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贾晋  高远卓 《城市》2022,(1):26-37
在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背景下,我国需要引入新的人口红利作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动力来源.笔者基于开放型人口红利概念和2005年—2016年我国部分省份数据,探究社会基础设施建设、开放型人口红利和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之间的关系,为我国在经济发展新常态下应对传统人口红利消失提供新思路,以期加快新旧动能转换,推动欠发达地区更好...  相似文献   

2.
我国城市规模的经济学浅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丁浩 《城市》2006,(3):52-54
一、我国城市规模发展的现状 城市规模就是指城市的大小,它涵盖经济规模、人口规模和用地规模3种涵义.经济规模是指城市中聚集的物质与经济要素的数量;人口规模是指城市人口的数量;用地规模是指城市建成区的土地面积.在一定历史时期,在相近的社会经济条件下,城市的经济规模、用地规模与人口规模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即人口多,经济规模就大,占地就多;反之,人口少,经济规模就小,占地少.因此,人们通常用城市的人口规模表示城市的规模.由于人口、技术、城市化水平、城市的历史沿革不同,世界各国关于城市规模的划分标准不尽相同.1994年以前,以人口规模为标准,我国的城市规模分为4种类型,即特大城市(城市人口在100万),大城市(城市人口在50万~100万人),中等城市(城市人口在20万~50万人)和小城市(城市人口在20万人以下).  相似文献   

3.
我国实施的以实现低生育率为目标的人口控制政策有效地控制了人口增长,为我国这一时期的经济社会的迅速发展提供了较为优越的人口条件,另一方面在这一政策持续实施也使得目前及将来我们所面临着人口老龄化的风险及其挑战,本文从国策发展视角对人口结构老龄化问题的成因及其对策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4.
任杲  宋迎昌 《城市》2018,(2):3-10
城市化的发展不仅伴随着城市人口总数的增多,也暗含着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为进一步明晰我国大城市发展现状,笔者借助大城市数量、 大城市化率和大城市平均人口数3个指标,对1980年~2010年20国集团(G20)国家的大城市发展进行比较分析.分析结果表明,我国的大城市发展符合绝大多数国家所呈现的上升趋势,相对于过快发展的大城市数量而言,我国的大城市化率依旧低于日本和澳大利亚等国家,且我国的大城市平均人口数较其他国家也并未过度发展.今后我国的大城市发展应重点控制大城市数量,提高人口承载潜力较大的大城市吸纳人口的能力,加快构建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城镇格局.  相似文献   

5.
我国的农村人口远远多于城镇人口、农村的土地面积也占我国的土地总面积的绝大多数,而近年来我国大部分农村的生活、生产环境严重滞后于城镇发展速度.本文主要论述了衡水农村发展的新面貌和前景.  相似文献   

6.
孟兆敏 《城市观察》2021,(1):132-139
新冠肺炎疫情防控过程中,人口治理成为重中之重.在疫情防控初期,人口治理采取了较为严格的限制人口流动的方式,进入常态化防控阶段,结合信息技术,采取了动态掌握人口信息的手段.通过梳理疫情防控各阶段人口治理的手段,分析其人口治理的逻辑和经验,同时审视日常人口治理中尚存在的问题:居住证制度建立但以户籍为主的管理方式依然存在;租售同权进程推进,但以房管人尚存;人口信息技术初步应用到人口治理中,但动态管理的思维尚未形成.当前是我国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关键期,是以人民需求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阶段,面临着疫情防控常态化下防范社会风险的现实需求,亟需人口治理的精细化转型;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的推进以及互联网技术和使用能力不断提升都为人口治理的精细化转型提供了可能.最后,从精确的人口信息搜集、精细的人口治理制度、精准的人口治理能力三个方面提出了人口精细化治理的思路和具体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人口与家庭是社会工作的传统工作领域,我国政府曾经设有专门的部门,即原国家人口与计划生育委员会,来负责相关的管理与服务工作.近年来,为促进人口计生工作转型,人口与计生部门开展了将性别敏感的社会工作理念与方法引入人口计生领域的项目探索.自2008年开始,由原国家人口与计划生育委员会与香港乐施会合作的社工项目在甘肃与河南等地开展了相关实践.项目致力于把社会工作的理念引入人口计生领域,培养职业化的计生工作者,即"计生社工",以及对农村妇女赋权.项目组以小组工作方法与社区工作方法赋权农村妇女,推动农村妇女积极参与农村社区的公共生活、改善妇女福利、推动两性平等,其成果与经验为社会工作职业化的推进及社会工作领域的拓展提供了有意义的借鉴.  相似文献   

8.
上海是我国最早实行计划生育的城市之一,经过几十年的不懈努力,上海少出生人口达700多万,接近于当前上海户籍人口的一半.计划生育政策的推行,对于控制上海人口规模的过快增长、提高上海人口素质、促进上海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都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但长期推行以控制人口数量增长为主要目的的计划生育政策,也带来了一些负面的影响,如人口年龄结构老化、养老负担加重、劳动力队伍老化、未来本地劳动力数量供给不足,等等.  相似文献   

9.
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的经济和百姓生活水平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那么,这些年的经济增长究竟来自哪里?有不少人认为是来自人口红利.然而,就在刚刚闭幕不久的全国两会上,不少委员已经提出并关注到另一现象:我国已处于老龄社会并进入老龄化快速发展的时期,老龄人口取代劳动年龄人口,开始成为目前我国人口中增长最快的群体,将给经济社会建设带来深刻影响,其中,城镇尤为明显.因此,在人口红利逐渐衰退,老龄化现象严重的当下,我们该如何处理、化解这些影响贫富进程的种种矛盾?又如何从更广大的农村地区挖掘另一半的人口红利,从而实现经济增长,人民生活富足的长久目标,已是需要认真研究并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陈阳 《职业时空》2012,(4):134-136
当今社会人口问题已成为世界三大难题,尤其在我国十分突出。为解决日益严重的人口问题、建设人口均衡型社会,促进人口均衡发展已成为我国发展道路上的重要战略。马尔萨斯《人口论》中的适度人口思想与人口均衡有着一定的联系,其中一些思想对我们实现人口均衡和可持续发展具有借鉴作用。通过阐述《人口论》中一些积极因素,以期为构建人口均衡型社会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1.
民政部部长、全国老龄办主任李立国不久前介绍,预计到2015年,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将达到2.16亿,约占总人口的16.7%.人口问题向来是我国最大的国情,作为人口问题在未来一段时期最突出的表现,"夕阳人群"不断扩大将给我国发展带来哪些隐忧?如何应对?  相似文献   

12.
随着我国基础设施建设持续推进,人口过度集聚易引发"城市病",科学测度城市基础设施与人口集聚之间的作用机理,对推动城市健康高质量发展具有重大意义.笔者通过SVAR模型的格兰杰因果检验、脉冲响应和方差分解等方法,分析天津市各类城市基础设施投资对人口集聚的影响及二者之间的动态关系.结果表明,天津市城市基础设施投资与人口集聚之间存在双向因果关系,城市基础设施投资促进了人口城市化水平的提高,但作用偏小;从分类来看,社会服务类基础设施投资对人口城市化率提升的作用最大,其次为能源供给类,再次为交通运输邮电通讯类,文教体卫类的作用最小;城市基础设施投资与人口集聚之间存在倒"U"型关系,即"门槛效应",这表明城市基础设施投资不是越多越好,保持适度规模才能最大限度地促进人口向城市集聚.  相似文献   

13.
县域经济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点,而在县域经济的发展中,县城又应当是县域经济发展的重点.据户籍有关资料统计,我国的农业人口有9.28亿,在小城镇居住的城镇居民约1.5亿.两项相加,在我国县(市)地域范围内生活、劳动的人口总计为10.8亿人,占我国总人口的85.3%.中国经济要发展,国内市场要开拓,就必须使占我国总人口85.3%的人民尽快脱贫致富,尽快进入小康水平.让县(市)域内的人民尽快富起来,也是我们贯彻落实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的具体体现.  相似文献   

14.
天津市近郊区与滨海新区人口分布变动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肖伟 《城市》2007,(3):63-65
一、引言 对人口分布的研究不仅是城市与区域经济学的一个重要内容,而且对制定整个城市的经济发展战略有重要意义.国内学者对我国大城市的人口分布做了大量的实证分析,如对上海、北京、武汉、杭州等大城市人口郊区化的研究.  相似文献   

15.
谢淑萍  曹艳 《科学发展》2022,(2):99-104
我国正处于人口大国向人力资本强国转变的重大战略机遇期,立足国情,遵循规律,实施一对夫妻可以生育三个子女政策及配套支持措施,能够最大限度发挥人口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动作用,牢牢把握战略主动权,积极应对生育水平持续走低的风险,统筹解决人口问题,为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创造良好的人口环境.  相似文献   

16.
发展小城镇在实施城镇化战略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城镇化就其实质而言,是在人口的非农化和农村人口的城镇化前提下的经济社会现代化.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从1978年到1999年的21年间,城镇人口增加了2.1亿人,扣除城镇人口自然增长部分,城镇共吸纳农村人口1.4亿人,其中小城镇吸纳了8000万人,约占转移农村人口的57.1%.鉴于我国经济发展水平及制度转型的障碍等实际问题,大中市场吸纳人口的能力大幅度提高有一个较长的过程,因此,发展小城镇作为当前人口城镇化的重要途径,应给予高度的重视.  相似文献   

17.
人口计划生育社会工作指的是针对人口计划生育问题的社会工作.201 1年,中央1 8部门在《关于加强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的意见》中首次采纳了人口计划生育社会工作的提法,人口计划生育社会工作成为社会工作的一个专门领域.不过,人口和计划生育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不应该也不可以相互替代.单从我国的情况看,人口领域的典型问题,如"出生性别比偏高""人口老龄化"以及"流动人口公共服务均等化"等等,都是人口主管部门非常关注的.对这类问题,社会工作可以有所作为,只不过应以宏观取向为宜.此外,应防止人口社会工作与社会工作的其他分支内容产生重叠.如人口老龄化涉及的计生老年家庭,尤其是失独家庭问题,大致可以归属在老年社会工作中,流动人口问题也可以包括在移民社会工作中,只有出生性别比问题似乎难以归类.因此,把人口社会工作的范围限定在无法归并入其他社会工作实务领域的人口问题显得更加合理.  相似文献   

18.
农村养老是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重要内容和组成部分.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村人口占全国总人日的80%以上,其中60岁以上的老人已达8000多万,占农业人口的9.1%;据预测,到下世纪的二三十年代,我国老龄人口将上升到总人口的23%左右,我国将成为一个负担沉重的老龄型国家,给社会的发展将带来一系列的矛盾.因此,积极探索符合中国国情的养老对策,尤其是农村养老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19.
随着人口老龄化所导致的老年人口抚养比例的迅速提高,我国社会保障制度在老年人口问题上越发需要完善.本文在着重分析中国人口老龄化的现状及其趋势和我国人口老龄化基本特征的基础上,联系老年社会工作概念及我国老年社会工作面临的主要问题,提出对我国老年社会工作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袁斌 《职业》2009,(27)
我国农村人力资源总量丰富,但人力资源质量不高.要把农村沉重的人口负担转变为高质量的人力资源就必须进行人力资源的开发,而人力资源的教育培训是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内容.因此,只有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积极开发农村人力资源,加强对农民的培训,提高农村劳动力素质,才能将人口大国转变为人力资源大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