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0 毫秒
1.
在当今复杂的金融和社会环境下,做好反洗钱工作是国家利益和人民群众根本客观要求,是维护金融机构诚信及金融稳定的需要,也是保证信誉支付稳定,促进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发展(以下简称为农发行)的有效保证。文章以农发行基层行反洗钱工作为基础,归纳了日常反洗钱工作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及建议。  相似文献   

2.
本文在分析证券业金融机构洗钱风险和证券业反洗钱工作成绩的基础上,分别从对证券机构反洗钱工作内部管理的监管和相关反洗钱监管制度角度剖析了我国证券业金融机构反洗钱监管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完善我国证券业金融机构反洗钱监管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金融机构是资金流通的主要媒介与载体,而随着国家对洗钱犯罪活动打击力度的加强,拥有繁多种类和复杂交易业务的金融机构成为洗钱分子进行洗钱犯罪的主要渠道之一,这样,也给金融机构反洗钱监管工作带来了极大的挑战。本文就当下反洗钱工作环境及面临的问题进行了探讨浅析,提出了改进反洗钱工作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洗钱犯罪不仅影响到一国的政治、社会、经济和金融体系的安全、稳定与信誉,也威胁到国际政治经济体系的安全,打击洗钱犯罪已成为国际社会的共识。本文从反洗钱工作现状入手,提出阻滞反洗钱工作的问题及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5.
当前我国洗钱犯罪活动的猖獗,不仅破坏了经济活动的公平公正原则,破坏了市场经济有序竞争,威胁到了金融体系的安全稳定,而且洗钱活动与一系列严重刑事犯罪相联系,已对当前我国构建和谐社会、保持国家政治稳定、社会安定、经济安全以及国际政治经济体系的安全构成严重威胁。因此本文认为,必须加快我国反洗钱机制建设,以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保障和谐社会的构建。本文从金融学的角度,针对当前我国反洗钱运行机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从成本收益机制、利益补偿机制、信息披露机制与国际合作机制等四个方面完善我国反洗钱运行机制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正>20世纪90年代初,我国开始制定有关防范和打击洗钱犯罪的法律规范。直至2006年10月31日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四次会议表决通过了《反洗钱法》,该法于2007年1月1日开始实施。《反洗钱法》的颁布出台,标志着我国反洗钱工作向规范化、法制化方面迈进了一大步,第一次在法律层面全面确立了我国反洗钱的综合治理机制。2006  相似文献   

7.
本文分析了通过银行业进行洗钱的特点与渠道,结合当前我国银行业反洗钱仍存在的一些现实问题,提出采取以风险为本、以客户为中心的反洗钱实务操作办法,将反洗钱工作做细、做实,以期提升我国银行业反洗钱实务操作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8.
由于我国进入国际金融领域较晚,反洗钱机制形成落后于其他发达国家,使得我们在侦查利用银行类金融机构洗钱犯罪方面与欧美国家仍存在较大距离,存在侦查方法方式单一、侦查技术不够先进、侦查效率不够高等问题。因此,本人拟通过对国内利用银行类金融机构洗钱犯罪的特点进行总结,并结合我国目前的反洗钱体系,对如何侦破利用银行类金融机构洗钱案件的方法展开研究,以求为洗钱侦查工作实践起到一定帮助。  相似文献   

9.
曹雪 《管理科学文摘》2010,(19):241-242
我国的反洗钱工作起步较晚,其法律制度、监管和控制机制还不够健全。要进一步提高我国反洗钱工作的水平,须进一步完善反洗钱法制体系;加强宣传引导,形成金融企业开展反洗钱道德意识约束;加强反洗钱的金融监管,加大监管执法力度,提高监管实效;建立涵盖金融、司法、海关等多个部门的反洗钱的监管组织体系;健全反洗钱的激励补偿机制;进一步完善反洗钱协作机制等。  相似文献   

10.
构建我国反洗钱立体监管网:联合金融监管系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粱剑  乔海曙 《管理评论》2003,15(5):39-42,11
作为仅次于外汇和石油的世界第三大商业活动,洗钱日益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毒瘤。国际社会的反洗钱实践证明,金融系统是洗钱的重要渠道,加强金融监管,打击洗钱犯罪已成为反洗钱斗争的第一道防线。针对我国薄弱的反洗钱金融监管系统的现实,本文运用系统论原理,提出“多管齐下构建我国联合金融监管系统”——“反洗钱立体监管网”的构想。反洗钱监管网的构建是一个系统工程,包括建立反洗钱联合金融监管网、提高反洗钱监管的执法水平、完善反洗钱监管的法律体系等。  相似文献   

11.
陈艳丽 《决策探索》2004,(12):64-64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中国经济已融入世界经济。目前,从有关的统计资料上显示,从国际流人国内的黑钱有数千亿元之多。从国际、国内洗钱的案例分析,大额现金管理不但是执行货币政策的重要工具,也是做好反洗钱工作的前提和基础,对反洗钱工作具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洗钱犯罪活动开始呈抬头趋势,洗钱活动的范围也不再仅限于传统的贩毒走私等领域,而是开始向金融系统蔓延,同时,金融系统也开始成为洗钱活动的重要途径。本文从这些国家反洗钱法律体系和反洗钱机监管机制上探究值得我国反洗钱工作值得借鉴的地方,并对我国现行的反洗钱工作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3.
周燕 《决策与信息》2010,(10):142-142
本文首先阐述了农村反洗钱工作的背景,继而分析了我国农村信用社反洗钱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最后提出了应对我国农村信用社反洗钱工作问题的对策机制,以期能够对我国当前农村信用社反洗钱工作的有效开展提供一点可借鉴之处。  相似文献   

14.
非面对面业务作为各国商业银行业务中正飞速发展的项目,由于其本身的特殊性,使得它容易被不法分子利用,成为其洗钱的途径。通过对中国银行安徽省分行反洗钱工作的调研,我们重点对非面对面业务中的客户身份识别问题进行了探讨,联系其他国家网上银行的反洗钱工作经验,正视我国非面对面业务客户身份识别工作上的难点,在立法、源头控制、监测管理和反洗钱培训方面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5.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发展,洗钱犯罪活动对金融秩序造成了极大危害,人民银行对反洗钱工作重视程度逐渐加深。如何加强对洗钱活动的侦测以及针对其进行有效的应对措施成为金融机构目前急需解决的重要课题,本文对金融机构所面对的难点进行剖析并提出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6.
梁丰  成晓玲 《经营管理者》2009,(22):148-148
银行业金融机构作为资金活动的载体,客观上容易成为洗钱活动的渠道,被洗钱犯罪分子所利用。目前,洗钱领域正逐渐向保险业、证券业延伸,通过保险业、证券业进行洗钱的方式呈多样化、隐蔽化、专业化趋势,防范和打击保险业、证券业洗钱行为是当前反洗钱工作的重点之一。  相似文献   

17.
风险为本的金融业反洗钱监管模式是当前国际上最新也是比较通行的监管模式。本文在对该监管模式特点与演变,程序与内容剖析的基础上,分析了风险为本模式的有效性,提出了对我国金融业反洗钱监管的启示。  相似文献   

18.
我国目前已经初步建立了反洗钱的行政管理体制,但由于起步晚,所以目前制度设计还有些不能适应当代洗钱活动的形势,本文主要分析我国目前的反洗钱行政管理体制,并在此基础上,尝试提出一些解决办法。最终目的是完善我国的反洗钱行政管理体制,提高对洗钱活动的打击力度,维护金融稳定与安全。  相似文献   

19.
伴随国际贸易经济的迅猛发展,我国银行国际贸易结算方式呈多样化发展趋势.同时国际贸易洗钱手法也在不断的变化,致使商业银行在国际业务中受到洗钱风险的冲击,并导致银行声誉受损和经济损失的风险.因监管和识别贸易洗钱的犯罪认识不深,反洗钱风险管理落后,导致贸易洗钱总在反洗钱风险管理之外.  相似文献   

20.
随着经济全球化、资本流动国际化及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洗钱活动已成为国际社会普遍关注的焦点和热点问题,并日益呈现出专业性的、复杂性、隐蔽性等特点。目前,利用保险业洗钱在我国尚无法律上的明确界定,笔者认为从我国保险业洗钱的主要方式角度分析,可以初步将保险业洗钱概括为通过地下保单洗钱、利用团险业务洗钱、利用违规退费洗钱、利用中介机构洗钱等旨在为投保人利用保险机构使非法收益合法化。这种界定方式将利用保险业洗钱主要分为两种:一种是法律意义上的将非法所得及其收益合法化的洗钱行为,另一种是非法侵占国家或集体资金的行为。随着我国金融体制改革的不断创新,近几年来,保险领域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中国人民银行《金融机构反洗钱规定》和《金融机构大额交易和可疑交易报告管理规定》正式颁布实施后,我国保险业反洗钱工作才被正式纳入金融监管体系。鉴此,笔者从法律角度对保险业洗钱方式进行分析,为保险业反洗钱法律体系的构建和完善,逐渐建立起具有中国特色的保险业反洗钱法律体系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