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工业化和城市化等现代化彻底改变了西方社会的社会组织结构:不仅社会利益集团组织有了新的发展,而且社会政治组织(特别是政府和政党)也有了很大的变化.这就为西方现代集团政治的产生与发展提供了最重要的社会动力和政治参与的空间.现代集团政治出现了政治活动范围大为扩展,通过政党政治来进行利益表达,从多元政治走向中庸政治或保守政治,使政治更趋制度化、规则化等基本特征.然而,现代集团政治也有加剧政党政治"衰败"、使多元政治走向寡头政治、跨国性集团政治对国内政治和国际政治的影响越来越大等主要缺陷.  相似文献   

2.
政党政治是与公民意识相适应的一种政治治理方式。当民初政党政治移植到中国传统社会之上的时候,隐藏在国人深处的臣民意识顽强地产生了各种“抗原”,如根深蒂固的权力崇拜、悠久的权谋政治传统、对公平正义的曲解、私德冲击公德的行为习惯等等,这些“抗原”导致的“排异性”最终摧毁了政党政治的健康和活力。基于此,完成由臣民意识向公民意识的转型,推动民族启蒙运动的进一步提升,才是实现政党政治现代化的保证。  相似文献   

3.
政党政治形态的生成及其变化,有其特殊的政治文化土壤.变革中的新加坡政党政治反映了该政治体系所蕴含的政治文化的变迁.本文重新考察和分析了新加坡一党独大体制的政党政治形态及其政治文化环境,认为近年来新加坡政党政治形态在向更为民主的方向转型,而这种转型的背后,政治文化所发生的变迁也悄然改变着新加坡社会的政治信念、态度和政治行为.这些新的元素包括参与式政治文化的生长、公民文化的成熟、理性的多元竞争、宽容性的政治文化等.  相似文献   

4.
1989年以来,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形势发生急剧变化,一百年前第二国际蜕变的历史在重演,社会主义的发展进程暂时受挫.东欧大多数社会主义国家发生演变,逆转了社会发展方向;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走向解体;连续执政四十多年的共产党相继丢掉政权,丧失执政地位;各国反动势力上台后的所作所为就是图谋从根本上改变社会主义制度.如果说当年第二国际蜕变还披着马克思主义的外衣的话,那么如今苏联和东欧的演变则是赤裸裸的,连马克思主义的外衣也不要了.面对“和平演变”这一反共反社会主义势力的战略企图,已在一些社会主义国家得逞的现实,怎样看待社会主义运动中出现的曲折,成为非常实际而又严峻的课题,需要从理论上给予回答.况且,认真总结苏联和东欧的失误和教训,分析和研究其发生发展的原因和产生的影响,也有利于我们挫败“和平演变”的阴谋,坚持发展马克思主义,把国际共产主义运动推向一个新的阶段.一、苏联走向解体和东欧国家演变的原因  相似文献   

5.
孙云 《社会科学》2000,(3):28-32
西欧不仅是资本主义文明的发源地,也是近代政党的滥觞之地,并且至今仍是各种类型的政党进行活动和表演的典型舞台。冷战后,西欧政党政治出现了一些新变化。值此世纪之交,这些新变化引起了人们广泛的关注。本文试图对冷战后西欧政党政治出现的新变化、原因及其影响作一些探讨。一、冷战后西欧政党政治的新变化  所谓政党政治,“是指由政党掌权并在社会政活生活、国家事务和政体运作中处于中心地位的政治”①。政党政治是政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它属于间接民主,是代议制的一种形式,是对君主政治的否定,因而是一种历史的进步。政党政治是…  相似文献   

6.
在苏联、东欧以及我国的社会主义政治体制改革中,都出现了与经济体制改革相反的迹象,那就是其进程的相对缓慢性。这除了政治体制改革较之经济体制改革具有更大的复杂性和艰巨性外,缺乏正确的理论基础,也是一个重要因素。在社会主义政治体制改革进程中,各社会主义国家都提出了不少理论作为政治体制改革的依据。如苏联的“社会主义开放政治论”,南斯拉夫的“社会主义自治政治论”,我国的“社会主  相似文献   

7.
民族国家确认了现代性政治的身份主体,而政党政治则是政治现代性的主要标志。中国的政党政治发轫于国家“自我”意象的转变,并通过革命承载着建构民族国家的历史使命。“中国梦”蕴含现代性的要义,中国政党政治须通过自身的现代性来实现“中国梦”的现代性。中国国民党对西方政治现代性的仿制以失败而告终,并导致政治现代化进程的暂时性终止,“中国梦”实现进程受阻。中国共产党承继了政治现代性建设,通过革命完成了民族国家建构,通过规范政治建制逐渐实现了自身的现代性。社会主义的现代性超越西方资本主义的现代性,其主旨与“中国梦”的内涵有着内在的逻辑一致性。在未来政治建制过程中,中国政党政治需要通过国族建设增强自身的民族性,通过法治建设增强自身的公共性,从而为全面实现“中国梦”保驾护航。  相似文献   

8.
人类社会进入20世纪后,社会主义作为一种现实的社会制度出现在世界上,并从一国成功发展到多国胜利,在曲折和坎坷中不断前进。自我国1989年春夏之交出现政治动乱和东欧局势发生变化以来,社会主义的发展再次遇到曲折,国际共运遇到了暂时的困难。在此情况下,有人提出:“东欧  相似文献   

9.
在西方学术界,政治文化正在经历从“阶级政治”的文化向“新政治”文化的转变。新政治文化的主要特点包括社会和财政问题、市场和社会个人主义、福利国家政策、市民参与、等级制政治组织的式微、阶级和传统政党政治的瓦解、公民力量、平民主义领袖、市民参与和社会资本的兴起、城市娱乐、全球化背景下的消费和旅游等。克拉克主编的《新政治文化》一书对这种变迁进行了广泛、深入的研究,值得我们研究政治文化时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0.
,但与过去相比不但力量有消长,更重要的是性质也有变化。除了俄共在一定程度上既是政治运动也代表一支理论思潮外,当前东欧的社会党在很大程度上已成为“没有思想的运动”,而极左派已成为“没有运动的思想”。 就各个社会党而言,如今它们在绝大多数东欧国家都是左翼的主要力量,在社会上与议会中 有强大影响,如果不是执政党或第一大党,也往 往是各国组织最为健全的政党。作为政治运动它 们无疑十分活跃。但今日东欧无论新旧社会党的 思想面貌都已变得十分模糊,不仅与战前社会党 相比是如此,与今日西方社会党相比也更加“非 意识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