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赵诚 《苏州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28(4):88-93
我们在对国内学界对The Road Not Taken一诗研究成果综述评介的基础上,精心梳理借鉴国外(主要是美国)学者的第一手研究资料,特别是诗人Frost与友人往来通信等,结合诗人诗歌创作理念,指出诗人的写作初衷不是抒发个人际遇,而的确是为怀念好友而作。此诗并非一首励志诗,而是选择主题和冲突主题的复调变奏。借用诗人笃信的Emerson哲学,对于美国学界关于此诗主题选择说的六种代表观点筚路蓝缕,可见诗中的I并非诗人本人,而两条路也毫无好坏之分。对sign和difference意义的不确定性做了深入阐释,证明此诗是一个掩映在严肃外表和幽默内心之间的崇高的恶作剧。 相似文献
3.
不一会儿,捐款箱就装得满满的、沉甸甸的。董老师派了三位同学去数,呀!一个惊人的数字164元,这哪是164元,这是53颗火热的心!此时此刻,我们被这激动人心的场面溶化了。因为我们捐的不只是我们的零花钱,还是我们对贫困地区学生伸出的友谊之手,送去的是我们诚挚的祝福……捐款活动结束了,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静下来……我们只是少吃一碗早点,少穿了一件漂亮的新衣服,少买一件精致的玩具……就能为社会做一件好事,何乐而不为呢?这时广播里响起了“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我盼望着贫困地区的同学学习进步,将来过上幸福美满… 相似文献
4.
吴家荣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21(4):1-4
新时期颓废主义文学思潮诞生之初,有着对传统僵化思想及模式化创作手段反叛与挑战的前卫意味。它走过文革后期的政治高压时代以及朦胧诗、文化寻根、先锋派文学等历史阶段,最终在部分新生代作家手中断送了它最后一点存在的合理性。于是,新理性主义也就必然在文坛应运而生。新理性主义的产生是时代进步的呼唤、人的精神净化的要求,也是先进文化发展的必然趋势,它体现了先进文化代表的理性力量,有着弘扬人文精神,摆脱物欲横流的现实危机,推动精神文明建设的可行有效性。 相似文献
5.
因为发生意外,6个人被困在黑夜的寒风中瑟瑟发抖。他们每个人手里都握着一根木棍。篝火眼看就要熄灭了,急需添加木柴。第一个人将自己的木棍紧紧地握着不肯松手,因为在篝火边围坐的几个人中,她注意到有个黑人。第二个人环顾左右,没有看到哪个人和自己是同一个教堂的,也不愿意将自己的桦树棍加到篝火中。第三个人衣衫褴褛,他也无动于衷。他的木棍为什么就该用来供那个闲散的富人取暖呢? 相似文献
6.
艺术的终结与颓废的现代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周计武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33(1)
周计武文通过瓦蒂莫、尼采和海德格尔的哲学著作,重新思考了艺术终结与颓废现代性之间的关系,评价了颓废现代性对艺术机制和未来艺术生活的影响.杨向荣文从现代性体验这一视角出发,将齐美尔定位为现代生活的审美印象主义者,齐美尔的现代性分析起点不是社会总体,而是现实的偶然性碎片,这构成齐美尔独特的现代性分析路径--从碎片到达整体.李健文则借助于韦伯的文化社会学视野,依据工具理性批判的理论诉求、阿多诺等人对文化工业的本质及其特征进行了揭示和批判;认为这一批判并没有在法兰克福学派内部形成一个完整的理论统一体,这表明法兰克福学派在对待大众文化问题上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周韵文从布尔迪厄的文化生产场理论出发,对先锋派与市场的复杂关系进行再审视,强调先锋派的创新一方面包含对艺术商品化和制度化的批判和否定,另一方面它与市场运作原则也存在一致性. 相似文献
7.
8.
9.
10.
某些恐惧并非来自真实的客观世界,而是来自我们内心的胆怯。他逛完了野生动物园后,准备走出公园,谁想却误入狮子洞。这让他没有防备,显然他吓坏了。他望着虎视眈眈,蹲在他眼前的狮子,不觉地打了个冷战。狮子正好挡住了他的去路,看样子随 相似文献
11.
12.
13.
作为批评术语的“颓废”——评《20世纪末中国文学颓废主义思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薛雯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32(1):63-67
《20世纪末中国文学颓废主义思潮》用颓废作为一种批评术语来系统研究20世纪末中国文学作品的先期实验,通过比较来分析这股思潮的独特性及一般性,指出颓废不仅是一个阶段的文学现象,而且也与特定的文化思潮与文化传统相关联,因此必须将颓废主义作为一种真正的文学现象来加以全面的研究、严肃的思考。 相似文献
14.
钟新良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6(3):81-84
《子夜》是茅盾先生的长篇力作,《子夜》中的颓废色彩,在茅盾所描述的城市——上海、文中的主人公吴荪甫身上都有深刻体现,茅盾用独特的颓废视角对繁华的都市及都市人的文化心理进行了深度剖析。《子夜》中的颓废色彩不但为我们研究茅盾作品的文化内涵另辟了蹊径,也为当代文学创作提供了丰富的资源。 相似文献
15.
新时期颓废文学中的非理性主义神话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吴家荣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24(1):1-6,15
颓废主义思潮裹挟中的作家以自己的需要为出发点,他们把个人生命的感性自由看做人的解放的尺度,又把自由与放弃道德、责任的为所欲为等同起来。张扬欲望化写作的那些作品之所以受一些读者的欢迎,之所以有一定的消费市场,源于人们对社会践踏人权、漠视人性行径的深恶痛绝。同时也在于它们迎合了人的感性生命中的那份自在的生理欲求。但并不意味着今天的人们就可以忘情于非理性主义的舞蹈,就可以无端地拒绝理性、伦理、秩序。 相似文献
16.
正经过本课的学习,大家认为这件作品如何?漂亮、好看。好看在那里?为什么好看?……(学生无语)每当在课程评价阶段征求学生的意见时,我时常会碰到这样千篇一律的、类似敷衍的局面,很难与学生再有进一步的沟通。因此我经常反思:为什么学生的审美只是停留在对艺术形式美的关注上,而对于艺术内涵美却很少有深层次的思考和探究?难怪现在很 相似文献
17.
19.
张器友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28(1):84-89
我国 2 0世纪末文学中的颓废主义发端于文革时期 ,80年代后期以降获得发展。它崇尚非理性主义、唯美主义和虚无主义 ,是新的时代、新的理性在艰难困苦中受孕的朕兆。它受到了生命本体论、形式主义文论的支持 ,其哲学基础是新人本主义、科学主义以及我国佛道文化中的某些传承。 相似文献
20.
卫华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30(3):49-54
颓废波希米亚是欧洲19世纪末思潮衍生的典型文人生存状态,在特殊的时代氛围中,他们表现出放荡、落魄、伤风败俗乃至罪恶等极端的坏孩子行为特征。然而,这种倍加指责的精神疾病状态却让他们对现代文明和文学危机产生独一无二的敏感力,在艺术中做出杰出贡献,创造出新的生活/艺术双重关系典型,为世纪末人们对另一种生活的期待提供了想象中的轨道。从这一角度进入,对象征主义有着新的美学内涵解读:既是一种艺术潮流,更是一种生活运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