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邓小平在设计和推进中国现代化过程中,创立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中国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是这一理论的思想源泉,但这一理论也与邓小平对当代资本主义的认识和思考密不可分.本文主要在介绍邓小平当代资本主义理论内容的基础上,详细分析其特征以明确其在马克思主义资本主义理论中的地位和创新本质.  相似文献   

2.
一种理论总有自己的逻辑行程和理论规定性,因此,任何一种理论都有自己的特定有效性,当一种理论因其限度失去了继续阐释现实的可能性之后,我们应该将它历史化,继承其适合时代精神的东西并进行新的理论探索,这是我们对待一切理论当然包括实践美学的应有态度.实践美学是历史的产物,其思想资源的局限性、理论精神的古典性、思想方法的非人文性等缺陷导致了其阐释能力的有限性.而新实践美学重复传统实践美学的问题域,这种美学脱离当代的审美实践,缺乏人文关怀,缺乏对于现代处境中人的活动的反思和人的存在状态的关注,其存在价值是值得怀疑的.  相似文献   

3.
主体能动性问题,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一个重要问题.中国共产党第一代领导集体的核心毛泽东和第二代领导集体的核心邓小平都十分重视这一问题,毕生探讨这一问题,并努力在实际工作中实践主体能动性思想,为后人充分发挥主体的能动作用提供了理论依据,具有十分宝贵的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4.
邓小平利用资本主义理论的实践及其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邓小平提出的关于资本主义的思想,有着十分丰富的内涵,它不仅包括利用资本主义的目的、对象、步骤、方法,也包括方针和原则.这一思想在改革开放的实践过程中不断得到完善,形成一个科学系统的理论.这一理论是对马克思主义的继承和创新,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5.
邓小平同志的主体性外交思想是邓小平理论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这一光辉思想不仅在过去和现在的外交实践中发挥了作用 ,而且在将来仍将继续发挥作用。文章紧扣主体性这一主题就主体性外交思想的任务和目标、原则、主要内容、理论和实践意义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6.
阿尔都塞的症候阅读法最为关注的是那些在文本中出现的"没有相应问题的回答",这是对恩格斯在<资本论>第二版序言中的某些思想的承接.正是运用这种方法,他不仅从马克思那里读出了不同于古典经济学的总问题,而且还读出了他自己的"理论实践"和马克思寄予后人的殷切期望.这一方法不仅启示我们去直面经典作家的文本,而且还给后人解读文本提供了三个不同视角.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视阈中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实现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离不开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这一马克思主义理论传播的主渠道,同时又给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提出了新的要求。在新时期,我们必须按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要求,使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不断地体现实践特色、民族特色、时代特色。  相似文献   

8.
行政文明是一个具有独立学术与实践意义的概念,需要对它进行理论说明,而这一理论工作首先必须从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著作中寻找灵感.马克思与恩格斯在国家行政的论述中潜存着行政文明思想的历史发端,列宁与毛泽东在理论与实践两个层面对行政文明的理念进行了逻辑延伸,同样,行政文明的概念与理念已成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三个发展阶段的重要内涵,无论是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还是科学发展观都蕴含着丰富的行政文明思想.  相似文献   

9.
教学论研究在转向与回归实践、变革与创新理论的过程中需要立足于已有的实践成就和理论成果.从教学论研究历史自觉的意义上而言,教学论就是教学论史,教学论与教学论史是“历史性的教学思想”与“教学思想的历史”.这一命题的意蕴不是以教学论的“历史”冲淡乃至替代对当下教学实践与教学理论的探索,而是基于“历史性的教学思想”不断丰富和完善“教学思想的历史”,从而实现教学实践和教学理论的持续发展与不断创新.  相似文献   

10.
崇尚和谐是道家哲学的一个重要特征,以道家为主要理论来源的全真道继承了这一思想,其中,长春真人丘处机结合自身的修炼实践对这一思想作出了创造性发展.全真道的和谐思想主要体现在自然和谐、社会和谐、人际和谐与身心和谐四个方面.  相似文献   

11.
毛泽东在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长期实践中,对中国行政改革问题进行了初步探索,尤其是对党政分开、中央向地方放权、精简机构、人事制度等问题提出了初步改革思路,对于当前深化中国行政改革具有重要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2.
黄仁宇在其众多著述的一些篇目中对中国长期革命进行了阐述,他所倡言竹中国长期革命是指鸦片战争以来的中国社会变革和改造。长期革命的发生具有必然性,它的过程复杂曲折。在20世纪长期革命实现突破性的发展,这表现为国民党重建了高层机构,共产党改造了低层组织,邓小平及其后继承者重订上下层之间的联系。在“大历史”观的指引下,黄仁宇以长期革命论对中国近现代史中的重大历史事件、人物做了重新审视,颇有新见。长期革命论的形成与他的经历有着密切关联。从学术研究的视角来看,长期革命论也有相当的价值。  相似文献   

13.
近代中国是一个落后的农业大国,农民问题是中国社会的中心问题。大革命时期,毛泽东十分关注农民问题,深入农村进行社会调查,形成了丰富的农民革命思想。毛泽东的农民革命思想为大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人探索中国革命新道路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和实践基础,而且也为当代中国解决现代化过程中的农民、农业、农村问题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启示。  相似文献   

14.
马克思从感性的人的活动或实践的形式去理解对象或现实,把对象或现实理解为感性的人的活动或实践建立的东西。他实现了对形而上学的实践的、现实的批判;与之相适应,他所批判的是由感性的人的活动建立的、真实的对象或现实。这是马克思哲学变革的真谛所在。改变哲学漠视真实的现实和真实的生活的传统,把哲学的关注点从“天上”拉回到“地上”来,具体从革命实践的角度批判和反思真实的现实——即运用马克思在新的哲学观基础上创立的分析社会历史的方法论来批判和反思当下的社会现实,是马克思哲学的当代使命,也是马克思哲学变革的真正价值所在。  相似文献   

15.
毛泽东同志一生心系农民,与农民同呼吸、共命运。他盼望农民富裕起来。他在一生的革命实践中,对农业问题始终十分关注。毛泽东认为农业的地位非常重要,农业关系到社会稳定和人民生活的改善,中国的工业化离不开农业,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关于如何发展农业,毛泽东提出了许多有价值的思想。这些真知灼见,对于我国今天农业现代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是中国第一块农村革命根据地,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第一块奠基石"。毛泽东在领导开创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伟大实践中,坚持把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同当时中国革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高瞻远瞩地解决了当时中国革命一系列根本性问题,诸如,首先实现了大革命失败后党的工作重点的转移;独创性地开辟了中国式民主革命道路———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政权;坚持"枪杆子里面出政权"的真理,为党建立了第一支新型的人民军队等。在此基础上,初步形成了毛泽东思想。  相似文献   

17.
中国共产党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和领导社会主义建设的历 史证明,我们党始终都在努力实践“三个代表”思想。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我 们党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任务,实现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实现 了中国历史上最广泛最深刻的社会变革;开创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为实现中华 民族的伟大复兴开创了正确道路。正是中国共产党80年“三个代表”的具体实践,为江泽民 同志“三个代表”思想的提出奠定了丰厚的历史基础。  相似文献   

18.
两当起义是贯彻中共中央和陕西省委兵运决议的一次成功实践,是扩大北方苏维埃地区的大胆尝试。中共中央和陕西省委正确分析了国民党士兵的性质、特点及陕西的社会现实,提出了兵运的步骤和方法,为两当起义提供了理论指导和政策支持。两党起义从最初的组织动员到后来起义爆发,再到起义队伍北上,都是在习仲勋等共产党员的直接领导下进行的。它为我党在国民党部队中开展兵运工作、改造旧军队,创建和扩大革命武装,积累了宝贵经验,在西北革命史、中国革命史及人民军队史上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以斗争为生命要素的马克思是一位伟大的革命家。在唯物史观和政治经济学批判的双重运思中,马克思确证了社会革命是“政治的最高行动”“天下最权威的东西”和“人民权利的法律根据”,同时还回应了工业革命和资本逻辑背景之下反对旧的社会关系和联合的革命行动何以可能的问题。在马克思的致思理路中,他先后聚焦物质利益、异化劳动、生产力和交往形式之间的矛盾、劳动和资本的关系而分别阐发了他的社会革命思想。马克思的社会革命思想是与众不同的,它既是革命理念与革命行动、政治革命与社会革命、经济革命与人类解放、阶级革命与民族解放相统一的总体性革命,又是历史地回应时代之问的人民革命。在新时代,我们必须高扬马克思的社会革命思想和精神,在理论上肃清消解、否弃、拒斥革命的误识,在实践中继续推进伟大的社会革命和自我革命。  相似文献   

20.
费正清不仅是美国著名的中国史专家,同时也是中共革命及社会主义建设的见证者和记录者。基于自己的切身体验和观察思考,费正清对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认识几经变化:新中国成立前,迷恋与赞赏中共革命;新中国建立初期,拒绝与仇视中共革命及社会主义建设;进入1950年代中后期,对中共领导的社会主义建设持不确定与批判的态度;中关关系解冻后,则转变为承认并理解中共革命及社会主义建设。费正清对中华人民共和国认识的嬗变,启示我们必须正确、理性的看待西方学者对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评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