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0 毫秒
1.
宗教与西欧近代政治社会化有着密切的关系,西欧的宗教改革孕育出资本主义主流的政治意识形态,资本主义政治社会化是在宗教改革的过程中逐步进行的。皇权与中下层民众的宗教斗争成为资本主义政治社会化的直接动力。在资本主义制度建立之后,资产阶级又充分地利用宗教巩固其政治社会化成果。  相似文献   

2.
近代政治学体系的建立同宗教改革运动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 ,宗教改革者们的理论无论在研究方法上还是在理论建构上对近代政治学都有着深刻的影响。在研究方法上 ,由于更进一步地区分了信仰与理性 ,从而使理性方法在政治学研究中恢复了地位。在理论建构上 ,民族教会和民族国家相互影响而形成的民族国家意识奠定了近代民族国家政治理论的出发点 ;由于宗教改革促进了“个人精神”的兴起 ,又为近代意义上的自由、平等、民主等观念的成长提供了价值观 ,从而影响了近代政治学理论的核心内容  相似文献   

3.
16世纪英国宗教改革导致了英国历史发展的重大转折,而亨利八世宗教改革在其中举足轻重.本文以马克思主义宗教观为指导,论述了亨利八世宗教改革的特点与影响,揭示其历史必然性,指出亨利八世宗教改革是16世纪英国宗教改革完成和英国近代资本主义发展中极为关键和必要的一步,是资产阶级反封建斗争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4.
因为上帝的仁慈和博爱,具有自由意志的人一方面具备了领悟上帝意志的能力,拥有了追求真善美的理性能力;另一方面又限于自身主观条件制约,不能按照上帝的意志行事。而基督教的原罪说认为人的罪恶与生俱来。这样,人类在祈求上帝赐福的同时就得抵制灵魂和肉体的贪欲;人类在追求幸福、建立天国的时候,就必须直面原罪与救赎。于是在寻求救赎的同时,人类的理性意志最终实现了上帝面前人人平等到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华美转变。从救赎论、权力观、法律意志等方面论证"原罪说"在西欧文明起源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约翰·威克利夫(JohnWycliffe,公元1320-1340年)是14世纪英国著名神学家、中世纪欧洲宗教改革运动的先驱。威克利夫生活的时代,英国社会发生了重大变化,本文首先介绍、分析威克利夫的生平及其改革背景。然后从五个方面重点论述威克利夫的宗教改革思想,即:(1)提出"神恩统治论",反对教会特权;(2)主张没收教会财产;(3)主张废除教会强行规定的繁琐仪式;(4)主张建立独立的民族廉俭教会;(5)提出以《圣经》权威来取代教皇权威;反对天主教基本教义"变体说"。这些理论和主张,不仅对英国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同时也为后世的宗教改革提供了丰富的理论、实践范例。  相似文献   

6.
14至17世纪是西欧从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转型的时期,封建经济结构趋于瓦解,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日益成长。随着社会经济与政治的急剧变革,西欧文化也发生了变革,出现了以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为标志的近代化转型。以马丁?路德为代表的市民阶层进行的宗教改革使德国人民的宗教信仰完成了由传统向近代的转型,它奠定了德国近代社会政治的、宗教的、社会的和文化的基础,使德国远离了中世纪的封建时代,朝着近代的政治体制、社会体制、经济体制和近代文化伦理的方向大踏步迈进,是德国近代社会的开端。  相似文献   

7.
“走出中世纪”与宗教改革对西方近代人文传统的影响无疑是巨大的:“走出中世纪”是西方近代人文传统形成的开始,宗教改革给予了中世纪神学以致命的一击,开辟了启蒙主义的新道路。  相似文献   

8.
在历史上,人们对于加尔文关于政教关系的思想多有误解,似乎以为他在日内瓦的宗教改革所提倡的是政教合一的专制化统治。本文通过对加尔文在日内瓦宗教改革活动的说明,以及其主要神学著作《基督教要义》的考察,表明加尔文思想中有这样一个有关政教关系的原则:教会与国家各自有其独立存在的地位,各自从上帝那里领受了不同的治理权力。在这个意义上,他是主张政教分离的。但同时,他又强调教会与国家这两个不同领域的权力及其治理又是有其相互关联的,其间存在着相互补充与相互促进的关系。  相似文献   

9.
天主教在中世纪的精神世界占据主导地位,位于教会组织顶端的罗马教皇拥有至高的权力。而以国王为首的世俗政权也要求对教会行使权力,这就引发了教皇权与王权间的斗争。英国亨利八世的宗教改革最先拉开对教皇权威的挑战的序幕,确立了王权至尊的地位,导致教皇权在英格兰的衰落。国王成为世俗和教会的最高首脑,实现了政教合一,亨利八世成为真正独立的专制君主。  相似文献   

10.
近代哲学的实质取决于近代哲学家对启蒙的理解。康德对启蒙的界定揭示了启蒙的两个基本特点:一是突出人的理性;另一个是鼓吹理性的独立自主。因此可以这样概括:弘扬理性,解放理性正是16—18世纪欧洲哲学的基本目标。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和哥白尼引发的科学革命削弱教会的权威,确立理性的崇高地位,改变了人与自然的关系。培根哲学勾勒了近代哲学的基本轮廓,笛卡尔哲学则创立了近代哲学的第一个理论体系。笛卡尔哲学不仅阐述了近代哲学的基本构想,描述了理性的运作秩序,进而建构了统一的世界结构,而且为近(现)代思想提供了话语形式或理论架构。从这种启蒙的视野理解近代哲学,将颠覆长期流行的理性主义与经验主义对立的叙述模式。  相似文献   

11.
本文首先分析了宗教改革与人文主义相对立这一观点的事实根据,指出了这些事实更多的含义;然后说明了这一观点所忽略的三个方面的重要事实,即宗教改革家和人文主义者都基于基督教信仰而批判当时的教会,人文主义的研究为宗教改革提供了学术根据,许多宗教改革家的神学吸收并发展了人文主义;最后指出,二者的相互补充乃是基督宗教与人文主义辩证互补关系的一大例证。  相似文献   

12.
16世纪欧洲宗教改革开始后,法国的胡格诺教徒不断遭到维护天主教当局的镇压,他们逃离祖国,寻求避难,其中相当多的人来到了英国.在将近两百年的历史中,胡格诺移民在英国寻得了生存之地,同时也为英国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做出了贡献.从另一角度说,近代英国的崛起,离不开胡格诺教徒等外来因素的积极性影响.  相似文献   

13.
宋元交替之际,因千里西游讲道而受到成吉思汗青睐的全真教势力太大,元室于1231年因“处顺堂《西游记》壁画事件”抓捕全真“掌教”后,又于1255年、1258年和1281年3次听信佛僧控告,实施佛道“御前辩论”,置全真教于败境,大批焚毁道经,严重打击了全真力量。元灭南宋后,大批北方全真道士南下,把济世救民色彩较浓的教义转向“金丹大道”构建,形成了江南全真教“性命双修内丹学”。今本《西游记》小说正是在这种背景下,主要由全真道士把全真教义教史“嫁接”于较成熟的唐僧取经故事框架之上,在300多年的时间内,逐步形成完善的。除了有人已经指出的《西游记》回目术语及一批诗词引自全真教义和全真人士作品外,今本《西游记》中的车迟国、灭法国和乌鸡国故事,以及第78回的御前辩论故事,也曲折地反思着元代佛道恶斗,说明其创作主体只能是元明全真道士。今本《西游记》文本中的其他一批“内证”,也指向同一结论。  相似文献   

14.
无论从叙述主体还是叙述方式来考察,萨满教对先锋小说都起到了启蒙的作用。可以说,马原的先锋小说既与拉美魔幻现实主义等外来影响相关,同时也是本土文化萨满教影响的结果。萨满是神界与人间的沟通者,跳神时萨满的灵魂可以暂时离开身体,自由地往来于天地之间。而先锋小说中的叙述主体"我",往往既是叙述人又是作者本人,同时,也可能被随时置换为其他人。叙述主体"我"分身有术,变幻莫测。"我"与萨满在功能和作用上达到了默契和一致。  相似文献   

15.
地理大发现之后,天主教神学日益成为阻碍欧洲社会进步和发展的桎梏。宗教改革,从宗教自身种下了与旧的天主教神学决裂的种子,它与人文主义一道,成为近代欧洲资本主义观念的重要组成部分,近代资产阶级革命的先声。  相似文献   

16.
1920年代以来中国民间宗教经卷的搜集、整理与研究历程,揭示了民间宗教经卷的重要史料价值。应组织相关人员编纂《中国民间宗教经卷总目》、《中国民间宗教经卷集成》、《中国民间宗教经卷提要》,这将是一件有功当代、造福后人的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事业。  相似文献   

17.
宗教是社会的产物 ,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态和社会实体。宗教对人类的历史和社会生活诸方面都起着不同的重要影响。在跨世纪之际 ,无论是传统宗教的复兴 ,还是新宗教的兴起 ,从根本上说 ,都是由当代社会存在的复杂因素和关系形成的  相似文献   

18.
美国黑人作家詹姆斯·鲍德温的宗教情感经历了从信仰到背叛再到回归的过程,其宗教观与德里达“没有宗教的宗教”有异曲同工之妙。从解构主义角度出发,分析鲍德温以(《向苍天呼吁》和“阿门角》为代表的宗教主题作品对上帝中心主义的消解,解读其没有宗教的宗教观。鲍德温在解构和批判伪善、狭隘的现实上帝的同时,极力塑造公正、博爱的民间上帝,从而实现对宗教的回归。他对上帝爱恨交加的矛盾情感,是由其社会历史背景、个人心理发展,以及20世纪美国黑人文学走出自然主义抗议文学窠臼、走向以黑人文化为基础的新型现代黑人文学的发展趋势所决定的。  相似文献   

19.
试论中国古代宗教崇拜对象及天人关系之演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古代宗教的崇拜对象是在特定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下 ,从原始宗教发展而来 ,主要是“人”对抽象的“天”进行崇拜。后来 ,在儒道两家的批评和改造下 ,其崇拜对象逐渐由“神灵之天”向“义理之天”、“命运之天”以及“自然之天”演变。与之相应的天人关系 ,也由“天人相分”到“天人相通”,直至最后发展到“天人合一”的最高精神境界。  相似文献   

20.
剖析我国的“宗教旅游热”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从我国特殊历史时期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背景入手,分析了 "宗教旅游热"的深层次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