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对于现实主义,毛姆的看法很独特:他批判同为批判现实主义作家狄更斯“歪曲自己的人物”,表明了自己的操守和原则。然而,在表现主义思潮盛行之时,毛姆的扛鼎之作《刀锋》问世,却在读者和评论家中引起很大争议:徘徊在表现主义时代,毛姆还在多大程度上信守现实主义的原则? 《刀锋》的问世是否表明毛姆已经有了放弃现实主义的冲动? 如果不是,那么毛姆试图在突破什么? 现代主义是否已成为毛姆的又一方向? 更深的疑问是,毛姆是在什么背景下有了如此大的改变?  相似文献   

2.
从<刀锋>论毛姆对现实主义的跨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于现实主义 ,毛姆的看法很独特 :他批判同为批判现实主义作家狄更斯的断语“歪曲自己的人物”表明自己的操守和原则。然而 ,在表现主义思潮盛行之时 ,毛姆的扛鼎之作《刀锋》问世 ,却在读者和评论家中引起很大争议 :徘徊在表现主义时代 ,毛姆在还多大程度上信守现实主义的原则 ?《刀锋》的问世是否表明毛姆已有了放弃现实主义的冲动 ?如果不是 ,那么毛姆试图在突破什么 ?现代主义是否已成为毛姆的又一方向 ?更深的疑问是 ,毛姆是在什么背景下有了如此大的改变 ?  相似文献   

3.
毛姆历来被归类在现实主义的门下。然而,在时代大背景的影响下,毛姆开始对自己所信守的现实主义进行了或多或少的修正,《刀锋》的问世也许能说明这一点。两次世界大战带给人们的幻灭感,激发了毛姆对于现实的再思考。与此同时,在欧洲文艺领域盛行的表现主义,强调的是创作者的主观感受,这就暗合了毛姆对于现实的重新认识。所以,《刀锋》在一定程度上重新阐发了毛姆的文学创作观:绝对的真实是触摸不到的,绝对的现实也是不存在的,现实主义都是相对的。  相似文献   

4.
论毛姆《刀锋》中的幻灭人生与真实生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毛姆是英国现代文坛上为数不多的几位雅俗共赏的作家之一。在19世纪后半期至20世纪现实主义与现代主义这两个文学高峰呈“摆锤状”交替摆动的局面下,毛姆总结前人经验的基础,批判地汲取了前人的写作精髓并形成了自己别具一格的“临床观察式”的小说写作模式,在内容与形式的处理上也表现了他独特的技巧。通过解读其后期的作品《刀锋》,可以看出毛姆在经历了不同文学思潮的洗礼后日臻成熟的文学创作观:在现实主义基础上向现代主义的跨越。  相似文献   

5.
英国哪些作家作品受到了法国自然主义的影响并可以归入自然主义的行列中——即英国自然主义文学的归属问题——是认识英国自然主义文学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然而, 单纯以自然主义与现实主义之间的区别或文学影响的实证批评并不能准确地确定英国自然主义文学的归属。因此, 以自然主义理论为基础, 结合自然主义小说的界定及其特征, 将实证批评与审美批评相结合, 同时考察英国文学的实际情况就会发现, 可以归入自然主义行列的英国作家主要有乔治·吉辛、乔治·莫尔、阿诺德·贝内特、威姆萨特·毛姆。这些作家都不同程度地受到自然主义的影响, 其创作显示出明显的自然主义风格和特色。  相似文献   

6.
《傲慢与偏见》的艺术魅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简·奥斯汀(JaneAusten,1775-1817)是十八世纪末、十九世纪初英国著名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她以她的现实主义精神,对小说艺术的独特探究,在英国小说史上起了十分重要的承上启下的作用,对世界文学史也起了深刻的影响。美国著名文学评论家埃德蒙·威尔逊认为:“英国文学史上出现过几次趣味革命,文学口味的翻新影响了几乎所有作家的声誉,唯独莎士比亚和简澳斯汀经久不衰。”特别是她的代表作(傲慢与偏见)(以下简称《傲》自从1813年面世以来,一直受到读者的欢迎,被著名文学评论家毛姆列为“世界十大小说名著”之一,其艺术影响…  相似文献   

7.
威廉·萨默塞特·毛姆是英国现代著名的小说家和剧作家。毛姆出生于法国巴黎,后来又到了德国海德堡大学读书。其自身的生活思想经历以及当时欧洲流行哲学思潮的影响,为毛姆往后的文学创作奠定了扎实的文学基础,并且也奠定了影响毛姆一生的生活哲学观。此外,毛姆还经历了两次世界大战的浩劫,整个西方世界弥漫着凝重的迷茫感、陌生感、痛苦感、孤独感、荒诞感、悖谬感等。两次大战使得毛姆开始质疑西方近代文明,因此,在毛姆大量的文学作品中,淋漓尽致地渗透着毛姆对西方近代文明的逃离思想。本文运用存在主义的哲学思想,结合毛姆的长、短篇小说作品进行系统归纳及深入分析,以便深刻理解毛姆思想中对人性恶的逃离意识。  相似文献   

8.
基督教与毛姆小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督教对毛姆小说创作有着深刻影响,表现在思维方法、形象塑造、性恶论、情欲描写、叙述风格等多个方面,研究基督教对毛姆小说的影响,可以加深对毛姆创作思想与艺术技巧的认识,对于从更深层次上理解毛姆小说提供崭新的启示。  相似文献   

9.
“毛姆问题”的当代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毛姆问题”的当代思考陈秋红英国文学在上世纪末与本世纪初现实主义与现代主义两个文学高峰中,产生了毫不逊色于其他国家的许多杰出作家,各种文学史在记载这一成就时,给予了相当的篇幅和充分的宣扬。但令人惊异而深思的是:几乎在所有的英国文学史著(主要指英、美、...  相似文献   

10.
纳博科夫把伟大的文学作品称为童话,强调文学的想象性和魔力,认为这种魔力既渗透在欺骗性的叙述技巧及语言中,也表现在文本的细节里。通过将普希金、果戈理等现实主义作家创造性地解释为非现实主义作家,纳博科夫为自己确认了可倚赖的文学传统,使"文学即童话"的理论植根于深厚的民族文学土壤。他对幻想性的推崇既是象征主义影响的结果,也是个人生活遭遇所致。因为并不拒绝深邃的道德内涵,他的文学观念与"为艺术而艺术"又有着根本区别。  相似文献   

11.
萨默赛特·毛姆以描写异彩纷呈的异域小说而著名,而帝国主题是其中绕不开的话题。本文从毛姆的三部作品《探险者》、《麦金托什》和《哨所》中的帝国意象入手,见证英帝国由盛转衰的历史变迁,揭示导致英帝国由征服走向和解与妥协的演变过程的历史和社会根源,以此窥见作者隐匿在文化缅怀背后深刻的人文关怀和反殖民主义的情结。  相似文献   

12.
文学作品的风格因其模糊性和主观性,一直是学界讨论的热点问题。英国小说家毛姆的长篇小说《月亮和六便士》傅惟慈译本自1995年首次出版以来,被多次再版,至今 风采依然,堪称经典,但相关研究却缺缺乏全面性和深刻性。本文以风格标记理论作为研究主导,从形式标记和非形式标记两个层面探讨原文风格在译本中的再现,进一步验证风 格标记理论对文学作品风格传译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3.
英国小说家毛姆在当代英语世界中不仅是语言技艺娴熟的艺术大家,而且也是一位思想积极进步的文化行者。他早年游历中国,《在中国屏风上》是其东方游记的代表作品。在这部犹如拼贴画的文化散记中,毛姆作为游记作家的艺术功底完全展现于跨文化视域的中国历史影像中,而他作为文化行者的历史智慧则呈现为西方文化书写的新历史叙事。  相似文献   

14.
萨默塞特.毛姆(Somerset Maugham)是英国小说家和剧作家,他的短篇小说《A Friend in Need》堪称揭示人性的多重性、复杂性的一篇佳作。以往的评论家和读者对这一短篇小说中人物人性的"残酷"性一面的理解多拘泥于传统,因而过于肤浅。透过西方的基督教文化,从心理学角度解析这篇小说中人物罪行的根源,启发人们从一个新的视角看待人性,帮助揭开对人性复杂性的迷惘和困惑。  相似文献   

15.
《面纱》是英国作家毛姆的经典作品之一。小说名为《面纱》,意蕴非常深刻,借一个看似寻常的爱情故事的讲述,作者运用细腻、冷静的笔触展现主人公内心世界的发展变化的轨迹,并巧妙地运用第三人物的评述促使男女主人公彼此重新审视,不仅揭示了社会生活中婚姻、爱情的幻像,更揭示了人性内心深处的面纱。在经历了爱情、背叛与死亡的多重磨砺之后,女主人公最终走上自立的女性精神的觉醒之途。  相似文献   

16.
刘杰 《东方论坛》2011,(5):76-80
源于19世纪中叶的主题学产生不久便和中国叙事文学研究结下了不解之缘,20世纪以来主题学应用于中国叙事文学研究取得的丰硕的成果。主题学的引入,在研究角度、研究视域等方面对中国叙事文学产生了重要的意义。主题学对中国叙事文学在文献整理和文化分析等方面都产生了方法论层面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老庄思想自古是中国知识分子遭受挫折后藉以调节心理,安顿生命,养护心灵的哲学,老庄著作自19世纪末翻译成英文传入西方后受到了学术界的广泛关注,并进入一些著名作家的创作视野。文章撷取了奥尼尔、王尔德、毛姆三位英美作家的代表作品加以分析,综合评述了有关他们的创作与道家思想的某些契合关系,揭示出他们各自生活中不同的精神创伤是老庄思想与他们取得共同的心灵契合的原因。  相似文献   

18.
自17世纪到20世纪中期世界文学史有三次大的中国潮:17-18世纪的中国戏剧《赵氏孤儿》与《图兰朵》、20世纪初中期的中国古典诗歌与中国“禅宗诗流”进入欧美,在文学接受与改编创作等多种雏度产生巨大影响。这是欧美文学的一次重要转型,从中可以看出东方文学在世界文学进程中的思想与艺术贡献,正是在这种文学交流中,才真正实践了歌德与马克思所提倡的“世界文学”观念。作者从辩证理性层次进行阐释,认为东西方文学的互相融合是世界文学新阶段的主体标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