在内的一些著名零售企业均忍痛歇业,也给大丸百货等以重创,其竞争矛头直接指向香港的两家超市集团“惠康”和“百佳”。但到了2000年9月,家乐福因在港的分店全部停业而退出香港。许多人用各种营销理论解释家乐福失败的原因,均没有得出满意的结果。其实,家乐福的失败是以下几种力量共同作…  相似文献   

2.
<正> 法国家乐福集团在全球拥有5200多家分店,目前,海外销售分店正逐渐成为家乐福集团总体销售额的主要来源。家乐福集团一站式购物方式的经营理念有五点,即一次购足、超低售价、货品新鲜、自助选购以及免费停车。1996年12月“家乐福”投资4亿港元大举进攻香港市场,短时间内连开杏花村、奎湾、屯门、元朗4家大型超级市场,营业面积达1.9万平方米,其竞争矛头主要指向香港的两家超市集团“惠康”和“百佳”。但到了2000年9月18日,作为世界第二大超市集团的“家乐福”因在港的分店全部停业而退出香港。个中原因,耐人寻味。  相似文献   

3.
传统零售业正在中国市场鹤唳风声。去年,我们目击了多家国际零售企业的"滑铁卢":家得宝退出了中国市场、百安居关闭了24家门店、家乐福关闭了6家门店、沃尔玛关闭了4家门店。我相信,退出的公司一定是丧失了信心,而断臂疗伤的公司正在重新做出战略调整。和他们相比,也许我要骄傲一下,宜家(IKEA)在中国市场,不仅不会重蹈同行们的覆辙,而且希望到2015年,从现在的  相似文献   

4.
世界第二大零售公司法国家乐福超市1996年底进入香港市场,然而短短数年,在港的所有分店全部停业并退出。以此为序,本文试图通过回顾战略营销联盟理论的产生背景,进而分析其特点和形式,并一步探讨营销联盟的再创新———同目标顾客结盟。  相似文献   

5.
沃尔玛(Walmart)作为全球零售业的领头羊和美国《财富》杂志评选出的世界五百强企业之首(2010年),自其进入全球市场以来就不断刷新着零售业销售额记录,成为全美乃至全球的零售业领军企业,但它在1996年进入中国市场后,并未取得非常理想的成绩,甚至一度被1995年进军中国的家乐福(Carrefour)骑在头上,家乐福是第一家最早在中国盈利的外资零售企业,直至2009年,家乐福因为"店长离职"、"供应商起诉"等一系列负面事件而逐渐缩减在中国的门店,而此时沃尔玛也开始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基于卫星定位技术的物流配送系统和MIS技术的应用成功让沃尔玛赶超家乐福,并开始盈利。本文主要依据波特的五力竞争模型分析进入中国市场后的沃尔玛如何和各大零售企业博弈从而稳坐中国市场的。  相似文献   

6.
房晓莉 《决策导刊》2003,(10):37-38
如今,法国零售巨头家乐福是仅次于美国沃尔玛的世界第二大零售商。截至2002年,家乐福已在31个国家建立了各类连锁销售点9200多个。其中,开设20家分店以上的国家和地区就有巴西、马达加斯加、泰国、马来西亚、新加坡、印度尼西亚、日本、韩国、中国和香港。  相似文献   

7.
《经理人》2000,(7)
5月31日,韩国现代集团创始人郑周永宣布将偕同两个儿子退出管理层,使韩国经济界为之震动。85岁的郑周永承认:“当今世界潮流和环境表明,只有各企业建立独立的、由专业管理人员负责的体制,才能在国际竞争中获得成功。”作为企业创始人,郑周永是现代的灵魂人物。现代集团也是韩国作为亚洲四小龙之一创造经济奇迹的象征,但这种富于韩国色彩的家族财阀存在无限扩张、重复投资、管理混乱等弊病,被视为亚洲金融危机爆发的原因之一。家族式财阀的结构调整是金大中政府改革行动的重要内容,现代集团的改革尤为各界关注。在政府、债权银行和舆论的巨大压力下,郑周永终于迈出了领导结构调整的一步。只是父子间、兄弟间的意见分歧较大,要完全消除家族化似  相似文献   

8.
韩国企业文化得失谈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春香 《管理与财富》2004,(11):47-48
韩国企业成功与失败的原因中有些属于非人力资源方面的原因,比如许多韩国企业的成功有赖于他们的下述做法:重视新产品的研究开发,努力实现尖端技术的本土化;充分配合政府政策,获得政府支援;为克服国内市场的局限性,积极开拓海外市场等等。而失败的原因,诸如好高骛远,盲目扩展事业;资金管理失控;销售网络管理不善等。但是,不可否  相似文献   

9.
家乐福的中国成长:跨国公司本土化评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自1995年法资企业家乐福进入中国市场,12年间,已有一百余家连锁店遍布全国20个省、33个城市。骄人成绩的背后隐藏着一波三折:在扩张市场占有率的同时,与中国有关政策的冲突、本土化过程的水土不服,都曾经减缓、甚至暂停了其扩张速度。然而家乐福充分利用各种有利条件,调整战略、重塑自身形象,赢得了在中国迅猛扩张市场占有率的新机会。对于家乐福本土化的研究有助于我们了解外企在中国成功的经验,也为中国公司的海外投资、发展提供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10.
当今中国零售业发展迅猛,对外开放的程度逐渐增大。城市里随处可见沃尔玛、家乐福、麦德龙等国际零售业巨头,这些大型连锁卖场成为中国零售业市场上重要的组成部分。基于上海连锁卖场竞争激烈这一背景下,选取了最具有代表性的沃尔玛和家乐福,分别针对两家企业在上海地区的经营模式进行对比分析。  相似文献   

11.
叶泽  喻苗 《管理学报》2006,3(6):714-718
传统的垄断企业退出模型没有考虑资金约束问题,通过研究双寡头企业在资金约束条件下如何从需求不断萎缩的产业退出的问题:首先描述了双寡头垄断企业策略性退出的基本模型,然后引入资金约束变量,分析企业资金实力如何影响和决定退出时机和顺序。结果表明,虽然不具备策略优势并且也将在消耗战中遭受损失,但雄厚的资金实力能保证企业在退出博弈中胜出,并且获得最后的垄断利润。因此,拥有雄厚资金实力的垄断企业的最优策略通常是继续保留在市场中,而不是传统模型中所指出的由于不具有策略优势而最先退出。  相似文献   

12.
排除我国风险投资退出渠道的障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风险投资对一国经济的贡献不言而喻,微软、英特尔、雅虎等风险投资企业都在纳斯达克(NASDAQ)实现了成功退出和再度融资。纳斯达克不仅是美国的创业板市场,也是世界优秀风险投资企业展示自己的舞台。风险资本的退出是进入的先决条件,风险投资企业的高收益是通过风险投资成功退出实现的,  相似文献   

13.
正"创新行动赋予资源一种新能力,使他能够创造财富。事实上,创新本身创造了资源。"———彼得·德鲁克中国共产党第十四次代表大会指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竞争是市场经济的根本特征,是企业作为市场主体的生存的基本方式。企业作为市场经济的核心主体,不具备一定的竞争力,在市场中是无法存在的。由于我国目前二元市场结构及深层次的经济体制原因,导致了市场环境进入壁垒低而退出壁垒高,整个市场处于过度竞争的状态。正如迈克尔·波特所说:"当进入壁垒很低,退出壁垒的却是很高时,那是最糟糕的情况了。在这种情况下,进入很容易,并且可以被经济条件的上升或其他经济条件诱  相似文献   

14.
我国经济不断深化发展的同时银行业风险在不断增加,有的还出现了违法行为,从而导致银行业金融风险堆积,更有些银行已经退出了市场。2015年出台及正式实施的存款保险制度使银行业风险监管、预警、定价和处置机制逐步完善。本文通过对国内外问题银行市场退出机制的比较,对存款保险制度下银行业金融机构市场退出机制的分析,提出我国银行业金融机构市场退出机制监管的一些政策措施。  相似文献   

15.
文萃     
家乐福的成功之路 家乐福,当今世界第二大超市,于1997年抢滩深圳,导致附近传统市场纷纷关闭。“入侵”大陆市场短短4年。却在全国拥有20多家分店,各店均取得了骄人的业绩。这当中.严谨的、特色的管理体制与量贩式经营的“5P”营销策略.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管理上。家乐福重视几十年的传统管理体制.依着严谨的现场管理模式风行全球。 管理方式直接。一层挤压一层。在高度压力下,家乐福以高薪激励员工,提供比竞争者同等职位高两层或四层的薪水.达到高薪及高毛利的目标。 在经营上。家乐福强调“5P”的经营策略,即大…  相似文献   

16.
快速扩张助家乐福在中国创造了奇迹,但同时也埋下了积怨纠葛的种子。这家法国零售业巨头眼下正站在一个危险的十字路口。 2006年,家乐福计划在中国再新开20家大卖场。预计在今明两年内,家乐福在中国内地地区的门店总量将从目前的70家增至100家,扩张速度明显大于其他跨国零售企业。但是,随着零售企业采用各种方式加速网点铺设,一直保持着外籍零售业在中国领先地位的家乐福觉得压力重重。  相似文献   

17.
已有文献认为,大股东的退出威胁可以缓解股东经理人利益冲突,降低经理人的代理成本。本文基于新兴资本市场的公司治理特征,实证检验了控股股东之外的其他大股东的退出威胁是否可以抑制控股股东的私利行为。以股权分置改革事件作为退出威胁的替代变量,本文的实证检验结果表明,大股东退出威胁显著降低了控股股东的私利行为,提升了企业业绩。同时,我们的研究还发现,当其他大股东退出对控股股东财富的影响更大(控股股东持股比例更高)、退出更可信(持股比例相对于控股股东更少)以及处于对控股股东外部约束更差的环境下(法律环境较差地区和非四大审计的公司),其退出威胁更为有效。进一步检验的结果表明,大股东的退出威胁还加强了经理人的薪酬—业绩敏感性,即缓解了股东经理人的利益冲突。本文从一个新的视角为大股东的退出威胁是一种有效的公司治理机制提供了来自于新兴资本市场的经验证据。  相似文献   

18.
劣势国有企业如何退出市场是当前国企改革攻坚中最棘手的问题。珠海市针对此问题大胆创新,在全国首创性地设立了一个停业企业托管退出平台,对劣势国有企业实施集中托管与市场化退出,实现了平稳转型。2006年3月25日,珠海联晟托管模式获得了国家级企业管理现代化创新成果一等奖。  相似文献   

19.
近几年来,日本企业在中国的市场上出现了衰败的趋势,一些日本产品由于质量问题、服务问题受到冷遇,正在退出中国市场,而日本企业在国际上的信誉指数、竞争力排名也在逐步下降,究竟是什么原因使得昔日在华投资的一个大国沦落至此?这些现象暴露了日本经营管理的缺陷,本文针对这些现象,从日本企业在中国的投资战略、本土化进程、社会责任及文化差异等方面分析了日本企业失意中国市场的原因,并指出了日本企业在华投资的竞争力缺失。  相似文献   

20.
浅析集合企业年金的规模效应和外部经济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集合企业年金计划之所以能够迅速发展,主要原因是集合企业年金计划具有符合经济本质规律的经济效应:规模经济效应和正外部经济效应.集合计划的规模性,有利于在未来资产规模大幅度提高情况下形成规模效应,并将规模效应产生的成本节约让予客户,从而降低企业成本开支.集合企业年金中各企业年金方案的变更,任何一个企业的退出或新的企业加入,都不会影响到集合计划的运营.虽然集合企业年金也受到一些内部和外部条件的限制,但是随着新政策的出台以及企业年金市场整体的发展,更多的激励政策向中小企业倾斜,集合企业年金市场必然会得到长足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