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程序性辩护主要是以程序法为依据,指出追诉机关在刑事诉讼的过程中存在的程序性违法的现象,侵犯了被追诉人的程序性权利,从而达到否定、推翻追诉机关指控的目的。  相似文献   

2.
辩护制度作为现代法治国家法律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有权获得辩护这一宪法原则在刑事诉讼中的体现与保障,更是我国诉讼制度民主化和公正性程度的鲜明体现。  相似文献   

3.
本文从无罪辩护与无罪推定原则的相互关系谈起,重点探究了无罪推定原则在无罪辩护制度中司法性适用的体现(以我国为研究基础),包括无罪推定原则司法性适用的理论铺垫和具体实践方法等内容。最后回归到无罪辩护的制度性价值这一落脚点上来。通过层层递进的论述,突显了无罪辩护的重要性和价值。  相似文献   

4.
本文试图通过对比中西方辩护人诉讼地位,对我国辩护人特别是律师的地位进行反思,提出赋予辩护律师刑事辩护豁免权、保障律师的程序性抗辩、提高中国律师的政治地位等建议,希望能引起司法界的关注与思考。  相似文献   

5.
新刑事诉讼法修改了辩护和代理制度,主要包括:一是将律师辩护提前至侦查阶段,明确了律师在侦查阶段的权利范围和辩护职责。二是加强了对律师会见权行使的保障。三是加强了对辩护人阅卷权的保障,同时规定检察机关在审查起诉阶段应当听取辩护人、诉讼代理人的意见并记录在案。四是完善了法律援助制度。五是规定了辩护人、诉讼代理人诉讼权利的救济。新刑事诉讼法的上述修改,完善了  相似文献   

6.
影视演员黄海波因嫖娼而被收容教育一事让"收容教育"这一我国的"保安处分"措施再一次进入公众视野,也面临着与劳动教养制度一样陷入存废之争的困境。大陆法系经典的保安处分理论是犯罪处置非刑罚化的有效措施,在预防犯罪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保安处分一般被认为具有法定性、必要性、比例性及不定期性等原则,而"收容教育"制度则不具备以上特征,存在归类难题。再加上这一制度的合宪性危机,使得这一制度的存废争论被推上风口浪尖。  相似文献   

7.
2012年刑事诉讼法的出台部分解决了2007年律师法与1996年刑事诉讼法的不协调,尤其是在辩护权利规定上的冲突。新法颁布至今引发了学界的关注与讨论,而在新刑诉法施行之际,2012年底新出台的四部刑诉法相关司法解释、行政法规使辩护权利的体系明晰化却也更加庞杂。这使得综合、系统地整理辩护权利相关的新法律法规有其必要性。本文以上述法律法规构成的2012年刑事诉讼法律体系为基点,对新构建的辩护权利进行横向与纵向的梳理。最后,本文将对我国刑事诉讼法律体系中辩护权的演变对全文加以总结。  相似文献   

8.
正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将主题聚焦到全面从严治党这一重大问题,深刻总结十八大以来管党治党的新经验,审议通过了《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和《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进一步完善了全面从严治党的"制度群"。一、将制度建设贯穿全面从严治党全过程党的十八大报告特别强调"要把制度建设摆在突出位置"。在全面从严治党的全过程中,要将党的制度建设放在十分关键的位置。改革开放以来,邓小平在强调坚持物质文明建设与精神文明建设要  相似文献   

9.
证据是整个民事诉讼活动的核心。是法院认定事实,据以裁判的基础。但是我国民事诉讼立法一直对民事诉讼当事人的收集证据问题关注不够。当事人收集证据的权利得不到程序性保障,相关的配套制度很不健全,在司法实践中当事人的证据收集权无从实现。本文将在解析现阶段我国民事诉讼中有关当事人收集证据的相关规定和明确保障当事人收集证据必要性的基础上,对我国完善民事诉讼当事人证据收集制度提出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0.
我国现有制度对法官释明的规定散见于位阶较低的司法解释、内部规定之中,既无体系,亦无约束性措施。消极释明或过度释明均属法官释明的滥用,实为程序性违法。"要防止滥用权力,就必须以权力约束权力"[1]。在民事诉讼中引入程序性制裁理论,以司法审查权力制约法官释明权,可为因法官违法释明受损的当事人提供有效救济。  相似文献   

11.
今天的中国社会,已进入一个人们越来越难以坚守自我、良知、人性的时代。几乎每一件在道德上、法律上按常理来说是错的事情,一些人总能找出为之辩护的理由,强迫自己相信,希望别人理解:自己这样干是没有办法的。相应地,"理性化"的心理保护机制,也被放大成了一种在道德上错误的行为的社会选择,一种"集体无意识"。当一个人用"权利"这一具有道德号召力的话语来振振有词地为自己辩护时,就可以让自己成功地从"道德"的语境中逃离,从而借助于"权利"话语本身的合理性,对自己的行为进行合理化。  相似文献   

12.
吕力 《管理学报》2011,(10):1419-1427,1437
在管理学作为一个学科、管理学院作为大学中的一个专业学院取得其合法性的同时,管理科学理论对于管理实践者的吸引力却越来越弱。主流管理学虽然获得"学科"的合法性,却丧失了"实践"的合法性。尽管管理科学研究的信奉者强调每一个具体研究问题中的证伪,然而,"管理现象的普适性"本身无法被证实或被证伪,因此将实证方法无限制推广是"不科学"的。管理学合法化运动对于"实证主义研究方法"的辩护实际上是对一种"观念"的辩护,是对一种唯科学论的"意识形态"的辩护。管理学科学合法化运动在当代的逐步消解是必然的。多范式的对立、冲突与融合将取代"实证主义独大"的位置而成为未来管理学的主流思潮。  相似文献   

13.
正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一个单位无论大小,都必然有与其相应的规章制度。只有坚持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才能约束个人欲望的膨胀,实现单位的和谐发展。实现"制度面前人人平等"是一种理想状态,受制于职位差异、制度素养、单位生态等诸多因素,"制度面前不平等"的现象屡见不鲜,甚至还有人拿"制度是死的,人是活的"这样的借口为之辩护。在依法治国的大背景下,单位制度建设中追  相似文献   

14.
谢德仁  林乐  陈运森 《管理世界》2012,(1):121-140,188
本文提出并初步实证检验了"薪酬辩护假说"。首先,本文论证提出了薪酬辩护假说,并基于它提出了薪酬辩护假说之子假说——当经理人有着薪酬辩护需求和较强能力影响公司薪酬政策制定时,在薪酬辩护净效用增加的情形下会通过经理人报酬—业绩敏感度的提高来为薪酬做"结果正当性"辩护。本文对此进行了检验,结果发现:在经理人薪酬辩护需求强烈的国有控股上市公司中,相对于经理人没有兼任薪酬委员会委员的企业,经理人兼任薪酬委员会委员的企业经理人报酬—业绩敏感度显著更高,且经理人兼任薪酬委员会委员与更高的报酬—业绩敏感度之关联主要出现在相对薪酬较高、相对业绩较好和公司所在地区市场化程度相对较低的公司之中,这说明经理人报酬—业绩敏感度之提高是出于经理人薪酬辩护之需,是经理人自利行为的表现。本文为经理人的薪酬辩护假说提供了初步的经验证据。需指出的是,虽然本文的假说推断和发现与主流代理理论预期不一致,但本文的研究并不意味着从经济后果来看,经理人兼任薪酬委员会委员的国有控股上市公司代理成本更高。  相似文献   

15.
刑事辩护与刑事代理制度是刑事诉讼中保障当事人基本权利的两项重要制度,对确保诉讼活动的顺利进行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这两种制度既有相同点,又有较大区别。通过对比可以发现,相较于辩护制度而言,我国的代理制度还不完善。本文主张应通过建立指定代理、赋予代理人相对独立的诉讼地位等措施来完善我国的代理制度,从而更加合理地保障被害人的权益。  相似文献   

16.
制度建设关系到政党事业和政党发展的全局。在党内制度体系中,党内权力体制、权力运行机制、权力操作的程序性规则,这三个层面综合构成党内的制度环境。制度环境好坏直接决定着工作规定和纪律要求的执行状况。  相似文献   

17.
<正>一、严。"严"包含三个方面的意思。一是工作要严密。秘书工作有着较强的程序性,如果缺少必要环节,省去必要程序,在操作中随心所欲、不  相似文献   

18.
李开传 《经营管理者》2009,(19):109-109
在中国经济发展过程中,一些不和谐的因素相继凸现,环境问题成为了制约中国经济进一步发展的瓶颈。党的十七大提出了"建设生态文明"重要目标,要实现这一目标,多学习和借鉴其他国家好的发展经验和思路是我们的必然选择。本文对瑞典的"绿色发展道路"进行了研究和总结,同时对我国走"绿色发展道路"的必要性进行了分析,并以此为依据总结了瑞典经验对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19.
环境公益诉讼制度的建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环境侵权成为一种很普遍的现象,如何对环境侵权进行有效的救济,长期以来一直是环境法要解决的一个难题,但是,由于环境侵权是一种特殊的侵权行为,适用传统的救济方法已远远不能达到对这一问题的解决。为此,有的学者提出了环境侵权公益诉讼这种新型的制度。本文从环境侵权诉讼这一概念出发,分析建构这一制度的必要性和可能性,在此基础上,提出构建这一制度的一些设想。  相似文献   

20.
中国的反腐制度不可能单兵突进、单独设计。市场经济带来的利益格局的深刻调整,使得经济体制改革、社会体制改革、文化体制改革都与反腐斗争息息相关,个别领域的改革甚至还会生成新的腐败爆发点。反腐制度设计难以脱离相关领域的配套改革,这也是包括反腐在内的中国政治体制改革相对滞后的原因所在。任何一项制度的顶层设计,都一定要周全考虑、稳步推进。反腐制度的纰漏,比滋生腐败的制度漏洞更可怕,返工的成本也更高。"笼子"扎得稳一点,是为了扎得好一点。但这绝不意味着,在"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