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罗尔斯正义观视野下中国当代社会公正问题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起点公正、过程公正和事实公正三方面阐释罗尔斯正义观的内容,从经济、政治和社会等方面分析我国社会现实,根据罗尔斯正义理念,要在公共领域中建立公共服务型政府,在经济领域中使市场经济价值规律充分实现,在公民社会中全面加强公民监督机制,形成三维制衡的动态体系,从而实现社会动力机制和社会和谐机制的内在统一,有针对性的解决中国社会公正问题。  相似文献   

2.
行政公正是实现法治社会的重要途径,而法治社会的最终目标是实现和谐社会。简述了行政公正与和谐社会的含义与关系,分析了确立行政公正的原因及其我国行政领域现存问题,提出几点完善行政公正的措施,最终实现和谐社会的宏伟目标。  相似文献   

3.
中国经过30多年的改革开放,人民收入的差距不断扩大,而这种差距的形成在很大程度上是由经济不公正引起的,经济领域的不公正在很大程度上导致社会领域的不公正。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对经济公正和社会公正、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以及公平与效率等关系的重新审视。要解决目前在经济和社会领域所存在的问题,首先需要以社会公正为逻辑起点,确立社会公正理念,在此基础上建立公平的竞争秩序和利益分配机制。  相似文献   

4.
社会公正·经济公正·企业公正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公正是古今中外最基本的道德,是伦理学的中心范畴。社会公正是以社会为道德主体的道德公正,只有社会主义社会才能真正体现社会公正;经济公正是指社会经济生活领域中的公正,在一定范围内经济公正可狭义地理解为分配公正,而分配不公正往往会引发社会矛盾;企业公正是以企业为行为主体的道德行为的公正,企业公正分为外部公正和内部公正  相似文献   

5.
社会分层与社会空间领域的公平、公正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从社会学角度看,当代中国社会的公平、公正问题在社会分层和社会空间两个方面表现得十分明显。在处理社会分层、收入差距问题上,我们所追求的社会公正应该是机会公正、程序公正、结果公正三者的有机结合,为全体国民创造越来越多的公正竞争机会、公正的程序条件和公正的分配结果。社会空间属于重大的社会资源。近年来,我国城市社会空间成为社会各利益群体激烈争夺的焦点领域,特别凸显了当今中国社会的分化,许多社会矛盾、社会冲突、利益纠纷都与社会公平、社会公正问题密切联系在一起。  相似文献   

6.
实现和维护社会公正是政府社会管理的首要职责和核心目标。妥善解决社会公正问题,已成为当前社会管理的首要任务。政府在现代社会管理创新中必须坚守社会公正这一核心价值取向,重塑现代政府社会管理公正观;构建动力系统与公正系统相结合的现代社会治理系统;建立和完善维护社会公正的现代社会善治结构;推进以服务、责任、法治、廉政为核心理念的公正政府建设;注重建设和实施维护社会公正的社会政策和制度。  相似文献   

7.
社会的不公正已成为制约我国社会进一步发展的瓶颈,如何实现社会公正成为人们关切的焦点。以罗默、施韦卡特、米勒等为代表的西方市场社会主义者在社会公正方面提出了真知灼见的建议,借鉴他们观点的合理之处,成为实现我国社会公正的可行选择。结合我国实际国情,可以把坚持社会主义制度,确保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完善市场经济体制,发展和壮大公有制经济,保持合理的政府干预等作为实现社会公正的路径。  相似文献   

8.
社会可持续发展不仅是人类追求的目标,也是人类社会发展繁荣至今的根本所在。但我们在强调发展的同时也大力倡导社会公正的实现,只不过是在目前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们更加提倡能够促进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公正实现”,这种“公正实现”所带来的可持续发展是以效率的提高为前提的。  相似文献   

9.
社会公正与制度的哲学思考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社会公正与制度是实现人类社会文明、有序、发展的两种手段,因此它们在义理上相通。社会公正本身就包括形式公正即制度的因素;制度也离不开公正伦理的价值预设和引导。在转型社会中,社会公正的实现日益离不开制度的保障;制度也确实给了社会公正具体的、有力的支撑。  相似文献   

10.
实现比资本主义国家更高的社会公正,是社会主义新社会的本质要求,也是社会主义的基本价值。社会公正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的一个根本目标和重要原则。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是社会公正的根本保障,实现社会公正必须坚持以公有制和按劳分配为主体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必须坚持人民民主的社会主义基本政治制度。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历史进程中,促进和实现社会公正,不能陷入单纯的想象和空泛的议论,必须立足国情、着眼实践,着力解决影响社会公正的突出矛盾和问题,尽快建立健全保证社会公正的制度和体制。  相似文献   

11.
教育公正对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性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我国当前社会转型时期,社会公正问题逐步凸现出来.教育公正作为其中的组成部分,是社会公正的重要内容,愈发引起人们的重视;教育公正作为社会公正的基础之一,是社会公正在教育领域的延伸,也是达到社会公正的重要手段和途径.通过推进教育公正进而逐步消除我国社会转型时期的不公正现象,对当前构建和谐社会的顺利进行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结构的变化,中国的社会结构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阶层分化日趋明显。公正是社会基本结构的首要美德,它是一个具有历史生成性和传统继承性特征的概念。当代中国社会的社会公正实质源于当代中国的存在状态、历史境遇,是理论与实践相一致的程序公正与实质公正的辩证统一,是当代民主社会各阶层利益的"生态平衡"。当前,确立与当代中国存在状态相一致的社会公正原则,以程序公正为基础,以实质公正相平衡,培养社会公民的正义感,走法治与德治相结合之路是当代中国克服不公正现象、重塑社会公正秩序、形成合理社会阶层结构的根本之路。  相似文献   

13.
社会排斥指涉的是社会弱势群体如何受到主流社会的系统性排挤,而日益成为孤独、无援的群体。当前。社会排斥关注的重点是强调特定的社会制度抑或政策是如何将某一群体排斥于社会照顾体系之外,其核心是社会制度的成员资格许可问题,它意味着某些特定人群无法进入社会关怀的制度体系。住房公积金制度是中国城市居民住房体系的核心内容之一,但是,由于制度设计的缺陷,当前城市住房公积金制度在缴存制度、覆盖范困、存贷关系等关键性环节中存在明显的社会不公。基于此,在社会公正的视角下,借用社会排斥理论对这一现象进行了系统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若干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社会正义是人类社会孜孜以求的永恒主题,在不同的社会历史时期其具有不同内涵,总体而言,传统社会正义观是一种抽象理性的正义观。与此不同,现代社会正义观,尤其是马克思社会正义观是从人的现实生存状态出发揭示了社会不正义性及其根源,并在分析现实社会基本结构中力图建构一个正义社会。不同内涵的社会正义观研究在当代社会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作为社会经济和法学共同发展的产物,经济法所调整的社会关系具有其特殊性,这决定了它所追求的价值理念以及建立于其上的正义观就不同于其他的部门法。经济法追求社会正义的实现。社会正义以社会利益的整体提高为根本出发点,这主要是通过平等原则与差别原则在经济法得以遵守来实现的。平等原则是在经济法领域内实现社会正义的主要原则,而起矫正作用的差别原则是辅助性原则。形式正义和实质正义是完善的法律制度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每一法律部门都同时追求形式正义和实质正义的实现,实质正义不是经济法所独有的正义观。  相似文献   

16.
市场经济与社会公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类社会的历史就是一部不断争取建立更为公正的社会秩序的历史。人们对于社会公正的认识和追求社会公正的实践,经历了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公正具有与以往任何历史时期不同的内涵和特点,目前在我国社会生活各个领域,还不同程度地存在着社会不公的问题。我们对此必须给予高度的关注,并努力促使社会公正的普遍实现。  相似文献   

17.
不同于以往地球上的任何一种环境和气候变化问题,生态危机由人类自身活动和生产引发,是当今世界范围内所有国家必须要共同面对的问题。作为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的代表人物之一,戴维·佩珀不仅关注到生态危机的本源,即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资本的逻辑,还提出了从深生态到社会正义的一系列新问题。戴维·佩珀虽然是地质学家,但在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理论构建中,他对各类生态思想进行反思和分析并结合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和方法论对西方资本主义社会进行探析,将生态实践导向生态政治、生态治理,从而构建一种新的生态社会主义社会。在戴维·佩珀的生态理论中,环境问题不再是单纯的生态问题,而是一种社会问题的延伸,因此要实现生态正义就无法绕开社会正义,或者说实现社会正义就是实现生态正义的前提,生态学与社会正义的关系不应被颠倒,在争取自然权利的同时更应该关注人类权利。同时,以人为本的生态观也更符合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主旨,是与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目标相一致的科学生态观。我国正处于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时期,必须将生态文明建设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并结合历史与现实经验丰富生态文明建设理论。  相似文献   

18.
社会转型时期更应关注和认识社会正义问题,确立符合国情、适应时代的正义理念,是当代中国社会发展的现实需要。基于正义理念在不同时代、不同语境中的演变,提出"全面小康"就是当代中国的正义理念,实现全面小康就是当代中国最大的社会正义追求。  相似文献   

19.
作为社会稳定发展的“安全阀”和“减震器”,社会保障在实现社会公正、构建社会和谐的进程中,日益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而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近年来党和国家一直在强调扩大社会保障覆盖面,逐步实现社会公正。针对当前的形势,文章主要分析社会保障需要扩大覆盖的几大阶层,并重点论述了扩大社会保障覆盖面的重要意义,以及实现这一目标的切实可行之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