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证据是整个民事诉讼活动的核心。是法院认定事实,据以裁判的基础。但是我国民事诉讼立法一直对民事诉讼当事人的收集证据问题关注不够。当事人收集证据的权利得不到程序性保障,相关的配套制度很不健全,在司法实践中当事人的证据收集权无从实现。本文将在解析现阶段我国民事诉讼中有关当事人收集证据的相关规定和明确保障当事人收集证据必要性的基础上,对我国完善民事诉讼当事人证据收集制度提出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2.
随着我国法治的进程,刑事活动中对程序合法的要求越来越被立法当局重视,特别是2013年新修改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以下简称《刑诉法》)实施以后,更加注重证据搜集程序的合法性。见证人制度作为证实证据合法性的"冷门"方式之一仅散落的规定在刑事诉讼法及相关司法解释里,司法部门对于见证人证实证据合法性的重要性的认识明显弱于其他证实证据合法性的方式,实践中也极少甚至没有出现依靠见证人来证实证据的合法性或因见证人的非法而排除相关证据的情形,出现该情形有本身执法观念、环境的影响,也有见证人制度本身规定不明确的因素。笔者认为见证人作为司法机关以外的第三人参与到刑事活动中,有其独特的程序价值。  相似文献   

3.
王为  杜建菊 《经营管理者》2013,(6X):231-231
司法会计鉴定的过程,就是收集和评估鉴定证据,并通过这些财务会计资料证据提交给法庭来证明案件的财务会计事实。鉴定人员就是由专门的司法机构指定,并运用适当的程序,将相关财务会计资料提供给鉴定人,这种相关资料的证明力是由鉴定结论的正确性来确定的。因此,鉴定工作必须在办案人员的主持下进行,相关鉴定证据可以为财务相关案件的性质和数额提供一个额外的依据。本文解说司法会计鉴定证据、诉讼证据、审计证据之间的异同点以及它们的联系,由此说明注册会计师或审计人员获取审计证据时采取的标准与司法会计鉴定人员取得证据的标准的区别。  相似文献   

4.
证据概念的“统一说”与证据属性的“三性说”相辅相承。既然证据的属性包括客观性、关联性、合法性,则作为证据,以上“三性”缺一不可。就此,我们不难得出以下结论:“非法证据”因其不具有“合法性”,所以不是“证据”,也即“非法证据(白马)不是证据(马)”。证据“统一说”及证据“三性说”先是造成人们对“证据”一词在使用上的混乱。其次,导致在诉讼理论和实践中证据的客观标准丧失,而代之以证据的主观标准。为了恢复证据的本来面目,避免“白马非马论”,第一,凡是能够证明案件真实情况的一切信息材料都是证据。第二,证据具有客观实在性。第三,客观性、关联性是证据的固有属性。第四,合法性是证据的可采性标准。  相似文献   

5.
正医疗证据概述1.医疗证据的内涵证据是用以证明案件真相的一切客观事实。证据的基本特征是关联性、真实性和合法性。医院掌握的医疗证据主要指的是,能够证明医疗行为过程中由医院收集和掌握的各种客观事实,主要包括病历、知情同意书、药品、医疗器械、鉴定结论等。2.医疗证据的主要类型(1)书证。主要是以各种病历资料、知情同意书为载体的记载医疗过程的文字、符号和图形等。在医疗侵权诉讼中医院掌握的最重要的书证就是病历资料及知情同意书。  相似文献   

6.
何峰 《经营管理者》2009,(18):190-190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常能见一些私家侦探广告,通过私家侦探取的证据是否能成为左右判案的依据呢?而非法证据排除规则是指以侵害他人合法权益或者违反法律禁止性规定的方法取得的证据,不能作为认定案件事实的证据。证据对于诉讼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当事人能否赢得诉讼也主要依靠证据。在此,我将通过收集资料结合私家侦探现象简单地分析一下非法证据排除规则。  相似文献   

7.
学生违纪行为给高校管理工作提出难题。在依法治校不断发展的今天,学生违纪行为却呈上升趋势。学生对处分有异议,便会引发校园与学生纠纷,实践中学生状告母校案例不在少数。减少矛盾纠纷迫在眉睫。本文主要探讨关于学生违纪证据收集以及处分中涉及法律问题该如何处理。  相似文献   

8.
非法证据排除规则因其在刑事诉讼中极其重要的地位而"被视为被告人宪法性权利的终极救济制度"。我国刑事非法证据排除规则中的非法证据是指在刑事诉讼中,侦查人员、检察人员、审判人员违反国家宪法和刑事诉讼法关于收集证据应遵守之原则、程序、权限的规定,侵犯当事人的权利而取得的证据。刑事诉讼中的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功能是在惩治犯罪的同时,最大限度地保护人权,对侦查机关的取证行为加以约束。本文通过论述非法证据排除规则在中国的立法现状和司法实践,分析非法证据排除规则在实施中面临的障碍,进而提出建立非法证据排除规则和相关制度的立法构想。  相似文献   

9.
在刑事诉讼的整个过程中,证明标准的适用问题纵贯始终。刑事诉讼的主体在对案件的整个运作程序中,从一开始的对于相关证据的收集、对证据的合法性审查、对证据最后的适用与否等等的活动都必须依据一定的证明标准来展开。由此可以看出,适用何种证明标准对于相关当事人的利益以及诉讼程序的顺利进行都有着非同寻常的意义,因此建立并适用一种合法合理的证明标准成为当下我国建设法治国家的需要。  相似文献   

10.
证据制度作为刑事诉讼规则的核心,关系到刑事案件能否得以侦破。非法获取的证据并非是无关联性的证据,甚至大部分是对案件事实认定有直接影响力的证据。之所以排除是为尊重和保障公民的基本权利,制止司法中的不合理的行为。  相似文献   

11.
曾茜  张巨擘 《经营管理者》2013,(5X):264-264
在诉讼中,证据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证据是否充足,是否能被法庭采信,直接关系到一方当事人是胜诉还是败诉,正所谓"打官司就是打证据"。从表面上看,诉讼中的证据,就是当事人据以证明自己诉讼主张的依据。然而在诉讼法学界,关于诉讼证据的概念却一直有多种说法,学者们争论的焦点大体包括:证据事实是一种纯客观的真实,还是法律意义上的真实?证据的内容与它的载体之间有什么关联?证据是案件事实的完整再现,还是案发后收集到的零星片段?这些问题的解决,关系到诉讼法理论和司法实践的发展方向,因为证据概念是诉讼法上的核心概念,证据在司法实践中也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本文试图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结合证据的特点,提出自己对于诉讼视野中证据概念的看法。  相似文献   

12.
行政证据是非诉讼类证据.它是行政机关在行政执法中应用比较广泛的证据。它是行政主体在行政执法程序中作出具体行政行为,根据行政法律规范所设置的事实要素而收集、运用以证明相对人法律行为或事实的证据。由于行政证据与行政诉讼证据之间在某些方面存在着密切联系.人们往往将行政证据和行政诉讼证据混同,或认为行政诉讼证据包括行政证据,或认为二者虽有区别.但区别的意义不大。基于此.阻碍了人们对行政证据的研究和发展。  相似文献   

13.
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出台有着其独特的背景,充分体现了我国司法机关关注程序正义,维护司法公正的态度和决心。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确立在刑事诉讼立法与司法上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同时在司法实践中也可能存在着不足。笔者通过对这些问题进行探讨,对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法律价值做出了自己的解读。  相似文献   

14.
新《刑事诉讼法》对证据制度的内容做了很大的修改,规定了非法证据排除及非法证据排除程序中检察官的证明责任等,这次修订是对我国刑事诉讼证据制度的一次很好的完善,但不可否认的是,修订后的证据制度相关内容的实施依然有其自身不易解决的矛盾和困境。如何理性看待并解决这些问题,成为摆在立法机关、司法机关和法学学者面前的一个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15.
我国证据失权制度刚刚建立,在实践中仍存在诸多问题,我国应当在给予当事人平等充分程序保障的功能目标下完善举证时限制度,建立答辩失权制度、完善证据交换制度及法官释明权制度,保障证据失权制度的实施。  相似文献   

16.
本文首先简述电子证据的相关概念,然后分别介绍几种常见类型的电子证据的收集方法,最后通过一个典型案例,阐述电子证据在案件侦办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7.
肖雯 《决策与信息》2010,(12):35-36
刑事诉讼中的公诉程序终结转为自诉程序后,侦查机关、审查起诉机关先前在公诉程序中获取的证据能否转为自诉程序中由自诉人可用,对此问题,我国刑事诉讼法并未明确规定。但司法实践中一般倾向于排除转自诉之前侦查、审查起诉程序中取得的证据,对此做法,笔者认为既不完全符合立法本意、也不利于对自诉人权益的保障,同时也是对司法资源的浪费。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构建我国的非法证据排除规则成为我国法学界的热点难点。针对我国所面临的现状和困境,在设立非法证据排除规则时应当注意完善取证程序的法律规范、赋予法官排除非法证据得自由裁量权以及加强对司法解释的指导作用等程序性配套制度和价值选择问题。  相似文献   

19.
非法证据排除规则是被许多国家普遍接受的证据规则之一,我国相关法律也明文规定证据的来源必须合法,但是近年来以非法手段收集证据导致冤假错案的事件屡见报端,我国法律虽有对非法证据予以排除的规定,但实施力度有待进一步加强。  相似文献   

20.
《刑事诉讼法》第五十条规定:"审判人员、检察人员、侦查人员必须依照法定程序,收集能够证实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有罪或者无罪、犯罪情节轻重的各种证据.严禁刑讯逼供和以威胁、引诱、欺骗以及其他非法方法收集证据,不得强迫任何人证实自己有罪.必须保证一切与案件有关或者了解案情的公民,有客观地充分地提供证据的条件,除特殊情况外,可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