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思维广角     
能攻心则反侧自消,从古知兵非好战 不审势即宽严皆误,后来治蜀要深思 ——成都武侯祠诸葛亮殿名联  相似文献   

2.
《决策》2012,(5):96
"历史没有什么可以反对的。"1959年春,时任团中央书记胡耀邦到河南检查工作。一日,他到南阳卧龙岗武侯祠游览,见殿门两旁悬挂着这样一副对联:"心在朝廷,原无论先主后主;名高天下,何必辨襄阳南阳。"  相似文献   

3.
刘典 《决策》2012,(6):84-85
诸葛亮以用法严峻著称,但奇怪的是,被诸葛亮“严刑峻法”惩罚过的人,却在听说诸葛亮去世时都垂泪涕零。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结果呢? 作为《三国演义》中重点描述的主角之一,诸葛亮传奇色彩的背后,隐藏着高人一等的处世哲学与治国智慧。史书记载,诸葛亮于汉灵帝光和四年出生于琅邪郡阳都县的一个官吏之家。诸葛亮3岁时母亲章氏病逝,诸葛亮8岁丧父,与弟弟诸葛均一起跟随由袁术任命为豫章太守的叔父诸葛玄到豫章赴任。后来东汉朝廷派朱皓取代诸葛玄职务,诸葛玄就去投奔荆州刘表,安家于南阳郡邓县,在襄阳城西20里,就是诸葛亮高卧的隆中之地。  相似文献   

4.
正周恩来一向温文尔雅,"硬话"很少。一般来说,"这是绝对不允许的",算是周恩来说得很厉害的话。"文革"中,周恩来说过不少硬话。造反派一万多人要冲中南海揪刘少奇,周打电话批评造反派头目说:"你们如要冲进中南海,就是错误的,错误的,错误的。"一连三个"错误的",愤慨之情,溢于言表。成都破"四旧",有人欲捣毁武侯祠,周恩来说:"谁敢损毁武侯祠,就杀谁的头。"武侯祠遂完好无损。造反派欲冲击  相似文献   

5.
<正>三国时期,蜀国境内"刑法虽峻而无怨者",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蜀国名相诸葛亮严于律己、清正廉洁。诸葛亮一生"抚百姓,示官职,从权制,开诚心,布公道"。刘备三顾茅庐,诸葛亮为其所动,之后跟随刘备征战南北,屡建奇功。刘备死后,诸葛亮"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帮助后主刘禅治理蜀国,殚精竭虑,事必躬亲,以致积劳成疾,英年早逝。诸葛亮以他的实际行动验证了自己"鞠躬尽瘁,死而  相似文献   

6.
王者之师     
黄永武 《领导文萃》2013,(16):47-48
大将左宗棠最喜欢听诸葛亮的故事,还以武侯自命,给友人的书札常常自署别号"今亮";诗人杜甫,也最崇敬诸葛亮,也以武侯自命,称赞孔明是"万古云霄一羽毛"。好像中国人不分文武,都奉诸葛亮为心中的偶像。在诸葛亮之前有张良,之后有刘基,这三个人都扮演了同样的历史角色。诸葛亮近申韩法家,张良近黄石公道家,刘基精于天文兵法近乎阴阳家,尽管三人思想  相似文献   

7.
周静 《决策探索》2010,(12):79-79
南阳历史悠久、底蕴丰厚、文化灿烂,其“智圣”诸葛亮、“商圣”范蠡、“医圣”张仲景、“科圣”张衡,这“四圣”为中华民族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品味“四圣”人生,感受其深刻精神内涵,让人回味隽永,受益无穷。  相似文献   

8.
葛伟 《领导文萃》2012,(17):44-47
诸葛亮用人的短板作为史上著名政治家、军事家的诸葛亮,在政治、军事领域的成就早已彪炳史册,但是其光辉业绩却难掩其在主政蜀汉政权之时用人策略上的重大失误。诸葛亮在用人上的最大败笔当属其大力扶植起来,又使其北伐大业付诸东流的马谡了。诸葛亮与马谡一家关系非常亲密,他与马谡形同父子。再加上马谡本人的确有才能,还曾在诸葛亮平定南中的时候提出"攻心"之策,为诸葛亮消除了日后北伐中原的后顾之忧,所以,诸葛亮在马谡身上寄予了事业接班人的厚望。对马谡过高的期待,让  相似文献   

9.
正诸葛亮的知人善任一向为诸多王朝统治者所称道,随着学界对诸葛亮研究的深入,论述诸葛亮用人失误的文章越来越多。在此笔者对诸葛亮用人的偏执之失进行一些客观的探讨。一、根本原则——兴复汉室,坚定北伐诸葛亮是一位有志向、不偏安的丞相,曾言"才需学也,学需静也,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其"志之远"或许是"每自比于管仲、乐毅",出将入相、辅佐君主成就霸业。诸葛亮27岁初出茅庐后的第一件大功是成功劝说孙权、促成孙刘联盟,随后刘备入川是庞统  相似文献   

10.
河之洲     
明白自己的职守对诸葛亮的"事必躬亲"作风进行批评,并不是后人才有的事。早在诸葛亮在世时,他的部下杨就对他当面提出过批评。《资治通鉴》第七十卷载:有一次,诸葛亮正在亲自校对公文,主簿杨径直跑进他的办公室劝说:"为治  相似文献   

11.
权力欲望,难以抗拒;古往今来,概莫能外昔日,诸葛亮隆中一对,使得玄德公慨然叹曰"吾得孔明,犹鱼之得水也"。随后火烧博望坡,联吴抗曹魏,诡辩保荆州,为颠沛流离的刘备集团积蓄了雄厚的实力。然而在此之后诸葛亮似乎淡出了人们的视野,西进巴蜀,庞统为谋,出兵汉中,法正在侧,而诸葛亮也只能在刘备贸然伐吴的意气用事面前无奈的感慨"法孝直若在,则能制主上",足可见诸葛亮已然失去了刘备昔  相似文献   

12.
传统观点认为诸葛亮"挥泪斩马谡"是诠释领导者秉公执法、讲究公平正义的经典实例,但它深刻反映了诸葛亮作为领导者在修为上的致命缺陷:自恋自大,只注重事务性工作,却不善于管理人才。诸葛亮在"挥泪斩马谡"过程中遭遇的公正歧义及其专断应对,折射出其授权障碍并导致人才管理的根基坍塌。为避免悲剧,领导者应遵守权变处置公正歧义的核心规则,即为事业服务、为人才服务。  相似文献   

13.
张程 《领导文萃》2012,(10):37-39
建安十二年(207年),刘备46岁了,顶着"汉宜城亭侯、左将军、领豫州牧、皇叔"的头衔,一事无成。那年初冬,刘备拖着疲惫的身躯,赶往隆中乡间。这一次他拜访的是一位足足比自己小20岁的年轻人。他的事业出现转机。那个年轻人叫诸葛亮。刘备为什么会一而再再而三地求见只有26岁、名不见经传的"一介布衣"诸葛亮?因为诸葛亮才华出众?  相似文献   

14.
正朋友聊天时问我:"三国里的谋略,你最喜欢哪个?"我特别喜欢的是"诸葛亮挥泪斩马谡"。京剧有出戏叫《失空斩》———失街亭、空城计、斩马谡,说的就是这段故事。这里有一个很棒的领导策略。制严语宽其实诸葛亮跟马谡的关系很不一般:马谡的亲哥哥马良是诸葛亮的老乡兼同学,后来马良在火烧连营七百里的时候,战死  相似文献   

15.
赵玉 《领导文萃》2013,(15):37-39
朋友聊天时问我:"三国里的谋略,你最喜欢哪个?"我特别喜欢的是"诸葛亮挥泪斩马谡"。京剧有出戏叫《失空斩》——失街亭、空城计、斩马谡,说的就是这段故事。这里有一个很棒的领导策略。制严语宽其实诸葛亮跟马谡的关系很不一般:马谡的亲哥哥马良是诸葛亮的老乡兼同学,后来马良在火烧连营七百里的时候,战死在乱军中,死得很惨。作为马良的至交,诸葛亮从工作到生活对马谡都格外照顾,两个人感情很亲密,而且马谡也很  相似文献   

16.
"为什么是南阳?""为什么又是南阳?"大搬迁任务前所未有、强度前所未有,南阳创造了一个又-个移民奇迹. "丹江水最甜,移民干部情最真……每一个参加移民战役的人,在总结南阳的"移民经验"时,总忘不了移民干部与移民乡亲之间最真的情意.他们说,真情以其特有的方式弥漫在大搬迁的每一个环节、每一个细节当中.  相似文献   

17.
正公元227年,诸葛亮向蜀汉后主上书,慷慨誓师北伐曹魏,千古奇文《出师表》令我们感动至今。然而,在北伐中他的战术却有不尽如人意之处,与气壮如山的誓师陈词形成巨大反差。陈寿评价诸葛亮在北伐中的表现:"奇谋为短。"那么,果真是由于诸葛亮的战略战术失误主导了北伐的进程与结局,还是战争背后  相似文献   

18.
正诸葛亮用人,基本上沿袭的是汉朝"举孝廉"遗风,注重表现出来的"德行"。而好德胜于好才,必有虚伪无能之徒表演的舞台。奉行德治的诸葛亮,在用人方面极为苛刻。"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是史学界对他的普遍指责。诸葛亮要求众将群臣"又红又专",如果"专"而"不红",他宁可不要;而倘若"红"而"不专",他却可以将就使用。"蜀汉无大将"时,有着"一颗红心"的廖化不也是作了先锋吗?自古君子真伪不可分,但真才与草包总该分得清。在蜀汉的  相似文献   

19.
吾不如也     
周瑜想杀诸葛亮,憋出了一个鬼点子,要他三天之内监造十万支箭。天津人说话"太损了",诸葛亮没有兵工厂,周瑜也不拨军费,垂手之间,就向诸葛亮要十万支箭,换了别人,打开天窗说亮话,你不就是想除了我吗?该怎么着,你下手就是,别玩花的了。  相似文献   

20.
<正>分权是高超的领导艺术,善分权者,举重若轻;不善分权者,不堪重负。诸葛亮"罚二十以上皆亲览",大事小事亲力亲为,最后累死在五丈原。诸葛亮的这种领导方式是集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