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再论西安事变的历史下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学良、杨虎城两位将军发动西安事迹的愿望、“放蒋”后国内形势的发展变化以及蒋介石处理西北诸问题的政策三方面的史实证明;西安事变的历史下限应划在1937年2月9日,而非1936年12月25日的“送蒋返宁”。  相似文献   

2.
张学良与西安事变的善后解决李莉王德桡1936年12月,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扭转了中国革命的危局。作为事变的主角,张学良始终是左右事态发展的核心人物。本文拟对张学良与西安事变的善后解决进行一番探讨。一、决策释蒋众所周知,张学良发动事变的初衷是希望通过“兵...  相似文献   

3.
转折点     
1936.12.12西安事变:扭转时局这一天,国民党将领张学良、杨虎城在西安扣留蒋介石,迫使他停止内战、联共抗日。史称"西安事变",也叫"双十二事变"。当时的国内情况是日本帝国主义不断扩大对中国的侵略,蒋介石坚持不抵抗政策,继续进行内战。张学良曾到临潼华清池向蒋"苦谏",请求"停止内战,一致抗日",遭蒋拒绝。24日,蒋介石被迫接受停战议和、联共抗日、释放政治犯等条件,25日获释,由张学良陪返南京。蒋介石飞回南京后,立即把张学良拘禁起来。  相似文献   

4.
西安事变期间,张学良先后历经临潼兵变、应对南京方面武力讨伐、送蒋还京三个重要阶段,由此面临着三次重大思想抉择,形成了从扣蒋、释蒋到送蒋的思想演变历程。引起张学良思想剧烈演变的原因,固然与中共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的感召以及“共产党的调停,实与有力”有莫大关系,但也不能忽视当时错综复杂历史背景下的非常动因。具体而言,西安事变后国内外近乎“一边倒”的舆论压力与谴责、南京方面武力讨伐派的军事进攻以及由此可能导致的空前严重的内战危机、西安内部在“释蒋”问题上的纷争与严重歧见,都是促成张学良采取断然措施、实现从扣蒋转向释蒋的重要影响因素。对于张学良而言,无论扣蒋、释蒋还是亲自送蒋,都是其爱国主义精神的集中体现。  相似文献   

5.
兵谏扣蒋后,出于对杨虎城部队的不大放心,中共中央两次致电提醒和督促张学良应将蒋氏牢靠掌握在自己手中,此乃张学良坚请蒋氏移居的真正原因。为此,张采用了多种方法,却均遭蒋氏坚拒。随之,张以伪装“悔祸”和假意答允尽快送蒋回京的办法,达到了让蒋移居的目的。蒋态度由硬到软的转变,亦以同意移居为开端。蒋氏的态度转变和张学良为引导事变走向而施展的“骗”蒋移居小谋略,都应视为促成事变和平解决的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6.
1936年12月12日,在民族危机日益加深、东北军和西北军在陕北“围剿”红军接连受挫的形势下,爱国将领张学良、杨虎城在西安扣留了蒋介石及其南京方面的一批军政要员,这就是中国现代史上著名的“西安事变”。事后的十三天,即12月25日,在蒋介石以“领袖人格”保证“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条件下,张学良亲自送蒋介石回到了南京,从而和平解决了西安事变。对于张学良亲自送蒋到南京去的这一举动,当时的东北军、西北军的一些高级将领,以及共产党的代表周恩来,博古等同志,是不赞同的,同时也是难以理解的。他们都曾说服过张学良不要亲自…  相似文献   

7.
该文以史为据,比较分析,着重考察了影响西安事变的各种因素,揭示了西安事变的灵魂是中华民族的利益,以期发扬光大民族精神,早日实现祖国的和平统一。认为张学良、杨虎城逼蒋联共抗日,完全是出于民族利益之举,放蒋亦是顺乎潮流之行动,送蒋返宁也是和平解决西安事变过程中的必要环节。张、杨最后之悲惨命运,是小我之失,民族之得。  相似文献   

8.
史学界对爱国将领张学良发动了西安事变,后又亲自送蒋回宁的原因众说纷纭。本文主要以史料阐述张学良送蒋回宁的内在原因在于他有着拥蒋抗日的一贯主张.由此决定了他发动西安事变和亲自这符回宁的行为;阐述张学良送蒋回宁的外部原因在于国内各种政治势力和国际上的各种舆论的影响和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9.
张学良是一位举世公认的伟大的爱国主义者。他一生赤胆为国,以国家民族利益为重,直到现在他仍然热爱祖国,矢志不渝。1990年,在他90诞辰的祝寿会上表示:只要有为国家效力的机会,他将会以年轻时一样的心怀尽心尽力。“孽子孤臣一稚儒,真膺大义抗强胡;丰功岂在奠明朔,确保台湾入版图。”的这一不朽诗篇,充分表达了这位“千古功臣”高度的爱国主义思想感情。本文拟以西安事变中张学良捉蒋、放蒋、送蒋的整个过程,对他的爱国主义精神作以述论  相似文献   

10.
每当人们谈起西安事变,无不钦佩和崇敬张、杨两将军“下最大决心,献身国家民族”的爱国赤诚;想到张、杨两将军个人的不幸结局,无不愤慨,怒斥蒋介石的背信弃义。在感叹、惋惜之余,人们往往流露出责备:“张学良不该亲身送蒋回京”,真是“感情冲动”,“太天真”。近来,又有新看法,认为:“以一人之失,换来全民族之得”,从这个意义上可以说:张学良陪蒋回京,是西安事变“最好的结局之一”。一是责备,一为溢美,似乎都有道理。但当我们遵照列宁的教导:“如果从事实全部的总和、从事实的联系去把握事实”,认真分析、综合当时的历史事实,就会感到这两种看法,都有一定片面性。 (一) 张学良是极富传奇性的西安事变的编导和主演。研究张学良捉蒋、放蒋、送蒋这一幕接一幕,一环扣一环的历史行动,必须首先紧紧把握住张学良发动“兵谏”的初衷、指导思想和西安事变的基本特点。  相似文献   

11.
张学良将军是一位伟大的爱国者,1936年12月12日,他从国家民族的利益出发发动了西安事变,为中国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张学良抗战思想的转变,从"拥蒋剿共"走到"逼蒋抗日"的过程,是诸多主观、客观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从东北军的兴旺、失去领土到最后将要损失殆尽也是促使张学良抗战思想的转变重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2.
2001年10月15日,爱国将领张学良与世长辞,病逝于美国夏威夷檀香山。享年101岁。张学良将军自1936年西安事变后就被国民党囚禁,长达五十余年,使他的身心受到极大摧残,但他却年逾百岁,成为跨世纪老人,这不能不说是个奇迹。张学良的长寿秘诀令世人关注,在众多新闻媒体竞相采访下,张将军曾自述长寿秘诀。宽阔的胸怀65年前,在中华民族处于危亡关头,张学良怀着赤诚爱国的心,秉抗日救国之大义,和杨虎城将军毅然发动了西安事变,逼蒋抗日,为全民族抗战作出了历史性贡献。一个改变中国发展方向,改写中国历史的千古功…  相似文献   

13.
1936年春,春寒料峭。经过长征到达陕北仅4个月的中央红军,就进行了渡河东征的壮举。处于蒋、阎军队合力“围剿”之中的红军,何以箭锋一转,决意东征呢?其实,这正是毛泽东的一着高棋,也是毛泽东在军事战略上的又一大手笔。蒋、阎南北夹击,毛泽东果断决定:渡河东征,进军山西,北上抗日1935年10月19日,中央红军经过艰苦卓绝的长征,终于胜利到达陕北。蒋介石企图趁红军立足未稳,一举歼灭红军。于是,一面逼迫张学良的东北军及陕甘宁的其他国民党军队由西安向北“围剿”红军,一面电令阎锡山出兵陕西,由北向南进逼,形…  相似文献   

14.
皇姑屯事件后,蒋介石欲借"统一"来巩固和提高自己在国民党中的地位,并借此将东北纳入自己的控制之下。而张学良则欲借易帜达到"息内争以御外侮",为东北的安全与繁荣提供一个有力的保障。蒋、张进行了激烈的斗争,最终"以张学良归附南京政府为第一要义"达成了一致。这种结果不仅粉碎了日本帝国主义分离我国东北的罪恶阴谋,同时对于日后张学良逼蒋抗日,成功发动西安事变也有着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张学良在 1936年 12月 2 5日送蒋介石回南京 ,是他深思熟虑的重要抉择。张学良和这个抉择都有其社会历史局限性 ,但客观上有利于全国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张学良此举有功于国家民族 ,是个伟大的爱国者 ,民族英雄  相似文献   

16.
从东北易帜到西安事变——张学良思想演变探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探讨分析了从东北易帜到西安事变的历史进程中,张学良思想演变的轨迹。论述了从东北易帜到中原大战期间,张学良爱国统一思想超越了封建割据思想,较好地处理了爱国主义与地方主义的关系;深入分析了从九一八事变到热河失守期间,张学良爱国主义思想与地方主义思想的碰撞和抵触;进一步探析了从旅欧归来到西安事变期间,张学良思想的重大转变,从"拥蒋剿共抗日"到"逼蒋联共抗日",其爱国主义思想上升到了一个全新的境界。  相似文献   

17.
<正> 张学良在中国现代史上,以主张联共抗日发动西安事变而名震中外。但是,张学良原是奉系军阀领导集团的重要骨干,后又依附于蒋介石,成为南京国民党政府的重要成员,在一个较长的时间内,一直是拥蒋“剿共”的。1935年底以后,他的思想开始发生了变化,由拥蒋“剿共”转变为联共抗日。本文就他的这一转变原因,谈谈自己的粗浅看法。 1928年6月,张学良开始主政东北,12月,东北“易帜”,这是他走上拥蒋道路的第一步。1930年,国民党新军阀发动了中原大战,蒋介石和反蒋各派都极力拉拢张学  相似文献   

18.
张学良之走上联共抗日道路,是由其特定历史环境下所形成的反日爱国需要和独特的个人经历及个性因素所决定的。长期形成的反日爱国思想、保存力量,共同抗日的动机、富于正义感的鲜明个性使张学良果断选择了“兵谏”的方式逼蒋抗日。  相似文献   

19.
1936年12月12日,西安事变爆发。当日凌晨4时左右,张学良、杨虎城曾向中共拍发过一次密电,通告他们的扣蒋行动。可是,几乎在中共收到张、杨密电的同时,南京政府也获悉了西安所发生的惊天事变。到底是谁走漏了消息?  相似文献   

20.
1936年12月12日,国民党内部主张抗日的爱国将领——张学良、杨虎城两将军,为坚决反对蒋介石“攘外必先安内”的反动政策,怀着善良的愿望和自我牺牲的精神,以惊险的手段,捉蒋放蒋,联合发动了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蒋介石在全人民抗日怒潮压力下,被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