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元干是北宋末南宋初的爱国词人、诗人。学者们评价很高:“他的词长于抒发悲愤之感,为南宋爱国词人开辟了广阔的创作道路。”然而《宋史》无传。笔者前些年前往永泰调查,通过永泰文化馆的帮助,觅得张元干故居遗址及《张氏族谱》。这就为研究张元干的有关问题找到了钥匙。  相似文献   

2.
靳以在《雷雨》发表中起了什么作用,历来众说纷纭。他对《雷雨》态度究竟如何,则乏人探讨。结合靳以的文类选择、文学观念,包括对曹禺其他剧作的评论,可以探究他对《雷雨》的真实态度,即他对此作很可能并不欣赏且存在隔膜。这是一个切入研究其文学趣味,包括编辑思想的重要突破口。  相似文献   

3.
王夫之具有丰富的考据学思想,并采用了一系列颇有借鉴意义的考据方法考订文献,从而取得相当大的成绩,这使他得以跻身于明清之际的考据大家之列。考据之学也是他义理之学的基础,其别开生面的义理的取得,即得益于他深厚的考据学功底。  相似文献   

4.
南宋朱熹作为一代大学问家,与其严谨的治学有着极大关系。他始终强调治学、尤其是考据学,应该“参互考证、脚踏实地、动有依据,把握义理”,即朱熹的考据学方法。其考据学涉及校勘、考证、辨伪、训诂等。朱熹的博览和精密分析的学风对后世学者具有很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老一代史学家范文澜在论述清代考据学的发展时曾指出:“自明清之际起,考据学就是一种很发达的学问,顾炎武启其先行,戴震为其中坚,王国维集其大成,其间卓然名家者无虑数十人,统称其为乾嘉考据学派”.事实也是如此.追溯乾嘉考据学派的渊源,首先提到的正是顾炎武.本文拟对顾炎武的学术倾向、他与乾嘉学派的联系、区别等问题,试作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6.
钟翀 《社会科学战线》2022,(10):127-138
《永乐大典》今存残卷之中收录了“(汀州)郡城”图、“建武军图”及“安南国图”“潮州路城图”“元河南志图”这四种颇有研究价值的宋元城市地图。通过对这些地图图式与内容表现的综合考察,详细考订成图年代,同时利用图、文合勘手段,深入辨析《永乐大典》所引相关宋元志书及其记载,查证这四种地图的摹录底本与图源文献,并据此归纳《永乐大典》之地志编例与地图采录原则。在此基础上,对于历来争议较多的《永乐大典》所收洛阳城地图进行多角度探讨,确认此图当源于元《河南志》。  相似文献   

7.
乾嘉考据学热潮的形成与统治阶层的提倡密不可分。主要表现为三个层面:一是地方大僚对幕客的引导;二是国家开设四库全书馆对考据学人才的特别赏拔;三是主考官加强考据学对科举考试的影响。每一个层面的学术倡导背后都隐藏着政治上、经济上的利益,与士人阶层对名利的强烈追求相契合,使得越来越多的士人投入经典考据学,从而形成考据学热潮。  相似文献   

8.
关于乾嘉考据学术之根源,争论颇多,梁启超等将开创之功归于清初顾亭林等大师,钱穆等则将之追溯到明代中晚期.对于钱穆等的看法,有的学者认为明代考据仅限于个人的雅好,远没有成为一种学术的代称.但实际在明代中后期,汉学运动已经风起云涌,在经史子集等方面皆已发乾嘉学术之先声,此时的诗歌注释也在注释方法、注释内容及注释思想等几方面充分体现出清代考据学的特征.  相似文献   

9.
徐振贵 《齐鲁学刊》2014,(2):130-135
考据学者与戏曲批评者的双向交流,是清代乾嘉考据学影响清代戏曲批评的重要原因。乾嘉考据学著述疑经辨伪、独抒己见、旁征博引、无征不信、以史为据、实事求是等特点,在清代戏曲批评中烙有深刻印记。但两者毕竟都还不能摆脱儒家教化观念、伦理思想的束缚,如果仅强调其桎梏关系,不免偏颇。  相似文献   

10.
考据学是清代儒学的生长点,因为在清文化专制政策下要复兴古代儒学的宗旨,只能从整理儒家经典着手。考据不是目的,但在当时文字狱的社会环境下,手段成为目的。考据学者正是从儒家经典中挖掘儒学的意蕴,致力于儒学的再整理,矫正了宋明理学的弊端,从而挽救了儒学。如果说汉人的精神家园是经学、隋唐是佛学、宋明是理学,那么清人的精神家园就是考据学。  相似文献   

11.
郭沫若对传统考据学的批判继承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正> 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化战士、杰出的马克思主义历史学家郭沫若,在吸收世界优秀思想文化成果的同时,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从内容列形式,都予以批判继承,即便是对传统的治学方法也十分精通,并娴熟地运用于自己的学术研究之中。作为中国马克  相似文献   

12.
作为一代显学的清代考据学曾影响一代学风,并渗透进文学之中。考据家涉足戏剧理论批评,以考据法治戏与传统戏剧批评显然不同,是注重考证戏剧本事;在戏剧创作中,则是"以史为剧"。这对提高戏剧地位不无意义,但又容易带来拘泥本事而创新不足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3.
<左传>作为十三经之一,在经学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历代学者都对其进行了研究,不断推动其向前发展,至清代发展到鼎盛时期.随着清代汉学的复兴,清代<左传>学的主要内容是以考据学方法研究<左传>.<四库全书总目>的编撰过程及其问世极大地推动了<左传>考据学的发展,即重新确立了<左传>在<春秋>学上的地位、提倡以训诂考据方法研究<左传>以及坚持<左传>的经学正统地位等.  相似文献   

14.
章学诚生活在十八世纪的四十年代至十九世纪初。这一时代的特点是:清王朝建立政权已有一百多年,其统治政权已进入相对的稳定时期。在农业、手工业、商业等社会经济方面,有了一定程度的恢复和发展;在学术领域中,被当时统治阶级所提倡的“汉学”成为显学,垄断地统治着一切学术部门。清王朝并不是一开始就提倡汉学的。汉学本身发展、演变的过程,与清王朝的文化  相似文献   

15.
乌鬼考辨     
乌鬼是一种起源甚古的崇拜形式,何谓乌鬼,历来众说纷纭,尚无定论。本文结合唐宋历史文献和文人诗集,从历史地理学的角度进行了分析,认为“养乌鬼”是唐代夔州地区蛮獠的一种以家为单位的、用人作为祭品的“祭祖”仪式,而乌鬼则是指当地獠蛮的祖籍神。  相似文献   

16.
齐鲁考辨     
<正> 山东省为什么称“齐鲁之邦”?一般说法是因为西周封太公望于营丘,建立了齐国;封周公旦的儿子伯禽于曲阜,建立了鲁国。因此,山东有“齐鲁之邦”的称谓。这种解释并不错,但不够。试问太公建国为什么称齐?伯禽建国又为什么称鲁?山东古国不止齐和鲁,还有滕、薛、莱、莒等等,为什么不称“滕薛”或“莱莒”?  相似文献   

17.
陈琳墓考辨     
唐温庭筠有《过陈琳墓》诗,称“陈琳墓在今江苏邳县”,不确。虽然,陈墓在邳志乘也有记载,《大清一统志》称:“魏陈琳墓在邳州界。”《咸丰邳州志》载:“陈琳墓,在旧城,见《元丰九域志》。”但现在旧城却无任何遗迹或有关传说。《邳州志》也未敢肯定,故在“陈琳墓在旧城”加上“今无考”的按语。清顾嗣立撰《温飞卿诗集笺注》亦曾提及此事。据《三国志·魏书》,陈琳为“广陵人”,《嘉靖维扬志》、《康熙宝应县志》和《乾隆盐城县志》均称为“广陵射阳人”,即今扬州宝应县射阳镇。此镇不仅为陈琳出生之地,亦为其埋骨之所。据《嘉靖维扬志·公…  相似文献   

18.
杨恽案考辨     
宣帝诛杨恽历来备受争议.按照汉代的法律,杨恽并犯诽谤、妖言、大逆和怨望四罪而被判死刑可谓罪有应得,司马光等人用后代的法律衡量杨恽的罪行并不妥当.至于他们将杨恽当做一位“刚直”之贤,认为即使他有死罪宣帝也应宥之,这种说法逻辑上也难以成立,因为正是他们所标榜的杨恽式的刚直与宣帝的刑名思想、对故旧的感恩心理和自圣心理相对立,反而成为宣帝不愿赦免他的理由.  相似文献   

19.
戴震是18世纪我国著名的考据学大师。他的研究对象不仅包括历史上的各种经典文献,还涉及到古代的许多文艺作品(如《诗经》、《楚辞》等)。加上戴震本人是一位哲学家,因此,他的考据学理论很自然地具有重要的美学意义。如果我们进一步考虑到戴震考据学思想与西方解释学理论之间的某些相通之处,其美学意义表现得更为明显。本文试图从上述见解出发,对戴  相似文献   

20.
木牛流马考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诸葛亮“性长于巧思”,“工械技巧,物究其极”。他创制的木牛流马究竟是一种什么样的运载工具,由于记载不详,很久都是一个谜。直到宋代,才有人提出是一种木制独轮车的看法。陈师道《后山丛谈》卷四载:“蜀中有小车独推,载八石,前如牛头。又有大车,用四人推,载十石,盖木牛流马也。”高承的《事物纪原》卷八“舟车帷幄部·小车”一章也说:“蜀相诸葛亮之出征,始造木牛流马以运饷,盖巴蜀道阻,便于登陟故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