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基本权利是公民不可缺乏的、不可取代的、不可转让的、具有母体性的权利,必须在宪法中加以保障,以防止国家权力对公民基本权利的侵犯。但是,权利的扩张性又决定了必须对公民基本权利加以限制.不过限制公民基本权利应坚持法律明确性原则、法律张留原则、比例原则等,同时也必须坚持限制权利的目的不是为了限制而限制,而是为了保护公民的基本权利。  相似文献   

2.
宪法是一国之根本法,是公民基本权利和自由的"圣经",是人民权利的宣言书和保障书,所以宪法由谁来解释至关重要.〈认真对待宪法解释〉一书在分析我国宪法解释制度与文本规范的基础上,反思了谁最终有权解释宪法的问题,从而对宪法解释模式进行比较与选择,建构和设计了由宪法法院采解释中国宪法的制度.笔者认为该书对宪法解释主体的界定和充分论证,为中国的宪法解释扫清了理论障碍,但其仍存在不足之处需要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3.
受教育权是一个国家宪法规定的公民的基本权利,它是一项基本人权,是公民所享有的并由国家保障实现的接受教育的权利.而国家则是保障公民受教育权实现的主要义务主体,为更好的保障公民受教育权的实现,国家必须承担相应的作为义务和不作为义务,而我国宪法对于公民受教育权的权利义务复合论的规定在语义、逻辑、立法精神上均存在其缺陷与不足,同时必须完善公民受教育权的救济途径与手段,不仅从物质保障的层面,更要从制度层面来保障公民的受教育权利能够得到更好的实现。  相似文献   

4.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完善,人的尊严、自由和权利逐渐成为社会进步和宪政建设的核心,这是我国宪政发展的终极目标,但在我国目前由于宪法运行机制的某些缺陷导致我国公民基本权利在宪法保障上仍存在着不足。  相似文献   

5.
宪法第四十六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享有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受教育权是我国公民的一项基本权利,保障公民的受教育权意义重大。但就目前实际情况而言,我国公民受教育权的保障还有很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必须要完善相关制度,加大教育投入,提高公民受教育意识,加快教育改革,为我国公民受教育权的真正实现营造良好的氛围与环境。  相似文献   

6.
迁徙自由权是现代公民的一项基本权利,但是由于种种原因我国现行宪法却没有迂徙自由权的相应规定。本文从各仓角度,阐述在我国宪法申恢复公民迁徙自由权的必要性,力求为我国宪法中公民迁徙自由权的恢复提供充分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获得物质帮助权是我国宪法规定的公民的一项基本权利。宪法第四十五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年老、疾病或者丧失劳动能力的情况下,有从国家和社会获得物质帮助的权利。公民这项权利的实现,需要国家的积极作为,国家应在组织上、财政上和法律上给予保障。2010年10月28日,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七次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以  相似文献   

8.
宪法的尊严     
宪法,作为当代民主国家最重要的标志之一,其调整范围涉及国家公民生活与生存的基本权利义务关系。我国的宪政状况在一定程度上有着长足的进步,但是相对于西方国家,宪法并没有成为一种人们生活必须的"元素"。本文试图从宪法内容的设置上分析我国宪法的现状与发展。  相似文献   

9.
1979年我国最早提出使人民民主制度化、法律化,意识到法治是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制度基础,是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保障公民基本权利、实现政治民主的重要途径。1997年中共十五大报告确立依法治国为基本治国方略。1999年又将依法治国、建设法治国家写入《宪法》。十八大明确提出依法治国是中共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法治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全面推进依法治国。  相似文献   

10.
住房权是公民的基本权利,从居民住房权所包含的内容看,一国居民住房问题的解决需要政府履行相关责任。本文介绍了美、德、新三国住房市场现状和住房市场发展模式,并对各国政府在居民住房权保障中承担的责任进行了分析,指出了当前我国政府在居民住房权保障中应承担的相关责任。  相似文献   

11.
谢彧 《经营管理者》2013,(14):67-67
随着我国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和构建和谐社会步伐的加快,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呈现快速发展的景象,而对于公民基本权利的保障问题,国家也给予了相当的重视。而对社会弱势群体的权利保障状态,无疑是衡量一个国家人权保护水平的重要标志。而当下在建设政治文明、实行民主法制的社会主义国家的同时,对于弱势群体基本权利的保障是一项社会系统工程,必须多管齐下,切实做到保障弱势群体的利益。  相似文献   

12.
公民私有财产权的宪法保护问题,一直接涉及公民人权保障的核心。必须明确私有财产权在宪法上的界定,及宪法对其保护的正当性。我国宪法对私有财产权的保护经历了从否定到肯定的曲折过程,但现行宪法对财产权的保护仍很不完善,充分认识这些缺陷,并针对问题进一步完善私有财产权的宪法保护很有必要。  相似文献   

13.
<正>一、网络反腐举报人权益保护的现状1.法律法规过于分散,缺乏实施性细则对举报人的权益保护立法滞后,目前专门法规网络反腐权益人保护法并未建立,关于举报人权益保护的相关规定散见于各种法规中且过于笼统,缺乏具体的实施性规则,程序性规则操作性不强,这对举报人是非常不利的,不利于网络反腐的持续深入开展。根据《宪法》第四十一条规定,检举是《宪法》赋予公民的一项基本权利,但《宪法》的条文大多属于原则性规定,实施性并不  相似文献   

14.
在司法实践中我们也越来越重视程序正义对于保障公民基本权利的作用,就刑事诉讼而言,由于它事关公民的人身自由和财产权利,因此一旦刑事诉讼在程序上存在缺陷,它对公民权利的侵害将会非常严重,对社会的危害也将非常严重。  相似文献   

15.
税收是现代国家中国家和公民关系的重要表现,它关系到财产权保护和人权保障问题。宪政的视角强调对国家权力的限制和对公民权利的保障。我国《宪法》第五十六条规定公民负有依法纳税的义务,但对纳税人权利的规定却出现空白,税收立宪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16.
2001年,齐玉苓诉陈晓琪一案,引发了关于我国宪法司法化的探讨.当公民的宪法权利受到侵犯、无适当的具体法律给以救济时,援引宪法保障公民权利是必要的也是可行的.必要性之一,宪法司法化是宪法基本精神的要求;必要性之二,宪法司法化是保障人权所必需.可行性措施主要是修订胜任诉讼的宪法文本和赋予司法机关之宪法司法解释权.  相似文献   

17.
廉租房制度无论如何完善,由于受益对象狭窄的固有局限性,无法从根本上解决我国城市住房问题,因为当前住房问题的核心不是极少数低收入者而是大多数中高收入者买房困难。政府应当树立起住房是公共产品和公民基本权利的观念,承担起保障全体公民基本住房需要的职能。  相似文献   

18.
公民概念是公民社会的特有概念,它界定了公民与公民之间的平等、自由的关系,揭示了公民的权利对国家公共权力的本源性。公民社会构成了对公民个体的保护屏障,并同时对政治国家形成了有效的制约。公私法的划分对宪政具有重要的意义,私法是公民社会的基本规则。我国宪政建设应当以公民社会的建构为起点,将经验理性与建构理性相结合,并以经验理性为重点。公民社会的结构特征及其与国家的关系而言,公民社会的结构性要素主要包括私人领域、社会组织、公共领域、社会运动等。宪政主义又称立宪主义,是西方政治思想史上一种主张以宪法体系约束国家权力、规定公民权利的学说或理念。这种理念要求政府所有权力的行使都纳入宪法的轨道,并受宪法的制约,使政治运作进入法律化理想状态。良好的制度转型需要宪政制度予以保障,而宪政制度的形成依赖于宪政精神的培育。  相似文献   

19.
罗军 《决策与信息》2010,(12):44-44
诉权是公民的基本权利之一,也是公民权利最重要的保障手段。诉权贯穿于当事人诉讼活动的全过程,在诉讼程序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并体现了它的多重价值。  相似文献   

20.
证据制度作为刑事诉讼规则的核心,关系到刑事案件能否得以侦破。非法获取的证据并非是无关联性的证据,甚至大部分是对案件事实认定有直接影响力的证据。之所以排除是为尊重和保障公民的基本权利,制止司法中的不合理的行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