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府管理体制的改革是伴随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尤其在我国现阶段这一转型期政府管理体制的改革越来越成为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和谐发展的关键。目前我国经济发展的总的特征是少量现代经济与大量的传统经济并存的特殊时期。这一现状是我国社会失衡的根本原因。因此统经济体制下建成的政府进行管理体制的改革已经势在必行。政府管理体制的问题已经被很多学者所关注,本文在前辈研究的基础之上提出政府管理体制改革的关键是行政观的变革。  相似文献   

2.
均权化是西方高等教育管理的新特征。本文试图通过对高等教育管理均权化的改革路径研究,将社会力量引入到高等教育的管理中来,形成以中央政府宏观管理、地方政府统筹管理、社会参与管理相互配合、互相协调的,以权威性中介组织为依托、以服务理念贯穿始终的新型高等教育管理体制。  相似文献   

3.
改革开放以后,我国政府对我国的公共管理体制进行了数次的改革,这些改革在某种程度上完善了我国的公共管理体制改革模式。现在,在信息化和全球化的大背景下,我国的公共管理体制和大部分西方国家一样,政府出现了财政负担沉重、办事效率低下、公共服务落后等问题。但是,随着新公共管理体制理论的不断发展,西方国家根据新公共管理体制理论取得了明显的改革成果,这对于我国的公共管理体制而言,具有深远的引导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WTO背景下的行政审批制度改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兴 《领导科学》2002,(3):14-15
2001年12月11日,我国正式加入了世贸组织,这既给我国带来了机遇,又带来了挑战.其中,较深层次的挑战是对政府管理体制的挑战.改革政府管理体制、转变政府职能,在当前显得十分迫切.面对竞争和挑战,一个重要的问题是转变政府职能,对传统的行政管理方式和手段进行改革,使政府的管理方式、管理机制与国际通行规则接轨,其核心的内容就是进行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可以说,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是政府职能转变的切入点和突破口.  相似文献   

5.
2008年中国进行了六次国务院机构改革,主要围绕转变政府职能和理顺部门职责关系,探索实行职能有机统一的大部门体制,合理配置宏观调控部门职能,加强能源环境管理机构,整合完善工业和信息化、交通运输行业管理体制,以改善民生为重点加强与整合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部门。与前几次改革相比,2008年中国进行的六次国务院机构改革具有以下几个显著的特点:政府组织机构更加优化、政府转变职能的方向更加明确、政府的公共服务意识更加强烈、政府职权划分更加科学、政府职能综合化、政府具有实事求是的态度。但改革要涉及很多深层次的问题:部门利益的存在,决策、执行、监督的分离与协调问题,改革后磨合问题。述评国务院改革对今后的改革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改革高等教育管理方式,优化高校行政管理体制,建立现代大学制度是我国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要求和目标。针对目前高校行政管理体制中存在的问题,本文借助现代管理科学的方法探讨高校行政管理体制优化路径。  相似文献   

7.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和教育管理体制、办学体制、教学科研体制等方面改革的不断深入,我校在国家的大力支持下正在全力建设高水平研究型大学。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的管理必须是高水平、科学化的,这对学校的综合管理部门一一校长办公室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如何围绕学校的办学目标进一步提高自身管理水平,这是高校办公室所面临的一个重大实践课题。管理是生产力,落后的管理体制和管理方法无法有效地推动学校各项工作的快速发展。面对新时期社会发展和教育改革带来的新情况、新问题、新变化,如何在工作机制和制度创新上找到突破口,积极推进学校建设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的步伐,需要我们认真思考、深入实践、积极探索。  相似文献   

8.
自中国加入WTO,就置身于全球竞争的大环境中。在这一进程中,将现代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概念引入政府,建立现代化、科学化、民主化、法制化的现代政府人力资源管理体制是中国政府人事行政管理改革的必然方向。本文通过对日本企业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的基本情况、发展趋势及世界主流经济发达国家在人力资源开发及环境建设方面成功案例的分析,以之为鉴,进而从宏观方面对我国政府人力资源改革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9.
改革现行政府统计管理体制是统计改革的突破口,是各项统计改革的组织保证.本文通过分析我国统计系统所处面临的现状,指出我国统计管理体制现状所需要改进的目标与方法.  相似文献   

10.
当前,我国改革已进入攻坚阶段,如何建立起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公共管理体制,是我国在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急需解决的重大问题。其中,深化政府改革的核心,是从政府管理模式创新入手,去推进公共管理体制的转变和完善。  相似文献   

11.
坚持用科学发展观统领高等教育全局,以提高质量为中心,不断深化改革,切实加强管理,努力办出特色,这是当前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总体要求。高校要提高质量,办出特色,必须依据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结合学校办学传统、资源条件和学科优势,  相似文献   

12.
目前,我国高等教育管理体制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太好形势。其标志一是高校规模空前的大发展;二是高校管理体制改革全面推进与深化。这两大标志说明,我国高等教育正在做两篇文章,即:“加法”文章(通过迅速扩大招生规模,一方面加速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另一方面促进高校自身实力的壮大,从而减少高校的财力投入,为高校创造更加广阔的生存发展空间);“减法”文章(通过高校联合重组与高校内部人事、后勤等项管理体制改革来优化资源配置,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提高办学效益。)  相似文献   

13.
近几年,英国、美国、日本、韩国等许多国家都把绩效评估作为政府改革的“突破口”,主要是看好它的实践意义和理论价值。我国也通过了《关于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意见》,推行政府绩效管理和行政问责制度,这是促进我国行政管理体制机制创新、提高政府效能的重大课题。各地各部门可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制定本地本部门的评估指标体系和考核评价办法。  相似文献   

14.
当前,我国改革已进入攻坚阶段,如何建立起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公共管理体制,是我国在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急需解决的重大问题。其中,深化政府改革的核心,是从政府管理模式创新入手,去推进公共管理体制的转变和完善。  相似文献   

15.
我国政府机构改革是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精简政府机构、提高行政效率、构建服务型政府的必然要求。改革开放以后,我国多次进行了政府机构改革,每次改革虽然都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也存在一系列的问题。本文以国务院六次机构改革为例,分析我国机构改革中存在政府职能转变不彻底、机构随意增设等问题。结论是政府改革的关键在于转变政府职能,按照政企分开、精简统一及效能的原则,形成办事高效、行为规范、运转协调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  相似文献   

16.
正当下,我国高等教育已经步入到大众化教育阶段,为了普及我国高等教育以提升全民文化素质,急需拓展现代远程教育这一重要渠道。由陈广侠撰写的《网络环境下远程教育教学管理与改革研究》(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18年出版)一书,对我国高校开展的远程教育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作者在撰写该书过程中汲取了一些专家学者的最新研究成果,重点研究了我国高校在网络环境下的远程教育管理和教学模式改革问题,以期完善我国远程教育事业的发展、提高教育教学管理水平。作者结合我国高等教育实际系统地梳理了中外远程教育  相似文献   

17.
改革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是我国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是深化国有企业改革,从总体上增强国有经济的活力、控制力和竞争力迫切需要解决的重大课题,是今后深化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重大任务。我们应积极探索并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更加有利于改革、发展、稳定,充满活力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  相似文献   

18.
随着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办学资金来源逐渐多元化,高等学校办学效益逐步与学校规模,办学质量挂钩。这种发展状况使得高等学校财务预算管理在日常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更加凸现。本文以多元化资金背景下高校财务预算管理体系的建立作为最终目标,研究的重点是财务预算管理体系的建立。在研究中,引入平衡计分卡理念,结合我国高校预算管理存在的重要而迫切的问题,在多元化资金来源背景下,设置基于利益相关者要求的财务预算管理体系。  相似文献   

19.
目前我国政府正在进行行政体制改革,这次机构改革的目标是要建立办事高效、运转协调、行为规范的行政管理体系,完善国家公务员制度,逐步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有中国特色的政府管理体制。实现这一改革目标面临许多困难,需要采取多种途径,笔者认为:借鉴西方政府改革的成功经验,引入公共服务社会化做法是解决我国政府现存问题,实现政府机构改革目标的有效途径。 一、公共服务社会化的内容 公共服务社会化主要是指将原来由政府承担的一些公共服务职能,大量地转移给非政府组织和私人部门,即从公共服务和公共产品完全由政府部…  相似文献   

20.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陈清泰日前表示,调整国有经济的布局和结构,改革国有资产管理体制,两者间有很强的关联性。13年来,随着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化,推进国有企业改革面临两大任务,一是结构调整,二是制度创新。当前这两方面任何大的举措都涉及国有产权的管理和变动。新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首要的一条是国有资产坚持国家所有,国家有权统一配置国有资产,但现实更重要的意义则在于各级政府对国有资产的管理、运营、监督必须严格执行国家统一的法律法规。政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