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能源消耗与经济增长关系的研究一直是能源经济领域研究的重点,相关研究较多,而以能源输入省与能源输出省为视角的研究却很少。本文基于我国能源输入省和输出省1986—2008的面板数据,运用面板计量经济分析方法对能源输入省和输出省的能源消耗与经济增长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发现:长期与短期而言,能源输入省和能源输出省的能源消耗与经济增长关系存在着不同的Granger因果关系。因此,本文在最后提出了各自不同且有针对性的能源和产业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黑龙江省经济增长与能源消费关系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协整分析、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和误差修正模型,利用黑龙江省1980~2006年的GDP与能源消费数据,对黑龙江省经济增长和能源消费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检验。研究结果表明,黑龙江省经济增长与能源消费之间存在协整关系,并且存在从经济增长到能源消费的单向因果关系,即黑龙江省的经济增长是非能源依赖型的。在研究结果的基础上提出了黑龙江省经济发展与节能降耗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协整性分析和因果关系研究方法已经成为国际上研究能源消费和经济增长之间关系的重要工具,本文开展1980—2009年北京市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协整性和因果关系研究。随着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重要性越来越被重视,对政策能够产生一定指导作用,协整性与因果关系研究方法也逐渐被应用到发展中国家尤其亚洲的一些国家。在新加坡、韩国、印度、泰国和台湾等,经济增长与能源消费的协整性和因果关系研究中,主要有三种情况出现,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双向因果关系;能源消费对经济增长的单向因果关系,反之亦然;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之间无Granger因果关系。但对于一些国家来说,研究结论并不完全一致,有些结论甚至完全相反。中国能源经济之间的协整性与因果关系研究近年来才受到关注,文献数量不多。随着北京市经济的快速发展,能源消费迅速增长,能源消费紧张,北京市的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之间具有怎样的关系受到关注。  相似文献   

4.
解决我国经济发展与能源供给的矛盾,首先必须明确能源与经济增长的内在关系。本文采用协整理论来研究我国能源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建立我国能源与经济增长关系的经济模型,为我国能源可持续发展提供有效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本文利用1990-2010年的数据,基于宏观和动态的视角,采用向量自回归方法,建立我国碳排放量与能源消费和经济增长量比关系的实证模型。研究表明:我国碳排放量与经济增长和能源消费之间存在着一种长期均衡关系;经济增长对自身的冲击产生持续的正响应,能源消费和碳排放量对经济增长冲击产生的也是正响应;能源消费与碳排放量互为Granger因果关系,同时能源消费和碳排放量是经济增长的Granger原因。最后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6.
应用协整分析和误差修正模型研究了我国人口总量、经济增长和能源消费之问的关系,结果表明人口总量、经济增长与能源消费具有长期的协整性,且人口总量比GDP对能源消费量的影响更为显著,从短期和长期来看,能源消费是经济增长的单向的原因,短期内人口总量与经济增长存在双向的因果关系,长期中人口总量对经济增长具有外生性.  相似文献   

7.
我国作为一个生产和能源消费大国,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越来越成为学术关注的焦点。笔者在研究经济增长与能源消费结构之间的关系时,首先从理论上分析两者之间的联系;然后,运用协整分析方法,具体测度了两者的数学关系式;最后,得出了不同的能源种类对经济增长贡献的具体值,并据此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从定量的角度采用AWD模型对经济增长与能源消费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以丽水市为实例对经济增长与能源消费进行了综合分析,为丽水能源政策的制定提供研究基础和科学的依据,并且对未来丽水能源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9.
中国工业能源消耗与CO2排放影响效应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本文利用改进的指数分解法LMDI对我国1994-2003年工业能源消耗带来的CO2排放的影响效应进行了实证研究.结论表明样本期间工业经济增长效应和能源强度效应分别是加剧和减缓工业CO2排放的主要原因,工业子行业结构效应、子行业能源消耗结构效应和CO2排放系数效应对工业CO2排放影响较小.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下一步工业CO2的减排措施.  相似文献   

10.
根据1985-2010年度相关数据,采用协整分析的方法,对内蒙古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 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二阶协整关系.同时在协整分析之后,建立误差修正模型,并对“十二五”期间能源消费进行预 测.最后,根据上述分析与预测,对内蒙古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得出一些结论和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11.
我国能源消费需求影响因素及其影响机理分析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郭菊娥  柴建  吕振东 《管理学报》2008,5(5):651-654
从文献回顾中提炼出对能源需求有重大影响的宏观经济因素;基于中国1985~2005年的统计数据,利用通径分析法测算了各相关宏观经济因素与能源消费需求的直接、间接关系及总影响程度,结果表明经济增长、全国总人口、能源消耗结构是决定能源消费需求的主要因素;利用偏最小二乘法消除多重共线性,并基于各主要影响因素的信息对能源需求进行预测;最后通过实际检验说明了所提方法的有效性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12.
本文运用协整理论建立误差修正模型,并结合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的方法,对福建省FDI,出口贸易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FDI与经济增长之间在长期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但在短期FDI对经济增长的影响较微弱。而出口贸易在短期和长期均对经济增长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同时,FDI和出口贸易都是GDP的格兰杰原因,但GDP既不是FDI也不是出口贸易的格兰杰原因,即福建省FDI和出口贸易的变动是GDP增长的原因,但GDP的增长并没有有效地促进FDI与出口的进一步增长。  相似文献   

13.
能源是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是人类生存和社会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企业是能源消耗的大户,解决这一问题,除了研究开发新能源,增加能源的利用之外,加强企业的能源消耗定额考核管理工作,实现节能管理也是一条重要的途径。本文从我国企业能源的利用与管理现状出发,分析了我国的能源形势,针对能源利用率低,造成能源浪费较为严重的弊端,阐述了能源消耗定额管理的重要意义、能源管理的目的和内容;达到提高能源利用率,降低能源消耗,提高该企业市场竞争力。  相似文献   

14.
陈卫根 《经营管理者》2009,(23):147-147
本文通过建立1978-2007年我国经济增长和能源消费的协整分析模型和误差修正模型,实证分析了经济增长和能源消费的作用机。实证分析表明:我国经济增长和能源消费存在长期的协整关系。  相似文献   

15.
我国经济的增长发展世界瞩目,能源紧缺和CO2排放问题也日趋严重。本文为了研究我国GDP增长与传统能源增长率和新能源增长率之间的关系,通过建立线性模型,分析出我国对传统能源的严重依赖性,也警示我们开发利用新能源的急迫性。  相似文献   

16.
环境文化视野下的发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工业文明是一种建立在技术手段利用基础上经济高速增长的文明,但为了满足经济高速增长的需要,西方国家一方面大肆掠夺自然,对自然界的资源和能源进行掠夺性的开采和利用,另一方面则无节制地浪费资源和能源。西方工业发达国家在世界人口中的比例仅为1/4左右,而它们所消耗的能源却远远超出占世界人口3/4的其他国家能源消耗的总和。早在1985年,美国人均能源的消费量就已经是埃塞俄比亚或尼泊尔的360倍,是中国的14倍。美国《纽约时报》印刷星期天版所需要的纸张,相当于砍掉75000棵树。更不用说在一个汽车和工作、生活密切联系的国度里石油的消耗…  相似文献   

17.
电力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密切相关。电力能源消费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如何,对于我国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建立资源节约型社会,保证资源的永续利用具有重要现实意义。本文利用协整理论,检验电力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的协整关系,并建立误差修正模型,得出了电力需求与经济增长的短期与长期均衡关系。  相似文献   

18.
内蒙古经济快速发展,地区生产总值(GDP)增速连续8年保持全国第一,能源开发利用对地区经济增长是功不可没的.本文通过对内蒙古1985-2009年能源产出与地区生产总值(GDP)的有关数据进行协整分析,发现内蒙古能源产出与地区生产总值之间存在长期均衡关系,格兰杰因果检验表明,内蒙古能源产出是内蒙古经济增长的格兰杰原因,内蒙古经济增长不是内蒙古能源产出的格兰杰原因.  相似文献   

19.
内蒙古经济快速发展,地区生产总值(GDP)增速连续8年保持全国第一,能源开发利用对地区经济增长是功不可没的.本文通过对内蒙古1985-2009年能源产出与地区生产总值(GDP)的有关数据进行协整分析,发现内蒙古能源产出与地区生产总值之间存在长期均衡关系,格兰杰因果检验表明,内蒙古能源产出是内蒙古经济增长的格兰杰原因,内蒙古经济增长不是内蒙古能源产出的格兰杰原因.  相似文献   

20.
选取1960-2009年间9国的面板数据,基于面板平滑转换回归(PSTR)模型及改进的算法,实证分析了经济增长与能源强度间的关系。实证结果不仅支持了经济增长与能源强度之间倒U型关系的存在,而且表明在一国经济的不同发展阶段,经济增长与能源强度之间存在连续平滑转换机制,机制转换效应使经济变量以阈值为界从一个机制转为另一个机制;目前,中国的经济增长与能源强度处于倒U型曲线的上行阶段,当人均GDP达13208.48美元时,能源强度的拐点或将出现,经济增长对能源的依赖程度或将逐步下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