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近年来,作为历时研究和共时研究的结合点,语法化现象一直是语言学界研究的热门问题之一。从隐喻等认知因素和经济原则等语用因素入手,对语法化的动因进行阐释。  相似文献   

2.
语法化动因的认知语用阐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作为历时研究和共时研究的结合点,语法化现象一直是语言学界研究的热门问题之一.从隐喻等认知因素和经济原则等语用因素入手,对语法化的动因进行阐释.  相似文献   

3.
语法化是指语言形式的意义从实义向虚义转变,其功能从实词向语法功能词、附着成分、词缀乃至屈折形式的演变过程。语法化是语言演变的重要方面,是认知语言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主观化是语法化的一个重要机制,语法化的动因和语用推理密切相关。说明语言演变不是源自语言自身,而是源自语言的使用,其演变机制跟人的认知能力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4.
现代英语宾语从句标记词是从古英语中的指示代词语法化而来的。that的语法化过程体现为功能变化、语素句法变化以及语音变化的统一体。that的语法化受到关联句发展为复合句这一趋势的推动。that的语法化机制为重新分析。that的语化理据为信息加工过程中的心理组块效应以及信息优先原则。  相似文献   

5.
文章根据国内外语法化研究的进展和现状,对语法化问题不同的表述、分歧和一些热门话题进行了梳理,重点从语法化研究定位问题和语法化的动因机制方面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6.
介词"吃"是近代汉语中产生的重要的介词,在其语法化过程中,"吃"词义的发展、搭配对象的泛化、句法位置的改变、人类认知类推都起到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语法化与范畴化:语法化过程中的认知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语法化作为一种语言现象.得到了国内外研究者的广泛关注,成为语言学研究中的重要课题.研究者现已不再仅从形式结构方面来研究语法化,而是从语义、语用和认知等方面,从一种综合的角度对语法化进行考察.但是这类研究中对语法化的认知过程及运作机制触及得十分有限,也不成系统.语法化和范畴化密不可分,从认知本质上讲就是一种重新范畴化的过程,是对词汇项等进行的重新范畴化.这种重新范畴化的产生需要一定的触发条件,再经过突显、隐喻、概念整合等过程.在重新范畴化结束后,词汇项本身的意义经自动化形成了语法意义.  相似文献   

8.
采用认知语言学中的语法化理论,研究英语指示词that的语法化现象及其语法化过程中的单向性特征,从历时发展的角度研究语言形式和认知的关系。研究表明指示词that不是由实词演化而来的,它和实词一样应属于人类认知的基本词汇,可以被进一步语法化为意义上更虚的词。  相似文献   

9.
10.
前人对will一词的研究,主要从语法标记、情态动词及意义溯源三方面展开。然而,在语法化理论的框架下关注长久以来备受争议的will一词,更能对其作为情态动词与作为将来时语法标记作出区分,同时理清will从实词到虚词的过程:名词will(意愿、遗嘱)〉动词will(意志、意愿)〉情态动词will(意愿、意图)〉将来时标记win(将要),从而在研究和习得过程中更好地理解人类的一般认知模式和非语言因素对语言变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基于语料库的语法化研究在西方现已盛行,根据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出版的相关专论, 概述语料库对语法化研究的贡献以及两者的相互促进和影响,以唤起中国学者对此方面研究的关注。  相似文献   

12.
时是表示时间区别的动词形式,但在许多情况下一般过去时并不是表示过去时间,而是表示非真实性或执行委婉礼貌的功能,这是因为体验是人类认识世界的本源,是用空间概念表征时间概念的认知基础,过去时的本质特征是距离性,用过去时表示非真实性和委婉礼貌是通过英语语言的语法化来实现的。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语言变异和语法化问题的研究,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语言变异与语法化的关系是整体和部分的关系,前者包含后者;2.应注重语言变异与语法化的结合研究;3.变异的、生分的跨层结构通过“联姻”在词汇化和语法化过程中,借助重新分析等机制而新生了合理的、亲密的固定结构;4.对缩略语应作重新分析;5.立足于语言变异与语法化,运用语用因素、认知因素、社会因素、重新分析等动因与机制,则不难理解“打扫卫生”等经典“语病”。  相似文献   

14.
从20世纪80年代语法化研究复兴至今,国内外的语法化研究都取得了丰硕成果,但也存在很多的分歧和争论。"什么是语法化?"这是语法化研究的本体问题,也是必须回答的首要问题。很多学者基于各自的研究思路和研究立场,对语法化的内涵作出了不同界定,但大多难以涵盖语法化的各种现象和领域。在语法化研究与类型学、构式语法等语言学前沿领域相结合,不断向更加广泛和深入的方向发展的今天,我们有必要对语法化的内涵加以梳理并对语法化的核心问题做进一步的讨论。  相似文献   

15.
采用定量与定性相结合、实验的方法对“始终”词汇语法化的历程进行了考察。“始”和“终”通过并列连用结合为“始终”,从魏晋南北朝时期逐渐词汇化为并列关系的名词,表“从头至尾”等义,用作主语、谓语或宾语;唐代开始,“始终”开始修饰谓词性成分;宋代以后,“始终”主要用作状语,语义不断泛化,在转喻及类推的作用下,“始终”最终语法化为时间副词。  相似文献   

16.
语言的演化与“语法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语言作为一种现象系统在共时上看是相对固定的,而在历时上是演化的,可以理解为是一套形成并沿革的“惯例”。借用生物学的核心概念和基本思想,构建语言演化的分析框架,从语言演化的视角探究语言的性质、形成机制、演变过程,并运用该分析框架探讨“语法化”问题。  相似文献   

17.
作为一种将来时间表达法,be going to结构在英语语言研究中受到众多语言学家的关注。中国英语学习者(CEL)在书面语中使用be going to结构时与本族语者有不同的特点,这一现象与该结构自身的演变密切相关。该结构在演变过程中出现的形式上的"层积效应"和语义上的"连续体",导致了中国英语学习者使用该结构时的不同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