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以钱养事”:农村公共服务机制新探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国家"以工补农,以城支农"及其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发展战略的实施,乡镇政府逐步由管治、汲取转向服务,这迫切需要改革既有乡镇事业单位体制,构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农村公共服务机制。湖北省咸安区的"以钱养事"改革正是对农村公共服务机制改革的大胆尝试,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同时也存在着诸多问题。总结其改革经验、发现其改革不足、提出后续改革对策,对全国其他地区的乡镇事业单位改革亦有一定的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2.
湖北省在农村公共服务中推行的"以钱养事"改革已有五年,现在已不能简单用成功或失败来评价。此项改革解决了一些旧问题,但也产生了一些新问题。同时,改革最初设计或试图达到的目的也在基层逻辑和行政逻辑作用下而有所变异。  相似文献   

3.
学界现有的"意象"理论体系从本质上说是围绕中国古典诗歌的抒情传统建立起来的,因而"意象"说在面对中国古典诗歌叙事传统时往往陷入困境。这也是"意象"说、"意境"说尤其适宜于解释唐诗,却与宋诗品质不尽相合的重要原因。作为中国古典诗歌叙事脉络中的重要阶段,宋诗发展了"事象"的表现形式,提取与事相关的要素,以呈现动态的、历时的行为和现象;并通过"事象"营造出"事境",在每一个独特的事境中传达多元而充满变化的复杂体验,进而实现诗歌主旨的表达。以宋诗为代表提炼出来的"事象"与"事境",可以用于建构古代叙事诗学的理论体系,有助于深入认识古典诗歌的叙事传统,进而全面认识中国古典诗歌的本质特色。  相似文献   

4.
"一事一议"是较简单的议论文,也是议论文最常见的形式之一。"一事一议",就是对生活中的某件事情、某种现象或读到的某些材料,发表自己的看法,做出自己的评判,使人读后能从中受到启发和教育,引起关注和重视。由此看来,所谓"一事",就是指一件事情、一种现象或一则材料;"一议"就是从"一事"中提炼出论点,然后进行论证。这样一分析,"一事一议"议论文的基本思路、基本结构也就清晰  相似文献   

5.
从先秦"以言载道"到隋唐"以事娱人",宋前"话"字经历了巨大的变化.使用者由政权阶级向普通大众游移,典范与政治教化作用逐步减弱,文化地位由雅入俗.不拘场合和身份的各种"谈话",又在一定程度上催生了"话"的叙事特征和娱乐色彩,使得"话"的主要义项由僵化的政治言语转变为生动形象的故事,并在宋代掀起一股平民文学浪潮,滋生了"平话"、"诗话"、"词话"等众多俗文学类别,揭开了元明清俗文学繁荣发展的序幕.  相似文献   

6.
"文化产业研究者的社会化角色转换"是一个有争议的命题,争议的焦点在于何为"社会化角色"?如何转换?这就触及到我国现有的学术研究体制、现有的价值评价机制和现有的研究者的社会角色问题。我国今天的文化产业研究者绝大多数是所谓的"事业单位人",拿的是国家的俸禄,绝大部分研究者  相似文献   

7.
如果你认定"没女"一定会输给美女,那意味着,你把人生一切的赌注都投给了色相,不作他想,所以失败也是天经地义的事.事实"没女"不等于"霉女".把自己一切倒霉的事都归咎于"没",只能说明你不长进.输赢,都是你和对手在一招一式间共同筑就的,无论是美女还是"没女",谁都不是天生的赢家.  相似文献   

8.
海德格尔认为由于科学的发展,柏拉图以降的哲学应当"终结"。而其"终结"是一种非尽善美的"完成",是一种思维方式的转换,是"全部哲学史聚集在其中"。由此而揭开了哲学消亡的序幕,也为正确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开启了一种新的"视界"。  相似文献   

9.
"故事"流行于两汉,指"旧事"、"往事前例",据之以行"吏事",西晋被规范为"常事"的"品式章程",而收存它的档案亦称"故事",后又为一种史学体裁的名称。"品式"亦流行于两汉,许多制度都分品有式,品、式结合。"式",样也,一种制度的标准模式。魏晋时"品式"更加盛行,"常事",即一般事务,都有"品式"和"章程",品式与章程往往结合一起。西晋时,赋税被视为"常事",有"品式章程",留下了"品式"制的一个最宝贵的实例。"式"(样),用作"比","依样定户等上下",是西晋"户调式"的主要功能。  相似文献   

10.
以"韩流"为代表的时尚文化影响着大学生的思维、行为,对大学校园文化具有双重作用."韩流"文化的成功,在于主动迎合韩国市民社会转型,实现了以人的解放为核心的现代性转换.今天,中国正处在市民社会发育、成长的转型期,大学校园文化建设面临新的挑战.对话借鉴多元的"韩流",实现大学校园文化建设视野、过程、内容和方式的多种转换,发挥时尚文化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积极作用,可以营造和谐活泼的大学文化环境.  相似文献   

11.
当代享乐主义混淆了"有趣的事"和"有意义的事",错误地理解了快乐和痛苦的关系,既放弃了对"神圣性"的追求,又放弃了对"崇高性"的追求,将社会当成竞技场、游戏场,金钱是游戏场中的统一筹码,生产快乐是其直接追求.我们必须编织一个超越享乐主义的意义之网.  相似文献   

12.
"属邦"发微     
秦文字资料中的"属邦",其管理对象包括"臣邦",后者并非指的是战国时秦境内封国或臣服的诸侯."属邦"与"诏事"是并存的中央机构,看不出二者有明确的演变关系.从"属邦"组秦器铭文出发,延伸到秦简牍、封泥、传世文献,可知秦境内的非华夏族群,曾在秦社会历史进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梁漱溟自觉理解和吸纳西方的时间理论,同时回归和发掘东方的时间智慧,融会贯通,展开了富有创见和启发的"时间"之思.从佛学立场出发,梁氏将"时间"限定于世间之现象,并强调世间以出世间为归宗,人类终将超越时间.就随顺世间而言,生活是以"意欲"为基而展开的"事的相续",此即"时间"之本质.意欲活动的不同方向,造就了生活的多种可...  相似文献   

14.
在中、西、日文化互动过程中,有一批汉字术语经历了从中国古典词-传输日本-日本借以对译西洋概念,使其内涵发生近代转换—转换后的该汉字术语又传输回中国。此种"侨词来归",正是中日文化面对西方文化东渐而发生互动的一种表现形态。本文以"卫生"、"物理"、"小说"为例,阐述此一论题。  相似文献   

15.
安陆市去冬今春持续干旱,夏粮、肥猪两项人均减收150元左右。面对这种形势,安陆市市委、市政府围绕"增",突出"实",立足"早",经过三个月的以秋补夏工作,今后如不再发生大的灾害,全年可望实现人均增收200元的目标。首先,调动群众生产积极性是实现目标的前提,采取的方法是"问"、"砍"、"帮"。"问"即市委、市政府组织几大家领导,深入村组农户,问干部,访群众,查灾情,询对策。"砍"即在问的基础上,砍乡镇机关及事业单位私招乱雇人员;砍超编村组农干部;砍向农民集资摊派的建设项目。通过  相似文献   

16.
从文字学角度解读,"御"本意为驾驶马车,后又衍生出统治之意."趙"字"从走",即"善跑",从"走"与"肖"字意的组合看,可引申为"善驭者的后代"."御"、"趙"二字相近的文字学寓意恰恰说明历经夏、商、周三代的赵(嬴秦)族仍保持其先祖"善牧"和"善御"的传统,因此,"牧事"和"御事"即赵文化原生形态的主要特征.  相似文献   

17.
杜甫的"三吏"、"三别"组诗,作为"诗史",以真实的笔触描绘了"安史之乱"给人民带来的战乱之苦,并歌颂人民忍痛毅然参加平叛战争的高度爱国主义精神.在艺术上开创了"缘事而发"的新乐府风格,运用了多样的艺术手法,极富艺术感染力,从而将古典诗歌的现实主义风格推向一个新高峰.  相似文献   

18.
张耒晚年"乐府效张籍",走的是相同的"复古"道路,即发扬汉乐府"缘事而发"的现实主义传统,广泛而深刻地反映北宋中后期的社会现实,尤其是政治弊端、民生疾苦、风俗人情,再现了汉乐府风歌的艺术风貌.  相似文献   

19.
在文化和文学"失语症"和"话语重建"的当下探讨语境中,人们注意到,生前经历过"五四"和"左翼文学"两次外国文化和文学蜂拥而入过程的鲁迅,却既未"西化"或"苏化",亦未"失语".在自己独特的文化文学话语空间的创辟中,为反抗既成话语霸权,鲁迅不仅实现了从逻辑学范式向现象学范式的的思维转换(另文论述),而且完成了与之相应的语言秩序和话语方式从"法治"到"人治"的转换,而研讨上述"转换"中的创新经验将具有切实的当代价值.  相似文献   

20.
湖北省"以钱养事"机制致力于将市场化引入农村公共服务供给,逐步将原有"七站八所"改制为市场化运作的公共服务中心.但改革后的公共服务中心转而成为一个性质模糊的非政府非企业的实体机构,加之公共服务资金监管力度薄弱且提供者和生产者之间存在意愿悖论,政策在实践操作中遭遇困境.因此需要推进基层政府服务型和责任型政府建设,增加对公共服务供给的投入,改进公共服务供给决策机制,加大对农村公共服务技能型人才的培养力度以及大力培育农村新型专业合作社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