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新中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妇女在解放的道路上走过了具有决定的和世界历史意义的第一步.解放了的中国妇女还需解放.改革开放为中国妇女走出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妇女解放道路,开辟了广阔的领域和空间.实现对“妇女解放”本身的重新认识和理解,塑造和引导妇女新时代精神,是当代妇女实现自身解放的过程,构成了当代中国妇女解放的一项重要使命.  相似文献   

2.
科技发展与人的生存和发展问题是联系在一起的,当代科技哲学问题说到底是一个人类安全问题。在当代,对科技价值问题的反思需要从国家间政治生态角度出发进行对策思考,把握当代科技哲学问题更多地是一个国家安全问题的实质。本文探讨了科技发展对国家安全的七个方面的双重影响,并给出了总体对策思考。认为在大力发展科技尤其是军事科技的同时,必须以我军新使命重新认识、选定国家利益边界、安全边界、战略边界及军事能力,按照推动建立和谐世界、和谐社会的思维要求谋划自身安全问题乃至全球安全的解决。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关于"政治解放"概念的分析,对于理解马克思哲学所追求的"人的解放"的理论主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马克思之前,关于犹太人的解放问题,布鲁诺·鲍威尔给出了"政治解放"的解答。马克思批判地考察了"政治解放"这一概念,并对"政治解放"与"人的解放"进行了区分,提出了"人的解放"的理论主题。另一方面,对"政治解放"概念的批判性考察是马克思与布鲁诺·鲍威尔哲学思想分歧的公开表达,是马克思与布鲁诺·鲍威尔哲学思想的界分,由此马克思开始逐步对自己的唯心主义思想进行清算,最终实现了其哲学立场由思辨唯心主义向历史唯物主义的转变。  相似文献   

4.
解放是一个具有诗性魅力和永恒价值的话题。在马克思的原初语境中,人的解放是一个超越政治解放,以社会解放为中介和桥梁,从而达到实现人类解放目的的辩证否定的过程。在无产阶级身上,解放和自我解放是同一的,因为无产阶级由自在阶级转变成了自为阶级。而在农民的解放和自我解放问题上,马克思、恩格斯持非常严肃、审慎的态度。因为当时的农民还没有从自在转向自为,只是解放的客体、被解放的对象,而不是自我解放者。从总体上看,当代中国农民正处于从自在向自为转变的过程中,行走在自我解放的大道上。这一农民的自我解放之路,必然是一条思想、政治、经济和文化的综合解放之路。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与青年黑格尔派彻底决裂后,在批判黑格尔的法哲学和讨论犹太人问题过程中,逐步探索无产阶级革命道路和全人类解放的问题。此后,马克思由宗教批判转变到对现实的人和现实的政治的批判,逐渐形成了实践的观点,认为犹太人的解放只有在人的解放后才能彻底实现,只有革命才是无产阶级实现全人类解放的实践途径。哲学批判的现实性、实践性和实践道路的普适性转变标示着马克思哲学新的起程。  相似文献   

6.
在犹太人问题上马克思不是简单的否定鲍威尔的思想,而是采取扬弃的态度,马克思在对鲍威尔思想的扬弃中走向两个转变。鲍威尔的宗教批判思想揭露了基督教国家的本质,洞察到了犹太人的世俗本性。但鲍威尔把犹太人的解放问题归结为纯粹的宗教神学问题,把世俗问题化为神学问题。马克思则对市民社会展开了深入的批判,把神学问题化为世俗问题,体现了马克思从唯心主义转向唯物主义。马克思指出,政治解放是一大进步,是人的解放的一个不可或缺的阶段,但不能忽略政治解放的局限性和虚伪性,政治解放还不是人的解放。马克思主张超越政治解放,把外化于人的关系复归于人本身实现人的解放,从政治解放到人的解放,标志着马克思从革命民主主义向共产主义的转变。  相似文献   

7.
论马克思关于无产阶级解放阶段的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马克思看来,人类解放是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无产阶级解放与人类解放是一致的。马克思把无产阶级解放分为三个发展阶段,即无产阶级的政治解放—经济的社会解放—人自身的解放。无产阶级的政治解放是政治前提,经济的社会解放是社会物质文化基础,在此基础上,最终实现人自身的解放,亦即实现一切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这是三个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的发展阶段,体现了逻辑与历史的辩证统一,是共产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必由之路,是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规律。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主义当代中国化会因历史使命的转换与时空条件的变迁而构成不同的话语系统,这些话语系统除了含纳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精神外,在内容与形式上皆有自己时代的特色。"马克思主义的当代中国化"至少应实现两大话语系统的转换:一是由"革命"到"建设"的话语系统转换;二是由"政治解放"到"人类解放"的话语系统转变。这两种转换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当代中国化过程中原生态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话语系统向符合中国实际的实践话语系统的过渡。  相似文献   

9.
在马克思的视野中,人的解放必然要经历政治解放、社会解放和人类解放三个依次递进的阶段.政治解放固然具有历史进步性,但它还只是资产阶级的解放,因此,政治解放必然要被人类解放所超越,以实现每个人的自由全面的发展.社会解放是实现从政治解放到人类解放的过渡阶段,它通过建立无产阶级民主和生产资料公有制,为最终实现每个人的自由全面的发展奠定社会政治经济条件的基础.  相似文献   

10.
要提高教育质量和办学效益,就必须提高教师队伍的政治素质,以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实现由自我矗省型向自主解放型的转变,实现由单一政治型向复合型的转变,走有高校特色的开放式政治理论教育的路子。  相似文献   

11.
《解放》周刊是西安事变和平解决之后,国内和平局面初形奠定之时在延安创办的中共中央政治理论刊物。在《解放日报》创刊之前,《解放》周刊闻名遐迩,声名远播,是中国共产党最为权威的党报和政治理论刊物,曾在党报史上书写下辉煌的篇章。《解放》周刊刊登有各类文献、新闻通讯、经验介绍和署名文章等1100余篇,是系统研究1937—1941年期间中国革命史、中共党史、中共党建史必备的第一手珍贵史料。  相似文献   

12.
<论犹太人问题>的写作适逢现代性的兴盛时期.在这篇文章中,马克思比较系统地对"宗教解放"、"政治解放"和"人类解放"的关系进行了深入阐述.这其中,宗教的神学解放和政治解放是在批判的现代性视域中进行的,而宗教的世俗解放和人类解放则是在现代性的批判视域中展开的.  相似文献   

13.
人权是人依据其自身的本性所应当享有的权利,1993年第二届世界人权大会通过的《维也纳宣言和行动纲领》指出,妇女和女童的人权是普遍性人权当中不可剥夺和不可分割的一个组成部分。该文件确立了妇女人权在人权中的地位和意义,标志着妇女人权概念正式受到国际社会的承认和接受。中国妇女解放是自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就高举的一面旗帜,更是1949年以来中国政府在推进性别平等方面的主流话语。从人权的视角出发,重新审视中国妇女解放的内涵可以看出,妇女解放是一个多维度的概念,具有丰富的内涵,主要包括政治解放、阶级解放、社会解放几个层面。目前我国仍然处在妇女解放的过程之中。  相似文献   

14.
对于女性解放来说,政治解放是必须的,西方女权运动的实践充分证明了这一点。马克思在异化世界与人类世界辩证关系的框架中揭示了女性解放的前提及意义,正是资本主义的发展为女性解放提供了政治、经济及法律方面平等的条件。但单纯的政治解放对于女性解放是不够的,女性解放必须突破政治解放的界限。  相似文献   

15.
上世纪三十年代到八十年代,中国经历了剧烈的政治和思想变革。在此背景下,恩格斯的《自然辩证法》在中国的传播不单单是一部经典著作思想的传播,而是思想的传播与这一时期的政治、社会和思想变迁密切联系在一起。从三十年代到政治化时代,经历了思想传播到政治注释;思想解放运动以来,开始突破对《自然辩证法》的僵化、教条认识,这无疑也是对思想解放的推动;进入八十年代,展开了对《自然辩证法》的真正学术研究,这种学术研究也是思想解放的组成部分。由此可以得出对《自然辩证法》的认识突破与思想解放相互促进的结论,同时也展示出《自然辩证法》在中国传播的清晰脉络。  相似文献   

16.
政党价值观是一个内涵相当丰富的概念和范畴。从本质上看,它是对政党"是什么"、"干什么"以及"为什么"等基本问题的回答,是这些基本问题的根本态度。从构成要素看,是由政党的价值理想、政党的价值规范和政党的价值尺度等构成的一个完备的价值观念体系。相对于其它主体的价值观来说,政党价值观具有相对稳定性、强烈政治性、强大凝聚力和巨大影响力等特征。  相似文献   

17.
政治解放基础上的社会解放是无产阶级政治价值实现的内在要求,维护社会绝大多数人的利益是无产阶级政党政治实践的价值原则、能否有利于化解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矛盾是政治价值评价的根本标准,实现共产主义建立自由人联合体是无产阶级政治的终极价值追求。中国共产党百年艰苦奋斗的历史,是一部践行马克思主义政治价值观的伟大历史。中国共产党顺应无产阶级政治价值的内在要求,彰显无产阶级政党政治实践的价值原则,并在实践中不断完善政治价值评价标准,蕴涵着无产阶级政治价值的终极追求。  相似文献   

18.
当前网络已经进入了以“权力”和“利益”为核心的人类社会政治生活,“网络政治”应运而生。网络政治给我国政治发展带来的挑战是前所未有的,同时,网络政治对新时期我国政治改革的促进作用也是显而易见的。要使网络成为推动我们党和国家政治建设的重要力量,就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力推动我国网络政治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9.
在中国改革开放中创立与发展的邓小平经济特区思想,帮助了全党和全国人民冲破了旧传统观念的束缚,纠正了长期以来社会各界对马克思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教条主义,促进了人们的思想大解放。同时,在邓小平经济特区思想指导下,中国不但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总体目标,闯出一条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而且打开了对外开放的“窗口”,形成了梯进式、多层次、全方位的对外开放格局。另外,邓小平经济特区思想的发展和完善,形成了“一国两制”理论,使中国成功地从经济特区向“政治特区”探索,成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成果。  相似文献   

20.
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马克思通过对旧式分工的批判和合理分工形式的阐述:对“抽象的人”的批判和现实的个人以及现实的人类解放的探索;对以往共同体形式的批判和自由人联合体的论述;以及对以往的解放运动的批判和共产主义解放运动的号召,说明了人类解放道路何以可能和如何展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