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美欧对安全威胁的共同认知和安全利益的一致性是大西洋联盟赖以建立并保持稳定的重要基础,而美国作为盟主,其全球战略重心的定位与转移则是影响联盟稳定及美欧关系的一个关键因素。冷战期间美欧有着共同的威胁认知和一致的安全利益,美国主导下的北约亦奉行"欧洲优先"战略,由此确保了大西洋联盟和美欧关系的稳定。冷战结束后特别是自21世纪以来,美国的战略重心逐渐从欧洲向中东、亚太地区转移,这给原本以维护欧洲安全为主要使命的大西洋联盟造成强烈冲击。特朗普执政后进一步收缩全球战略,加速推进以遏制中国为主要目标的战略重心东移,导致美欧安全利益分离加大以及双方对华政策协调难度增大。"美国优先"主导下的美国战略重心东移对大西洋联盟具有离心力和稀释作用,促使其日趋松散化,甚至有滑向某种松散的交易联盟的风险。未来大西洋联盟或仍将持续,但由于存在内部缺陷及其他制约因素,其在蜕变中走向衰落的长期趋势将难以避免。  相似文献   

2.
美国从阿富汗撤军对法国乃至整个欧洲形成挑战,也暴露出欧洲缺乏经略中东地区的能量和抓手.法国在欧洲国家中对美国的独立性相对较强,在中东地区的地缘利益与美国有差异,不会在地区事务上对美国亦步亦趋.面对美国从阿富汗撤军留下的战略真空,法国总统马克龙利用8月28日访问伊拉克和12月3至4日访问阿联酋、卡塔尔、沙特三国的两次出访...  相似文献   

3.
不论是建国初奉行孤立主义路线,还是两次世界大战中走出孤立主义,积极参与欧洲事务,美国意识形态中的“天赋使命”观都左右着外交理念和政策的形成与发展。文化价值对美国外交路线的制定发挥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解读“9·11”后的法美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法美之间的龃龉由来已久 ,在“9·1 1”之后 ,特别是在伊拉克战争问题上这种分歧更是演变成公然对立 ,出乎许多专家和学者的意料。本文认为 ,法美分歧是美国单边主义政策和法国多极世界主张之间的冲突 ,是两国政治、经济、文化利益之争。尽管因相互需求及实力对比悬殊 ,法美关系还不至于在短期内发生实质性变化 ,但从布什政府的外交理念和政策实践来看 ,在今后一段时间 ,两国关系将面临严峻考验。与此同时 ,随着欧洲的日渐强大 ,美欧之间或明或暗的矛盾和斗争将会继续下去 ,但就此预言它们会成为强劲的对手 ,恐为时尚早。  相似文献   

5.
自从新中国建立以来,中国一直在经济、政治、文化和外交各个领域都奉行"和而不同"的发展模式,以求世界的和平和发展;而美国则在以上领域推行"同而不和",给世界和平与发展带来了截然不同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战后美国在推行“全球战略”和“欧洲中心战略”的进程中,奉行积极支持欧洲一体化的政策,十分关注一体化发展进程中的每一重要时期。就欧洲自身的发展历程看,从舒曼计划的启动到《罗马条约》的签订建立欧共体(EC),这都标志着一体化进入了重要发展期,美国都给予密切关注。本文着重述评美国50年代后期始,在推行欧洲一体化发展过程中所发挥的积极作用及其基本的政策态度。  相似文献   

7.
战后初期,美国"全球战略"的支撑点就构架在欧洲,"欧洲重心战略"成为战后美国外交政策的"重中之重".与此同时,"欧洲一体化"运动的趋势也在不断加强,美国不失时机,全力支持和推动欧洲一体化运动,以抗衡苏联,维护西方阵营.  相似文献   

8.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美国总统罗斯福奉行了积极支持开辟第二战场的政策。罗斯福为什么力主开辟欧洲第二战场?在这个问题上,苏美两国史学界的观点是根本对立的。苏联史学家们一致认为,罗斯福之所以在德黑兰会议上力主开辟第二战场,完全是为了抢夺苏联的胜利果实,与苏联争夺欧洲,进而推行帝国主义的扩张政策。而美国的大多数学者则认为,罗斯  相似文献   

9.
罗斯福奉行对华“门户开放”政策,积极推进美国在中国的经济利益。然而,在先与俄国后与日本对中国东北的争夺中,他却一再抛弃“中国完整”原则。通过对这一过程的分析,揭露罗斯福对华政策的帝国主义本质  相似文献   

10.
陈凤尤 《社区》2010,(5):42-43
这是一段尘封的往事。众所周知,美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初期受国内“孤立主义”的影响,一直置身于战争之外.不愿介入欧洲的战事。尽管它在欧洲遭受灭顶之灾的同盟兄弟英国再三向其呼吁伸出援助之手,但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因奉行“中立主义”大获好处的美国人,此时仍乐得在大西洋彼岸隔岸观火。然而,  相似文献   

11.
建国初期,美国国力弱小,羽翼未丰,为从欧洲列强的争端中求得自身在美洲大陆的生存和发展,美国开国元勋们从现实主义角度出发奉行一种孤立主义外交政策。孤立主义适应了美国当时的需要,有效的维护了美国的独立成果,为美国集中精力于国内建设创造了一个有利的国内外环境。同时美国从欧洲列强的冲突中坐收渔利,扩充了领土,发展了经济。因此孤立主义对于新生的美国取得国家迅速发展的成功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二战后英国一直奉行双轨核政策,即坚持发展本国独立核威慑力量与保持对美国的核依赖并举,但1960年英国取消“蓝光”导弹项目是英国双轨核政策陷入困境的临界点。英国双轨核政策面临本土核威慑力量的规模、独立核威慑力量的存在价值以及在野党和民众对核政策的质疑和对抗等问题。正是英国双轨核政策内在矛盾的激化与美英核“依存”关系的不对称与不对等导致英国核政策走向失衡。面对此,麦克米伦政府依然选择沿袭双轨核政策,其主要原因是:继续与美国进行核合作可以节省英国的核研发成本,密切美英特殊关系;继续保持一定程度的独立核威慑,可使英国避免成为美国的“卫星国”,并有利于加强其与欧洲的关系,为欧洲防务作出自己的贡献。  相似文献   

13.
法德两国一直被人们视为推动欧洲一体化的轴心.法德轴心的形成同美国的调节和促进分不开.美国从全球战略及自身利益出发,一开始就支持欧洲一体化的过程.调节法德矛盾,促进法德和解,重新武装德国,支持德国经济复兴等是美国支持欧洲早期一体化的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14.
“先发制人”战略是新世纪美国国家安全战略和军事战略之要核,反映了《美国国家安全战略》报告的核心内容,是布什政府对“9·11”事件后世界总体形势的判断,也印证了美国单超独霸的计划和理论,而伊拉克战争又是此战略的首次实验。“先发制人”战略的确立,意味着美国进行了自冷战后的最重大的国家安全战略和军事战略调整,表明美国在某些场合已经放弃了在冷战时期所奉行的“遏制与威慑”战略,已经并必将对国际秩序和机制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美国“亚太再平衡”政策推行以来,深刻重塑了亚太地区的战略态势,恶化了中国周边的战略环境.美国战略重点东移的背景下,作为其西太平洋重要战略支点的中国台湾自然扮演着特殊角色.就此,美台(中国台湾)双方借“再平衡”之机多层次、多手段地深化双边军事准同盟关系及防务领域的各项合作.特别是“再平衡”战略推行数年来,美台关系在防务议题层面的诸项进展,表明了美方对于台湾在该战略中的军事价值定位与相应作用的发挥给予了高度重视.美台防务关系所生发的诸多特点值得国际社会进行审视与反思.  相似文献   

16.
“新古典自由主义”思潮与美国的金融危机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前,美国正在经历一场百年一遏的金融危机。对于这场危机,大部分学者认为主要是美国金融监管制度的缺失造成的。但是,笔者认为,这场危机与西方“新古典自由主义”思潮有着密切的联系,是美国政府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极端奉行“新古典自由主义”经济政策带来的必然恶果。  相似文献   

17.
《南都学坛》2017,(5):88-91
中国国力的快速增长以及近年来中美之间的全面竞争引发了美国学界新一轮关于对华政策的反思和争论。美国传统所奉行的支持中国崛起成为一个富有、强大、和平的国家并希望与中国建立长期友好合作关系的政策正受到质疑。在当前美国主流思想界,关于如何应对中国崛起存在两种截然相反的观点:反对中国崛起的改变派与支持中国崛起的维持现状派。前者基于现实主义视角,主张改变美国长期奉行的对华接触政策,对华奉行接触和遏制的双轨政策,加强威慑甚至对抗;后者从自由国际主义视角出发,主张继续奉行美国对华接触政策,与中国合作共赢。  相似文献   

18.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美国的基本军事战略是“大西洋第一”。许多研究文章认为,“大西洋第一”战略在战前很早以来便是美国一贯不变的超稳定的战略。我认为这一看法值得商榷。其实,美国军事战略经历了从太平洋战略到大西洋第一战略的转变。人们习惯于首先从经济角度来解释美国的“欧洲第一”战略。诚然,美国战前输出的最大市场在欧洲,亚洲排第三位,国外投资,欧洲也远多于亚洲,美国将其战略重心放在欧洲是理所当然的。但是,本世纪以来亚太地区在美国对外经济贸易中却并非毫不重要,在美国的输入品中亚太地区有时还超出于欧洲,1939年的  相似文献   

19.
为世界更安全而奋斗。欧洲如今的繁荣、安全与自由正处在历史的最高点。20世纪前 50年的战争,产生出一个史无前例的欧洲和平与稳定的新时代。近50年欧洲的发展,极其有利于这个新时代的出现。它改变了成员国之间的关系,通过确立制度统一而体现出对和平与合作的承诺。对欧盟成员资格的企盼,有助于启动政治改革,激励了极权政体转变为民主政体。欧盟成员的连续扩增,正在把团结和平的欧洲大陆这一愿景,变成确凿的现实。美国和北约在欧洲的发展与整合中起了重要的作用。二次大战以后,美国积极支持欧洲的实验,主要体现了美国军力的北约的防护, 保证了战后这一地区的安全。如今,美国的军事力量举世无双,但是,它与欧洲盟国和世界其他国家一起,面临着复杂程度史无前例的  相似文献   

20.
“先发制人”战略是新世纪美国国家安全战略和军事战略之要核,反映了《美国国家安全战略》报告的核心内容,是布什政府对“9·11”事件后世界总体形势的判断,也印证了美国单超独霸的计划和理论,而伊拉克战争又是此战略的首次实验。“先发制人”战略的确立,意味着美国进行了自冷战后的最重大的国家安全战略和军事战略调整,表明美国在某些场合已经放弃了在冷战时期所奉行的“遏制与威慑”战略,已经并必将对国际秩序和机制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