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在全国各大城市大规模进行轨道交通建设和房价进入又一轮上涨通道的今天,本文通过对轨道交通沿线房价分布的特点和变动趋势,揭示轨道交通的修建对房地产价格空间上和时间上的波动影响特征。  相似文献   

2.
程立  李志纯 《管理科学》2020,23(6):59-72
在分析环形放射状城市系统均衡的基础上,提出了城市轨道交通环线投资决策模型.模型考虑了城市系统中不同参与者之间的相互作用:政府通过优化轨道交通环线位置、环线数量、轨道交通线路车辆发车频率来实现社会福利最大化;城市居民通过选择住宅位置和住房面积使其效用最大;房地产开发商通过决策住房供应量来最大化净利润;通勤者选择通勤费用最小的路线出行.研究结果表明投资环线后整个城市面积扩大,城市居住密度、房价和开发商住房投资强度在环线处出现“山峰”,而家庭住房面积在环线处出现“山谷”;环线投资建设使得城市居民和整个城市系统均受益;平均居住密度、平均房价、平均土地价值和平均投资强度下降,但平均住房面积增加.此外,轨道交通线路造价对环线投资决策带来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3.
关于建立成都轨道交通产业联盟的构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成都市拥有较完善的轨道交通产业体系,覆盖产业链的上、中、下游,拥有较雄厚的技术实力和人才资源,具备构建轨道交通产业联盟的空间载体、龙头企业,应加快构建轨道交通产业联盟,衍生新的产业链,占领市场制高点,弥补成都市轨道交通产业的后发劣势。  相似文献   

4.
本文在分析国内外城市房价溢出效应研究现状和京津冀房价互动机制的基础上建立向量自回归模型,利用脉冲响应函数分析了北京和天津房价对周边城市房价的外部溢出效应。结果表明:北京和天津房价相互间的影响作用较大,但两地房价均不受河北省各重点城市房价变动的影响,且这两个地区的房价具有较强的“外部溢出效应”;北京和天津房价的波动主要是受自身内部原因影响较大,即存在较大的“内部积累效应”。  相似文献   

5.
在信息不对称框架下建立了信贷驱动的房价泡沫骑乘模型,探讨影响投资者博傻投机和房价泡沫骑乘的主要因素并形成相关理论命题.在此基础上,基于22国1975年~2017年季度面板数据,运用GSADF技术估计房价泡沫并使用Ⅳ-Probit两步法和面板VAR模型实证分析了信贷-房价正反馈、异质信念、货币政策和宏观审慎监管对房价泡沫的影响及其具体传导机制.主要结论有:1)信贷-房价正反馈、投资者对银行的风险转移动机、投资者异质信念、低利率环境和宏观审慎信贷监管放松是影响投资者博傻投机和骑乘房价泡沫的主要因素;2)信贷和房价的正反馈会显著增加房价泡沫的发生概率且这一效应在经济繁荣时期尤为明显;3)投资者信念异质性越强,房价泡沫发生的概率越大;4)紧缩性货币政策和宏观审慎监管可分别通过遏制房价过快上涨和调节家庭部门信贷扩张进而抑制房价泡沫."双支柱"政策对房价泡沫的调控效果在发展中国家要好于发达国家.  相似文献   

6.
地价与房价的关系研究对我国房地产市场的快速健康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理论意义与现实意义。随着地价与房价的高速上涨,地价和房价的关注受到广泛的关注,国内学者就地价与房价的关系进行了大量的理论分析与经验研究,但目前尚无一致结论。本文基于近几年长沙市房价与地价数据,对地价与房价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  相似文献   

7.
为了考察金融危机影响下中国70个大中城市房价的波动特征及关联变化,提出采用具有准确拓扑序列的亚超度量空间方法。通过对2005年7月至2009年7月中国70个大中城市房屋销售价格指数样本的月数据进行金融危机前后对比实证,结果发现:金融危机爆发后,中国70个大中城市房价间聚集效应更加明显;房价间距离明显缩短,表明70城市房价波动的关联性提高;聚集的中心节点由二三线城市逐渐变为一线城市,使得一线城市的影响力大幅增强。虽然全球金融危机爆发,使得中国70个大中城市房价大幅降低,但其整体上仍然是相对稳定的。建议继续加大对影响力逐渐增强的一线城市房价的关注力度,建立公平合理的市场制度,防止由于涟漪效应出现各城市房价轮涨现象,从而构建居者有其屋的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8.
贾儒 《经营管理者》2014,(29):134-135
我国共产党领导下成功结束了"两会",在结束之后中共中央人民政府针对一些普遍反映的问题做出了一些决议,出台了相对应的一些文件。在"两会"期间,许多的地方代表向中央政府反映了房价问题,房价增涨速度过快,房地产呈现出"泡沫"趋势,广大的人民群众住房问题得不到保障,为了改变这种面貌,抑制房价的增长快问题,调整房地产泡沫形势严重的情况。地方政府根据中央政府的指示,提出了"限制购房令"。"限购令"的实施从整体上看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各城市的投资性购房的数量,房价的快速增长也得到了一定的遏制。"限购令"不仅缓和了住房紧张问题,也解决了房价快速增长的问题。从一定程度上保证了人民的住房问题。本文就浅谈限购令对房地产企业绩效评价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在分析重庆主城区轨道交通现状的基础上,重点探析轨道交通的发展对重庆城区零售商业空间布局的影响,为重庆市轨道交通规划建设和零售商业空间布局优化提供理论依据和决策思考。  相似文献   

10.
《决策探索》2013,(23):7-7
高盛高华资深经济学家宋宇11月26日表示,短期来看,一线城市房价的调控很困难,而一些地方城市的房价则会下跌。实现利率市场化,提高舆实存款利率.在抑制房价过快上涨上,可以起到“四两拨千斤”的效果。  相似文献   

11.
孙仲坤  王玲 《经营管理者》2013,(30):232-233
近几年来,中国房价问题一直是备受人们关注的社会热点问题。房价的一路飙升在一定程度上引起了普通民众的恐慌,也导致了各种社会问题及经济问题的出现。房价关乎国计民生,政府必须要采取有效措施来控制房价过快上涨,解决百姓的住房难问题,保障房地产行业的有序、健康发展。本文从中国房地产发展的现状出发,分析探讨中国房价上涨的诸多原因,同时提出了解决高房价问题的建议及对策。  相似文献   

12.
王慧  陆洋 《决策与信息》2011,(5):277-278
近年来,随着我国房价的不断上涨,房价已经成为人人关注的焦点问题,针对房价上涨过快的问题,国家近两年出台了一系列房地产新政、本文从影响房价的需求和供给两个方面着手,全面分析了我国房价上涨过快的影响因素,最后针对房价上涨的问题提出了合理性的建议,以期对现实问题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3.
短短一年间,一套54万元的房子能上蹿到86万元,利润率高达60%。这样的“爆炸式增值”,在2003 至2004年的上海楼市,是件寻常事。近年来,全国各大中城市房价持续上涨。国家统计局统计显示,2004年全国房价涨幅达14.4%,比上年提高10.6个百分点;今年一季度,房价同比再升12. 5个百分点,35个大中城市有34个城市房价还在涨。面对“狂飙”的房价,人们不禁要问:究竟是什么助推了房价节节高涨?  相似文献   

14.
基于生命周期 - 持久收入假说,在一般随机 Ramsey 模型的基础上,推导包含房价、收入和财富的住房消费函数,利用 2002 年至 2013 年 31 个省直辖市的面板数据,采用两步 System-GMM 估计方法考察我国房价波动和居民收入水平对住房消费的影响. 实证结果表明: 房价波动对全国居民住房消费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 其中,滞后期和当期房价波动与当期住房消费负相关,挤出效应明显; 未来一期房价波动与住房消费变化方向一致,存在积极的财富效应; 此外,房价波动对东中西部各地区居民住房消费的抑制作用存在较大差异,西部地区抑制效应最为明显; 滞后期住房消费与当期住房消费变动方向一致,人均可支配收入波动和人均年底储蓄余额对我国人均住房消费都起着重要的支撑作用.  相似文献   

15.
基于生命周期-持久收入假说,在一般随机Ramsey模型的基础上,推导包含房价、收入和财富的住房消费函数,利用2002年至2013年31个省直辖市的面板数据,采用两步System-GMM估计方法考察我国房价波动和居民收入水平对住房消费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房价波动对全国居民住房消费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其中,滞后期和当期房价波动与当期住房消费负相关,挤出效应明显;未来一期房价波动与住房消费变化方向一致,存在积极的财富效应;此外,房价波动对东中西部各地区居民住房消费的抑制作用存在较大差异,西部地区抑制效应最为明显;滞后期住房消费与当期住房消费变动方向一致,人均可支配收入波动和人均年底储蓄余额对我国人均住房消费都起着重要的支撑作用.  相似文献   

16.
产业结构调整与房地产市场理性发展是我国当前面临的重要任务,人口老龄化程度的加深会对二者产生影响.本文利用2004年~2016年省际面板数据,采用空间动态面板模型分析人口老龄化背景下产业结构变迁对房价波动的时空效应.研究表明,在基于地理、经济和人口三个维度构建的空间权重矩阵下,我国房价均具有显著的空间相关特性,但在不同市场中表现出异质性;产业结构高级化能显著助推房价上涨,产业结构合理化对房价具有正向影响且效应可持续五期;进一步分析表明,人口老龄化和产业结构变迁对房价的影响在不同市场、不同区域间均存在显著差异;人口老龄化对房价的影响完全通过与产业结构高级化相互作用的间接途径实现.  相似文献   

17.
陈芳  徐寿松 《科学咨询》2005,(11):44-45
短短一年间,一套54万元的房子能上蹿到86万元,利润率高达60%.这样的"爆炸式增值",在2003至2004年的上海楼市,是件寻常事. 近年来,全国各大中城市房价持续上涨.国家统计局统计显示,2004年全国房价涨幅达14.4%,比上年提高10.6个百分点;今年一季度,房价同比再升12.5个百分点,35个大中城市有34个城市房价还在涨.  相似文献   

18.
现阶段,随着城市规模的扩大和城市群的形成,轨道交通运输量不断加大,虽然轨道交通运输在很大程度上缓解了城市交通压力,但其面临的客运压力也不断增大。城市轨道交通车站客运组织作为城市轨道交通运输的重要组成部分,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基于此,文章分别对地铁车站大客流运输组织难点及应对措施展开讨论。  相似文献   

19.
房地产业作为基础性和先导性产业,对经济和社会的影响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房价影响因素的探讨一直都是国内外的热点话题。该文在研究城市人口密度、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以及利率对房价的影响机制的基础上,选取了福州市2010—2017年的样本数据,利用动态面板数据的分位数回归模型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家庭可支配人均收入和人口密度的增加对房价的正影响随着分位数的增加呈逐步上升的趋势,即福州房价上涨的主要因素是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城市人口密度,利率的变化并不是福州市房价变动的主导因素。  相似文献   

20.
把资产价格加入到标准的货币需求方程中,可以更好地为货币需求不稳定提供理论解释。协整检验得出:房价和货币需求之间存在长期稳定正向关系,而股价的长期影响不显著;误差修正模型分析得出:房价短期对货币需求产生显著的正向影响,而股价短期影响较小;对沉淀货币的进一步回归分析得出房价的货币沉淀效应非常明显,这可以解释"货币失踪之谜"。所以,房价与货币需求具有互补关系,房价上涨对货币需求的沉淀效应降低了货币流通速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