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模糊限制语的使用是学术论文写作中不可或缺的语言策略和语篇交际手段。作为整篇论文开篇部分的引言,其中的模糊限制语的合理使用更能迅速而有效地建立与读者间的互动,增强研究的可信度。本文通过对20篇英语纺织类学术论文引言中的认知情态型模糊限制语的分类研究,试图探讨此类论文引言中模糊限制语的分布情况及显性特征。研究表明论文引言中多采用情态助动词和情态名词两类模糊限制语来实现语篇的这种人际功能,而副词、动词以及形容词三类模糊限制语也在一定程度上承担着引言部分的人际功能。  相似文献   

2.
以通信工程类学术论文的引言为切入点,参照"建立学术研究空间"模型,通过学习者学术论文引言语料库(CUPT)与专家学术论文引言语料库(Telecom)开展短语学层面的对比分析,探究中国学生学者在学术论文引言中语言的使用特征与不足。研究表明,学习者学术论文引言语料库与专家学术论文引言语料库在三个语步上均存在一定程度的差异,其中,在第一语步层面,参照语料库表现出更加侧重学科术语;在第二语步上,参照引言语料库综合运用否定性词语与转折连词,如however;在第三语步上,虽然两个语料库均使用paper和section的相关短语序列,但是参照语料库的相关短语序列有着更高的多样性和频率。这说明,中国学生学者对于语步理论在学术论文中的体现还缺乏深入的理解。  相似文献   

3.
当前,学术论文语篇的研究集中于分析单一语类,如论文的引言、方法、摘要等,缺乏语类间的相关性研究。文章在Samraj(2005)对语类集研究的基础上,对比分析了经济类英汉学术论文的摘要和引言这一语类集的结构特征和交际目的,探析了英汉两种语言论文之间的差异。结果显示:1)经济类学术论文的摘要和引言在语类结构和交际目的上相互关联,这种相关性在英文中更为紧密;2)这两种语类的结构特征在中英文中存在跨文化差异。从语类理论的视角开展对语类集和英汉论文语篇的对比研究这对增进我国学者的本土文化认同意识和积极的国际参与意识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以软硬学科学术论文引言为语料,探讨学术论文作者在引言语篇中通过自我指称语构建语篇身份的方式,以及这些身份类别在引言不同语步中分布情况的异同.研究发现,两学科作者均使用自我指称语构建出五种身份类型,但自我指称语数量存在显著差异,且身份类型在语步中的分布也有所不同,这可能是两学科的合法化语码差异导致的.  相似文献   

5.
本文运用体裁分析学家Swales提出的论文引言CARS模式,以金融学和会计学学术论文引言为研究样本,分析和对比了这两个学科学术论文引言的语类结构和语言特征间的异同。研究发现两类学术论文引言体裁结构间共有的关键性步骤走势大体一致,但两类论文引言的从属步骤变化多样,实现这些步骤所运用的词汇、人称等语言手段极具行业特色,存在着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6.
依据Swales“三语步”的学术论文引言部分的体裁结构 ,运用三种统计方法调查了中国六所高校英语专业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引言部分的写作情况。统计结果表明 ,所抽样本中符合该体裁惯例的各参数概率值均低于理想值。作者分析了引言写作失败的原因 ,提出为实现学术科研写作的交际目的 ,应将目前国际语言学界所力推的体裁分析教学法切实有效地应用到中国学生英语学术科研写作的实践中  相似文献   

7.
理工科院校研究生英语学术写作能力构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体裁分析理论框架下,从交际意图和修辞目的的角度,探索理工科院校研究生英语学术写作能力构建.以理工科国际学术期刊论文为研究对象,利用Swales的CRS(create a research space)语轮-语步研究方法,对理工科英语学术论文引言部分进行分析.建立语篇图式结构,揭示语篇图示结构的学科特征,归纳微观语体特征,确立学科语篇写作范式和写作步骤,为英语学术写作能力构建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借鉴.  相似文献   

8.
基于Hyland的元话语理论和Swales的引言“创建研究空间”模型,以管理学和化学学科语料对比分析了软硬科学学术论文引言中人际元话语的分布情况,并尝试从体裁交际目的视角来解释这些异同。结果发现,作为同一体裁的两学科学术论文引言虽然在人际元话语的语步分布上展现出了很强的一致性,但在除了凸显语之外的元话语资源使用数量上,管理学引言均多于化学引言。这些一致与差异既符合同一体裁共同的显性交际目的,也体现了不同学科属性规约下各自隐性交际目的实现方式间的差异。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涌现了大量针对学术论文的体裁分析研究,但针对学术论文摘要的微观研艽圾为少见。本文利用体裁分析理论对国内外多种期刊中随机选取的80篇英文摘要进行对比微观分析。研究结果显示国际期刊摘要的引言、方法、结果以及讨论语步的微观体裁结构都比国内期刊的要复杂得多,内容也丰富一些。此外国际期刊摘要的各语步在模糊限制语和时态的使用上也较复杂。这些发现有助于我们提高学术论文写作水平。  相似文献   

10.
“2008世界草地与草原大会”是生态学科两个国际学术盛会联合举办的大会,出版了名为《变化中世界草地的多功能性》的论文集,包括A草地资源与生态、B草地生态和C草原政策法规三个主题。基于系统功能语言学,文章以论文引言部分的语篇为研究对象,检索具有衔接意义的语言特征,考察语言生态差异即主题分类后的语义功能;结合生态语言学理念,比较表现非人化程度功能的语言形式,得出以下结论:生态英语学术论文引言部分的语篇具有科技英语文体特征;主题B语言特征的非人化特点程度最高。   相似文献   

11.
以内外证相结合的方法,对六朝著名作家江淹在创作时间上存在争议的《报袁叔明书》、《到主簿日事诣右军建平王》等六篇文章提出了新的见解,力图通过对这几篇文章创作时间的确定,更好地了解它们的内涵,准确地把握江淹的生活行踪,对江淹的研究起到较好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2.
《故事新编》是了解鲁迅后期创作和思想的重要资源,《故事新编》的“新”与“编”就内含着作者的创作取向和思想特质。具体而言,《故事新编》的“新”包括情节和主题的新变;从神话向小说的转变、间接与隐喻手法的采用、主观化和心理化的大量介入等艺术特征的新变;价值观上的民间立场取向等几个方面。此外,《故事新编》的文章创作时间与文集编排次序的不一致,反映出鲁迅创作思想的前后变化。  相似文献   

13.
抗战胜利后,沈从文接连发表《人的重造———从重庆和昆明看到将来》、《给一个出国的朋友》、《一个理想的美术馆》、《新文学与青年情感教育》等文章书简,重申其通过文艺美育作用实现"人的重造"以至"国家重造"的浪漫人文理想,可惜曲高和寡。直到新中国成立后,沈从文才初步实践了他的理想,亲自参与了中国历史博物馆的创建并工作至终老,正可谓求仁得仁。  相似文献   

14.
《台湾社会研究季刊》作者群是当代台湾思想史上十分重要的知识社群:他们的论述实践重构了“台湾研究”的问题意识。台社知识社群接合传统左翼、自由主义、后现代主义、后马克思主义、女性主义以及文化研究等论述资源,力图恢复政治经济学批判和意识形态分析的历史关联,进而确立“民主左翼”的知识立场。  相似文献   

15.
曹丕《典论·论文》所云“盖文章 ,经国之大业 ,不朽之盛事” ,长期以来被作为“文学的自觉时代”的新观念予以肯定。本文通过对曹文中“文章”、“不朽”等概念的语义分析 ,指出曹丕的文章不朽观与汉人一脉相承 ,主要重视的是能“成一家之言”的论著而非表达性情的诗赋 ,并无与今人类似的纯文学观念 ,因而也谈不上文学的自觉。当然 ,由于时代的变迁 ,曹丕的文章不朽观对于强化文章价值理论和文章体式多样性的认识 ,对于促进传统文学观念的多元发展 ,仍然具有不容忽视的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6.
梁启超是中国近代著名的报刊活动家、新闻思想家.他认为报刊文章要注重选题组稿,体现时代潮流,要求革新报刊的文体以贴近读者、贴近生活,主张出版者要认清报刊职责,明确出版原则,强调要规范论说记事,提高职业意识.梁启超的编辑出版思想在中国近代产生了深远影响,在中国出版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17.
论作文教学思维定式的缺失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作文教学的思维定式带来作文的模式化,而模式化造成个性文、创新文的缺失.其主要表现是重内容轻体式、重纪实轻想象、重课内轻课外、重共性轻个性.在语文教学改革中,需要高度重视这些问题.  相似文献   

18.
本文结合世界排球运动的发展趋势及高校体育教育专业排球教学的特点,阐述了在教学与训练中积极运用串连技术教学法的意义、作用、串连技术的类型及注意事项.其目的在于拓宽教学思路,以便科学地安排教学内容和运用教学方法、手段,让学生更快、更好、更全面地掌握各项基本技能,进而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的排球技术水平.  相似文献   

19.
1915年,日本对华提出旨在灭亡中国之“二十一条”要求,中国人民作出了广泛深入的反应。陈景韩作为晚清民国名报人,是新型知识分子的代表。这期间其围绕“二十一条”交涉在《申报》上刊载近140篇时评文章,倡扬其救国理念及目标。其救国理念虽有朦胧不清晰之特点,但偏向理性,启蒙意义不可低估。  相似文献   

20.
《妇女杂志》是一份在时间上跨越民国前中时期办刊宗旨和主题上几经变更,在内容上"对外开放"程度分阶段扩展的近代妇女期刊。以该期刊中涉外文章为研究对象,运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对"五四"前后刊载的涉外文章进行深度分析,发现在新文化运动爆发前后,《妇女杂志》中刊载涉外文章的数量、涉及的妇女议题、内容的取材等在不同时期有相当大的变化。具体而言,"五四"之前的涉外文章以传播先进实用科学知识为主,"五四"初期的涉外文章开始介绍各国妇女解放运动和妇女研究新思潮,"五四"中后期的涉外文章则重在推介妇女解放思想与理论并深入探讨妇女问题。而五四运动后《妇女杂志》大量刊载外国妇女解放运动的理论和实践,为中国妇女了解国外妇女运动提供了一条重要的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