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圣一桑是法国著名的作曲家、钢琴家,他一生从事音乐创作和演奏,为发展法国古典音乐做出了卓越的贡献。《b小调第三小提琴协奏曲》是他创作的三首小提琴协奏曲中最著名的一首。分析《b小调第三小提琴协奏曲》的曲式结构,主题表现手法及音乐风格,对了解作品的时代背景,准确地把握作品的表现风格有一定的帮助。  相似文献   

2.
巴赫的协奏曲创作,是同他在室内创作的探索并取得成果紧相联系的。在魏玛时期,他虽然已经对协奏曲体裁发生兴趣,但他一般还只限于自己演奏和改编意大利小提琴作曲家、特别是维伐尔第的协奏曲作品。巴赫的三首著名的小提琴协奏曲,是他后来在刻顿时期有了丰富创作经验后才写的。  相似文献   

3.
贝尔格的《小提琴协奏曲》被称为是“纪念一位天使”———马侬.格罗皮乌斯的安魂曲。作品在结构上隐含着一个秘密的程序和一些与作曲家本人相关的数字。贯穿于作品的另一个重要因素便是数字象征,它对这部作品的结构和内涵起了决定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乐器演奏曲目可分奏鸣曲和协奏曲。其中协奏曲是人们常听到的,如海顿的小号协奏曲以优美、流畅为主要特征,整部作品充满着庆典的欢乐气氛。《降E大调小号协奏曲》则可以称之为海顿在协奏曲领域的最高成就,也被普遍认为是作曲家最优秀的一部器乐协奏曲。在音乐史上为数不多的小号协奏曲中,海顿的这部作品更被认为是同类作品中的瑰宝。  相似文献   

5.
夏尔·卡米尔·圣桑(Charles Camille Saint-Saens,1835-1921),法国19世纪著名作曲家,被称为近代法国音乐之父.他的音乐美而清晰、工整、纯净.精练的表达,优美的旋律,冷静却不乏吸引力.他一生共创作了三首小提琴协奏曲:第一号,a小调,作品第20号,作于1859年;第二号,C大调,作品第58号,作于1879年;第三号,b小调,作品第61号,作于1880年.其中第一、三号题献给西班牙著名小提琴家萨拉萨蒂(PablodeSarasate),第二号是为比利时小提琴家马希克(Marsick)所作.  相似文献   

6.
《g小调钢琴协奏曲》在门德尔松协奏曲的创作中,虽然不是最具代表性,但却是其巅峰之作《e小调小提琴协奏曲》的基石。作品虽显稚嫩,但却体现了门德尔松在音乐思想上既尊重、崇尚和继承古典音乐形式的同时,又不拘泥于传统而努力开拓创新,与肖邦和舒曼同为浪漫主义时代的三个杰出代表。作曲家个性化的创作风格和卓越的创作才艺一直被人们所关注,并在世界浩瀚的钢琴文献中占有一席之地,通过对《g小调钢琴协奏曲》的分析,进一步认识门德尔松第一钢琴协奏曲的创作影响。  相似文献   

7.
门德尔松(Felix Mendelssohn,1809-1847)德国作曲家、钢琴家、指挥家,浪漫乐派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门德尔松最优秀的作品是《e 小调小提琴协奏曲》第三、第四交响曲,管弦乐《芬格尔山洞》。戏剧配乐《仲夏夜之梦》序曲,为钢琴而作的《无词歌》曲集和清唱剧《以利亚》等等,他的音乐极富诗意、浪漫、优雅、流畅,抒发的情感纯粹是浪漫主义气的息,他的想  相似文献   

8.
钢琴协奏曲《黄河》是一部在国内、外音乐舞台上最常被演奏的,拥有最多种音像制品版本和最大发行量的中国钢琴作品。为更深入的了解这部作品,文章从曲式结构着手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9.
巴赫的音乐是构成欧洲音乐殿堂的一根重要支柱,对于整个巴洛克时期的音乐来说,巴赫的音乐成就是架在这座殿堂上的圆顶。巴赫谙熟他的时代的所有音乐形式,并对其中任何一种都能运用自如,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他的管弦乐作品逻辑性强,变幻多样,主题贴切感人,旋律丰富多姿。《d小调双小提琴协奏曲》是全球目前最受欢迎、知名度也最高的双小提琴曲目,其手法重在炫耀主奏乐器独特的演奏技巧和华丽的装饰音,深刻体现了巴洛克音乐那种富于装饰的风格。  相似文献   

10.
德沃夏克·安东宁是19世纪最具有代表性的民族作曲家之一,他是捷克乃至全世界民族乐派的主要代表人。《a小调小提琴协奏曲》具有典型的德沃夏克民族写作风格,从舞曲节奏、歌谣等风格上,以及曲式、和声、调式调性等几个方面进行分析,可以为这首作品演奏风格的把握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2007年一个寒冷的上午,在华盛顿特区的一个地铁站里,一位男子用一把小提琴演奏了6首巴赫的作品,共演奏了45分钟左右.他前面的地上,放着一顶口子朝上的帽子.显然,这是一位街头卖艺人. 没有人知道,这位在地铁里卖艺的小提琴手,是约夏·贝尔(Joshua Bell),世界上最伟大的音乐家之一.他演奏的是一首世上最复杂的作品,用的是一把价值350万美元的小提琴.  相似文献   

12.
萨拉萨蒂不仅是一位天才小提琴演奏家,更是一位才华横溢的小提琴作曲家。其作品不仅以绚丽夺目的技巧、跌宕起伏的旋律而闻名于世,更因为其强烈的吉普赛民族风格而成为小提琴曲库中璀璨的明星。文章以萨拉萨蒂的小提琴代表作品《吉普赛之歌》为切入点,通过对该作品的旋律素材、音程结构、模仿民族乐器等方面进行研究,分析萨拉萨蒂小提琴作品中的民族风格,旨在更好地理解和演奏萨拉萨蒂的小提琴作品。  相似文献   

13.
拉赫玛尼诺夫是二十世纪著名的作曲家、演奏家、指挥家之一,他一生中共创作了四部协奏曲,其中<第二钢琴协奏曲>是他最主要的代表作.本文对这部协奏曲作以初步的分析.  相似文献   

14.
文章阐述了维瓦尔第小提琴协奏曲《四季》和柴可夫斯基钢琴套曲《四季》的各自表现手法,同时也将他们不同的表演风格进行了分析比较。  相似文献   

15.
以德国著名小提琴家穆特演奏的《贝多芬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为载体,充分利用praat声音测试软件,对演奏家的演奏要素及演奏特点进行分析,以深入了解该作品,展现其音乐作品纵横交织的运动过程.同时,从演奏的音高、速度、力度入手,选取乐曲中部分片段,通过praat软件的录音测试,以具体数字、图谱等手段客观的记录演奏家的演奏过程的起伏变化,也以更加科学的方式呈现了奏家的演奏.通过对分弓、顿弓及揉弦的使用情况的研究,还原音乐本身所要表达的情绪和思想.总之,试图通过用科学的方法和手段深入到作品内部,了解作品的整体结构和逻辑关系,学习演奏家的音乐处理方式,为演奏该作品提供坚实的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6.
从小提琴协奏曲"梁祝"的全球化视角看中西文化交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今时代是一个经济全球化与文化大交融的时代.弘扬本国民族文化,吸收各国文化精髓,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已成为各国文化发展的重要任务之一.在此背景下,本文从分析小提琴协奏曲"粲祝"的音乐表现形式入手,论述了"梁祝"在中西方音乐中的融合及对世界近现代音乐的影响和贡献,从一位音乐家的视角提出了欧亚洲音乐文化大融合的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17.
古筝协奏曲《临安遗恨》是著名作曲家何占豪先生的作品,起初是一首中阮协奏曲,因为演奏效果极好,于是改为古筝协奏曲。该协奏曲以《满江红》为主题进行编排,曲中融入了西方作曲的技法及理念,较好地体现了中西音乐文化的交融。本文首先阐述古筝曲《临安遗恨》的创作背景,然后重点探讨其创作特点。  相似文献   

18.
依据国外学者的看法,"主题"是指一部作品各个具体要素的含义所构成的一个统一体。如果一部作品具有唯一主题,它便具有统一性。一般文学理论所秉持的"主题"观念与这一看法基本一致。"主题"这一概念,正如有些学者所指出  相似文献   

19.
奥地利钢琴家,音乐教育家车尔尼,1791年2月20日生于音乐之都维也纳,1851年7月15日谢世。他是19世纪前期维也纳派钢琴家最杰出的代表之一。他一生创造了大量的音乐作品:有24首弥撒、4首安魂曲和一些交响曲、序曲、协奏曲、弦乐三重奏及四重奏、合唱曲。钢琴练习作品有:作品299快速练习曲(40首)。作品847流畅练习曲(30首299的预备)。作品399左手练习曲(10首包括赋格)。作品599实用初级练习曲(100首),作品821八小节式  相似文献   

20.
分析了滑音在著名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中的运用,重点分析了三度滑音、二度滑音、慢抹音3种形态的滑音在《梁山伯与祝英台》中对不同情感的具体表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