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苍蝇>是萨特情境剧的代表作,充分表现了萨特存在主义哲学中有关自由的思想.通过对厄勒克特拉这个人物形象的分析来对存在主义的自由内涵进行解读,主要分为三个部分什么是真正的自由,自由、选择、行动,责任.  相似文献   

2.
萨特的《苍蝇》是一部存在主义在戏剧上的代表作.对于萨特的这部早期作品,一般都是从存在主义角度来理解,因而都忽略了马克思对他的影响.本文作者在对《苍蝇》同时期的萨特思想及其胡塞尔、海德格尔思想的比较分析之后,联系萨特晚年的自述,确认萨特此时不仅接触过马克思著作,而且不自觉地接受了马克思的影响.就《苍蝇》而言,这种影响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1)贬损神道;(2)超越“彼岸”;(3)重视实践.  相似文献   

3.
作为哲学家的萨特,他的文学作品也同样具有特色,其戏剧作品《苍蝇》,直接借用神话故事,忽视故事的情节,彰显人物的行动,用人物的行动来阐释“选择”这一哲学概念的内涵,体现了“选择”的价值及丰富性。  相似文献   

4.
在法国思想家萨特的一系列著述中,发表于1947年的《什么是文学》作为一份比较完整连贯的理论提纲,全面反映了萨特的文学思想和文化立场,历来受到研究者的重视。但是,学界对这篇文章的切入角度和论证逻辑却颇有争议,这一方面是由于文章强烈的论战性质,另一方面则是因为萨特政治先行的立场影响了他对"知识分子"身份的认同,使他在文学和政治的两端摇摆不定。这种守望文学,又渴望跨出文学边界的心态,恰恰成为特定年代萨特思想困境的一种真实写照。因此,回到《什么是文学》的文本细读,在历史语境中解读"介入"和"自由"两个重要概念,并联系萨特在此文前后的其他著述,应该有助于捕捉萨特思想位移的轨迹,重现文学萨特和政治萨特在理论文本中的缠绕。  相似文献   

5.
在讨论“人如何必须为他自己的行为负责”这一问题时,传统有关决定论和自由意志的讨论都忽略了行动者与处境的关系,本文试图从萨特的思想出发对这一问题提供一种解答。萨特认为,人的行动虽受“现实性”的制约,但人仍是绝对自由的,因他能通过赋予现实性以意义而把它塑造为具体的处境,并在这一处境中作出他的选择,承担他的责任。因此,自由与处境虽存在着矛盾,但自由仍有着优先的地位。  相似文献   

6.
本文通过对萨特文论的理解,从"我与他人",个人与社会两个方面浅谈了萨特自由观在其文论中的意义.并通过戏剧<苍蝇>,<禁闭>以及小说<自由之路>加以具体解读.  相似文献   

7.
在研究萨特《存在与虚无》的时候,多数学者关注的是他本体论的两种存在观及其自由学说,而对他的人的实在论思想却缺乏全面的把握和深入的分析.本文试图从静态和动态两个层面对萨特的人的实在论思想作一总体性的概括,以期勾勒出他的人学思想内容的全貌.这对于我们更深入地研究萨特的哲学思想无疑是有益的.一、关于虚无。焦虑、自由.人的虚无是萨特的人的实在理论的基石.在他看来,人的实在是自为的存在,像自为的意识那样,是一种是其所不是、不是其所是的存在.萨特现象学本体论给我们描述了自在和自为两种不同领域的存在.自在存在…  相似文献   

8.
行动的学说在萨特的哲学思想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萨特甚至把他的存在主义归结为一种行动的学说。同样,在《存在与虚无》中,萨特主要探讨了人的存在,以及人与世界的关系问题。而贯穿于这些基本问题之中的主线则是行动观。因为,人的存在萨特看来,即是一种行动,行动本身意味着改变世界。只有理解了行动才能理解人及其与世界的关系。建立在存在的精神分析法基础上的萨特的行动观独具特色,它的理论优点和缺点同样引人深思。鉴于此,本文主要从三个层面展开理论探寻:其一,分析萨特行动的方法论基础;其二,挖掘萨特行动观的本质内涵;其三,评析萨特行动观的优劣得失。  相似文献   

9.
文章主要研究了萨特的"无"的思想,指出了"无"与萨特的自由理论的联系,认为"无"是自由的哲学基础.在萨特哲学中,有(存在)是先于无的,但这种有要"无"去化之才有意义,而人又在不稳定的无中又追求着有,人生就是这种"无用的激情"."无"是自由的哲学基础,正因人本是无,人才有无限的自由.  相似文献   

10.
萨特的自由哲学因张扬人的“绝对自由”而在西方理论界特色鲜明。存在先于本质是其核心;选择、行动与自由是紧密联系,舍此无彼的,而这一切都在处境之中进行的;自由还总是与责任联系在一起的,个人不仅要为自己的选择负责,而且还要为整个人类负责,这样自由的人往往是烦恼的、孤独的、绝望的。另外,这一哲学在逻辑推理、本体论与实践论关系等方面存在着种种矛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