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拙作《也论“伤心碧”》曾载于本刊1985年第2期上。现补一例证: 《楚辞·招魂》的末尾两句是“目极千里兮伤春心,魂兮归来哀江南”。王逸注:“言湖泽博平,春时草短,望见千里,令人愁思而伤心也。”又举另一说:“或日荡春心。荡,涤也。言春时泽平,望远可以涤荡愁思之心也。”从“或日”来看,伤春心,就是荡春心,伤与荡同义。但它作涤荡解释,不免偏离原意。远望千里而令春心摇荡,这才是确解。目极千里,怎么可以“涤荡愁思之心”呢?基调是悲愁的,“魂兮归来哀江南”,愁情婉转,哪有  相似文献   

2.
《辞源》最重要的特点之一可以概括为一个“源”字——追溯辞的根源。新版《辞源》在选用例句时,对很多条目都做到了这一点,但也有少数条目,所引例句出现的时间是比较晚的。例如“一日千里”第一义,选用的例句是《荀子·修身》的“夫骥一日而千里……”,但《庄子·秋水》中就已经说过“骐骥骅骝,一日而千里”了。又如“中正”一词第二义,选用的例句是《离骚》和《管子·五辅》中的。《管子》是后人伪托之作;而《易·乾文言》早就有“刚健中正,纯粹精也”的话,其中  相似文献   

3.
中学语文统编教材《马说》一文中“马之千里者”课本未作注,现行的译法也较多,主要有三种: 1.将“千里”视作后置定语,“之”和“者”为后置的标志。七九年教材的“马之千里者”,即译为“千里之马”。 2.照原语顺译,将“之”视作相当于“的”的一般结构助词,“者”作代词,代  相似文献   

4.
《南都学坛》2017,(6):42-44
1942年,自春至秋,河南旱魃肆虐,千里赤地,几乎无县不灾。当时,旱灾的严重引起了媒体的重视。南阳《前锋报》自始至终关注这次灾荒,前后发表了近百篇关于灾荒和救灾的社评,不仅呼吁当局和社会各界关注河南灾荒,而且针对性地提出了救灾的切实可行的办法,从理论和实践上指导救灾。李蕤和《前锋报》社评在河南灾荒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相似文献   

5.
释“方”     
阅读古籍,常遇到“方……里”或“方……”这种句子。如:“荆之地方五千里,宋之地方五百里。”(《墨子·公输》)“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论语》)等等。 对“方”的注释,主要有三种。 一是认为方即平方,方某某里,即某某平方里。如:《孟子·梁惠王上》:“海内之地,方千里者九。”《历代文选》(中国青年出版社62年北京第一版)注:“即九千平方里……”《大学语文(修订本)》(华师大出版社83年6月第二版)注:“当时人认为天下的土地,方千里者九处(九洲),即九千平方里。”《先秦文学作品选》(吉林人民出版社80年4月第一版)注:“当时的学者阴阳家邹衍等,说中国有九洲,并假定中国有九千个平方里。”  相似文献   

6.
风景如画的西双版纳,养育着世世代代的傣族人民,陶冶着他们奔放热烈而深沉婉约的诗情。傣家是一个诗歌的民族。谁也数不清傣族的诗歌遗产究有多少。举其大类就有古歌、情歌、习俗歌、祝福歌、索哈调,还有丰富多彩的神话传说,规模宏大的英雄史诗,浩如瀚海的叙事长诗……,而千行以上的叙事长诗有三百多部,《葫芦信》就是其中的佳作之《葫芦信》是一曲反侵略、反掠夺、反分裂的“正气歌”,是一首流传在人民群众  相似文献   

7.
1996年6月间,新加坡的电视台频频播放资政李光耀在国会就“购房风波”进行辩论的风采,展示了一位政治家的清风亮节。他以“千里大堤毁于蚁穴”的哲理,以“上梁不正下梁歪”的现身说法,展示了他对廉政建设的高瞻远瞩,而不是“老虎屁股摸不得”或“刑不上大夫”……  相似文献   

8.
中国并不富裕。因5、6元钱学费交不上而失学的儿童,数以万计;为了换取几斤盐巴,身背几十斤桃子,爬山涉水几千里的农民大有人在…… 然而就在这里,豪华轿车——主要是“公车”愈来愈多,档次越来越高,令国人惊愕。 镜头一:一外商在他承包的中国工地上,看到前来视察的普通官员一个个从“奔驰”、“BMW”  相似文献   

9.
释“十二”、“三十六”、“七十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古文里有些数字,看上去是实数,其实并不表示确定的数目,例如“三”和“九”,在许多情况下都是虚指,概略地表示为数之多.清汪中在《述学·释“三”“九”》里写道:“生人之措辞,凡一二之所不能尽者,则约之以三,以见其多;三之所不能尽者,则约之以九,以见其极多.此言语之虚数也.实数可稽也,虚数不可执也.……推之十、百、千、万,固亦如是”.  相似文献   

10.
“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这是中华民族的一句俗话。由于地理、历史、文化和心理素质的不同,广大人民在长期的社会生活中,形成不同的生辰、信仰、行住、衣饰、婚娶等风俗习惯。这不仅随着民族成份的区别而出现差异,就是同个民族居住在不同地区,不同的自然环境下,亦有不同的习俗和信仰。就如广西那坡彝族和四川凉山彝族,虽然是同一个民族,而在衣着、习俗、信仰和方言等方面都有较大的差别,说明了“千里不同俗”一语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和现实性。这种科学性和现实性对于具有一定的民俗知识的人来说,自然不足为奇。但是,也有一些群众对此并未清晰地认识。尤其是居住在广西那坡和云南富宁交界  相似文献   

11.
鹅湖书院     
鹅湖书院位于江西省铅山县鹅湖山北麓,又称“文宗书院”。南宋淳熙二年(1175年)朱熹、吕祖谦与陆九龄、陆九渊兄弟曾在此“相与讲其所闻之学”,围绕“性理之道”进行哲学辩论,各执己见,不合而罢,史称“鹅湖之会”。“鹅湖之会”是中国哲学史上一次史无前例的学术辩论会,开辟了宋以后学术争鸣的先河。2000年10月在这里召开了“纪念朱子诞辰870周年国际学术讨论会”,2005年9月,在这里又召开了“朱陆鹅湖之会830周年学术研讨会”。(禾子/撰稿千里/摄影)鹅湖书院@禾子 @千里  相似文献   

12.
奴隶制的忠实卫道士孔老二,为了麻痹人民的斗志,挽救行将灭亡的奴隶制,竭力宣扬什么“民德为厚”、“为政以德”。反革命两面派林彪,也大喊“德治”、“仁政”。两个骗子,一个腔调。其实,在阶级社会里,剥削阶级从来也没有对劳动人民施行过“德治”、“仁政”。毛主席说:“至于所谓‘人类之爱’,自从人类分化成为阶级以后,就没有过这种统一的爱。过去的一切统治阶级喜欢提倡这个东西,许多所谓圣人贤人也喜欢提倡这个东西,但是无论谁都没有真正实行过,因为它在阶级社会里是不可能实行的。”(《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  相似文献   

13.
趣味老舍     
2009年2月3日,是老舍先生110周年诞辰。这位素有“人民艺术家”之称的老先生,带给人们的,不仅仅是那些读之令人唇齿留香、“京味儿”十足的文字作品。当我们忆及老舍先生,他仿佛离开并未太久,仿佛仍旧活在北京城的丰盛胡同里,活在他的“丹柿小院”里。他活得实在、鲜明、有情趣、有韵味,他活在每一个细节里。想起“老舍”两个字,就如同听见了咿咿呀呀的胡琴声,就如同品尝了一口浓郁的花茶。这就是老舍先生的人格魅力。  相似文献   

14.
所谓“嘉靖倭患”,亦称“壬子之患”,指的是嘉靖壬子年(三十一年,1552年),海寇商人头目王直等勾引倭寇,大举入寇我国东南沿海一带,“连舰数百,蔽海而至,浙东西、江南北,滨海数千里,同时告警”。这场倭患持续至嘉靖45年(1566年),前后达15年之久,凡浙、直、山东,以至福建、广东,沿海万里均受蹂躏,甚而“入腹里淮、扬、徽、太、杭、嘉、金、衢之间,至窥南京,裂国家幅员之半”,其破坏程度之惨重,堪称“宇宙以来所无之变矣”。有关嘉靖倭患的起因及性质,历来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本文拟就这方面作一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5.
<正> 定语后置是古代汉语中的一种语言现象。一般认为后置定语有一个标志,即后置的定语后面有一个“者”字煞尾,或句中还有一个“之”字,构成“之……者”的结构形式,如“马之千里者”。这种类型的句子容易辨认。然而仅凭一个“者”字煞尾来判定是否是后置定语是不够的.陈蒲清在其所著的《文言文基础知识问答》里,就认为定语后置的标志是“者”字煞尾。他从这个标准出发,把“楚人有涉江者”误认为是定语后置。这种认识颇有代表  相似文献   

16.
如果有人问:“春天是什么样的?”有人说是草长莺飞、百花齐旅而自居易说:“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苏轼说是“萎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李白说是“燕草如碧丝,秦桑低绿枝”:杜牧说是“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相似文献   

17.
苏轼的散文《石钟山记》被编入全日制十年制学校高中语文第二册课本。该文的第三段里写道:“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可乎?郦元之所见闻,殆与余同,而言之不详;士大夫终不肯以小舟夜泊绝壁之下,故莫能知,而渔工水师虽知而不能言。此世所以不传也。”对上文中的“而渔工水师虽知而不能言”句:一本语文教学参考材料里说:“而那些渔人船夫,虽然知道这些情况,而不能把它说出来……表现了作者轻视劳动人民的思想。”又一本语文教学参考材料里说:“特别是看不起渔工、水师,更应予以批判。”  相似文献   

18.
学过英文的人都会知道,给人最不留一点情面的评价,莫过于称别人为“Loser”。失去什么?解释很多。失去胜利的可能、失去坚强的斗志、也失去做人的尊严…… 而在如今职场,正在悄然形成一群“失字辈”。有的一览无遗,有的却隐藏很深;有的一时之态,有的却是经年累月;有的初出茅庐却怨气冲天,有的久经沙场但也狂躁不已。“千江有水千江月”,在这个群体里,每一位成员都有着看似相同实则不同的心路历程。  相似文献   

19.
流民现象是解开皖北社会的一把钥匙。明清以来,皖北由富饶之域而变成了令人心酸的“十年倒有九年荒”之地,如果从灾荒视角上看,这种变化有自然和人为两重因素。从自然因素来看,人类过度开发与破坏自然环境,以及黄河夺淮入海等原因,使得皖北数百年来备受灾荒洗礼,社会萧条,民生艰窘,成为滋生流民、匪患的“问题”地区。从社会因素来看,封建中央政府以“顾全大局”的名义而有意牺牲这一“局部利益”。可以说,明清皖北流民的产生是自然灾害、人地矛盾、土地兼并、社会环境以及农业经营方式与社会风气等多种因素交织的结果。  相似文献   

20.
新年心愿     
《成才与就业》2014,(1):70-78
又是一年走过,总有人在年末哀叹“我那时候要是……就好了”,也有人因为达成心愿而喜笑颜开。你还记得年初许下的愿望吗,你是否为了实现心愿而奋勇拼搏?在过去的一年里,你是无所事事,还是发愤图强?是得过且过,还是精益求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