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长期以来,经济学理论界都十分注重分析委托--代理问题,然而,一般组织(包括政府)与其属下成员的关系却同样不容忽视.文章在一个实际案例的基础上,提出了形式交易主体和实际交易主体概念,它们分别对应于组织及其属下成员,并对实际交易主体的机会主义行为的成因进行了分析,同时也指出了这些机会主义行为对形式交易主体的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2.
交易效率与农产品竞争优势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指出比较优势理论忽视了潜在的比较优势转化为现实的竞争优势继而获得比较利益的关键:交易效率因子。分析了中国农产品国际贸易交易效率不高的成因以及对竞争优势的制约,从政府、行业、企业三个层面提出了强化农产品出口促进服务;实施农产品标准化、品牌化战略;提高农产品国际贸易的组织化程度;发展电子商务等提高交易效率的路径。  相似文献   

3.
基于伦理视野构建农产品生产与交易战略对于农产品加工企业以及由农产品加工企业或农业协会或技术服务等中介机构与农户组成的农业产业化组织的竞争能力提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它是农产品生产与交易的目的、特点、组织方式以及应对国际农产品绿色贸易壁垒的要求。农产品生产与加工企业应以信誉战略、产品战略、生产战略、组织战略、竞争战略、营销战略为框架构建其伦理视野下的生产与交易战略体系。  相似文献   

4.
加强产销衔接是加快建设高效、畅通、安全、有序的鲜活农产品流通体系的重点.从农产品生产与销售分工的视角,运用间接定价理论模型,对农村经纪人、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农业龙头企业这三类与农户衔接的农产品销售主体的产生原因进行了统一的理论解释.结果表明,多样化农产品销售主体的出现,是在农产品生产与销售分工的状态下,各市场主体比较了产品市场和不同类型劳动市场(生产劳动与销售劳动)的交易效率后,选择不同的剩余权利赖以实现的最优分工组织形式的结果  相似文献   

5.
从交易费用经济学的角度出发,以四川省彭州市试行的"土地银行"这种新型农业产业化组织为例,分析了"土地银行"产生的原因和运行模式,认为"土地银行"有效节约了农产品交易过程中的交易费用和其他社会成本,缓解了西部地区土地"闲置"的问题,增加了农民福利.但是由于组织形式和其他因素,"土地银行"仍有可能面临较高的组织费用.通过分析"土地银行"的运行模式、推广意义和可能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6.
我国农产品交易的计划治理与市场治理相结合的"双轨"治理基本上还是一种公共治理结构,私人治理安排很不发达.这是农产品交易双方准租消散、农业竞争力低下的重要根源.因此要发展双边治理机制,培育企业化的三边治理,构建与我国农产品交易特性相匹配、与WTO交易治理结构接轨的混合治理结构.  相似文献   

7.
英特网、电子商务的迅速发展 ,改变了农产品市场交易的形式 ,对传统农村中介组织带来了挑战 ,也为其提供了良好的发展机遇。可以学习、借鉴澳大利亚农业信息化发展的经验 ,通过政府支持、工商企业参与 ,推动我国农业信息化发展。目前 ,要通过传统农村中介组织的信息电子网络化改造 ,建立新型的“双层”电子农村中介组织  相似文献   

8.
农民专业合作社是实现农业集中化经营、专业化管理、市场化运行的有效组织形式。龙岩市农民专业合作社,呈现出政府支持多样化、合作形式多样化、创办主体多元化等特点。在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新阶段,应通过依托多元主体、扩大服务功能、发挥组织优势、完善运行机制,进一步提升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水平。  相似文献   

9.
农业产业化成长的动力来自劳动分工,随着劳动分工不断深化,农户职能不断分化、再分化,农业产业链不断延长、再延伸.农业产业化的具体模式取决于我国农业和农村基本条件,因为这些条件影响了农业生产要素和农产品的交易效率.由于长期商品契约条件下农产品交易效率高于短期契约条件下农产品交易效率,"公司+农户"模式成为我国农业产业化经营的主要模式.  相似文献   

10.
持续的升级改造明显改善了中国农产品批发市场的基础设施水平,但与此同时,电子结算体系等诸多技术水平较高的交易系统闲置现象比较普遍。从激励相容的视角,通过政府部门与农产品批发市场主办方、农产品批发商之间委托—代理关系的分析,研究各主体之间利益冲突对中国农产品批发市场交易技术演化的影响,发现税法与税收政策未能充分考虑农产品批发市场的公益性,阻碍了交易技术进步,是中国农产品批发市场现代交易技术"能力"与现代交易技术采用"动力"之间严重不匹配的根源。提出了通过全面实施大幅税收减免措施促进中国农产品批发市场交易技术进步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整合TRA、TTF和TOE框架等技术采纳理论模型,构建了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农产品电子商务采纳的影响因素模型。通过调查问卷采集湖北省589家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样本数据,运用结构方程模型对研究假说进行检验,同时建立多群组结构方程模型对不同类型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农产品电子商务采纳的影响因素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人力资源、物流条件、资金充裕度以及政策扶持是影响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农产品电子商务采纳的最重要因素。其中,人力资源和政策扶持是家庭农场和专业大户农产品电子商务采纳的关键影响因素,农民专业合作社受效果易察和资金充裕度的影响较大。提出应鼓励家庭农场和专业大户更广泛地采纳农产品电子商务,农民专业合作社则凸显引领作用,着重发展农产品电子商务采纳深度。  相似文献   

12.
单个农户在分工协作中能够获得"1 1>2"的分工经济,通过特定的经济组织来安排单个农户的分工协作就会实现这种分工经济。但是,组织中的单个农户与其他经济主体必然存在着交易费用。当交易费用超过了分工协作的经济性,单个农户就不会选择加入经济组织。地方政府往往不能充分理解单个农户对经济组织中交易费用和相对价格的考虑,这导致了大多数农户不愿选择加入"模式"型的经济组织。因此,地方政府要以自身的分工特征合理融入农民经济组织发展的各个阶段。  相似文献   

13.
交易成本经济学认为,交易活动是稀缺的,交易成本不为零.企业的存在是为了节约交易成本.电子商务是与传统交易完全不同的一种交易形式,它能通过降低企业交易前、交易中和交易后的交易成本,降低企业的边际交易成本水平.由于边际交易成本水平的降低,企业边际组织成本必然相应降低,从而导致企业规模变小.企业在电子商务条件下进行投资决策时必须考虑到这种变化.  相似文献   

14.
网上交易和在线支付实现了电子商务的产业化效应,而大宗商品交易市场的网络化规模发展,增加了产业链商品的交易机会,提高了交易和物流效率、降低了交易和物流成本,对产业链整体效率的提升以及整个国民经济的运行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我国大宗商品电子交易市场正呈现现货化、全程化、规范化、规模化、立体化和多样化六大发展趋势。"结构优化、管理规范、功能提升、服务创新"将成为大宗商品电子交易市场未来的发展主题。多元化多层次市场交易体系是未来大宗商品电子交易市场的发展方向。大宗商品电子交易市场服务实体经济,既需要持续的业务创新和相关要素的融合,又需要交易、信息、物流、金融"四位一体"交易综合服务体系的建立和不断完善。  相似文献   

15.
斗转星移,用来形容这两年来的Internet市场变化之剧烈极为恰当.中国有中国的国情,中国的交易类电子商务发展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是一项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交易类电子商务的发展必须突破一个又一个的"瓶颈"问题,诸如:信息高速公路的建设、金融支付手段的完善、标准和法律环境建设、实物商品配送服务体系的建立等.尽管有着这样那样的困扰,电子商务在中国的发展一定会迎来新的春天.  相似文献   

16.
农业面源污染相对于工业点源污染的治理来说交易成本高、涉及个体多、受自然条件影响大,减排效果难以量化。借鉴点源污染排污权交易理论,构建适合我国的新型农业面源污染排污权交易制度体系,提出应建立区域农户合作组织,发展有机农业,杜绝滥用化肥农药,积极引导工业点源治理企业参与面源污染治理并合理分配初始化交易比例,最终形成政府适当引导下农户有组织参与的市场化运作的面源污染排污权交易制度。  相似文献   

17.
武陵山地区发展特色农业产业的经营组织形式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山区特色农业发展的关键是"特",经营载体应该是企业组织形式。农业尤其是具有较高经济价值的"绿金"农产品未来发展趋势是资本化、专业化、市场化方向,而企业(公司)组织形式是被证明了的最具竞争力的形式。当前农业领域的企业发展还不成熟,农业领域还欠缺优秀的企业家、农业规模化经营管理的经验以及良好的制度环境,因此,培育优秀的农业企业家、完善农业市场化的制度环境是山区发展农特产业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8.
转变农业增长方式应解决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针对农业增长方式转变中存在的问题 ,提出了解决的思路和措施 :一是更新、转变农业发展观念 ;二是解决农产品交易费用过高的问题 ;三是加大政府对农业的调控和保护力度 ;四是改善流通环节 ,营造良好的市场环境 ;五是建立健全农村社会服务体系和保障机制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重庆城口县与开县农户、合作组织、农业“经纪人”以及龙头企业等的调研,分析了农商对接中存在的缺乏长效机制,对接主要依赖政府主导作用的发挥、对接效率低等问题。提出应充分发挥市场调节作用,以企业为主体,建立农产品品牌、以差异化促进加工企业发展、在市场主导下建立农业合作组织、让农户参与农产品流通加工环节、建立和完善农产品市场信息传播体系以及增强成员间的信任。  相似文献   

20.
产业特性制约着组织行为,影响到企业的组织结构性特征。在梳理农业的产品、生产和交易三个产业特性及其关系,以及对组织结构性维度相关理论进行阐述的基础上,就基于产业特性的农业企业的结构性维度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作为生活必需品的农产品的生命特性和信息隐蔽性等自然属性引发了生产环节的时空约束、分工及规模不经济,进而导致生产决策困难;产品特性同时使得农产品在销售环节出现流通成本高、风险大及柠檬市场现象。农业的产业特性使得农业企业组织维度呈现复杂程度较高、正规化和集权化程度较低的显著特征,并因此造就了多样化的农业企业组织结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