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由于土家族、苗族没有本民族文字伴生流传,为了记录历史,土家族、苗族先民不约而同地把他们对祖先、族源的记忆和曾经发生过的重大事件融入到民间舞蹈等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中.深入调研和分类整理重庆土家族、苗族等少数民族民间舞蹈,旨在唤起对重庆少数民族舞蹈这种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繁荣和发展少数民族传统优秀文化.  相似文献   

2.
文化是民族的重要特征,是维系一个民族生存、延续的灵魂,是民族发展繁荣的动力与活力的源泉。保护和发展少数民族文化,对于提高少数民族的科学文化素质,增强少数民族经济社会发展后劲,加快民族地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促进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但是,在民族文化保护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不少,整个民族文化有效传承和保护的任务十分艰巨、任重道远。  相似文献   

3.
吴云丽 《决策与信息》2008,(12):137-138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民族文化资源十分丰富。而且少数民族文化各具特色,有着浓厚的体验价值,少数民族文化旅游近年来得到了迅速的发展。民族地区如何将现有的资源优势变成可持续发展的少数民族文化旅游资源,日益成为我们关注和解决的问题。本文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为例,指出民族地区少数民族文化旅游中所存在的一些问题,并就如何开发少数民族文化旅游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4.
蒙焕玉 《领导科学》2020,(7):F0003-F0003
我国历史悠久,拥有丰富的文化资源,且其充满独特的魅力,凝聚成为中华民族的精神和灵魂。少数民族是中华民族大家庭中的一员,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形成了具有本民族特色的民俗文化,与其他民族文化共同构成了中华文明,是中华民族精神的精髓。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历史的演进,许多少数民族文化的发展和传承面临困境,生命力逐渐被削弱,不利于民族文化的繁荣发展。因此,加强对少数民族文化的研究是一项紧迫的时代任务。梁文清所著的《贵州少数民族民俗文化研究》一书对贵州少数民族的民俗文化进行了系统分析和研究,从社会学、民俗学、艺术学及人类学等学科视角对其进行探讨,为研究少数民族文化提供了重要的资料。  相似文献   

5.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各个民族在漫长的历史中创造和积淀下来的传统文化资源,充分地体现了各个民族自有和共有的文化价值观念和审美理想。我国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的多民族国家,各个民族在生产生活的实践中创造了丰富多彩、类别繁多、各具特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民族智慧与文明的结晶,它们不仅构成了中华民族深厚的文化底蕴,同时也承载着中华民族文化的渊源。非物质文化遗产以其多姿多彩的形式和风格在当今社会显示出独特的文化价值和历史意义,作为社会资源和活态文化象征引起世界关注。  相似文献   

6.
大理丽江铁路区少数民族文化保护研究是在全球化背景下,以大理至丽江铁路修建为契机,对铁路沿线少数民族文化富集地——大理白族自治州、丽江市进行民族文化保护及能力建设研究。其目的在于通过研究提出民族文化的保护对策和措施,实现对这一区域民族文化有效保护,提高当地少数民族文化保护和参与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  相似文献   

7.
少数民族传统习俗文化是少数民族伦理道德教育的载体,伦理道德教育与习俗文化之间通过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丰富多彩的形式得到充分展示。大力挖掘和弘扬少数民族习俗文化的合理成份,将优良的民族习俗文化与现代社会的伦理道德教育相结合,既有利于对民族传统习俗文化的保护和继承,也有利于道德教育的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8.
随着现代文明的发展,少数民族以及中华民族文化不断流失,人文历史遗址保护这一重要课题已经破在眉睫。大理是祖国36个民族自治州和全省的文物大州之一,在唐宋时期就有"文献名邦"和"亚洲文化十字路口的古都"等美誉。拥有大理、巍山2个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剑川沙溪镇、宾川州城镇和洱源凤羽镇3个国家级历史文化名镇等,最近30多年来,经过这么多年的文化积淀和发展,大理的人文历史遗址现状发展取得了显著地成绩,并与全州的社会经济发展相协调,对其的保护措施研究与思考,寻求经济效益与文化遗产保护的有机平衡点,以便更好的保护人文历史遗址,传承少数民族人文文化。  相似文献   

9.
非物质文化遗产与物质文化遗产共同构成了世界各民族的文化财富,是人类文化遗产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为人类的进步发挥了重要作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已将非物质文化遗产正式纳入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目录,如今已成为世界关注的焦点。  相似文献   

10.
田茉莉 《办公室业务》2012,(13):150-151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民族精神感、道德传统、个生特征以及民族凝聚力、亲和力的载体,是老百姓世代相传的文化财富,是发展先进文化的精神资源与民族根基。我们要遵循"政府主导、社会参与、长远规划、分步实施、明确职责、形成合力"的原则,从基础工作做起,求真务实,将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保护工作科学化、系统化、制度化,充分利用各种传播途径和灵活多样的手段,对保护工作进行宣传,进一步激发和培育全社会的参与保护意识,使非物质文化遗产永续发展。  相似文献   

11.
王翔 《经营管理者》2013,(14):62+47-62
政治民主化建设是少数民族地区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内容,然而由于少数民族地区社会发展的复杂性和特殊性,少数民族地区民主建设面临着民主制度、机制缺乏,民主意识淡薄以及注重宗教信仰、法治意识缺失等问题。要培育少数民族地区民主型政治文化的基础和条件,就必须从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政治价值观、有序的政治参与、民主法制建设、政治社会化等手段来加以解决。  相似文献   

12.
民族地区经济包容性增长的基础是应当重视少数民族权益保障机制的建设和完善,一定要把保障少数民族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各项权益放在首位,才能促进民族地区经济包容性增长。本文分析了民族地区经济包容性增长的内涵,对我国少数民族权益保障机制的现状进行分析,发现其不足之处,并对少数民族权益保障机制进行了法律和制度上的设计。  相似文献   

13.
民族文化是各民族在其历史发展过程中创造和发展起来的具有本民族特点的文化,包括有形文化、行为文化、精神文化、语言文化四个方面的内容。民族文化的核心是本民族认同的价值观,它包括习俗、道德、法律、礼仪、制度、宗教、生活习惯、风土人情、建筑艺术等诸多内容。它既是一个民族持续发展不断进步的内在动力,也是一个民族区别于其他民族的重要标志,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民族集体智慧的结晶。民族文化有其自身的变迁模式,我们不可能使少数民族的文化永远"冻结""凝固",也不应该使"主体"固守其"原汁原味"的传荣文化,永远过着传统生活,将其排斥在现代化大门之外。  相似文献   

14.
来到防城港市东兴市金滩,面对呼啸的海风和浩瀚的大海,一个富有文化特色的民族——京族屹立在我们面前。她是中国少数民族中唯一生活在海边的民族。京族文化兼具海洋文化与民族文化的双重身份,既具有海洋文化的博大包容性,又具有民族文化的地域传统性。在全球化、市场化和民族化语境下,研究、传承、开拓民族性、海洋性京族文化,不仅对于提升少数民族文化而丰富中华文化的内涵具有文化人类学的价值,而且对于构建中国现代海洋文化,特别是实施广西从山到海的文化转型战略,具有示范性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很多地区、学校都在进行传统文化、民族精神与生命教育、传统文化在各学科中相互渗透的课堂实践活动,民间工艺美术教学作为其中的一种手段,正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积极作用。民间工艺美术课程是一个即新而又古老的一门课程,在教学中应注重实践与理论相结合,注重培养学生对民族文化的热爱,对祖国的无限热爱,传承祖国文化是其实质。  相似文献   

16.
新疆地处中国西北偏远地区,其经济、文化、教育发展相对落后,尤其是南疆少数民族的经济、文化和教育,和内地沿海发展较快地区相比滞后很多。南疆少数民族大学毕业生新疆高校毕业生的中重要组成部分,在就业时往往处于弱势状况,成为大学毕业生中就业的弱势群体。南疆少数民族大学生能否实现顺利就业,如何妥善解决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就业问题,不仅关系到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切身利益,对民族团结、社会稳定,对我国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都有着重要的社会意义。  相似文献   

17.
在民族文化旅游逐渐发展成为西南地区旅游重要组成部分的今天,对该地区民族文化旅游发展的研究与探讨显得尤为迫切。西南地区地域辽阔,民族文化旅游资源丰富。民族传统文化保存较好,形成了多彩而又神秘的少数民族文化旅游资源,吸引着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但是在西南地区民族文化旅游的发展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以下将从三个方面对其进行分析探讨并提出对策。  相似文献   

18.
缠丝拳也称缠拳,在武术门派中称缠门、缠丝门、残门等,有近300年的历史传承和文化底蕴。"荣昌缠丝拳"是重庆市第一个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拳派。为了荣昌缠丝拳得以传承和发扬光大,让非物质文化遗产走进荣昌中小学体育课堂,进而丰富中小学生的文化生活,增强学生的身体素质,弘扬和传承民族文化,培育学生民族精神。  相似文献   

19.
少数民族大学生是新疆高校大学生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受语言、文化、风俗、宗教信仰、家庭背景以及“三股势力”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新疆少数民族大学生的思想状况体现出明显的特殊性。本文详细分析了少数民族大学生思想状况的特殊性,为提高新疆高校少数民族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云南省有25个少数民族,每个民族都有自己鲜明的特色,其传统保障在民族文化背景下建立发展并延续至今,与少数民族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如果要在建立云南民族地区农村社会保障制度时充分发扬和利用少数民族的传统文化,其前提就是对少数民族传统保障方式有充分的了解和认识。本文简要介绍了几种具有云南特色的少数民族传统保障方式,并试图归纳其形式与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