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新闻特稿借鉴了小说的故事形式 ,两者同属广义的叙事作品范畴。特稿作为新闻的真实性与小说作为文学的虚构性 ,造成了两种体裁的叙事主体在叙事活动中权利大小程度的差异 ,其结果表现为 :新闻特稿中叙事主体与叙事文本实现了最大程度的统一 ;小说中叙事主体与叙事文本并非总是统一的  相似文献   

2.
新世纪小说呈现出文学叙事与新闻叙事的杂糅和纠缠。新闻话语对文学话语的渗透,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小说的话语表征、叙事结构和美学趣味,体现出市场逻辑和新闻法则对文学自主性的消解。  相似文献   

3.
在大学叙事小说中,婚恋伦理是其主要的一个面向。经济体制转型背景下,大学叙事小说中的婚恋书写呈现出既顺应又抵触,既含蓄又露骨的文艺质素。本文立足大学叙事语境和知识分子价值传统,分别探讨了以情感欲望为主导和以功利或身体欲望为主导的婚恋模式与经济市场化的复杂关系,认为在经济体制转型下,大学知识分子的婚恋伦理呈现出精神让位于物质,情感泛滥化、功利化的特征,并提出了身体的“类商品”属性的概念。大学叙事小说中婚恋伦理的书写,为反思大学知识分子精神嬗变,厘清经济市场化与大学知识分子婚恋模式的关系,提供了重要的内容资源和历史借镜,对大学叙事小说中婚恋伦理的研究为厘清当代文学与社会发展的复杂关系提供了启示。  相似文献   

4.
清末民初,小说家偏爱选取同时代新闻作题材,形成了小说依靠新闻信息展示现实世界的创作模式.新闻的热点选择和言说立场影响了近代小说的创作,使其确立了跟随新闻同声应和的互文性写作策略、百科全书式的叙事风格和通俗教科书的创作主旨.然而,这种由新闻信息支撑起的表象现实,既无力将近代小说的书写重心由叙事转向写人,也无法扭转近代小说工具主义的叙事立场,更打碎了小说创作的艺术原真性,使其沦为毫无艺术光晕的新闻复制品.因此,在新闻影响下忘却了审美纬度,仅依靠认识纬度和伦理纬度而存在的近代小说,虽然实现了干预现实的社会功能,却无法完成小说审美的现代性转型.  相似文献   

5.
中国现代小说叙事发端于中外交汇、古今争斗的背景之下,"传奇"作为中国古代小说叙事的基本模式及中外文学"异构同质"的叙事传统,直接影响着中国现代小说叙事模式的发生与发展,从"新小说"到"五四小说",形成了一个不断向传奇叙事传统进行承袭、转化的过程。  相似文献   

6.
论中国现代主义小说的叙事结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叙事结构是小说叙事方式的构成主体,它决定着小说叙事时间与叙事视角的选取。因此,中国现代主义小说家对叙事技巧的革新与实验,首先从叙事结构入手,他们以“心理-情绪”型叙事结构瓦解着传统的"情节-性格"结构一统天下的地位,小说文本扬弃了因果逻辑链条和封闭严整的结构,呈现出心理至上的结构核心和结构动力、消解逻辑和整体碎裂的结构特质以及中西合璧、优雅节制的结构形态三大显著特性。  相似文献   

7.
在十七年时期的家族小说创作中,叙事时空的设置既制约着文本的叙事结构形式,又影响着人物精神性格的成长与形成.然而,有关叙事时空问题在家族小说研究中尚未引起人们足够的重视.十七年时期的家族叙事在叙事时空上呈现出现代线性时间与传统循环时间、显形的阶级空间与隐形的生活空间的双重时空叙事格局,不同时空之间的交织既形成一种叙事的张力,又造成一种相互消解的叙事态势,由此形成十七年时期家族叙事作品政治与审美的双重品格.  相似文献   

8.
新闻零视角〈全知叙事〉是从小说那儿借鉴来的一种创作技巧,目的是加强新闻的吸引力。作者试图从3个方面来论述这种叙事模式在新闻界不断出现与运用的合理性以及必然性,同时指出在运用这一技巧时须充分把握它的自由度,不能一味地强调叙述者的主体性。  相似文献   

9.
晚明小说家冯梦龙的创作实践昭示了文言小说集的评点对话本小说叙事有重要影响。比较冯梦龙《太平广记钞》《情史》《智囊》《古今谭概》等文言小说集中的评点与以之为蓝本改写的话本小说集“三言”的叙事及评点,可知话本小说家改写文言笔记时,蓝本中的文人观念仍引导着话本小说叙事。针对晚明世风日下的时代弊病,冯梦龙在小说中以“泛情”作为道德教化的主要手段,又以适应“俗情”为标准,改造了其在文言小说评点中曾大为赞赏的“奇情”叙事。这种改动彰显了话本小说叙事对文言小说评点所透露的审美观念的继承与偏移,及小说评点对小说改写与故事流变研究的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0.
中国古典小说的叙事原则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论文首先以语义学或语源学的研究方法返回中国文化原点 ,对中国的小说概念进行了本质还原与探究 ,从文体发生学的角度指出中国小说的多祖现象 ,进而从叙事时间、叙事角度和叙事结构诸方面探讨了中国古典小说的叙事原则。由于受中国人特有的统观型时间观念的影响 ,中国古典小说开端总是从一个大时空开始 ;中国古典小说形态多姿 ,叙事视角上有反元小说 ,也有呈现中国特色的角色性限制视角 ;在叙事结构上 ,中国古典小说的潜哲学结构与人物关系表层结构互为表里 ,共营着中国小说的结构之道与结构之技  相似文献   

11.
海明威是美国20世纪最具影响力的作家之一,其短篇小说的叙事伦理从两方面进行了阐述。一方面,海明威精心选择其短篇小说的叙事主题和内容,在表现生活虚无与无奈的同时,也肯定生活的意义。另一方面,海明威选择非人格化叙事,让读者产生信任感,并邀请读者自己思考和判断。同时,他也会在叙述中进行某种程度的叙述干预,表明自己的价值观和伦理态度。  相似文献   

12.
《玉娇梨》和《平山冷燕》在“聚焦”叙事艺术上取得了较为突出的成果。这两部小说对“聚焦”方式的应用形式多样,而且能够交叉使用,从而达到了叙述场景生动化、人物透视多方位变化以及叙述者与读者的互动。在“聚焦者”与“聚焦对象”关系的处理上,更为注重小说人物的感知,凸显了与其他小说不同的叙事特色,也是这两部小说在明末清初被其他作者模仿并深受读者欢迎的重要原因之一,其“聚焦”叙事成果也代表了才子佳人小说在这方面取得的成就。  相似文献   

13.
陆涛 《东方论坛》2010,(2):37-42
历史上的图像与小说关系就是图像与以小说为代表的文字争夺叙事主导权的一个过程,但无论怎样,二者始终是不可分的,共同促进了叙事艺术的发展,同时,也促进了现代小说的进一步发展。文学图像化将会对文学的接受和传播带来积极的影响;文学(这里主要是小说)图像化,为我们的叙事理论的发展开拓了新的思路。文学或是文学研究将走向一种语-图互文的方式。  相似文献   

14.
晚清谴责小说采取陌生化的叙事视点来传达政治批判意义。陌生化视点主要通过“旅行者”和“局外人”的叙事身份呈现。前者将政治叙事的视角无限扩大,不断造成叙事的新奇感;后者打破了既定的文化感知,形成政治叙事的戏谑化效果。叙事视点的陌生化处理,使叙事者总是新奇地面对叙述对象,更有利于表达熟视无睹的景象背后忽略的生存真相。  相似文献   

15.
从转喻与隐喻的叙事形态角度考察新时期小说的发展 ,将其分为四个时期进行分析 ,并得出结论 ,小说应在转喻与隐喻的适度融合中兼顾写实与象征 ,以诗意内涵提升小说的艺术价值  相似文献   

16.
蒙古族青年小说家海勒根那新近发表的小说的精神指向与叙事策略和以往截然不同。他采用边缘化叙述人的叙述策略,努力重聚历史和文明的碎片,强烈向往理想的生态模式;采用幻想的方式对历史和现实进行虚构与创造,迫切关注人类当下生存的物质问题与精神问题,暗示了人类命运的艰辛历程和寻找希望的欲望与绝望。  相似文献   

17.
毕飞宇一直在探寻着一种别具一格的叙事风格,用他独特的方式讲述他对文化的反思和人性的思索,并始终贯穿着人文关怀。毕飞宇叙事风格的发展和转变,暗含着作者自身对于生命的理解与感悟的过程。他近期的小说创作中,不仅延续着一种先锋的精神,也饱含了传统古典文学的神韵,从而使其小说在思想深度和创作技技巧上都达到了更高的水准。  相似文献   

18.
“五四”时期,中国小说叙述视角发生了全面变革,第一人称限制视角与第三人称限制视角在小说中的出现打破了中国传统小说全知全能的叙述模式,引发了小说叙述视角的变革,促进了中国现代小说的成型与发展。文章以1921—1931年的《小说月报》及其他小说作品为例,对此作了较为全面和深入的回顾与探讨。  相似文献   

19.
晚清小说中政治话语的建构与消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晚清小说界革命在政治视域误读传统文学的偏执下,带来了文学格局的调整,并在小说内部建立起一套政治话语形式,渗透进各类小说创作中。晚清小说变革排斥了传统小说的娱乐功能,造成了政治话语对传统“事学话语”的压抑。另一方面,“新小说”内部开始了从政治话语向“事学话语”的蜕变,这种以娱乐为导向的“事学话语”构成了对政治话语的消解,使得“新小说”成为了孕育新的以市场为导向的娱乐主义小说的腹地。  相似文献   

20.
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在维吾尔小说创作领域出现了具有不同于传统的现实主义小说的新潮小说。非理性因素成为了新潮小说重要的叙事话语。非英雄化是新潮小说作品区别于传统的现实主义小说作品的重要特征之一。叙述技巧上的大胆尝试,淡化情节或无情节化,运用意识流、象征、怪诞、神秘与魔幻等新的表现手法,可以说是新潮作家自觉的形式探索的突出表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