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周先胜 《经营管理者》2013,(19):157-158
随着世界经济高速发展,全球范围内的传统工业先后进入了不同程度的工业衰退和逆工业化过程,造成了很多工业遗存。通过结合工业遗存进行规范的旅游开发有利于工业遗产的保护与延续,也有利于旅游资源及旅游产品体系的丰富与拓展。对工业遗产旅游的内涵及旅游开发价值的旅游表征属性和科技文化属性进行了初步探讨,运用因子分析法和spss统计软件筛选出评价测度体系指标,并借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对指标体系进行理论评价,最后得出工业遗产旅游开发价值指数用以评估工业遗产的旅游开发价值,为政府和企业提供决策参考意见。  相似文献   

2.
工业遗产旅游:复兴传统工业区的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工业遗产,是指有历史、技术、社会、建筑或科学价值的工业文化遗存。对工业遗产资源的开发利用,尤其是“遗产旅游”的发展,是近些年西方旅游研究的热点问题。从总体上看,“遗产旅游”研究涉及遗产地、遗产吸引物、遗产旅游者、遗产管理和其他利益相关者、遗产旅游活动等方面。  相似文献   

3.
乐山具有丰富的抗战工业遗产旅游资源,这些资源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和地域特性。目前,乐山对这些旅游资源进行了初步的保护与开发利用,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是,随着乐山地区城镇化和产业转型的不断推进,不少抗战工业遗产面临着被拆迁乃至灭失的困境;同时,乐山对抗战工业遗产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形式单一,未能充分发掘这些宝贵资源的经济社会价值。笔者通过对乐山抗战工业遗产旅游资源的保护与开发利用现状进行分析,对以上不足之处提出有关建议和对策,以期促进乐山抗战工业遗产旅游资源的保护与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4.
《领导决策信息》2011,(34):19-19
作为城市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工业遗产的保护和利用正在出现断层。有鉴于此,杭州市2010年底出台了全国首个《工业遗产建筑规划管理规定》,为全市工业遗产保护利用戴上“护身符”。《规定》针对工业遗产建筑在规划管理中存在的“五难”:对象确定难、规划编制难、用地审批难、建筑审批难、利用验收难提出对策:强调工业遗产建设用地开发应当有利于工业遗产建筑的保护  相似文献   

5.
工业遗产保护是近年来出现的一个重要课题。我国的工业遗产保护事业已经开始起步,出现了典型的工业遗产保护与开发个案,各地政府也出台了相关规章制度,学术界对其给予了较大关注,但是在发展过程中依然面临着工业遗产保护意识薄弱、保护技术落后、保护模式单一等诸多问题。  相似文献   

6.
刘海燕 《决策与信息》2011,(12):172-173
本文首先对工业旅游进行了概述,然后对长沙市工业旅游发展进行了现状分析,最后为长沙市工业旅游开发提出了企业成长型、民族文化型、特定型、综合型四种模式。  相似文献   

7.
工业旅游产业在我国发展迅速,已经开始市场化运作,但国内对工业旅游的研究则相对滞后,研究成果相对较少、领域较为集中。我国工业旅游研究集中在三个主要方面,即工业旅游及相关概念的界定、工业旅游及其资源的开发模式和思路研究、市场化背景下的工业旅游产业发展研究。随着工业旅游的不断发展,我国工业旅游研究有两个大趋势:工业旅游的产业及其发展的实证研究。  相似文献   

8.
工业旅游作为一种新型旅游方式,已经成为旅游行业的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同煤集团(大同煤矿集团公司简称)发展工业旅游处于刚刚起步阶段,要使工业旅游产品顺利的推向市场需要制定合理的营销战略。分析了同煤集团发展工业旅游的营销条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营销战略及对策:充分做好工业旅游核心产品及核心客源市场的差异化战略定位,实施市场开发战略,重点包装核心产品,加大推销宣传力度,打造同煤工业旅游品牌。  相似文献   

9.
青岛拥有发展工业旅游的先发、区位、工业基础、旅游产业等优势,但在企业观念、内涵的挖掘、宣传促销、开发模式、人才、基础设施方面存在诸多问题。为推动工业旅游的发展,应提高企业参与工业旅游的积极性,增加参与性项目,加大宣传和促销的力度,探索多元化的开发模式,加强人才培养,完善基础设施。  相似文献   

10.
<正>保留并保护好四川省工业遗产的物质形态,大力弘扬工业遗产的文化精神,既是为后世留下的曾经承托经济社会发展和工程科技成就的历史形象记录,也是为未来发展带来更多思考和启迪、推动社会前行的力量源泉。今年6月底,四川省首次开展工业遗产项目评定活动,五粮液酿酒窖池群及附属建筑、泸州老窖窖池群及酿酒作坊、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院部机关旧址(两弹城)、东郊记忆、自贡市古盐场系列等五个工业遗产项目脱颖而出,成为四川省参评第二批国家工业遗产项目并已报送工业  相似文献   

11.
与自然文化遗产相比,工业遗产的价值长期被忽略,由于不少没有纳入文物保护范围之内,全国范围内的工业遗产不断受到毁灭性威胁。4月18日,以“重视并保护工业遗产”为主题的中国工业遗产论坛在江苏无锡举行。论坛通过的我国首部关于工业遗产保护的共识文件——《无锡建议》,将我国工业遗产保护问题提上议程。国家文物局局长单霁翔在论坛上宣布,黄崖洞兵工厂旧址、中东铁路建筑群等9处近现代工业遗产入选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在联合国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保护中,工业遗产保护是一个越来越受到重视的内容。4月18日是“国际古迹遗址日”。…  相似文献   

12.
田伟珂 《经营管理者》2014,(21):111-112
工业旅游是对与工业有关的资源进行旅游开发,吸引旅游者前来参观,实现经济、社会、生态多方面效益的融知识、观光、休闲于一体的专项旅游活动。本文通过对青岛工业旅游融合发展进行分析,运用CHESS模型,提出青岛工业旅游融合发展的CHESS战略。  相似文献   

13.
孙浩  郭洋  唐志强  杨汀  夏晓 《决策探索》2014,(23):69-71
美国:注入文化“活水” 相较于其他大国而言,美国的历史较短,其跃升为世界头号强国的过程与工业化进程同步,留下了相当丰富的工业遗产。从政府、大型企业到民间组织和普通民众,各方的群策群力,使得美国对于工业遗产的保护及再利用时常涌现经典案例。  相似文献   

14.
工业旅游是一种新兴的旅游形式,主要是在工业发达地区作为未来旅游业的一种新兴模式,能够起到延长产业链,促进企业全面发展的作用。鞍山钢铁集团公司在1999年起,已经初步开展了工业旅游项目,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在发展的过程中,工业旅游在发展的过程中也具有一定的困境,进入了一个瓶颈的阶段。本文以鞍钢集团公司为例,通过阐述其发展工业旅游的发展概况及优势和困境,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工业旅游未来的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15.
经济的不断发展在提高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同时,也为人们的精神生活提供了发展机会。为了缓解生活和工作的压力,从钢筋混凝土的城市中脱离出来,放松心情,旅游成为一项为人们喜爱的活动。工业旅游作为近年来我国新兴的一种旅游形式,对于进一步拓展旅游业的发展,加快旅游景区的经济发展速度,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本文对工业旅游的基本特点进行了分析,并以四川嘉阳国家矿山公园为例,对工业旅游景区经营模式的创新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随着我国遗产地旅游异常升温,一方面提高了遗产的知名度和社会地位,也使其在旅游开发和发展过程中充分发挥了其价值。另一方面,旅游热也危及了世界遗产,一些遗产地急功近利,无节制、超容量的开发,使遗产破坏严重。我国已有长城等十几处世界遗产受联合国监测,有的已处于"病危"境地。目前政府管理部门应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在保护的基础上,作适当的开发,从政策等各方面保证遗产的有效利用。  相似文献   

17.
安徽工业旅游发展路径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李继香 《决策》2007,(6):60-61
工业旅游是旅游与工业交叉形成的新型旅游形式,是以工业生产过程、工厂风貌、工人生活场景、工业企业文化等工业相关因素为吸引物的体验活动.  相似文献   

18.
特质文化是人类文化的主要组成部分,它的形成与发展同整个人类文化的产生和发展紧密相关。作为北方旅游名城的哈尔滨,在全国各大城市中有着自己独特的文化,即有独特风格和特殊地位与作用的、独具规模自成体系的文化质体。对于我们的特质文化,不仅要再发展、再创造,而且要在利用和开发上作些文章。通过开发带有特质文化的旅游纪念品,就可能为旅游者深深打上哈尔滨文化的烙印。建议:设计和制作带有哈尔滨特质文化象征符号的纪念品、工艺品等;特质文化的产品内容和形式要拓展开发空间;把营销哈尔滨特质文化产品作为弘扬哈尔滨文化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9.
工业旅游从诞生之日起就备受各方关注,并逐渐成为旅游业发展新的增长点。工业旅游的良性发展需要工业与旅游业之间相互配合。我国工业旅游还处于起步阶段,从理论上讲,相关从业人员对工业与旅游业之间的互动问题还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从实践上讲,工业与旅游业之间的互动还没有形成良性态势,需要抓住和解决二者良性互动这个核心问题,从而促进我国工业旅游的健康有序发展。工业旅游互动问题的理论依据1.工业旅游的界定  相似文献   

20.
随着旅游业的逐渐兴盛,工业旅游也成为亮点。近年来,全国掀起了工业旅游的热潮,由于受各种因素的制约,内陆地区工业旅游的增长势头不及沿海发达城市,并且也存在一些发展问题。本文以新乡市新飞集团为例,通过分析其发展现状和出现的问题,据此提出能够突出新乡市工业旅游发展特色的合理化建议,从而推动新乡市特色工业旅游的发展进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