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全球化时代需要全球公共产品供给管理。在对传统公共产品理论进行反思之后,可以将全球公共产品界定为实际处于全球性公共领域的产品。公共产品性质和全球化演进规律决定了全球公共产品供给管理的发展趋势:供给主体是世界各国通过国际合作机制联合提供;决策机制是公平公正框架下的多边谈判;生产制度的选择上将倾向于事务专一性、多层次性以及侧重结果的导向。  相似文献   

2.
具有社会性与公益性的公共产品政府供给是建立在市场缺陷的基础上。但是,传统公共产品供给理论的假设存在一定的缺陷。公共产品供给历史上就已存在,并不是市场缺陷的产物。由于人类公共产品观本身具有局限性和发展性,不同的市场状态对公共产品政府供给也具有扩张与缩小的影响。因而,各国政府应当根据自己国家不同时期的公共产品观与经济发展的不同阶段适当选择公共产品供给主体并确定它们的不同地位,构建高效的公共产品供给主体模式。  相似文献   

3.
一般认为,政府鼓励政策的缺失是导致"三位一体"农协会员选择不与政府合作参与供给农村公共产品的主要原因,但是在政府制定了一系列鼓励政策来满足"三位一体"农协会员供给农村公共产品的需求时,仍会有"三位一体"农协会员选择不与政府合作。据此,政府应该大力发展"三位一体"农协会员,提高"三位一体"农协会员自身参与农村公共产品的供给能力,鼓励其独立供给农村公共产品,措施如下:鼓励独立参与供给公共产品,提高供给效率;规范政府审批程序,缩短审批时间;振兴农村支柱产业,大力发展本村经济;大力发展合作组织,逐步放宽政府权力。  相似文献   

4.
新农村建设中的文化产品供给现状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新农村建设中的文化产品供给主要表现为农村公共文化产品供给总量不足,公共文化资源匮乏,农村公共文化产品供给意愿失实、过剩与不足并存,农村公共文化产品供给结构失调,使用效率低下,基层政府组织的公共文化活动贫乏,难以满足农民的文化需求等问题.解决这些问题要从借鉴国内外公共文化产品供给的成功经验,体现统筹性;文化产品供给能力要与财政收入脱钩,体现均衡性;改革农村文化产品供给决策制度,体现科学性;建立多元化资金投入和"第三种力量供给",体现共建性;提高财政支农资金使用效益,体现透明性;实施重大农村公共文化工程,体现基础性.  相似文献   

5.
综合学术界的研究,我国农村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供给存在着供给不足与供给无效并存、"被迫性"需求、需求表达不足、供给不均等等问题。这些问题是由供给结构、供给制度、供给体制、供给机制等方面的缺陷所造成的;价值(意义)供给既要坚守主流意识形态的主导地位,又要注重意识形态自律,同时还应让民间信仰正本清源;多元主体供给模式的构建,离不开政府与市场关系的良性互动、社会力量的充分激活和农民主体地位的切实维护;应坚持需求导向,完善需求表达机制、文化参与机制和可持续保障机制;供给质量的考评涉及目标导向、基本原则、考评体系、考评机制等内容,供给质量的提升要注重文化消费需求与对文化消费生态分布的把握。随着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逐步完善,对农村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供给的研究应逐步转移到如何提高供给效能和确保供给的可持续发展等方面。  相似文献   

6.
以体制外供给为主的现行农村公共产品供给机制带来的诸如供给总量不足、供给主体错位、供给结构失衡等内在矛盾,正在逐渐凸显和加剧。尤其是地处“都市边缘”的城郊村,在现行农村公共产品供给机制下,由于存在着地域复杂性和过程多变性特征,以及公共产品本身具有的外溢性而造成了较为严重的负面影响。为此,必须把市场激励机制引入公共部门和公共服务之中,建立“公导民办”的城郊村公共产品供给机制,并根据城郊村纯公共产品或准公共产品的不同属性,分别选择“政府投资主导”或“民营资本主导”等不同运行模式实施公共产品的有效供给。同时,在相关政策上给予必要的支持。  相似文献   

7.
中国农村的非均衡性决定了村庄公共产品供给的千差万别,因此必须借助模化研究才能把握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的本质和机理。从经济水平和村庄精英两个维度,可以把村庄的公共产品供给划分为四种模型。我们选取江苏的4个行政村进行实证调查,结果显示:村庄的经济水平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村庄公共产品的供给水平;村庄权力精英的不同,对农村公共产品的供给有着不同的影响;村庄在接应自上而下的相关政策和制度的同时与之将非正式规则结合,形成具体的公共产品供给机制;自发性供给是政府供给和市场供给外的有效补充。  相似文献   

8.
社会转型时期,民众对公共产品需求的不断增长与财政对民众公共产品供给不足的矛盾是当代中国社会公共领域的主要矛盾。引致这一矛盾的根源在于我国公共产品供给制度存在的缺陷。公共产品供给制度的缺陷,是由于缺乏相应的"公共利益最大化"的价值理念以及与价值理念相应的"公共性文化"与"公益文化"理念的支撑。当今时代迫切需要确立"公平公正"、"公共利益最大化"与"公民权利"的公共福利新价值目标,通过价值文化背景的改善和多元利益主体的博弈均衡,重塑一种新的符合民情民意与"民生本位"价值理念的合理的利益均衡机制与公共产品供给制度,以实现社会多元利益主体的"理性"合作与公共福利的最大化,并促使能够充分体现"公益文化"与"公共性文化"理念的公民社会的形成。  相似文献   

9.
公共物品供给复合主体是由国家、市场和社会三大主体力量构成,在实现过程域中多主体协同合作、互联互通及提升供给效能等方面发挥着关键之义。而塑造公共物品供给复合主体的“复合型”参与,是重构公共物品供给结构,寻求“供给变革”的重要突破口。“价值链”理论和复合治理理念的引入,为公共物品供给复合主体内部行政化供给、市场供给和社会组织参与供给的治理逻辑及其治理结构图示的构建提供理论支撑和模型借鉴。提升公共物品供给效能,有赖于协同机制的创新和制度安排,通过促进公共物品复合主体内部不同供给结构间的糅合互动、相互支撑和互惠共享,准确把握社会公共需求的“脉搏”,及时应对公民多样化公共需求。  相似文献   

10.
我国农村公共产品供给机制在权力结构、责任结构和融资结构等方面存在诸多问题,通过对江苏苏南、苏北地区的财政收支、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在投入主体、决策机制、监督机制等方面的调查与分析,认为应建立财政投资项目绩效管理制度、合理运用以及发挥“绿箱”等支持政策,建立科学高效的农村决策机制,构建城乡一体化的公共产品供给体系,加强农村基础设施产权和管护制度的改革,从而实现农村公共产品供给机制的创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