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高高的兴安岭,一片大森林,森林里住着勇敢的鄂伦春,一人一匹猎马,一人一杆枪……”。这首传唱大江南北的优美歌曲,表达了大兴安岭主人鄂伦春族豪迈和勇敢的英姿,也反映了曾经以狩猎为主耍生计方式的鄂伦春族的文化和经济生活。 今年夏天,我从黑龙江黑河市的爱辉区新生鄂伦春民族乡开始田野工作,依次对逊克县新兴鄂伦春民族乡、呼玛县白银纳鄂伦春民族乡、塔河十巴站鄂伦春乡进行了访问。最后 来到了鄂伦春人相对集中聚居的内蒙古呼伦贝尔盟的鄂伦春自治旗。在这个1951年10月成立的中国最早的少数民族自治旗里,当地人正准备…  相似文献   

2.
鄂伦春人     
高高的兴安岭,一片大森林,森林里面住着勇敢的鄂伦春人。一呀一匹马,一呀一杆枪……这是歌唱鄂伦春民族打猎生活的。多年前,在十八站民族乡随意走进一户鄂伦春人家,那家的老太太指给我看家里的步枪,那是政府发给她家的。鄂伦春族可以家家拥有枪支,而且不是猎枪,是真正的现代化武器——半自动步枪。在中国,拥有枪支是犯法的,这也许是唯一的特例。  相似文献   

3.
鄂伦春族已下山定居近50年了,他们拥有一个与昔日完全不同的今天。但今天的鄂伦春人还在探索,希望位于小兴安岭山脉北麓的新生乡,是以鄂伦春民族为主体,由汉、满、达斡尔、蒙古五个民族组成的民族乡。新生乡幅原广阔,资源丰富,人口1050人,其中农业人口875人,全乡面积1570平方千米,拥有耕地面积36,000多亩,草原73万亩,水面5万亩,林地和宜林荒地面积约1000平方千米。1953年鄂伦春民族下山定居以来,经济逐年得到发展,目前已发展成为以农业为主,畜牧业、旅游业等其他产业为辅的农业乡。种植产业状况:新生乡地处第…  相似文献   

4.
一、概况 鄂伦春族人口 鄂伦春人是以能骑、善射、坚强、勇敢、淳朴、机智等性格著称于国内的游猎民族。是我国少数民族人口中最少的民族之一。根据1959年6月的调查,居住在黑龙江省黑河地区的鄂伦春人人口共有1,318人(288户)。具体分布在:  相似文献   

5.
8月16日,黑龙江省暨黑河市鄂伦春族下山定居60周年庆祝大会,在黑河市爱辉区新生鄂伦春族乡举行。国家民委专职委员李文亮、黑龙江省委副书记陈润儿出席庆祝大会。8月20-21日,黑龙江省大兴安岭地区呼玛县白银纳鄂伦春民族乡、塔河县十八站鄂伦春民族乡也分别举行了相关庆祝活动。自1953年大兴安岭鄂伦春人下山定居至今60年来,鄂伦春族由贫穷落后的游猎民族,发展成为一个自尊、自信、自强、自立的民族,作为中华民族大家庭中的重要一员,与其他各民族一起步入了21世纪。这一成就的取得,是党的民族政策的伟大胜利,  相似文献   

6.
今年10月1日,是鄂伦春自治旗成立30周年的喜庆日子。鄂伦春族是世居黑龙江流域和大兴安岭的游猎民族。在旧社会,鄂伦春人民,饱受沙皇俄国、日本侵略者和国民党反动派的残酷压榨,濒于灭亡的边缘。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鄂伦春人终于迎来了解放的曙光,由原始公社末期,飞跃进入社会主义社会。今天,鄂伦春族人口已从解放前夕的2,000,发展到4,000多。 1951年10月1日,在内蒙古自治区建立了鄂伦春自治旗。在黑龙江省鄂伦春族聚居的地方成立了民族乡。后来,又在黑龙江省呼玛、爱辉、逊克三县建立了十八站、欧浦、新生、新鄂和新  相似文献   

7.
兴安岭飘来的歌声刘晓春,刘晓红我的家乡在遥远的兴安岭名字叫刺尔滨河,那伊耶刺尔滨河水奔流向前青松、白桦满山坡,那伊耶一个青年猎手骑马挎枪守护着大森林,那伊耶刺尔滨河水奔流不息鄂伦春人的日子越来越好,那伊耶……这是一首母亲年轻时创作的鄂伦春族民歌,它曲...  相似文献   

8.
鄂伦春族是我国人数较少的民族之一,现在共有二千四百多人。他们长期以来就居住在内蒙古自治区和黑龙江省的大小兴安岭一带,在这个广阔的地区里,过着比较原始的游猎经济生活。解放以前,反动统治阶级对鄂伦春人实行政治上的压迫,经济上的掠夺,加上长期以来推行愚民政策,不仅造成鄂伦春人社会发展缓慢,文化、教育、卫生也处于落后的状态。  相似文献   

9.
我们鄂伦春人的非正常死亡率之高是东北地区各民族中少见的。现代关于鄂伦春民族研究的著作和历史资料都谈到了鄂伦春人非正常死亡的问题。这个问题已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据不完全统计,1981年至1989年间,黑龙江省5个鄂伦春族乡非正常死亡人口达60余人,枪杀、刀杀、酒精中毒、酒后冻死人数占人口总数的8‰ ,而鄂伦春族的人口增长率仅为2.8‰。鄂伦春人的非正常死亡率高于当地其他民族,笔者认为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相似文献   

10.
高高的兴安岭一片大森林, 森林里住着勇敢的鄂伦春。一呀一匹骏马, 一呀一杆枪。……这首五十年代风靡全国的歌,使我们这个只有2000多人的小民族名扬全国。很久以来,我们鄂伦春族就以游猎为生。大兴安岭既是我们的家乡,又是我们的天然猎场。1954年,在党和政府的关怀下,我们开始定居,到1958年,我们都住进了政府给我们盖  相似文献   

11.
“高高的兴安岭有一片大森林,森林里往着勇敢的鄂伦春,一人一匹猎马,一人一杆枪,獐狍野鹿满山岭打也打不尽……”提起噪鄂伦春这个民族,相信大多数人都会想起这首家喻户晓的歌曲。的确,在记忆中,鄂伦春人是与猎枪猎马联系在一起的。鄂伦春人长年靠游猎为生,1951年鄂伦春自治旗成立时,鄂伦春民族还处于原始社会末期地域公社发展阶段。在短短的几十后时间,鄂伦春民族跨越了几个社会形态,从原始社会末期走进了社会主义制度。这期间,鄂化春人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要化:告到了游走山林的日子,实现了定居;蛮单一的狩猎生产方…  相似文献   

12.
2003年9月的一天,在鄂伦春自治旗所在地阿里河镇鄂伦春民研会的办公室里,我得到了鄂伦春族长者何青花著的《金色的森林》一书。这本书帮我们走近和亲近曾经在深山老林里以狩猎为生的鄂伦春人。因这本书带给我的感动,到阿里河镇,我专门去拜访了老人。见到她时,她特地拿出珍藏的“老照片”让我看,并在我的一再请求下,还送给了我一张。看完后,她又认真地把影集重又放回卧室内的一只古旧而质地优良的箱子里。她还找出几本自己已整理出的鄂伦春语词、词组汉语拼音标注和词义注释,并告之此项工作正在进行中。这使我想起书的“后记”中老人很诚恳的…  相似文献   

13.
鄂伦春族是我国人口最少的少数民族之一。鄂伦春人民劳动、生息、繁衍在辽阔、美丽、富饶的大小兴安岭地区。他们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培养了勇敢、机智、耐劳的性格,创造了独具风格的民族文化。 鄂伦春族传统民歌以“赞达温”(即山歌)为主要形式,大体分为猎歌、情歌、颂歌、神歌、长短叙事歌、酒歌、风俗歌、苦歌、喜歌、诙谐歌以及萨满调、儿歌、摇兰曲等。  相似文献   

14.
鄂伦春族的社会经济,长期以来是以狩猎为主,采集、捕鱼为辅的综合经济。狩猎是鄂伦春族的传统生产项目,直到50年代初期仍然是赖以生存的主要生活来源。大小兴安岭茂密的森林、纵横的河流是理想的天然猎场,这里到处都有猎之不尽的飞禽走兽、鱼类等动物资源。由于长期从事狩猎生产,鄂伦春人民不仅积累了丰富的狩猎经验,而且对狩猎生产具有  相似文献   

15.
黑龙江省鄂伦春族定居40周年庆祝活动,在省委省政府的直接领导和关怀下,经过省和市(地)、县、乡四级政府的共同努力下,筹备近3年的时间,已于1993年8月22日至26日,在黑河市爱辉区新生鄂伦春族乡和逊克县新鄂、新兴鄂伦春族乡,大兴安岭塔河县十八站鄂  相似文献   

16.
黑龙江省鄂伦春族聚居的十八站、白银纳、新生、新兴、新鄂等5个鄂伦春乡和乌拉嘎镇胜利鄂伦春族聚居村的鄂伦春族同胞和各民族干部群众,以崭新的精神风貌和建设成就于1993年8月迎来了本民族下山定居40周年的喜庆日子。  相似文献   

17.
一、对象和方法 鄂伦春族人数极少,他们的部落零散分布在大小兴安岭中,具体分布状况至今不甚明了。因此,若想把众多鄂伦春人作为研究对象是极其困难的,我却有幸遇到了这样的机会。 距博克图约4公里处有一个滨洲线小站豪利格儿,由此向西,有一条林业铁路伸向大兴安岭的分水岭,其终点通称坎特拉(距豪利格儿60公里)。这是个俄罗斯人的村庄,我们在  相似文献   

18.
鄂伦春第一代女画家的人生路柳邦坤莫鸿苇,是鄂伦春族的后代,一个青年美术工作者,现工作在黑河市爱辉区文化馆,她的鄂伦春族名字叫莫拉乎尔·鸿苇。跨入“而立之年”之际,她发明、创作的用白桦树皮做为基本材料的镶嵌画,在黑龙江省黑河市爱辉区新生鄂伦春民族乡展出...  相似文献   

19.
桦皮船     
鄂伦春人是生活在我国北方的狩猎民族。鄂伦春人世世代代居住在外兴安岭以南的浩瀚林海中。鄂伦春人勇敢、坚强、淳朴、机智,“风驰一矢山腰在,猎马长衫带血归”是他们游猎生活的真实写照。同时,鄂伦春人还从事捕鱼、采集和以皮毛及桦皮制品为主的手工业生产。  相似文献   

20.
鄂伦春族与地球北半部众多氏族、部落一样,曾笃信过以萨满教为核心的原始自然宗教.本文以鄂伦春人供奉的众多神像为例,简要地论述了鄂伦春人自古以来所信奉的萨满教观念中的"万物皆有灵"之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