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中庸”、“折中”并不等于折中主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孔子的"中庸"指的是"允执其中",既不过分,又无不及;既不狂,又不狷,要求做到恰当、适度、中行.社会生活中的"折中"说的也是调节过分与不及,使之适中;或者说协调不同意见,提出各方面都能接受的办法.把"中庸"、"折中"当作折中主义加以批判是极其错误的."中庸"也好,"折中"也罢,都具有一定的合理性,是符合唯物辩证法的.  相似文献   

2.
李大怀、周兴耕和张一新,分别是苏州市石路街道菱塘社区、彩香一村南社区和信记社区的党务干事。他们所做的事情既平凡、又琐碎,因为事事都想着党员的利益,所以深得大家认可,被党员群众誉为"能干的社区党务干事"。  相似文献   

3.
迄今为止,几乎对"卮言"的所有解释都不符合《庄子》的实际。《庄子》三言中的"卮言"应该是"危言"之讹误。拨乱反正,则《庄子》对三言的所有表述都可以得到合理解释,而且,这些解释既符同《庄子》的观念与实践,又契合它置身其中的历史语境。《庄子》"言无言"的观念体系和实践既回应了超越性的道,又回应了具有强烈自主性、封闭性和排他性的受众,其宗旨是使危言、重言与寓言有机融合,相与为一。它一方面控制和减少危言亦即庄语的使用频次,一方面又高度重视和仰赖危言对文本的定性、定向作用及其连属衍生文本的结构性功能;它一方面以寓言、重言作输送言说意指的主要载体,一方面又警示此举的外溢效应。总而言之,这是一个相当成熟和精密的体系化设计。  相似文献   

4.
吴一 《山西老年》2008,(2):52-52
提起"中风",人们可谓是既熟悉又陌生。说熟悉,是一般人都知道它是严重威胁老年人健康和生命的疾病,其发病率和病死率非常之高;说陌生,是对它缺乏全面的了解,其中最普通的误解是把"中风"当成一种病。其实,它是一类疾病,是急性脑血管病的俗称,又称脑卒中。  相似文献   

5.
《作家铁凝》是至今唯一一部以铁凝为传主的传记作品,贺绍俊采用以"评"带"传"、"传"中显"评"的创作方式;相对其荣耀的社会身份,选择从作家身份入手,全面介绍抛却社会光环之后的平凡铁凝,并从学术角度重新确立其在当代文学创作中的地位。"评"与"传"的恰当处理使这部作品既真实全面地记录了铁凝的创作,又具备较高学术含量,这是一部典型的评论性传记作品。  相似文献   

6.
"平凡的世界"现象由读者、体制、学术界三种不同力量的不同态度构成,成为中国当代文学史上一个独特的存在。究其原因,1980年代"重写文学史"思潮中,文学"去政治化"的追求、受西方中心论和进化论史观支配的文学史观、对《平凡的世界》艺术价值的低估都参与了这一现象的形成。近年来,随着"重写文学史"形成的文学史叙事被反思,《平凡的世界》重返文学史场域。路遥对经典现实主义的坚持和通过"失衡婚恋"模式对人性、精神世界的深刻探索值得重视。  相似文献   

7.
宋元以来,有关水浒的传说就在民间广泛流传,至今不息。水浒民间传说主要讲述了水浒英雄的出身来历、习武修德、人伦日用、战斗生活等方面的故事,其情节内容、思想倾向以及审美趣味都带有浓郁的乡土气息和厚重的生活化色彩。民众在塑造水浒英雄时,更多是从生活出发,把他们当成了自己的贴心人、带头人,既刻画了他们的疾恶如仇,又赞扬了他们的扶危济困;既突出其英雄侠义,更展现他们的平凡生活。较之小说,这些传说更多地反映了民众的基本价值观,反映了他们对“英雄”的理解和对生活的期待。  相似文献   

8.
在20世纪中国戏剧史上,党领导下兴起的"红色戏剧"是一个重要的戏剧现象.它经历了苏区红色戏剧、抗日战争时期红色戏剧和新中国红色戏剧三个阶段,对我国戏剧艺术发展、对革命斗争乃至对党内政治斗争都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邓小平理论的研究对象是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上的现代化建设 ,其内容既博大精深又丰富新颖 ;它的科学性与真理性已在我国的建设实践中得到了充分证实并将得到进一步的检验 ;它的表现形式生动活泼、语言通俗易懂、逻辑结构严谨。认为“邓小平没有理论”或“邓小平理论不是理论”的看法是极其错误的  相似文献   

10.
《周易》作为中国流传久远的、对中国文化史影响巨大的文化典籍,其重要原因之一是,其思想体系朝向"避害"的功效。作为一部"占卜"之书,它以象喻人事,定出吉凶,教人避害;通过吉凶祸福的转化规律,教人避害。作为一部"圣人"之书,它从精神方面教人要有积极向上的人生观,从行为方面教人要有恒心、人生目标和行善居中,从言语方面教人要遵守言语为"君子之枢机"谨言慎行,从而使人生全面地"修德"避害。其避害思想,既符合警示又符合知行,既符合个人人生的需要,又符合社会教化的需要,具有恒久的价值。  相似文献   

11.
现代性与审美主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性概念本身是一个悖论式的概念,它包含了内在的张力和矛盾,它可简单地分为审美现代性和启蒙现代性。本文旨在对审美现代性进行粗略的概叙,以基督教时间历史观为基础,清点其在现代性结构中的作用及其可能带来的危险。  相似文献   

12.
"生活形式"与"生活世界"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对维特根斯坦的“生活形式”概念与胡塞尔的“生活世界”概念相比较 ,分析和评论这两位哲学家在这个问题上观点的异同 ,考察维特根斯坦对现象学的态度 ,以及他在何种意义上接受马赫和博尔茨曼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14.
从小说《周渔的喊叫》到电影《周渔的火车》,我们应从精英文学和大众文化的不同受众,以及文字和图象媒介产生的不同艺术形式来阐释两者的区别。  相似文献   

15.
社会语言学将理想的语言模式在现实生活中的具体表现作为研究的主要课题之一。本文以R.Brown和A.Gilman的著名理论为出发点,以话剧对白及调查问卷为依据,对现代汉语中第二人称单数的使用规律作了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6.
蒲松龄自称异史氏,是在著述目的、思想情感、艺术手法诸方面与《史记》高度认同的一个标识。《聊斋志异》对于《史记》从体裁、题材、创作思想、价值观、艺术观到表现手法甚至作品编排形式的追寻是全方位的,都是以社会教化为己任追求立一家之言,都为后世留下了一道多采的人物画廊,都在文章取材与体式上具有鲜明的独创性特点,都具有通过编排形式传达创作主旨的良苦用心。而最为本质的特征是都通过艺术形象表达了内心深广的忧愤。  相似文献   

17.
德国或法国在某个历史时间段会更加现代一点,但从整体上讲,正是这种相互交替发展的进步才使得两国相互学习互补,使两国间没有一边倒的倾斜现象.这就形成了德法两国巨大优势和两国关系紧密的秘密所在.  相似文献   

18.
自宋代朱熹以来,许多人把"百夫之特"的"特"解释为"杰出的".本文从本诗、他诗和方言等三个方面提供证据,证明"特"应训为"匹",并分析错误训释的来源和流变.  相似文献   

19.
本文对“海量”与“大量”这组同义词进行了考察,指出二者可以互相替换的情况,从句法、语义、语用三个方面分析了二者之间的差异。  相似文献   

20.
关于“存在”和“是”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3  
西方哲学的核心范畴 being(希腊文 estin, to on),原来没有统一的译法,五十年代起形成一个统一的译词“存在”,近来有学者主张改译为“是”。这个西方的词原有“有”、“在”、“是”的在合一的意义,但在中文中,“存在”和“是”的意义是不同的。只有用“是”和“不是”构成的肯定和否定命题,可用以辨别“真”和“假”。巴门尼德正是由此提出认识的两条路线,亚里十多德由此制定逻辑学,牛一再分析“是”和“真”的关系。所以我们以为只有将它译为“是”,才可以正确理解西方哲学重视逻辑和科学的传统精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