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张志忠 《齐鲁学刊》2022,(2):143-160
改革开放40多年来,中国文学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已经成为世界文学的重要构成部分。张志忠教授主持的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世界性与本土性交汇:莫言文学道路与中国文学变革经验”是对改革开放40多年来中国文学发展所做的一个抽样研究,该项目结项成果“莫言与当代中国文学创新经验研究丛书”(9种)以莫言的文学创新道路为中心,揭示其与新时期文学和百年中国乡土文学的内在联系,全方位拓展了莫言研究空间,深化了对中国当代作家和当代文学进程的研究,有助于世界进一步了解莫言等中国作家。世界性与本土性的文化交汇、新时期文学和百年中国乡土文学的进一步助推,是莫言创作变革创新的内在条件,也是他走向世界、获得世界声誉的重要原因。今年是莫言先生获得诺贝尔文学奖10周年,丛书出版对纪念莫言先生获奖具有特别的意义,但更重要的是以“世界性与本土性交汇”为契点,探讨莫言文学道路的发展与流变,分享莫言创作与中国文学变革的历史经验。  相似文献   

2.
莫言的文学成就在于:莫言的创作生动展现了中国乡村的历史变迁,创作呈现出对于外国文学的借鉴,呈现出对于民间艺术的传承.莫言获诺贝尔文学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奠定了中国当代文学在世界的声誉与影响;拓展了中国作家走向世界的自信和勇气;促进了中国当代文学进一步发展和繁荣.莫言的获奖也存在着某些隐忧:对于莫言未来创作的隐忧,对于中国当代作家创作的隐忧以及对于中国当代文学创作的隐忧.  相似文献   

3.
莫言创作呈现的价值观在中国古代文人价值观之外,也在中国现代知识分子的“启蒙”和“革命”两大价值体系之外.莫言发展了一种用乡土演绎乡土的叙事技术,一种展示“地方知识”、“地方思想”、“地方感觉”,一种真正不依赖外部“理论”和“世界观”来解释地方性生活和现象的小说叙事技术.莫言的获奖,无论如何,都是中国当代文学的一项重大成就.尽管他代表的不是中国古代叙事传统的胜利,也不是启蒙与革命叙事传统的胜利,是汉语叙事作为一种地方性知识的胜利,而不是一种普遍知识的胜利.  相似文献   

4.
莫言获奖之后,我参加过一个"中国文学走向世界"的大型学术研讨会,我在发言中对这个"会标"提了不同看法.在我看来,现在的中国文学已不是走向世界与否的问题,现在的中国文学不但走向、且已走进了世界.这个提了30多年的老提法也该换一换了,不能老是"走向世界".世界并不是那么遥不可及,永世无法接近.莫言的获奖便是一个明证.这一事件说明,获诺贝尔文学奖有可能变成我们身边的事,中国作家也有资格获此殊荣,中国文学的一部分已为世界文学所接受,所欣赏,当然也有不小的部分还须努力.我觉得这是一个很重要的判断.它是中国与世界在政治、经济、文化上的深刻的互动交流的反映之一.  相似文献   

5.
2012年底著名作家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无疑为中国文学赢得了“世界的掌声”。同时,就像福克纳致力书写的“约克纳帕塔法县”一样,莫言致力书写的山东“高密东北乡”也赢得了“世界的关注”。  相似文献   

6.
<正>作为作家,作品是莫言唯一安心立命之地,莫言会以埋头写作来表达他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一切心情;作为莫言家乡的山东,我们当以阅读莫言、走近莫言来表示我们对莫言的敬意。莫言获奖前,就有学者表示:"莫言获奖迟早的事,但如果是在我们都理解了莫言,接受了莫言,以莫言为傲的时候莫言获奖,就更好了。  相似文献   

7.
莫言小说有“讲史”冲动,但绝少对现代性的简单认同.在莫言的历史叙事中,截然对立的新旧模式失效了,习以为常的历史主体不再是自明的显赫存在,小人物甚至“历史反角”的出场搅动起历史长河的大小波澜,讲史者角色的替换实际上使历史变得歧义丛生而又意味深长.莫言小说可以说是“写在历史边上”的故事,莫言整个的小说叙事也正是凭借这种“有意味的形式”抵达了历史的敏感细微之处,同时也获得了尽情言说的叙事快感.莫言小说所焕发出来的民间神韵与狂欢气息更新了中国小说的文体气质.莫言的叙事解放与文学想象表达了审美救赎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8.
2012年,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对整个中国文学在社会上的地位有很大的促进作用,让很多人感受到中国作家仍然引领着文化思潮,在很多方面他们还是更加具备和世界对话的能力. 客观地说,其实莫言的获奖更多的还是莫言个人的事情.我也发现了一个现象,就是现在的书店里边,文学书籍一直是很多的.但有趣的是,几年前,文学的专架上可能有10个、20个作家的作品,他们来自不同的领域,有很多作家的作品在那个专柜里面陈列,读者可以去买不同作家的小说来阅读.自从2012年10月份莫言获得诺贝尔奖之后,这种情形有所变化,就是文学的书籍在卖,但是大多只卖莫言一个人的书.莫言的书不管读懂读不懂,不管人们去不去读,但是必须去拥有,就变成这样一种非常奇特的现象.  相似文献   

9.
英美文学期刊与硕博论文中,既有对莫言作品“世界性”与“人类性”的合理开掘,也有出于“社会集体共同想象”将其视为“东方主义”政治历史范本的误读.在对莫言女性人物的评论中,有些忽略了人物成长的“中国”背景,以西方理念审视东方故事,把人物的心理或行动抽离出来,致使丰富多彩的事件被简单化,深重苦难下的不屈与惊世骇俗的反抗被阐释成了“情爱无价”、“个性解放”的西方范式.莫言倾注了对母系形象的“大爱”,赋予其大智大勇、钟灵神秀的优秀品质,不单纯是一种对“人性解放”的呼唤,而是基于对民族“退化”的深痛与警醒,对“纯种红高粱”民族崛起的期盼.她们是否被西方理论误读成了单纯的东方女“强人”,或男性政治的牺牲品,呆头呆脑的“木偶人”等,需要引起深度的研究及学术讨论的注意.  相似文献   

10.
2012年莫言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莫言的小说塑造并向世界传播了怎样的一个中国形象?本文认为莫言小说的中国想象有三个重要维度:历史的、文化的、人性的.历史的循环(而非进步)、文化的暴虐、人性的退化是莫言笔下中国图景的主要内容,莫言以此构建了一个批判的中国形象.当然,莫言小说的中国想象也存在着独特性有余而深刻性、丰富性不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曹栋、唐鑫(以下简称曹、唐):王教授,您好!您是我国经济学领域的著名专家,但是听说您大学学的是英语专业,是什么机缘促使您投身于经济学的研究呢?您近三十年在经济学教学科研领域的辛勤耕耘,有什么让您最为感触的事情呢?  相似文献   

12.
为信仰而绝望,为爱而痛苦:美学新千年的追问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人与世界的关系有三重维度,在人与自然的维度上我们引进了西方的科学;在人与社会的维度上,我们引进了西方的民主,唯独在人与自我的维度上,我们摒弃了西方的信仰。这直接造成20世纪中国美学在面对现实时,缺乏更高的超越的价值来给入以精神信仰的支撑。这一局限,集中表现在王国维、鲁迅的美学思想中,面对21世纪,中国美学应以生命、以爱为信仰,从而真正提升人的审美品位。  相似文献   

13.
改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几点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学生心理健康在和谐社会中具有重要意义。针对大学生的心理特点和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应从改变观念,调整教学内容,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的队伍建设和管理机制等方面入手,改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从九六年的《第十三届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预赛)》八大题中的二题光学试题看竞赛试题的特点与竞赛辅导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现代人因永不知足地追求物质财富而永远得不到内心的宁静和幸福,他们不知道如何正确地关心自己.正因为他们不知道如何关心自己,也就不懂得关爱地球.人类文明因此而在生态危机中越陷越深.为能走出现代文明的危机,必须破除现代性的三大错误信念--经济主义、独断理性主义和人类中心主义.破除了这些错误信念,才能实现"人性革命".实现了"人性革命",人们才能学会"关心自己"."关心自己"就是修己进德,就是"觉知自己深处的真实",倾听自己"内在的声音以求得平衡".当多数人都懂得关心自己时,地球生物圈就能得到休养生息.  相似文献   

16.
精神利益对权利人来说在其所有物上普遍存在,而作品作为人的精神成果更是如此。通过对作品上的"精神利益"、现行法律中"精神权利"和精神损害赔偿制度,以及从新的视角对作品上的具有可赔偿性的精神利益的分析表明,如果要对作品上的精神利益作出周延的保护,就需要改变现行以人身权遭到侵害为精神损害赔偿的前提的制度。这是需要通过长期的实践和理论探讨不断完善才能够逐渐实现的。  相似文献   

17.
陈芳平 《兰州学刊》2004,(6):176-178
传媒业作为迄今为止极少数几个尚未完全开放的领域之一,由于其蕴藏着巨大的商业价值,因而成为近两年的投资热点。本文从产业角度透视了传媒行业的发展趋势,分析了在目前的政策环境下传媒产业的投资机会,提出了传媒产业与资本市场的结合点,探讨了通过资本运营实现产业扩张的途径。  相似文献   

18.
在科技期刊中占据重要地位的高校学报面临可持续发展的诸多难题。立足于切斯特I.巴纳德的组织理论,阐述以人为本的组织管理思想和人的全面发展的内涵,结合高校学报的组织结构及功能定位,分析高校学报组织中的个人和团体的人本属性,讨论管理者和被管理者的共同属性,提出高校学报在体制和机制上的组织管理创新思路,推动构建高校学报以人为本的管理机制,以实现高校学报的科学发展。  相似文献   

19.
西藏是全国较早提出跨越式发展战略并为中央所认可的少数省区市之一.本文论述了西藏跨越式发展目标的内涵及其现实性,同时就西藏跨越式发展中需要解决的几个问题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20.
当前,在山西省致力开发的各种新能源里,风力发电技术发展最快、最为成熟,也最具有商业化前景。但目前风电科技人才的不足和开发能力的薄弱,已经制约了风电业的发展和技术进步。培养高层次的风电行业工程科技人才已成为山西省乃至中国工科院校的当务之急。为此,需要加强对风电人才培养地位和作用的认识;强化办学特色,创新培养模式,扩大风电人才培养规模;政府应采取相关政策措施,加大对风电人才培养的扶持力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